第11课将进酒-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将进酒-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27 09:3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第11课 将进酒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钟鼓馔玉(zuàn)???? 岑夫子(cén)???? 奔流(bēn)
B.扪参历井(shēn)??? 噫吁嚱(xī)??? 轻裘(qiú)
C.沽名钓誉(gū)??? 恣欢谑(xuè)??? 金樽(zūn)
D.烹羊宰牛(pēng)?? ??将进酒(qiāng)??? 恣睢(suī)
【答案】A
2.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答案】A
【解析】正确的节奏划分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3.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朝如青丝暮成雪
B.陈王昔时宴平乐
C.会须一饮三百杯
D.与尔同销万古愁
【答案】B
【解析】A、C、D三项都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B项是用典。
4.《将进酒》中运用“陈王昔时宴平乐”的典故的作用是( )
A.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表现美好的追求。
B.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表现现在生活的自在。
C.借陈王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
D.借陈王曹植的典故感叹今非昔比。
【答案】C
【解析】这首诗表现了李白自离开长安以来的愤激之情,A、B、D三项都不是作者的真正用意。
5.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轻人的称呼。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21教育网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致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答案】B
6.对《将进酒》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两句,是诗的主旨句。21cnjy.com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束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www-2-1-cnjy-com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得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但给人空浮之感。【出处:21教育名师】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全诗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答案】C
【解析】C项,没有给人空浮之感。
7.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示例:当李白长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我为他的壮志感动。
【答案】当苏轼感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我为他的释然感动;当泰戈尔写下“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时,我为他的豁达感动。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做此类题既要注意所写句子和前面的句子形式要相同,又要注意语段暗含的修辞手法的使用。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所给例句的句式特点,然后再看几个分句在意义上的联系。仿写表面上追求“形似”,但根本上要追求内容上的“神似”。仿写时要注意句式、语气、修辞手法、风格与例句保持一致。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8.《将进酒》中诗人以酒为引发诗情的媒介,用直抒胸臆的方法,多方面提示自己内心世界的激荡与矛盾。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www.21-cn-jy.com
(1)表胸怀大志、乐观自信的诗句:       ,       。
(2)表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诗句:       ,       。
(3)表鄙弃世俗、蔑视富贵的诗句:       ,       。
(4)表效仿古人、醉傲尘世的诗句:   ??   ,        。
【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2)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3)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4)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将进酒
李 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21*cnjy*com
1.诗歌为什么以“君不见”三个字开头?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三个字的意思是“您难道没有看见吗”,常见于乐府诗的开头和结尾,以呼告的语气引起读者注意,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解析】作答这类试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说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从该表现手法的一般作用出发,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对于本题来说,只要明确“君不见”运用了呼告的手法,即可得出答案。
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以曹植为例?请简要分析。
【答案】曹植少以才华为父亲曹操赏识,却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终生不用,有志难展,结果英年早逝。李白钦佩其才干,同情其遭遇,借以自况;加之曹植与酒联系颇多,正好切事,所以以之为例证。
【解析】作答本题时,需要明确曹植的个人经历,然后将其个人经历和本文的主旨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即可。此外,还要注意曹植举行宴会之事与酒有关,正好切事。2-1-c-n-j-y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答案】内容方面,都体现了李白鄙视权贵的思想,不同的是前者低沉、消极,后者富有昂扬之气。表现手法方面,都是直抒胸臆,不同的是前者委婉,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后者直指“权贵”,直白。
4.“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一结尾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案】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妙处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诗人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做主的任诞情态,浪漫色彩极浓。“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加深沉。这样的结尾,显现出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结尾的妙处。酒过三巡,诗人兴致大发,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可见狂放到了极点。“呼儿”“与尔”,口气甚大,快言快语,将宾做主,浪漫色彩极浓。最后一句照应开篇之“悲”,使诗人感情激流奔涌跌宕。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将进酒
李 贺
琉璃鍾,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1.这首诗前五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案】夸张、拟人、借喻。作用:既渲染了宴席上的欢乐沉醉气氛,又表现了宴席的华贵丰盛。
【解析】“琥珀浓”“真珠红”借酒色喻指酒色,“烹龙炮凤”是对厨肴珍异的夸张说法,“玉脂泣”为拟人。前五句写宴席之华贵丰盛:杯是“琉璃鍾”,酒是“琥珀浓”“真珠红”,厨中肴馔是“烹龙炮凤”,宴庭陈设为“罗帏绣幕”。其物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令人心醉,无以复加。2·1·c·n·j·y
2.简要分析“桃花乱落如红雨”一句的含意。
【答案】形象地说明“青春将暮”,生活没有给人们多少欢乐的日子,须及时行乐。诗人借助联想、想象创造出红雨乱落这样一种奇异境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桃花乱落如红雨”,这是用形象的语言说明“青春将暮”,生命没有给人们多少欢乐的日子,须要及时行乐。在桃花之落与雨落这两种很不相同的景象中达成联想,从而创造出红雨乱落这样一种比任何写风雨送春之句更新奇、更为惊心动魄的境界,想象丰富。21*cnjy*com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请简要赏析“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两字的妙处。
【答案】“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21·cn·jy·com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诚挚情谊。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全诗借对“峨眉山月”的思念来抒发诗人的江行思友之情。【来源:21cnj*y.co*m】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抓住诗中诗人抒发感情的关键句“思君不见下渝州”,然后要深入理解诗中“峨眉山月”这一重要意象,最后根据这些总结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版权所有:21教育】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入清溪①行山中
李 白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
无事令人幽,停桡②向余景。
【注】①清溪:水名,在今安徽贵池北。②桡(ráo):桨。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首联写舟之“轻”“疾”,表现出诗人入山中的畅快与惊喜;中间两联,诗人置身山水,与鱼鸟为伴,心情愉悦而恬淡;尾联,诗人被山间幽美景色所吸引,“停桡”驻足,沉醉其中。
2.请赏析颔联“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的写景技巧。
【答案】(1)俯仰结合(远近结合)。诗人“起坐”舟中,俯视溪底,鱼儿往来;抬望四周及上空,鸟儿翩飞。一俯一仰,景物层次分明,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2)动静结合。诗人行舟观景,青山倒映在水中,随溪水荡漾。景象逼真,巧妙地融山水于一体,寓静于动,蕴含生机,别有情趣。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鱼鸟”是近景,“山水”是远景,本诗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鱼游鸟翔,是动景;山是静景,山影在水中漂荡,是动景,本诗又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李 白
楚山秦山【注】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注】楚山:这里指今湖南地区,湖南古属楚疆。秦山:这里指唐都长安,古属秦地。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
【答案】送别
【解析】本题要求从题材角度将这首诗分类,学生除了要读懂诗歌内容外,还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按题材分,诗歌常见的类别有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军旅诗、赠友送别诗等。
2.“白云”“长随君”“湘水”相连出现,有何好处?请简要赏析。
【答案】“白云”“长随君”“湘水”相连出现是使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这样写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令诗歌情意缠绵,使艺术形式和内容达到和谐的统一。21·世纪*教育网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指出“白云”“长随君”“湘水”相连出现是使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然后根据顶真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结合本诗的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即可。
3.从意象的形象和作用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本诗题目中有“白云”二字,诗中紧扣白云这一意象,展开情怀的抒写。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质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一下子便把人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这首诗不直接写隐者,也不是咏物式的实描白云,而是把白云当成隐者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表达了对刘十六归隐的赞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