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教学设计
课题 回延安 单元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下
学习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2.学习这首诗比兴手法的运用。3.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 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难点 学习这首诗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陕北民歌《圪梁梁》这是一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陕北民歌,提到陕北,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著名的革命圣地——延安。同学们,你对延安有多少了解呢?诗人贺敬之对延安又有着什么样的深刻情谊?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欣赏陕北民歌 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
作者名片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4年生,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他的《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都很有影响。本文选自他的诗集《贺敬之诗选》。 了解作者 了解作者
背景介绍 1956年,诗人回到曾经生活战斗过的革命圣地延安,重新看到那熟悉的山水和热情的乡亲们,激动不已,不禁抚今追昔,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下了这首诗。 了解背景 了解背景,有助于对诗的了解。
知识链接 信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又称“顺天游”。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调子自由,单纯易唱,下地干活,上山放羊,进林砍柴,只要心有所感,都可以唱。常用比兴手法,曲调淳朴高亢、粗犷豪放,感情热烈奔放。 了解“信天游” 了解“信天游”。
自主学习 1、大声朗读诗歌。2、解决生字词语。3、划分文章层次,并简要概括。4、采用圈点批注法为自己喜欢的词句作批注。 自主学习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自学检测 请五个学生朗读诗歌,注意下列划线字的字音。搂定(lǒu) 白羊肚手巾(dǔ) 糜子(méi) 黍类(shǔ) 油馍(mó) 气喘(chuǎn) 眼眶(kuàng) 解释下面词语(1)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2)赤卫军: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3)脑畔上:课文指窑洞的顶上。(4)鸡毛信: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三、欣赏视频朗诵,感悟诗人情感。(1)小组合作,朗读训练(读、听、评); 要求:把握好节奏和重音,读准诗歌感情。 (2)抽读、点评; 指点:总体:热烈、欢快、亲切、昂扬。一部分:跳荡、激烈;二部分:深厚;三部分:真挚、亲切;四部分:热情、明快;五部分:激越、昂扬。全班齐读、体会; 读准字音了解词义欣赏视频了解本诗的情感,大声朗读本诗。 积累生字词语以朗读感悟诗的内容和情感。
整体把握 一、小组讨论:说一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⑴抒写久别重逢延安的感触。 ⑵回忆在延安的战斗生活。⑶描绘会见亲人的热烈场面。 ⑷描绘延安的崭新面貌。⑸赞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的锦绣前程。二、仿照第一小节的概括方式说说各小节的主要内容,分别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见板书)三、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写出了回延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回到延安的激动喜悦,对母亲延安和延安人民的深切怀念、无限热爱眷恋之情。 讨论,思考思考各小节的内容和情感。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引导学生学会用最精简的语言概括文意,并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
重点精读 朗读第三节,透过文字,你看到了什么?诗人是怎样表现的?我看到了诗人与延安亲人相见的热烈、真挚之情,看到了延安人的成长和美丽、淳朴的心灵。(1)环境烘托、渲染,说明延安人民的热情、好客;(2)选取有代表性的老爷爷、中青年和小娃娃三代人的典型,写出了延安人的贡献和成长;(3)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亲人团聚时热烈交谈的情景,表现了人们欢欣激动的心情。 朗读第三节,并想象会见亲人的场面,体会诗人和延安亲人之间的情感。 通过重点段落的品析,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学会分析诗歌的表达。
语言品析 结合同学们圈点批注的内容,说说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哪些特点。先在小组内部交流,再在班上分享成果。1、比兴手法:“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与“兴”常连用。“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运用比兴手法,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我”和延安亲人密不可分的关系。2、选用恰当的动词。“抓”“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时的激动情景。而“双手搂定宝塔山”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怀念之情。“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运用巧妙多种修辞手法。比喻:“长江大河起浪花”比喻亲人相逢时热烈畅谈的情景。拟人: “母亲延安换新衣”表现延安的巨大变化。夸张:“双手搂定宝塔山”传神写出诗人思念延安的热切心情。排比:“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突出延安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4、浓郁的地方特色。 采用“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使用了不少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如“莫要”“紧紧儿”“几回回”“白羊肚手巾”“白生生”等陕北口语。 采用圈点批注法品析诗歌语言的特色。 学会品析诗歌,具体了解“信天游”的特色。
巩固提升 把“回延安”改成“去延安”“到延安”,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回”字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更能表达出诗人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感情;“回”是全诗的诗眼,全诗紧扣一个”回“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赞颂,如改为”去“”到“没有上述表达效果。 比较“回”和“去”“到”的区别。 引导学生过一步体会作者对延安的深情。
课堂小结 本诗以“信天游”的形式,以饱满的激情,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回忆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大变化,并展望了延安的未来,抒发了诗人对母亲延安和延安人民的深切怀念、无限热爱眷恋之情。 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总结。 整体上回顾课文。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回延安
人教版 八年级下
导入新知
我们先来欣赏一首陕北民歌《圪梁梁》
导入新知
这是一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陕北民歌,提到陕北,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著名的革命圣地——延安。同学们,你对延安有多少了解呢?
诗人贺敬之对延安又有着什么样的深刻情谊?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学习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这首诗比兴手法的运用。
3.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作者名片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4年生,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他的《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都很有影响。本文选自他的诗集《贺敬之诗选》。
背景介绍
1956年,诗人回到曾经生活战斗过的革命圣地延安,重新看到那熟悉的山水和热情的乡亲们,激动不已,不禁抚今追昔,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下了这首诗。
知识链接
信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又称“顺天游”。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调子自由,单纯易唱,下地干活,上山放羊,进林砍柴,只要心有所感,都可以唱。常用比兴手法,曲调淳朴高亢、粗犷豪放,感情热烈奔放。
自主学习
1、大声朗读诗歌。
2、解决生字词语。
3、划分文章层次,并简要概括。
4、采用圈点批注法为自己喜欢的词句作批注。
自学检测
请五个学生朗读诗歌,注意下列划线字的字音。
搂定 白羊肚手巾
糜子 黍类
油馍 气喘
眼眶
lǒu
dǔ
méi
shǔ
mó
chuǎn
kuàng
自学检测
(1)几回回:
(2)赤卫军:
(3)脑畔上:
(4)鸡毛信:
解释下面词语
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
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
课文指窑洞的顶上。
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欣赏视频朗诵,感悟诗人情感。
自学检测
(1)小组合作,朗读训练(读、听、评);
要求:把握好节奏和重音,读准诗歌感情。
(2)抽读、点评;
指点:总体:热烈、欢快、亲切、昂扬。
一部分:跳荡、激烈;二部分:深厚;三部分:真挚、亲切;四部分:热情、明快;五部分:激越、昂扬。
(3)全班齐读、体会;
自学检测
⑴抒写久别重逢延安的感触。
⑵回忆在延安的战斗生活。
⑶描绘会见亲人的热烈场面。
⑷描绘延安的崭新面貌。
⑸赞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的锦绣前程。
整体把握
小组讨论:说一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整体把握
仿照第一小节的概括方式简要概括各小节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分别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叙事 抒情
回 延安 激动喜悦
延安
延安
延安
延安
忆
感激思念
话
真挚兴奋
看
欣喜豪迈
赞
热爱赞美
整体把握
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写出了回延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回到延安的激动喜悦,对母亲延安和延安人民的深切怀念、无限热爱眷恋之情。
重点精读
我看到了诗人与延安亲人相见的热烈、真挚之情,看到了延安人的成长和美丽、淳朴的心灵。
朗读第三节,透过文字,你看到了什么?诗人是怎样表现的?
(1)环境烘托、渲染,说明延安人民的热情、好客;
(2)选取有代表性的老爷爷、中青年和小娃娃三代人的典型,写出了延安人的贡献和成长;
(3)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亲人团聚时热烈交谈的情景,表现了人们欢欣激动的心情。
语言品析
1、比兴手法:“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与“兴”常连用。
结合同学们圈点批注的内容,说说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哪些特点。先在小组内部交流,再在班上分享成果。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运用比兴手法,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我”和延安亲人密不可分的关系。
语言品析
结合同学们圈点批注的内容,说说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哪些特点。先在小组内部交流,再在班上分享成果。
2、选用恰当的动词。
“抓”“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时的激动情景。而“双手搂定宝塔山”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怀念之情。“唱”“笑”
“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
的气氛。
语言品析
结合同学们圈点批注的内容,说说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哪些特点。先在小组内部交流,再在班上分享成果。
3、运用巧妙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长江大河起浪花”比喻亲人相逢时热烈畅谈的情景。
“母亲延安换新衣”表现延安的巨大变化。
“双手搂定宝塔山”传神写出诗人思念延安的热切心情。
“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突出延安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
语言品析
结合同学们圈点批注的内容,说说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哪些特点。先在小组内部交流,再在班上分享成果。
4、浓郁的地方特色。
采用“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使用了不少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
摹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如“莫要”
“紧紧儿”“几回回”“白羊肚手巾”
“白生生”等陕北口语。
巩固提升
把“回延安”改成“去延安”“到延安”,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回”字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更能表达出诗人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感情;“回”是全诗的诗眼,全诗紧扣一个”回“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赞颂,如改
为”去“”到“没有上述表达效果。
课堂小结
本诗以“信天游”的形式,以饱满的激情,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回忆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大变化,并展望了延安的未来,抒发了诗人对母亲延安和延安人民的深切怀念、无限热爱眷恋之情。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