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风筝》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课《风筝》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27 17:39:22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
第1课《风筝》教学设计
课题 1.风筝 单元 第1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能力目标: 联系语境探究疑难句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学会用质疑的方法分析文章的内涵,理解封建陈腐思想对儿童自由、活泼天性的扼杀。
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理解全文的中心大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理解全文的中心大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每当我们听起这首歌,就会想起美好的童年,想起风筝带给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美好的回忆。今天,我们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误解与冲突。那么,就先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吧。出示课题:《风筝》 思考、讨论问题。 由歌曲,引发情感,激情导入,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二、初读感知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故乡》,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8部。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2.背景介绍《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发表于同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2月北京出版的《语丝》周刊第12期,后收入散文诗集《野草》。1925年,中国北方各省正处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之下,在意识形态上极力强化封建教育。1925年11月,段祺瑞政府的教育部通过了学校“读经”的决议,规定自初小四年级起必须读经。一些封建文人和买办知识分子紧相配合,高唱“尊孔读经”,竭力推行奴化教育。作者鲁迅的这篇文章,正是对这种不合理状况的揭露和批判。3.掌握字词读音。模样(mú ) 伶仃(línɡdīnɡ)瑟缩(sè) 憔悴(qiáocuì) 笑柄(bǐnɡ) 投掷(zhì) 宽恕(shù) 堕落(duò)肃杀(sù) 苦心孤诣(yì) 恍然大悟(huǎng)4.区分形近字。嫌xián嫌恶 赚zhuàn赚钱 诀jué诀别决jué决定抉jué抉择堕duò堕落坠zhuì下坠怒nù愤怒恕shù宽恕5.辨析多音字。è凶恶恶 ě恶心wù嫌恶shí什物什shén什么mó劳模模mú模样6.理解词义。伶仃:孤独;没有依靠。肃杀:形容天气寒冷,草木枯落。什物:杂物。泛指家庭日常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物品。傲然:高傲;坚强不屈的样子。苦心孤诣:为求达到某一目的或解决某一问题而费尽心思。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悟:心里明白。7.风筝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全文围绕风筝写了哪几件事?风筝是全文的线索,围绕风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写了三件事:(1)“我”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2)“我”中年读书后感到无限懊悔。(3)“我”现在想补过而不得。8.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悲哀。9.理解课文内容,划分课文层次。第一部分(第1~2段):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引出回忆。第二部分(第3~4段):写“我”回忆小时候在故乡故意弄坏了小兄弟风筝的事情。第三部分(第5~11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了中年,“我”才意识到自己弄坏小兄弟的风筝非常不应该,于是心中充满忏悔。但当面道歉时才发现小兄弟已忘却,“我”心情更加沉重。第四部分(第12段):写看着眼前北京的风筝,“我”的心情十分悲哀沉重。三、精读感悟。二、自主预习1.童年事件中,我与弟弟对待风筝的态度各是怎样的? 弟弟“我”平时对风筝的态度张着小嘴、呆看、惊呼、跳跃笑柄、可鄙发现弟弟头偷做风筝时惊惶、失了色瑟缩着愤怒、折断、掷、踏结果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傲然走出2.从“我”少年虐杀弟弟的风筝梦到后来想补过而不得,相距二十多年,其间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原本厌恶放风筝,认为“这是没有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并以踏扁小兄弟苦心制作的风筝为“胜利”,且当年对此毫不在意;时隔二十年后,这件事剧烈的啃噬着“我”的心,以至“我”渴望得到补救,却已无济于事,只是平添了心头的沉重。此后每当回忆起这件事,“我”就感到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这也就使全文笼罩着沉重的悲剧色彩。原因:①“我”中年时明白了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②“我”与兄弟之间手足情深,“我”严于解剖自己、知错便改、勇于自责反省。3.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鲁迅具有自我批判意识和自我反省意识。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当年的“我”和小兄弟,都被愚昧的观念所支配,都认为“不许去放风筝”这件事是“我”管对了,彼此都不认为有什么错。后来的“我”因觉悟而悔恨,但弟弟的精神早已麻木。4.为什么看到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我”“惊异”的是什么 “悲哀”的是什么 故乡放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从结构上看,用这句话引出下文。5.“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是“久经诀别的久经逝去的”为什么又说“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离开故乡多年,依然怀念着小时候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温和的春天,而北京此时却是肃杀的严冬,竟然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6.为什么小兄弟最喜欢风筝的神态、动作,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你认为作者这种想法对吗 为什么 因为“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极其幼稚可笑的,令人鄙视的。我觉得这样想法是不对的。爱玩是儿童的天性,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试看他写的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怜的。放风筝,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动活动,本是大有好处的。可是因为兄长不允许,只得呆看人家的风筝。他有时惊呼,有时跳跃,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这本是极正常的。然而这种天真活泼的天性却被兄长鄙弃压抑,这是多么悲哀的啊!7.“我”扯坏了小兄弟的风筝,这样做对不对 为什么 不对。因为小兄弟能利用枯竹、红 ( http: / / www.21cnjy.com )纸条做风筝,说明他聪明、肯动脑筋,很会设计,动手能力强。这样有益身心的正当行为却要背着兄长躲在什物间里偷偷地做,这已经可怜之至了。但是仍然在将要完工之时被兄长发现、扯烂,小兄弟的痛苦、绝望可想而知。做兄长的却因为自己的偏见,凶神恶煞一般,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实在是冷酷无情的。8.作者写风筝事件的这两段文字,是怎样的心情的 何以见得 他对小兄弟深切同情,而对自己深深自责。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把小兄弟写得那么瘦弱可怜,老实而毫无抗争;而把自己写得凶神恶煞,简单粗暴,对自己当年扮演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感到自责。9.“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我的惩罚”是指什么 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讲的道理,知道自己错了,对在风筝事件中扮演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感到深深地自责。10.为什么“我”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而称为“不幸” 因为“我”看了这本书后,知道了“游戏是儿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的道理,回忆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把风筝抓断踏扁,这种作法是错误的,虐杀了儿童的天性,作者因良心受到遣责而感到“不幸”。11.“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比喻手法(暗喻),表现“我”知道自己做了错事后的沉重心情。12.为什么“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 因为我知道补过的方法:第一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但时过境迁,这种方法已不行了。第二种:去讨他的宽恕,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13.“我”想讨弟弟的宽恕,但弟弟却什么也不记得了,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因为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并不认为兄长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我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沉重。14.如果弟弟对兄长的粗暴行为进行抗争,并怨恨他好不好 为什么 如果弟弟抗争,也许我会省悟到自己错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尽早改过。然而弟弟则受到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逆来顺受,毫无抗争,使我的错误持续至今,使“虐杀者”横行无忌,这正是旧秩序得以维持的原因。弟弟怨恨他,也会使他觉醒,使他有机会讨弟弟宽恕,然而弟弟并不怨恨,使他的心只得沉重着。15.“我还能希求什么呢 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这句话表达作者一种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无可解脱的沉重。16.末段的语句怎样理解 为什么说“悲哀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呀。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无可摆脱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却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17.当年“我”是个什么样的哥哥?弟弟是个怎样的孩子?文中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人物?弟弟 哥哥体弱多病(瘦弱)  可鄙(老成持重)惊呼、跳跃(痴迷风筝、天真活泼)伸手抓住惊惶、失了色瑟缩着(软弱、胆小)踏遍(粗暴专横)做出蝴蝶风筝(心灵手巧、聪明)  傲然走出18.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文中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19.读第四段;用不同符号划出发现弟弟偷做风筝后我和弟弟的神态和动作。我为什么那样做,弟弟为何不反抗?弟 很惊惶第站 失了色瑟缩 悲苦无奈的神情 惊恐不安的内心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认为管是正当,自认该罚。麻木 我愤怒即刻伸手 抓断、掷塌扁 专制、盛怒傲然走出认为管的对,受封建家长传统的影响。同情20.读第五至十一段;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我是如何省悟和补过的以及弟弟知道有这么一件事后的神态。我不兴偶尔看到心变铅块堕下去想不过、讨宽恕深深自责、严于自我解剖,抛弃旧我、追求新我弟惊讶什么也不记得A.毫不抗争,麻木B.幼稚纯真,健忘18.体会加点词语的精妙。(1)句子“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为什么用“虐杀”一词来形容人的精神?“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小时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把风筝抓断踏扁一事。“虐杀”一词本来是指虐待人而致死,作者用这个感彩非常强烈的词语,是想表达自己强烈的自责。这反映出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2)课文结尾说“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要讨小兄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上的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伤,而兄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无可把握”一词道出了“我”心情沉重的原因是无法弥补对小兄弟的创伤。这样的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想摆脱也不可能了。(3)“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如何理解“不幸”一词?因为作者一向以为自己管小兄弟管的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推翻了自己过去愚昧的观念,于是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觉得自己受到了惩罚,“不幸”一词反映作者良心上的谴责。19.结合加点加点词语体会其含。 (1)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惊异”故乡是春天放风筝,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天空中就有风筝浮动了;“悲哀”是看到风筝就想起了小时候对小兄弟“精神虐杀”的一幕,且无从补过。(2)但心又不竞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因为自己明白自己错了,想要向弟弟道歉,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弟弟已经不记得这件事了。因为当时社会的教育制度就是这样,弟弟认为鲁迅不让他放风筝是正确的,所以才全然忘记了这件事。所以弟弟对鲁迅没有怨恨。没有怨恨,哪来的宽恕。所以有补救的方法也没用了,但是又不甘心这样,所以“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3)无怨的恕,说谎罢了“我”一直念念不忘的、希求弟 ( http: / / www.21cnjy.com )弟的原谅,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那么又何来的"宽恕“之说呢 根本就连仇恨也忘记了。而”我“认为,弟弟这原就没有丝毫埋怨的宽恕是骗我的,只是不想让”我“难过。20.谈一谈,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1)与开头照应,在异地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看到风筝,想起了故乡春天的一段往事,引起“无可把握的悲哀”。这是鲁迅对自己以前的一次错误的痛心的检讨。(2)北京虽然天空飘起了风筝,但是,与南方不同,此时“严冬”并没有结束,还处在“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中,这些话暗示着扼杀童心的封建家长式的教育远远没有退出历史舞台。鲁迅心里显得非常沉重。21.挖掘主题。(1)我为什么要毁坏弟弟的风筝?①从表面看,是因为“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②从深层意义看,是“”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对儿童无情压制和迫害的结果。(2)对待早年的过错,“我”的心情如此沉重,总想补过,你从“”身上学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就改,勇于自责反省。(3)“我”爱弟弟吗?手足亲情,荡漾在:为了弟弟有出息,我蛮横毁坏风筝的愤怒里;荡漾在:急于补过,而终于无可补救的悲哀里;荡漾在:小兄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的心灵里。(4)多角度理解文章①兄弟情深,误会冲突中有亲情。②敢于反省、知错必改的精神。③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玩耍的自由。④批判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和封建伦理道德。22.写作特色(1)本文采用了哪种叙述方法?结合全文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冬天在北京看别人放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筝的情景,引起对过去自己与弟弟间有关风筝故事的回忆,最后回归现实。倒叙手法的运用便于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增添文章的艺术感染力。(2)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结合全文具体说明。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外貌描写)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神态描写)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动作描写)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心理描写)23.拓展延伸。介绍一下关风筝起源及发展情况。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木鹞”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宋朝风筝已在民间广泛流行。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元代在中国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风筝产地。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感悟、思考、表达。合作探究,披文入情。思考并回答问题。活动探究。理解、探究。思考,回答问题活动探究 让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鼓励他们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问题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此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语言,分析人物精神境界和追求。理解课文主旨,让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实际,发挥语文知识的作用。
课堂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憔悴( ) 诀别(   ) 什物(  ) 嫌恶( )    二、下列词语书定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宽恕 睛朗的天空 蜈蚣风筝 点缀照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D.不堪 懒蓝色 山桃吐雷 偶尔看了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以表现手足亲情为主题的散文,但选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角度新颖,于兄弟间发生误解冲突中展现浓浓的亲情。可是,细品这篇文章,作者的立意远不止这些。从作者事隔多年后仍悔恨交加,悲忧交集的形象看,这篇作品还揭示了封建陈腐思想对儿童自由、活泼的天性的扼杀,深刻地阐述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科学道理。作者将深厚的兄弟亲情与严肃的自我解剖精神融为一体,将自我批判与社会批判成功地加以结合,体现了含蓄而深邃的立意。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板书 风筝北京冬天——由景入题(现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在想补过而不得回忆现实的北京——由景衬情(现实)憎恶现实憧憬未来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风筝》练习题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蜈蚣(wúgōng) 伶仃(língdīng) 嫌恶(wù)
B.憔悴(qiáocuì) 点缀(zhuì) 诀别(jué)
C.嫌恶(xián) 瑟缩(sè) 苦心孤诣(yì)
D.虐杀(nüè) 坠下去(zhuí) 宽恕(shù)
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湛。然而最喜欢风筝。
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
(2)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满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意旨地来偷做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冬天灰色的天空和肃杀的大地让人感到压抑。
B.老师打了个比方,他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C.他苦心孤诣的钻研球技,终于一举成名。
D.秋天到了,天气逐渐凉了下来,大地一片枯黄,到处是瑟缩的现象。
4. 选词填空。
(1)但我是向来不爱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_____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A.嫌恶 B.憎恶C.憎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____的。(A.可伶B.可恶C.可鄙)
5.请在括号内写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令模样。( )
(2)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
(3)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 )
6.学完《风筝》一课后,八年级(1)班准备举行一次一“风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21cnjy.com
(1)一个小组负责收集有关风筝的古诗词准备班级交流,请你写出一首。
(2)你所在的小组要开展放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筝活动,你拿着做好的风筝正准备到郊外去放,迎面正好碰上妈妈。妈妈以“放风筝是小孩子的游戏,你现在长大了,况且还耽误学习”为理由阻拦你,你会怎样劝说妈妈?写出你的劝说词。21·cn·jy·com
二、阅读理解
(1)课内阅读
风筝
①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www-2-1-cnjy-com
②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③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21*cnjy*com
④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⑤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
1. 北京的冬天有一二风筝,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 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④段所写的内容。
4.第⑤段“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中的“不幸”该如何理解?表现了鲁迅怎样的精神品质? 21教育网
(2)课外阅读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诗句。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来源:21cnj*y.co*m】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融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出处:21教育名师】
③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没女孩子手巧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岂不有些重女轻男了么!不是吹,我们男孩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这巧夺天工的风筝!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得脚不沾地。常趁放学后的间隙,三五个人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始放吧。嗨!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www.21-cn-jy.com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第①段描写仲春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根据第④段内容填空。
做风筝的过程:(1)找来竹篾→(2)( )→(3)糊纸涂色→(4)( )
3.⑤⑥两段已写了放风筝时的欢快情景,为什么还要写第⑦段?
4.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5.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
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一、1.D
2.湛--- 堪 旨---诣
3.D
4.AC
( http: / / www.21cnjy.com / )
6.(1)示例一: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示例:妈妈,放风筝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非常有益的游戏,大孩子也可以放。它可以锻炼我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能够使我的思想得到放松,之后的学习效率将更高。妈妈请您放心,放风筝不会耽误我的学习的2·1·c·n·j·y
二、(1)1.因为故乡的风筝时节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二月,而北京冬季有人放风筝,所以“惊异”。见到风筝,“我”就想起小时候对弟弟精神虐杀的一幕,而且无法补过,心头不禁悲凉。
2.这一句景物描写反衬了我悲痛沉重的心情,正是这此充满生命力的景物才更加重“我”的忏悔,增添了“我”的悲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写“我”残暴地折毁弟弟亲手做的风筝。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精神。
(2) 1.⑴点明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⑵触景生情,自然引出下文对童年的回忆。(意思对即可。)
2.制作骨架 系缠放线(意思对即可。)
3.⑴第⑦段写放风筝失败的体验,与前两段写放风筝成功的快乐,都是童年生活的真实反映;⑵使童年的生活更有情趣;⑶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2-1-c-n-j-y
4.⑴放风筝承载着童年的快乐,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⑵已经逝去的童年,在记忆中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是永难忘怀的;⑶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深深的眷念之情。21*cnjy*com
5.仲春时节大地泛出的“淡淡的鹅黄的绿意”,显出生机和活力,而“我”的童年生活也充满着生机和欢乐。这样说含有对童年生活的赞美之意。
【版权所有:21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8张PPT)
第一课风筝
语文版 八年级下
导入新知
播放歌曲《三月三》
导入新知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每当我们听起这首歌,就会想起美好的童年,想起风筝带给我们美好的回忆。今天,我们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误解与冲突。那么,就先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吧。
新知讲解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故乡》,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
《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8部。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
族新文化的方向。”
新知讲解
背景介绍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发表于同年2月北京出版的《语丝》周刊第12期,后收入散文诗集《野草》。1925年,中国北方各省正处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之下,在意识形态上极力强化封建教育。1925年11月,段祺瑞政府的教育部通过了学校“读经”的决议,规定自初小四年级起必须读经。一些封建文人和买办知识分子紧相配合,高唱“尊孔读经”,竭力推行奴化教育。作者鲁迅的这篇文章,正是对这种不合理状况的揭露和批判。
新知讲解
积累字词
模样(mú ) 伶仃(línɡdīnɡ)
瑟缩(sè) 憔悴(qiáocuì)
笑柄(bǐnɡ) 投掷(zhì)
宽恕(shù) 堕落(duò)
肃杀(sù) 苦心孤诣(yì)
恍然大悟(huǎng)
新知讲解
嫌xián嫌恶
赚zhuàn赚钱
诀jué诀别
决jué决定
抉jué抉择
堕duò堕落
坠zhuì下坠
怒nù愤怒
恕shù宽恕
区分形近字
新知讲解
è凶恶
恶 ě恶心
wù嫌恶
shí什物

shén什么
mó劳模

mú模样
辨析多音字
新知讲解
理解下列词语
伶仃:
肃杀:
什物:
傲然:
苦心孤诣:
恍然大悟:
孤独;没有依靠。
形容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杂物。泛指家庭日常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物品。
高傲;坚强不屈的样子。
为求达到某一目的或解决某一问题而费尽心思。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悟:心里明白。
新知讲解
风筝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全文围绕风筝写了哪几件事?
风筝是全文的线索,围绕风筝主要写了三件事: (1)“我”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
(2)“我”中年读书后感到无限懊悔。
(3)“我”现在想补过而不得。
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悲哀。
新知讲解
第一部分(第1~2段):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引出回忆。
第二部分(第3~4段):写“我”回忆小时候在故乡故意弄坏了小兄弟风筝的事情。
第三部分(第5~11段):到了中年,“我”才意识到自己弄坏小兄弟的风筝非常不应该,于是心中充满忏悔。但当面道歉时才发现小兄弟已忘却,“我”心情更加沉重。
理解课文内容,划分课文层次。
第四部分(第12段):写看着眼前北京的风筝,“我”的心情十分悲哀沉重。
新知讲解
童年事件中,我与弟弟对待风筝的态度各是怎样的?
弟弟 “我”
平时对风筝的态度
发现弟弟头偷做风筝时
结果
张着小嘴、呆看、惊呼、跳跃
笑柄、可鄙
惊惶、失了色瑟缩着
愤怒、折断、掷、踏
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傲然走出
新知讲解
从“我”少年虐杀弟弟的风筝梦到后来想补过而不得,相距二十多年,其间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我”原本厌恶放风筝,认为“这是没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并以踏扁小兄弟苦心制作的风筝为“胜利”,且当年对此毫不在意;时隔二十年后,这件事剧烈的啃噬着“我”的心,以至“我”渴望得到补救,却已无济于事,只是平添了心头的沉重。此后每当回忆起这件事,“我”就感到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这也就使全文笼罩着沉重的悲剧色彩。
原因:①“我”中年时明白了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②“我”与兄弟之间手足情深,“我”严于解剖自己、知错便改、勇于自责反省。
新知讲解
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鲁迅具有自我批判意识和自我反省意识。因为当年的“我”和小兄弟,都被愚昧的观念所支配,都认为“不许去放风筝”这件事是“我”管对了,彼此都不认为有什么错。后来的“我”因觉悟而悔恨,但弟弟的精神早已麻木。
新知讲解
为什么看到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我”“惊异”的是什么 “悲哀”的是什么
故乡放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
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
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从结构上看,
用这句话引出下文。
新知讲解
想一想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是“久经诀别的久经逝去的”为什么又说“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作者离开故乡多年,依然怀念着小时候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温和的春天,而北京此时却是肃杀的严冬,竟然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新知讲解
为什么小兄弟最喜欢风筝的神态、动作,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你认为作者这种想法对吗 为什么
因为“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是极其幼稚可笑的,令人鄙视的。我觉得这样想法是不对的。爱玩是儿童的天性,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试看他写的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怜的。放风筝,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动活动,本是大有好处的。可是因为兄长不允许,只得呆看人家的风筝。他有时惊呼,有时跳跃,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这本是极正常的。然而这种天真活泼的天性却被兄长鄙弃压抑,这是多么悲哀的啊!
新知讲解
“我”扯坏了小兄弟的风筝,这样做对不对 为什么
不对。因为小兄弟能利用枯竹、红纸条做风筝,说明他聪明、肯动脑筋,很会设计,动手能力强。这样有益身心的正当行为却要背着兄长躲在什物间里偷偷地做,这已经可怜之至了。但是仍然在将要完工之时被兄长发现、扯烂,小兄弟的痛苦、绝望可想而知。做兄长的却因为自己的偏见,凶神恶煞一般,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实在是冷酷无情的。
新知讲解
作者写风筝事件的这两段文字,是怎样的心情的 何以见得
他对小兄弟深切同情,而对自己深深自责。如把小兄弟写得那么瘦弱可怜,老实而毫无抗争;而把自己写得凶神恶煞,简单粗暴,对自己当年扮演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感到自责。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我的惩罚”是指什么
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讲的道理,知道自己错了,对在风筝事件中扮演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感到深深地自责。
新知讲解
“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比喻手法(暗喻),表现“我”知道自己做了错事后的沉重心情。
新知讲解
为什么“我”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而称为“不幸”
因为“我”看了这本书后,知道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的道理,回忆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把风筝抓断踏扁,这种作法是错误的,虐杀了儿童的天性,作者因良心受到遣责而感到“不幸”。
新知讲解
为什么“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
疑难探究
因为我知道补过的方法:第一种,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但时过境迁,这种方法已不行了。第二种:去讨他的宽恕,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新知讲解
“我”想讨弟弟的宽恕,但弟弟却什么也不记得了,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因为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并不认为兄长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我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沉重。
新知讲解
想一想
如果弟弟对兄长的粗暴行为进行抗争,并怨恨他好不好 为什么
如果弟弟抗争,也许我会省悟到自己错了,尽早改过。然而弟弟则受到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逆来顺受,毫无抗争,使我的错误持续至今,使“虐杀者”横行无忌,这正是旧秩序得以维持的原因。弟弟怨恨他,也会使他觉醒,使他有机会讨弟弟宽恕,然而弟弟并不怨恨,使他的心只得沉重着。
新知讲解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 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这句话表达作者一种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无可解脱的沉重。
新知讲解
末段的语句怎样理解 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呀。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无可摆脱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
新知讲解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却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
新知讲解
当年“我”是个什么样的哥哥?弟弟是个怎样的孩子?文中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人物?
弟弟 哥哥
体弱多病(瘦弱)   可鄙(老成持重)
惊呼、跳跃(痴迷风筝、天真活泼) 伸手抓住
惊惶、失了色瑟缩着(软弱、胆小) 踏遍(粗暴专横)
做出蝴蝶风筝(心灵手巧、聪明)   傲然走出
新知讲解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文中运用了 、 、 。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
新知讲解
读第四段;用不同符号划出发现弟弟偷做风筝后我和弟弟的神态和动作。我为什么那样做,弟弟为何不反抗?

很惊惶第站
失了色瑟缩
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悲苦无奈的神情
惊恐不安的内心

愤怒即刻伸手
抓断、掷塌扁
傲然走出
专制、盛怒
认为管是正当,自认该罚。麻木
认为管的对,受封建家长传统的影响。
同情
新知讲解
读第五至十一段;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我是如何省悟和补过的以及弟弟知道有这么一件事后的神态。

不兴偶尔看到
心变铅块堕下去
想不过、讨宽恕
深深自责、严于自我解剖,抛弃旧我、追求新我

惊讶
什么也不记得
A.毫不抗争,麻木
B.幼稚纯真,健忘
新知讲解
体会加点词语的精妙。
(1)句子“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为什么用“虐杀”一词来形容人的精神?
“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把风筝抓断踏扁一事。“虐杀”一词本来是指虐待人而致死,作者用这个感彩非常强烈的词语,是想表达自己强烈的自责。这反映出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新知讲解
(2)课文结尾说“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
“我”要讨小兄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上的创伤,而兄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无可把握”一词道出了“我”心情沉重的原因是无法弥补对小兄弟的创伤。这样的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新知讲解
(3)“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如何理解“不幸”一词?
因为作者一向以为自己管小兄弟管的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推翻了自己过去愚昧的观念,于是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觉得自己受到了惩罚,“不幸”一词反映作者良心上的谴责。
新知讲解
结合加点加点词语体会其含。
(1)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惊异”故乡是春天放风筝,可是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天空中就有风筝浮动了;“悲哀”是看到风筝就想起了小时候对小兄弟“精神虐杀”的一幕,且无从补过。
(2)但心又不竞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因为自己明白自己错了,想要向弟弟道歉,但弟弟已经不记得这件事了。因为当时社会的教育制度就是这样,弟弟认为鲁迅不让他放风筝是正确的,所以才全然忘记了这件事。所以弟弟对鲁迅没有怨恨。没有怨恨,哪来的宽恕。所以有补救的方法也没用了,但是又不甘心这样,所以“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新知讲解
(3)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一直念念不忘的、希求弟弟的原谅,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那么又何来的"宽恕“之说呢 根本就连仇恨也忘记了。而”我“认为,弟弟这原就没有丝毫埋怨的宽恕是骗我的,只是不想让”我“难过。
新知讲解
谈一谈,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1)与开头照应,在异地北京看到风筝,想起了故乡春天的一段往事,引起“无可把握的悲哀”。这是鲁迅对自己以前的一次错误的痛心的检讨。
(2)北京虽然天空飘起了风筝,但是,与南方不同,此时“严冬”并没有结束,还处在“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中,这些话暗示着扼杀童心的封建家长式的教育远远没有退出历史舞台。鲁迅心里显得非常沉重。
新知讲解
挖掘主题
(1)我为什么要毁坏弟弟的风筝?
①从表面看,是因为“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
②从深层意义看,是“”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对儿童无情压制和迫害的结果。
(2)对待早年的过错,“我”的心情如此沉重,总想补过,你从“”身上学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就改,勇于自责反省。
新知讲解
(3)“我”爱弟弟吗?
手足亲情,荡漾在:为了弟弟有出息,我蛮横毁坏风筝的愤怒里;
荡漾在:急于补过,而终于无可补救的悲哀里;
荡漾在:小兄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的心灵里。
新知讲解
(4)多角度理解文章
①兄弟情深,误会冲突中有亲情。
②敢于反省、知错必改的精神。
③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玩耍的自由。
④批判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和封建伦理道德。
新知讲解
写作特色
(1)本文采用了哪种叙述方法?结合全文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冬天在北京看别人放风筝的情景,引起对过去自己与弟弟间有关风筝故事的回忆,最后回归现实。倒叙手法的运用便于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增添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新知讲解
写作特色
(2)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结合全文具体说明。
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 )
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 )
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
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拓展延伸
介绍一下关风筝来源及发展情况。
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木鹞”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宋朝风筝已在民间广泛流行。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元代在中国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
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风筝产地。
课堂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憔悴( ) 诀别(   ) 
什物(   ) 嫌恶( )
qiáo cuì  jué 
shí wù
二、下列词语书定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宽恕 睛朗的天空 蜈蚣风筝 点缀照应
B.绝望 逝去的春天 高兴跳跃 破获秘密
C.仿拂 还有寂寞 毫无怨恨 全然忘却
D.不堪 懒蓝色 山桃吐雷 偶尔看了
B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以表现手足亲情为主题的散文,但选材角度新颖,于兄弟间发生误解冲突中展现浓浓的亲情。可是,细品这篇文章,作者的立意远不止这些。从作者事隔多年后仍悔恨交加,悲忧交集的形象看,这篇作品还揭示了封建陈腐思想对儿童自由、活泼的天性的扼杀,深刻地阐述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科学道理。作者将深厚的兄弟亲情与严肃的自我解剖精神融为一体,将自我批判与社会批判成功地加以结合,体现了含蓄而深邃的立意。
板书设计
风筝
北京冬天——由景入题(现实)
扼杀小兄弟的风筝梦
中年读书才懊悔
现在想补过而不得回忆
现实的北京——由景衬情(现实)憎恶现实
憧憬未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