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端午粽(部编)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端午粽(部编)同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27 18:1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端午粽》同步教案
本文写端午节“我”都要到外婆家去吃外婆包的端午粽,在吃粽子过程中,“我” 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教学时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认“端、粽”等13个生字,会写 “午、节”等7个生字。认识立字旁、米字旁。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立字旁、米字旁。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多媒体课件、图文影音素材。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趣入境:
1.你们知道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2.回忆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做什么?
3.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3.用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5.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6.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7.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
8.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三、感受文意,再读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波浪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4.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5.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6.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7.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掌握书写要点。
2.范写生字。
3.引导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4.组织展示。
三、感知课文,情感升华:
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5.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6.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7.指名汇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你喜欢吃粽子吗?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
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
4.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5.课外阅读关于端午节的故事。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