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8】2017全国38地市中考真题解析汇编专题一:科学探究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18】2017全国38地市中考真题解析汇编专题一:科学探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3-02 09:32:36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7年全国38地市生物中考真题解析汇编
(《课标》十大一级主题)
专题一:科学探究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39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1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156分;共166分。考试时间为170分钟。com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0分)
1.(2017 潜江1)在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过程中,只有端正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获得科学的研究结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测定种子发芽率时,应只选用饱满的种子
B.测量水蚤心率时,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C.验证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只用1只鼠妇对得出科学的结论没有影响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时,未见浑浊,需将结果改为变浑浊
答案:B
解析:【解答】在测定种子发芽率时,为了减少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该随机挑选种子,不要特意选择,这样才是最真实的值,否则不足以说明问题,A错误;在实测量水蚤心率时,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数据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B正确;1只鼠妇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C错误;实验数据是不能随便篡改的,尊重实验事实,这是做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可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D错误。
【分析】(1)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减小,而不可能避免。在测量过程中,一般我们会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2)生物学研究的过程中,只有尊重客观事实,才能获得科学的研究结论。
2.(2017 上海14)某同学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酒精浓度 0(清水) 0.25% 1% 10% 20%
每10秒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 35 45 30 23 死亡
A.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升高 B.酒精浓度对水蚤心率没有影响
C.酒精浓度太高会导致水蚤死亡 D.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降低而降低
答案:C
解析:【解答】由表中数据可知,当酒精的浓度分别是( 0清水)、0.25%、1%、10%、20%时,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35、45、30、23、0( 死亡),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的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当酒精的浓度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神经系统被完全麻醉而导致心跳停止,引起死亡。
【分析】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慢。酒精具有麻醉神经系统的作用,酒精还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都有不良影响,长期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3.(2017 娄底3)学校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酒精对细胞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相同的新鲜杨梅各5颗分别放入编号为1号和2号的杯子中,②1号杯中加入适量的清水,2号杯中加入等量的高度白酒,③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如下图所示,请你推测2号杯中液体颜色变红的主要原因是(  )
A.酒精破坏了细胞的细胞膜 B.酒精破坏了细胞的细胞壁
C.酒精破坏了细胞的细胞质 D.酒精破坏了细胞的细胞核
答案:A
解析:【解答】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有利的物质不能流出,从而保持了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将2号杯中加入等量的高度白酒,白酒的浓度大于杨梅细胞质的浓度,细胞膜被破坏,导致里面的物质外流,所以2号杯中液体颜色变红。
【分析】植物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结构,它们各自行使不同的功能,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 
4.(2017 保定1)为研究饮水机中细菌的生存条件,有人将同一桶纯净水每隔3天,分别从冷水口和热水口接等量的饮用水,测定细菌数量,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测定时间 第1天 第4天 第7天 第10天
冷水口细菌数 34 560 935 1220
热水口细菌数 15 3 25 46
A.若用饮水机只喝冷水,应尽快将整桶水喝完
B.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C.本实验只能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
D.冷水口接的饮用水中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
答案:C
解析:【解答】从表格中看出,第4天冷水口细菌数大量增多,因此若用饮水机只喝冷水,应尽快将整桶水喝完,A正确;从表格中看出,冷水口细菌数比热水口细菌数多,因此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B正确;本实验不仅能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还能探究温度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C错误;从表格中看出,冷水口接的饮用水中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D正确。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5.(2017 衡阳10)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的是清水
B.制作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下
C.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
D.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直接放在清水中加热脱色
答案:D
解析:【解答】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的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正确;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下,以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B正确;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因为表层含氧丰富,草履虫聚集多,C正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应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脱色,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课本相关实验操作的步骤和目的。
6.(2017 十堰2)下列有关实验的过程或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使用显微镜时,选用10倍目镜和40倍物镜,所观察的物像放大了50倍
B.浸没在水中的种子没有萌发,而在水面处同样的种子萌发了,本实验的变量是空气
C.将新鲜的树枝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光照几小时,茎内被染成红色的是导管
D.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答案:A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选用10倍目镜和40倍物镜,所观察的物像放大了400倍,A错误;对照试验要求变量唯一,浸没在水中的种子没有萌发,而在水面处同样的种子萌发了,本实验的变量是空气,B正确;植物体内的导管能够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将新鲜的树枝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光照几小时,茎内被染成红色的是导管,C正确;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课本相关实验过程及结论。 
7.(2017 武汉3)小丽研究菜豆种子萌发的条件,设计实验如表。她研究的实验变量是(  )
培养皿 种子 光线情况 温度 水
甲 100粒 向阳处 25℃ 适量
乙 100粒 向阳处 25℃ 不加水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答案:D
解析:【解答】表中甲、乙两组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甲适量、乙不加水),其他条件(光线情况、温度)都相同,可见水分就是设置的变量。
【分析】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8.(2017 邵阳3)为探究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变化(以温度变化为参照),设置了甲与乙组一对照实验,在A-D四幅坐标图中,能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是(  )
答案:A
解析:【解答】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释放出的能量供给种子的各项生理活动的利用,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所以甲瓶内的温度计会升高。乙瓶内的种子煮熟后,失去了生命力,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无热量散失,所以温度计不会升高。
【分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9.(2017 武汉19)我们在进行探究实验时,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常需要设置重复组,取其平均值,但有些实验却是例外。下列实验不需要测平均值的是(  )
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B.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C.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答案:D
解析:【解答】实验时,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常需要设置重复组,求其平均值的实验多数是一些具有实验数据的实验,例如: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而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这个实验中,探究的是淀粉“质”的变化,不需要测定平均值。
【分析】对于需要数据验证的实验,常需要设置重复组,求其平均值。 
10.(2017 孝感6)在一次中考实验操作考试中,某小组按照下表的设计方案,认真仔细的完成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结果显示①号和②号试管中都变蓝了,这与实验的预测不相符。为此,该小组对实验设计进行了讨论,你认为如果要开展后续实验,首先要考虑的是(  )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① 馒头碎屑+2ml唾液 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 加2滴碘液
② 馒头碎屑+2ml清水 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 加2滴碘液
A.适当减少馒头碎屑量 B.改变水浴的温度 C.是否进行搅拌 D.滴加碘液量的多少
答案:A
解析:【解答】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①号和②号试管中都变蓝了,表明试管内都有淀粉;①号试管滴加2ml唾液、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而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可能是馒头碎屑的量过多,导致唾液没有充分消化淀粉,使淀粉有剩余致使加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也变蓝。所以如果要开展后续实验,首先要考虑的是适当减少馒头碎屑量。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56分)
11.(2017 长沙29)(5分)李明家种植的百合花大部分植株的叶子出现了发黄现象,他的父母十分焦急,李明上网查找资料,并将发黄的和颜色正常的百合花叶子送到某科研单位检测,得到数据如表。发黄的叶子与颜色正常的叶子铁元素含量(单位ug/g)
发黄的叶子 颜色正常的叶子
铁 22.0 30.3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检测结果,你猜测李明家百合花叶子发黄的原因是:   。
(2)为了证实这一猜测,李明做了以下实验:
①在自家一个花棚中选取了两个同样大小的实验区,编号为1号和2号(这两个实验
区百合花叶子发黄程度基本一致)。
②在1号实验区的百合花叶子上喷施添加了铁元素的某种化学肥料,而2号实验区的
百合花叶子上喷施等量   的同种化学肥料。
③两个实验区除了上述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必须   且适宜。
④观察记录两个实验区百合花新叶的颜色。
(3)如果两个实验区的百合花新叶仍然发黄,则说明百合花叶子发黄与   ;
如果1号实验区百合花新叶   ,而2号实验区百合花新叶仍然发黄,
则说明百合花叶子发黄与铁元素含量低有关。
答案:(1)铁元素含量太低 (2)②不添加铁元素 ③相同 (3)铁元素含量无关 不发黄
解析:【解答】(1)根据检测结果:发黄的叶子,铁元素含量22.0ug/g;颜色正常的叶子,铁元素含量30.3ug/g,猜测李明家百合花叶子发黄的原因是:铁元素含量太低。(2)为了证实这一猜测,李明做了以下实验:①在自家一个花棚中选取了两个同样大小的实验区,编号为1号和2号(这两个实验区百合花叶子发黄程度基本一致)。②1号和2号唯一不同的变量是铁元素,因此在1号实验区的百合花叶子上喷施添加了铁元素的某种化学肥料,而2号实验区的百合花叶子上喷施等量不添加铁元素的同种化学肥料。③两个实验区除了上述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必须相同且适宜。④观察记录两个实验区百合花新叶的颜色。(3)如果两个实验区的百合花新叶仍然发黄,则说明百合花叶子发黄与铁元素含量无关;如果1号实验区百合花新叶不发黄,而2号实验区百合花新叶仍然发黄,则说明百合花叶子发黄与铁元素含量低有关。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12.(2017 无锡46)(5分)镉是人体非必须的元素,自从1955年日本富山县发生闻名于世的骨痛病以来,镉污染及其防治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十分关注.废电池处理不当也会污染水土壤.近年来我国多地再现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为验证镉对生物体的危害,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与分析:
(一)实验过程:
(1)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
(2)取若干只体重为10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均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小鼠。
(3)把小鼠随机平均分成5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E。
(4)把配制的一定量溶液分别灌入小鼠的胃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培养,其操作和结
果如表:
组别 灌胃液镉浓度 灌胃液体用量 实验小鼠数量 48h死亡率
A 0mg/mL 1mL 10只 0
B 0.015mg/mL 1mL 10只 10%
C 0.025mg/mL 1mL 10只 20%
D 0.035mg/mL 1mL 10只 30%
E 0.045mg/mL 1mL 10只 40%
(二)实验分析:
(1)设置A组的目的是   ,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50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需  (填相同或不同)。
(3)“浪费粮食是可耻的”,有人用“镉大米”喂鸡,但你通过学习生物学,知道镉通过
食物链仍会在生物体内   ,最终对人体造成伤害。
(三)实验结论: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说明镉含量越高,对生物
体的危害越大。
(2)实验启示:防止镉污染你应该怎样做?   。
答案:(二)(1)对照 灌胃液镉浓度 (2)相同 (3)富集 (三)(2)注意废电池的合理回收或注意处理好被污染的食品、或宣传镉污染的危害等
解析:【解答】(二)实验分析:(1)设置A组的目的是对照,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灌胃液镉浓度。(2)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是除灌胃液镉浓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3)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有人用镉大米喂鸡,但镉通过食物链如水稻→鸡→人仍会在生物体内富集,最终对人体造成伤害。(三)实验结论:(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说明镉含量越高,对生物体的危害越大。(2)实验启示:防止镉污染应该注意废电池的合理回收或注意处理好被污染的食品、或宣传镉污染的危害等。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13.(2017 兰州32)(5分)有同学说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究竟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某生物兴趣小组采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成熟樱桃番茄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浸泡溶液及时间 其他条件 保存时间 变质个数
甲 樱桃番茄50个 2L蒸馏水,2小时 相同 10天 40个
乙 樱桃番茄50个 ①,2小时 10天 8个
(1)表格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2)选取甲、乙两组新鲜樱桃番茄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
其目的是控制   。
(3)设置甲组的作用是   。
(4)你认为樱桃番茄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2L柚子皮提取液 (2)单一变量 (3)形成对照 (4)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5)柚子皮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要求除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本实验探究能否利用柚子皮的提取液来延长水果保鲜的时间,所以①处应填写2L柚子皮提取液。(2)选取甲、乙两组新鲜樱桃番茄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3)表中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柚子皮提取液,甲组起对照作用。(4)食品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5)据表中数据可见:柚子皮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21cnjy.com
14.(2017 贵港22)(7分)如图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按先后顺序补充中间三个步骤:①→   →   →   →③(在箭头
之间填标号)。
(2)步骤④中滴加的试剂是   ,目的是检验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3)步骤⑤能使绿叶中的   溶解到酒精里。
(4)实验结果如③所示,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证明 是光合作用
的产物,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答案:(1)② ⑤ ④ (2)碘液 (3)叶绿素 (4)淀粉 光
解析:【解答】(1)由实验操作示意图可知,该实验的方法步骤:①暗处理→②遮光→⑤酒精脱色→④加碘液→③观察叶片现象。(2)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在步骤④中,滴加的试剂是碘液,其目的是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3)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4)分析现象:叶片见光部分,遇碘变蓝,得出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得出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21·世纪*教育网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主要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片现象。 www-2-1-cnjy-com
15.(2017 龙东52)(5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然后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
成蓝色的是  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   是光合作
用的原料。
(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作用,内壁
上的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   散失的。
答案:(1)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乙 二氧化碳 (2)蒸腾 气孔
解析:【解答】(1)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甲装置和乙装置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导致装置甲中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乙中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在这个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内壁上的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的。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来源:21cnj*y.co*m】
16.(2017 邵阳33)(5分)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并记录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得到如表,并将表中数据转换成如图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离灯的距离(厘米) 4 7 10 20 30 40
气泡数目(个/分) 60 60 60 25 10 5
(1)气泡中的气体是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
(2)实际上,在本实验中的工作条件下,金鱼藻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了H作用,
即   (填“蒸腾”或“呼吸”)作用,但由于H作用的强度比光合作用的
强度要   (填“强”或“弱”),所以此时只检测到植物的光合作用。
(1)当H作用的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强度相等时,金鱼藻的生理状况对应曲线图的   
(填“E点”或“F点”或“G点”)状态。
(2)从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提高
   强度。
答案:(1)氧气 (2)呼吸 弱 (3)G点 (4)光照
解析:【解答】(1)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气泡中的气体是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2)金鱼藻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了呼吸作用,但由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比光合作用的强度要弱弱,所以此时只检测到植物的光合作用。(3)呼吸作用的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强度相等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呼吸作用吸收了,因此没有气泡产生,所以金鱼藻的生理状况对应曲线图的G点状态。(4)从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分析】图中E点光照最强,产生的气泡数目最多;G点光照强度最弱,产生的气泡数目是0。 
17.(2017 荆门11)(4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透明的玻璃瓶和绿色植物等组装成如下三个密闭装置,进行植物生命活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A装置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应将装置放在   的环境中
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可用如下式子表示,请将其补充完整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2)乙同学选用B和C装置进地对照实验,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
   ,
实验前将B和C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答案:(1)黑暗 能量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解析:【解答】(1)在白天三大作用都能进行,夜晚由于没有光只所以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要验证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必须把植物放在黑暗的环境中,目的是避免玻璃容器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作用,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B装置中有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C装置中是清水,起对照作用,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目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2)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18.(2017 益阳26)(5分)取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三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C,枝条A保留全部叶片,枝条B摘除部分叶片,枝条C摘除全部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三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如图(一)),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以下哪一项可以作为该实验探究的问题   。
A.光合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B.油滴对植物吸水有影响吗?
C.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D.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2)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3)实验现象:A、B、C三个装置液面下降幅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
“>”连接)。
(4)实验结论:   。
(5)图(二)是观察该植物叶横切面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蒸腾作用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图
(二)中标注的   部位(填数字)散失的。
答案:(1)C (2)叶片的数量 (3)A>B>C (4)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5)4
解析:【解答】(1)题中A、B、C的变量是叶片的数量,其它条件都一样,因此是一组对照实验。A的叶片多,B的叶片少,C没有叶片,观察三个装置中液面的下降情况。因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2)该实验中A枝条有叶片,B枝条没有叶片,C没有叶片,因此变量是叶片的数量。(3)A、B、C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叶片的数量,A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快,B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慢,C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最慢,原因是A枝条叶的数量多,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多,散失的水分是来自量筒中的水。(4)实验结论: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5)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4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2)图二中1是表皮、2是叶肉、3是叶脉、4是气孔。21·cn·jy·com
19.(2017 遂宁12)(4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分析作答:
(1)若该小组的同学选择甲、乙实验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则探究的变量是   。
(2)该小组的豪豪同学特别爱动脑筋,他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收集到如下表数
据: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0 25 10 6 1
由此你可以得到一个启示,若要提高大棚农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21*cnjy*com
(3)该小组的同学在利用丙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他们对装置进行了遮光处理,
其目的是避免植物的   对实验的干扰。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
墨水滴移动方向是   。(填“向左”或“向右”)
答案:(1)光 (2)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3)光合作用 向右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若该小组的同学选择甲、乙实验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则探究的唯一的变量是光。(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光源与试管的距离越近,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越多,表明光合作用越强;光源与试管的距离越远,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越少,表明光合作用越弱,因此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若要提高大棚农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3)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被吸收后瓶内气体减少,因此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右移动。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0.(2017 衡阳31)(8分)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a.按如图连接好实验装置,关闭阀门①和②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的阳光下照射数小时。
c.打开阀门①,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试管,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
火星的木条检测。
d.打开阀门②,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
e.取下叶片A、B,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1)上述A、B叶片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套住是为了设置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
   。
(2)若步骤是c中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   ,它来自于A叶片的   
作用。绿色植物通过该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
(3)预测步骤d的结果:乙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将   。
(4)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   作用散失的水分凝
聚而成的。
(5)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您为衡阳的绿水青山建设献计献
策,写出两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  。
答案:(1)光照 (2)氧气 光合 碳-氧 (3)变浑浊 (4)蒸腾 (5)积极植树造林 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21教育网
解析:【解答】(1)A叶片用透明塑料袋套住,B叶片用黑色塑料袋套住,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2)氧气有助燃的特性,若步骤是c中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它来自于A叶片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预测步骤d的结果:乙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将变浑浊。(4)“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的。(5)为衡阳的绿水青山建设献计献策,切实可行的措施是:积极植树造林、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21.(2017 潜江16)(5分)为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生进行了如下实验:
(1)剪取天竺葵带有5-7片叶的枝条数枝,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放在暗处一昼夜,目
的是为了消耗叶片中   等有机物,将处理过的天竺葵枝条分别放入
如图所示A、B和C三个实验装置中。
(2)将所有实验装置移到光下照射数小时后:
①用挤压的方式将A、B和C装置中的气体通过排水法分别收集到三个试管中,将燃
烧的细木条分别插入三个试管,能让细木条继续燃烧的是来自   装置
中的气体。
②通过挤压的方式将A装置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验证了   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③从B和C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清水漂洗后,分别滴加碘液,可见从C
装置取出的叶片变蓝,验证了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上述几个实验中的气体主要由叶产生,叶属于   器官。
答案:(1)淀粉 (2)①C ②二氧化碳 ③二氧化碳 (3)营养
解析:【解答】(1)将该实验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可以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①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只有装置C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复燃。②A装置在无光的条件下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B和C是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装置中放置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就是使叶片B所处的环境中没有二氧化碳,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不可少的原料。实验结果:B滴加碘液不变蓝,C滴加碘液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3)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其中根、茎、叶称作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称作生殖器官。
【分析】分析实验装置可知,该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盆栽的银边天竺葵,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B和C是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A和C以光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
22.(2017 南充17)(4分)如图是一盆栽藤本绿色植物局部与相关设施的连接示意图,其中A、B为该植物体上生长状态良好的两片绿色叶片,A位于普通空气之中,B位于双向通气的无色透明玻璃盒内,F1、F2为通气阀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请根据下列题设要求,分析回答:
(1)将该装置置于黑喑中,打开阀门F1与F2,开启吸气泵置换掉玻璃盒内原有气体后,同
时关闭F1、F2和吸气泵,10小时后,再次同时打开F1、F2和吸气泵,观察瓶中澄清石
灰水发生的变化是:   ,此变化说明:绿色植物
体通过   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
(2)若先将该盆植物体置于黑暗中一昼夜,再按图示设置,先开启F1、F2和吸气泵,待玻
璃盒内原有气体置换后,将该装置置于阳光下照射3﹣4小时(F1、F2和吸气泵始终保
持开启状态),然后取叶片A、B分別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冲洗后观察叶片颜色
变化,其中呈现蓝色的叶片是   ,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对比A、B
两叶片颜色的不同,可以得出该对照实验的结论是:   。
答案:(1)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呼吸 (2)A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解析:【解答】(1)由于在黑暗环境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瓶内会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A与B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A能吸收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变蓝;B因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产生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由此可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分析该兴趣小组的实验装置可知,A与B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
23.(2017 随州8)(6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某些生理活动,选取了某生长旺盛的植株,该植株上有白斑叶片(1片叶上有部分是白色的,有部分是绿色的,白色部分没有叶绿体),现将该植株进行如下处理: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的带白斑的叶片,如图A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的,B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主叶脉的C点处用小刀切断,再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阳光下,该植株可同时进行   等生理活动。
(至少填两种)
(2)将该叶片取下,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是   。(填字母)
(3)D区和E区形成对照的变量是   。
(4)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   区进行对照(填字母)。
(5)若设置A区和D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   。
(6)由B区的情况联想到,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任答一点)
答案:(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2)A、B、E (3)水 (4)D、B
(5)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6)合理密植(或延长光照时间等)
解析:【解答】(1)在阳光下,该植株可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2)A区白斑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B区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E区没有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因此不变蓝的区域是A、B、E。(3)主叶脉的C点处用小刀切断,E区没有水,D区有水,D区和E区形成对照,变量是水。(4)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可选取D、B区进行对照。(5)若设置A区和D区进行对照,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因此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6)由B区的情况联想到,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有合理密植或延长光照时间等。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24.(2017 怀化32)(9分)把两盆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放在暗处24小时后,分别移入密闭的透明玻璃容器中,用黑色袋子将A装置罩住,再将A、B两装置移入太阳光下照射3-4小时(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盆植物放在暗处24小时的目的是   。
(2)照射3-4小时后观察,A、B两密闭玻璃壁上都有水珠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取A、B两装置中的盆栽植物叶片各一片,用酒精隔水加热,清洗后,滴加几滴碘液观
察,发现B装置中取出的叶片显现蓝色,而A装置叶片颜色无变化,由此可见B装置
的叶片形成了   ,同时也验证了植物光合作用只有在   下才能完成。
(4)设置A、B两装置的目的是   。
(5)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变量是   ,而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是为了保证
   。
(6)在这一实验过程中,B装置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来源于   ,
B装置为A、B两装置内的植物呼吸作用提供   。
答案:(1)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蒸腾作用 (3)淀粉 光 (4)对照
(5)光 变量唯一 (6)装置内植物的呼吸作用 氧气
解析:【解答】(1)将两盆植物放在暗处24小时的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此照射3-4小时后观察,A、B两密闭玻璃壁上都有水珠出现,原因是蒸腾作用散失水分。(3)A装置内没有光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叶片不变蓝;B装置内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叶片后变蓝色。由此可见B装置的叶片形成了淀粉,同时也验证了植物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完成。(4)设置A、B两装置的目的是对照。(5)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变量是光,而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变量唯一。(6)在这一实验过程中,B装置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来源于装置内植物的呼吸作用;B装置内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B装置为A、B两装置内的植物呼吸作用提供氧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分析】(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25.(2017 龙东50)(5分)某实验小组做了“唾液对馒头碎屑是否有消化作用”的探究实验,该小组实验情况如表,请你依据下表分析实验:
加入的物质 处理方法 检验方法
1号试管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后放入37℃的水中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号试管 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 充分搅拌后放入37℃的水中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1)本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唾液对馒头碎屑有消化作用吗?
(2)作出的假设:   。
(3)1号试管与2号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童是   。
(4)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出现的现象是   ,2号试管出现的现象是   。
(5)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2)唾液对馒头碎屑有消化作用 (3)有无唾液 (4)不变蓝 变蓝 (5)唾液对馒头碎屑有消化作用
解析:【解答】(2)作出的假设是:唾液对馒头碎屑有消化作用。(3)1、2号试管是以唾液的有无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4)由于1号试管中有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2号试管中的淀粉没有发生变化,遇碘变蓝。(5)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对馒头碎屑有消化作用。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6.(2017 营口16)(5分)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1)第②支试管处理中存在一处错误,请将错误之处进行改正   。
(2)为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的作用,选用   两支试管进
行对照。
(3)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入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
摇匀,发现   号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   。
如果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1)应加入2毫升清水 (2)①③ (3)① 馒头碎屑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 实验时间不足(或者唾液的量偏少或搅拌不充分或馒头碎屑偏多).
解析:【解答】(1)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唯一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在①号试管中加的是2毫升唾液,因此在②号试管应加入2毫升清水,而不是4毫升清水。(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应选用①③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3)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最强的适宜温度是37℃,因此三支试管都要放在37℃的温水中5~10分钟,以保证酶的最大活性。①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完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实验结果是①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如果1 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则可能的原因是实验时间不足(或者唾液的量偏少或搅拌不充分或馒头碎屑偏多)。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2)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27.(2017 衡阳32)(6分)衡阳的鱼粉可谓闻名遐迩。该鱼粉软滑爽口,鱼肉鲜美细腻,是备受人们青睐的早点之一。吃下一碗鱼粉,其中的主要成分会在你的体内经过下图所示的神奇旅程,最后被消化为可吸收的物质。
Ⅰ.图中的曲线甲、乙、丙表示食物中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
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请据图回答:
(1)鱼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能代表淀粉消化过程的是曲线   。
(2)鱼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的初步消化在图中所示的   (填字母)段完成。
(3)小华同学长期偏食、挑食、爱吃鱼肉,不吃蔬菜水果,导致他牙龈出血,可能是
他缺乏   。
Ⅱ.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鱼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按照如表所示的方案进行了实验,
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米粉碎屑或粉条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10分钟
2滴
(4)为探究“唾液对鱼粉的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做对照实验,在A
处应加入   。
(5)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   。
(6)如选用134号试管进行试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对淀粉的消化是否
有影响?
答案:(1)甲 (2)C (3)维生素C (4)2ml清水 (5)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
(6)温度
解析:【解答】(1)(2)淀粉的消化开始于A口腔、蛋白质的消化始自C胃、脂肪从D小肠开始消化,分析图示可知:曲线甲表示淀粉的消化、曲线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丙表示脂肪的消化。(3)牙龈出血是坏血病的症状,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维生素C主要含在水果和蔬菜中。(4)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中应加入2ml清水和1号试管形成对照。(5)结果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6)若要探究温度会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问题,要以1、3、4号试管为一组实验,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
【分析】(1)图示中横坐标表示各段消化道,其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2-1-c-n-j-y
28.(2017 遵义34)(7分)酸雨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分结合而形成的pH小于5.6的降水。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所以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某学生想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A组为清水培育小麦种子萌发,B组为模拟酸雨培育小麦种子萌发。根据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版权所有:21教育】
(1)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
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该实验中实验组是   (填A或B)
(3)该实验的变量是   。
(4)A、B两组实验均用了等量多粒小麦种子来进行实验,目的是   。
(5)B组小麦种子发芽率低可能是受   的影响。
(6)为进一步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该同学重复了多次实验。
得出结论:   。
答案:(1)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2)B (3)酸雨 (4)控制唯一变量 (5)酸雨
(6)酸雨会降低小麦的发芽率
解析:【解答】(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A组为清水培育小麦种子萌发,B组为模拟酸雨培育小麦种子萌发,B组为实验组,A组为对照组。(3)变量是酸雨。(4)A、B两组实验均用了等量多粒小麦种子来进行实验,目的是为控制唯一变量。(5)观察实验现象,B组小麦种子发芽率低可能是受酸雨的影响。(6)为进一步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该同学重复了多次实验。最后得出结论:酸雨会降低小麦的发芽率。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9.(2017 益阳29)(5分)请回答人体营养中有关实验与探究活动的问题。
(1)探究花生仁和核桃仁哪个所含的能量多,改进的实验装置(易拉罐罩着锥形瓶)
如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与教材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
(2)等质量的花生仁和核桃仁燃烧后,A、B两瓶中水温升高几乎相同,请说出实验误差的
可能原因   (准确说出1点即可)。
(2)某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
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号 1 2 3
馒头形态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清水或唾液 2毫升唾液 2毫升清水 2毫升唾液
在37℃水浴中保温10分钟,再加碘液2滴
结果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3)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号试管,该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
(4)解释3号试管出现的实验现象,其原因相当于口腔实际消化中失去了   
的功能。
答案:(1)防止热量散失 (2)核桃仁没有燃尽、点燃后没有迅速放到锥形瓶底部、没有用核桃仁火焰的外焰加热锥形瓶、温度计读数不准确(3)1 牙齿咀嚼 (4)牙齿咀嚼
解析:【解答】(1)该装置中的易拉罐能防止热量散失,减少误差。(2)实际上核桃仁所含能量高于花生仁所含能量。假如等质量的花生仁和核桃仁燃烧后,A、B两瓶中水温升高几乎相同,可能的原因是核桃仁没有燃尽、点燃后没有迅速放到锥形瓶底部、没有用核桃仁火焰的外焰加热锥形瓶、温度计读数不准确。(3)(4)表中1和3是一组对照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1号试管中有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试管3中适量馒头块,唾液与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
【分析】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 
30.(2017 齐齐哈尔30)(4分)如图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每个罐头瓶中均放有相同的干燥种子10粒,并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探究“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应选择[ ]号[ ]号瓶形成对照实验。
(2)[2]号[3]号瓶形成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1]号[4]号瓶能否形成对照实验   (填“能”或“不能”)。
答案:(1)1 2 (2)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3)不能
解析:【解答】(1)1与2以水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2与3以温度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结果2萌发,3不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3)实验1和4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2个变量---水和空气。
【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1.(2017 怀化35)(6分)如表是某班学生对影响种子萌发外部因素的探究方案,将40粒子种子分成A、B、C、D四组,每组10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外界条件组别 空气 水分 温度
A组种子 充足 潮湿 适宜
B组种子 充足 潮湿 放在冰箱
C组种子 水淹 潮湿 适宜
D组种子 充足 干燥 适宜
(1)如表设计有   组对照实验,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有适宜
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   。其中A、B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
(2)如果A组只有7粒种子萌发,造成3粒种子不萌发的原因可能是   。
(3)如果每组的种子数量改成一粒,行不行?   ,为什么? 。
答案:(1)3 一定的水分 温度 (2)可能种子处于休眠期或胚不完整或胚不是活 (3)不行 放1粒种子具有偶然性
解析:【解答】(1)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该实验方案设计了三组对照实验,A与D以水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A与B以温度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A与C以空气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本实验的预期实验结果是:A瓶中的种子萌发,其它各瓶中的种子都不萌发。(2)7粒萌发了表明已经具备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3粒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应该是自身的条件不具备,即可能种子处于休眠期或胚不完整或胚不是活。(3)1粒种子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所以实验用种子的数量要多。
【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2.(2017 郴州59)(5分)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分和光照”实验。
张明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请你完善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分、需要光照。
实验方案:
实验器材:培养皿、纱布、绿豆种子等若干。
实验步骤:
①取四个培养皿并分别编号为1、2、3、4号,在每个培养皿里都放入相同的四层纱布。
②在纱布上面各放大小、籽粒饱满程度相似的绿豆种子20粒。
③在不同的环境下培养,经过几天后记录种子发芽的情况: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组号 1号 2号 3号 4号
温度 24℃ 24℃ 24℃ 24℃
光照与否 光照下 光照下 黑暗中 黑暗中
纱布干湿状况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种子萌发粒数 18 0 19 0
讨论与结论:
①根据实验结果表明,绿豆种子萌发需要   。
②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该选择   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分析实验结
果,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③实验中各组为何均要放置20粒而不是1粒绿豆种子?   。
答案: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和光照吗? ①一定的水分 ②1号和3号 光照不是绿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2·1·c·n·j·y
③为了避免因偶然因素导致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解析:【解答】提出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和光照吗?
讨论与结论:①1号与2号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1号潮湿种子萌发粒数18,2号干燥种子萌发粒数0,因此绿豆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②要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因此应该选择1号和3号作为对照实验,1号光照下种子萌发粒数18,3号黑暗中种子萌发粒数19,分析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照不是绿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③1粒种子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所用种子的数量要多。
【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21*cnjy*com
33.(2017 岳阳30)(5分)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设计了如图装置,图中是萌发的黄豆种子,将装置放在适宜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用烧杯通过漏斗往瓶中注水,并打开阀门,观察并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兴趣小组设计该实验来探究的问题是:   
(2)观察发现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黄豆种子的呼吸作用能产生   。
(3)有同学指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缺少   ,老师赞许该同学的观点,若完成
整个实验设计,则应该控制的变量是   。
(4)贮藏水稻种子,需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可采取的措施有   
(请写出2点)。
答案:(1)种子的呼吸作用有没有二氧化碳产生 (2)二氧化碳 (3)对照试验 种子是否具有生命力 (4)干燥和低温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生物兴趣小组设计该实验来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呼吸作用有没有二氧化碳产生?(2)集气瓶内装的是萌发的种子,试管内装的是澄清的石灰水,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十分旺盛,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3)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缺少对照试验,若完成整个实验设计,则应该控制的变量是种子是否具有生命力。(4)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低温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故干燥和低温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
【分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4.(2017 乐山16)(5分)鼠妇俗称潮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当你翻动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头时常常会看到它们.拟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假设:湿度是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作出此假设的依据是
   。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如何保证鼠妇的分布只是由实验探究的变量引起的?
   。
(3)实验开始后,每隔1分钟观察、记录一次鼠妇分布的情况,预计实验结果是
   。
(4)某班共有学生50人,每人都只用1只鼠妇进行实验,将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汇总,以
此为依据得出的结论是否客观、正确?   。
答案:(1)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2)湿度 其他环境条件相同 (3)更多分布在潮湿环境 (4)是
解析:【解答】(1)作出的假设是对提出问题肯定或否定回答,此题的假设可以是: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题目中提出的是“湿度是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那么设计对照实验中除了湿度以外,其他环境条件都应当相同。(3)实验开始后,每隔1分钟观察、记录一次鼠妇分布的情况,预计实验结果是更多分布在潮湿环境。
(4)1只鼠妇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但是将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汇总,取平均值,可以避免偶然性。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唯一性还要注意多统计次数,计算平均值,减少误差。
35.(2017 上海30)(7分)为了探究水质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鱼缸 A缸 B缸 C缸 D缸
实验步骤 ① 加入污染的河水 加入未污染的河水 加入污染的河水 加入未污染的河水
② 不放金鱼藻 放入同样数量的金鱼藻
③ 分别放入10条品种、大小相同的小鱼,喂养等量相同的饲料
④ 用透明玻璃盖密封鱼缸,置于光照下
实验结果 小鱼平均存活时间:D缸>B缸>C缸>A缸
(1)步骤③中放入10条小鱼而不是1条,目的是   。
每个鱼缸加入大小相同、活力相近的同种小鱼是为了   。
(2)要探究水质对小鱼生活的影响,应选用C缸和   缸作为对照。
(3)该实验中影响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水质,还有   。
(4)D缸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5)若将B缸和D缸都置于黑暗环境中,D缸的小鱼先死亡,请说明理由:
   。
答案:(1)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控制单一变量 (2)D (3)光照、氧气 (4)太阳能 单向流动,逐渐递减 (5)黑暗环境中金鱼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又要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D缸水中的氧气更早耗尽,小鱼先死亡。
解析:【解答】(1)用1只小鱼做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小鱼可以减小误差。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因此每个鱼缸加入大小相同、活力相近的同种小鱼。(2)要探究水质对小鱼生活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水质,即水是否受到污染,应选用C缸和D缸作为对照。(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中影响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水质,还有光照、氧气。(4)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所以D缸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渐递减。(5)由于黑暗环境中金鱼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又要消耗水中的氧气,所以D缸水中的氧气更早耗尽,小鱼先死亡。【出处:21教育名师】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6.(2017 黄冈14)(4分)在探究食品腐败原因的实验中,陈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肉汤,高温煮沸后按如表进行处理:
甲瓶 乙瓶 丙瓶
瓶口 敞开 敞开 用消毒牙签塞住
温度 25℃ 5℃ 25℃
3天后观察 变质 不变质 不变质
(1)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肉汤高温煮沸,目的是   。
(2)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肉汤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
B.肉汤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C.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4)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常常对人类有害,如造成食品腐败、引起疾病等,但也有很多细菌
和真菌对人类有益,请列举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一个实例:   。
答案:(1)高温灭菌,杀灭锥形瓶和肉汤中的细菌等 (2)温度 (3)A (4)酵母菌酿酒、制作馒头、乳酸菌制作泡菜、酸奶等
解析:【解答】(1)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肉汤高温煮沸,目的是高温灭菌,杀灭锥形瓶和肉汤中的细菌等,以免锥形瓶和肉汤中原有细菌等对实验的影响。(2)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3)丙瓶用消毒牙签塞住瓶口3天后肉汤不变质,表明肉汤里不能自然就会形成细菌,A错误;
甲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空气中的细菌能否进入肉汤,甲瓶敞开瓶口,空气中的细菌能进入肉汤,3天后肉汤变质,丙瓶用消毒牙签塞住瓶口,空气中的细菌不能进入肉汤,3天后肉汤不变质,因此肉汤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B正确;甲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甲瓶25℃3天后肉汤变质,乙瓶5℃3天后肉汤不变质,因此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C正确。(4)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一个实例:酵母菌酿酒、制作馒头、乳酸菌制作泡菜、酸奶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分析】(1)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37.(2017 武汉23)(4分)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①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②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③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④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⑤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产生   气体,鉴定这种气
体的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   。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   的作用。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哪两支试管为一组?   。
答案:(1)二氧化碳 澄清的石灰水 (2)酵母菌 (3)①③
解析:【解答】(1)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大量能量,所以①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我们可以判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酵母菌。(3)①和③两支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不同的是①有白砂糖,③没有白砂糖,因此可选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38.(2017 襄阳10)(6分)科研人员利用农场里不同性状的小麦进行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属于禾本科植物,在生物分类中,比“科”小一级的分类单位是   。
(2)小麦的生殖方式为   ,这种方式繁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3)小麦有多种性状,生物体的性状是基因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4)科研人员利用纯种抗锈病小麦和纯种感锈病小麦进行杂交,子一代全为抗锈病小麦,
子一代之间相互交配,子二代既有抗锈病的,又有感锈病的。已知该相对性状由一对
基因控制,理论上子二代抗锈病小麦中有   (用分数表示)含有感锈病基因。
(5)某同学想确认抗锈病小麦对小麦锈菌的抗病能力比普通小麦强,方案为:选择多株抗
锈病小麦,接种小麦锈菌并观察感染情况,该方案存在明显不足是   。
(6)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病基因转入普通小麦中,获得抗病毒的小麦新品种,这
种变异属于   (填“可遗传的变异”或“不遗传的变异”)。
答案:(1)属 (2)有性生殖 (3)环境 (4)2/3 (5)没有设置对照实验 (6)可遗传的变异
解析:【解答】(1)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可见比科小一级的是属。(2)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3)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同时也会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小麦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4)基因A为显性,基因a为隐性,让子一代Aa与Aa之间杂交,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根据图解可知:子二代中抗锈病基因组成是AA或Aa,其中抗锈病中带有感锈病的比例是2/3。
(5)该实验没有设置对照实验。(6)利用转基因方法获得抗病毒的小麦新品种,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分析】(1)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决定性状的表达,同时,性状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4)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5)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6)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39.(2017 娄底37)(5分)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直到19世纪中叶,当时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认为肉汤里会自然形成细菌,使肉汤变质。但是,法国科学家“微生物之父”巴斯德通过设计巧妙的实验,推翻了这一观点,证明肉汤的腐败是由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实验如图:
(1)使肉汤腐败的细菌与酵母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2)使肉汤腐败的细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
(3)根据巴斯德的实验,你推测家里吃剩的鸡汤变馊的原因是   。
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让鸡汤保鲜时间更长的办法是   。
(4)从巴斯德的研究历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
答案:(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分解者 (3)细菌在鸡汤中大量繁殖 高温加热
(4)科学知识就在生活中,科学知识能为日常生活服务,对自然现象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解析:【解答】(1)细菌与酵母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的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3)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所以家里吃剩的鸡汤变馊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在鸡汤中大量繁殖引起的,将食物放在冰箱中就是利用冰箱内的低温环境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达到较长时间保存的目的。如果家里没有冰箱或冰柜,夏天可用高温加热方法将剩饭剩菜短时间保存。(4)从巴斯德的研究历程中,可知科学知识就在生活中,科学知识能为日常生活服务,对自然现象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分析】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空气,而不能凭空产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7年全国38地市生物中考真题解析汇编
(《课标》十大一级主题)
专题一:科学探究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39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1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156分;共166分。考试时间为170分钟。com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0分)
1.(2017 潜江1)在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过程中,只有端正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才能获得科学的研究结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测定种子发芽率时,应只选用饱满的种子
B.测量水蚤心率时,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C.验证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只用1只鼠妇对得出科学的结论没有影响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时,未见浑浊,需将结果改为变浑浊
2.(2017 上海14)某同学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酒精浓度 0(清水) 0.25% 1% 10% 20%
每10秒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 35 45 30 23 死亡
A.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升高 B.酒精浓度对水蚤心率没有影响
C.酒精浓度太高会导致水蚤死亡 D.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降低而降低
3.(2017 娄底3)学校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酒精对细胞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相
同的新鲜杨梅各5颗分别放入编号为1号和2号的杯子中,②1号杯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2号杯中加入等量的高度白酒,③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如下图所示,请你推测2号杯中
液体颜色变红的主要原因是(  )
A.酒精破坏了细胞的细胞膜 B.酒精破坏了细胞的细胞壁
C.酒精破坏了细胞的细胞质 D.酒精破坏了细胞的细胞核
4.(2017 保定1)为研究饮水机中细菌的生存条件,有人将同一桶纯净水每隔3天,分别从
冷水口和热水口接等量的饮用水,测定细菌数量,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测定时间 第1天 第4天 第7天 第10天
冷水口细菌数 34 560 935 1220
热水口细菌数 15 3 25 46
A.若用饮水机只喝冷水,应尽快将整桶水喝完
B.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C.本实验只能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
D.冷水口接的饮用水中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
5.(2017 衡阳10)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的是清水
B.制作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下
C.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
D.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直接放在清水中加热脱色
6.(2017 十堰2)下列有关实验的过程或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使用显微镜时,选用10倍目镜和40倍物镜,所观察的物像放大了50倍
B.浸没在水中的种子没有萌发,而在水面处同样的种子萌发了,本实验的变量是空气
C.将新鲜的树枝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光照几小时,茎内被染成红色的是导管
D.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7.(2017 武汉3)小丽研究菜豆种子萌发的条件,设计实验如表。她研究的实验变量是(  )
培养皿 种子 光线情况 温度 水
甲 100粒 向阳处 25℃ 适量
乙 100粒 向阳处 25℃ 不加水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8.(2017 邵阳3)为探究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变化(以温度变化为参照),设置了甲与
乙组一对照实验,在A-D四幅坐标图中,能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是(  )
9.(2017 武汉19)我们在进行探究实验时,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常需要设置重复组,
取其平均值,但有些实验却是例外。下列实验不需要测平均值的是(  )
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B.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C.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10.(2017 孝感6)在一次中考实验操作考试中,某小组按照下表的设计方案,认真仔细的
完成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结果显示①号和②号试管中都变蓝了,这
与实验的预测不相符。为此,该小组对实验设计进行了讨论,你认为如果要开展后续实
验,首先要考虑的是(  )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① 馒头碎屑+2ml唾液 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 加2滴碘液
② 馒头碎屑+2ml清水 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 加2滴碘液
A.适当减少馒头碎屑量 B.改变水浴的温度
C.是否进行搅拌 D.滴加碘液量的多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56分)
11.(2017 长沙29)(5分)李明家种植的百合花大部分植株的叶子出现了发黄现象,他的父母十分焦急,李明上网查找资料,并将发黄的和颜色正常的百合花叶子送到某科研单位检测,得到数据如表。发黄的叶子与颜色正常的叶子铁元素含量(单位ug/g)
发黄的叶子 颜色正常的叶子
铁 22.0 30.3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检测结果,你猜测李明家百合花叶子发黄的原因是:   。
(2)为了证实这一猜测,李明做了以下实验:
①在自家一个花棚中选取了两个同样大小的实验区,编号为1号和2号(这两个实验
区百合花叶子发黄程度基本一致)。
②在1号实验区的百合花叶子上喷施添加了铁元素的某种化学肥料,而2号实验区的
百合花叶子上喷施等量   的同种化学肥料。
③两个实验区除了上述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必须   且适宜。
④观察记录两个实验区百合花新叶的颜色。
(3)如果两个实验区的百合花新叶仍然发黄,则说明百合花叶子发黄与   ;
如果1号实验区百合花新叶   ,而2号实验区百合花新叶仍然发黄,
则说明百合花叶子发黄与铁元素含量低有关。
12.(2017 无锡46)(5分)镉是人体非必须的元素,自从1955年日本富山县发生闻名于世的骨痛病以来,镉污染及其防治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十分关注.废电池处理不当也会污染水土壤.近年来我国多地再现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为验证镉对生物体的危害,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与分析:
(一)实验过程:
(1)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
(2)取若干只体重为10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均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小鼠。
(3)把小鼠随机平均分成5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E。
(4)把配制的一定量溶液分别灌入小鼠的胃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培养,其操作和结
果如表:
组别 灌胃液镉浓度 灌胃液体用量 实验小鼠数量 48h死亡率
A 0mg/mL 1mL 10只 0
B 0.015mg/mL 1mL 10只 10%
C 0.025mg/mL 1mL 10只 20%
D 0.035mg/mL 1mL 10只 30%
E 0.045mg/mL 1mL 10只 40%
(二)实验分析:
(1)设置A组的目的是   ,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50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需  (填相同或不同)。
(3)“浪费粮食是可耻的”,有人用“镉大米”喂鸡,但你通过学习生物学,知道镉通过
食物链仍会在生物体内   ,最终对人体造成伤害。
(三)实验结论: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说明镉含量越高,对生物
体的危害越大。
(2)实验启示:防止镉污染你应该怎样做?   。
13.(2017 兰州32)(5分)有同学说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究竟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某生物兴趣小组采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成熟樱桃番茄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浸泡溶液及时间 其他条件 保存时间 变质个数
甲 樱桃番茄50个 2L蒸馏水,2小时 相同 10天 40个
乙 樱桃番茄50个 ①,2小时 10天 8个
(1)表格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2)选取甲、乙两组新鲜樱桃番茄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
其目的是控制   。
(3)设置甲组的作用是   。
(4)你认为樱桃番茄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4.(2017 贵港22)(7分)如图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按先后顺序补充中间三个步骤:①→   →   →   →③(在箭头
之间填标号)。
(2)步骤④中滴加的试剂是   ,目的是检验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3)步骤⑤能使绿叶中的   溶解到酒精里。
(4)实验结果如③所示,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证明 是光合作用
的产物,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15.(2017 龙东52)(5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然后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
成蓝色的是  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   是光合作
用的原料。
(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作用,内壁
上的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   散失的。
16.(2017 邵阳33)(5分)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并记录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得到如表,并将表中数据转换成如图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离灯的距离(厘米) 4 7 10 20 30 40
气泡数目(个/分) 60 60 60 25 10 5
(1)气泡中的气体是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
(2)实际上,在本实验中的工作条件下,金鱼藻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了H作用,
即   (填“蒸腾”或“呼吸”)作用,但由于H作用的强度比光合作用的
强度要   (填“强”或“弱”),所以此时只检测到植物的光合作用。
(1)当H作用的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强度相等时,金鱼藻的生理状况对应曲线图的   
(填“E点”或“F点”或“G点”)状态。
(2)从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提高
   强度。
17.(2017 荆门11)(4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透明的玻璃瓶和绿色植物等组装成如下三个密闭装置,进行植物生命活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A装置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应将装置放在   的环境中
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可用如下式子表示,请将其补充完整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2)乙同学选用B和C装置进地对照实验,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
   ,
实验前将B和C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18.(2017 益阳26)(5分)取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三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C,枝条A保留全部叶片,枝条B摘除部分叶片,枝条C摘除全部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三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如图(一)),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以下哪一项可以作为该实验探究的问题   。
A.光合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B.油滴对植物吸水有影响吗?
C.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D.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2)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3)实验现象:A、B、C三个装置液面下降幅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
“>”连接)。
(4)实验结论:   。
(5)图(二)是观察该植物叶横切面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蒸腾作用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图
(二)中标注的   部位(填数字)散失的。
19.(2017 遂宁12)(4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分析作答:
(1)若该小组的同学选择甲、乙实验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则探究的变量是   。
(2)该小组的豪豪同学特别爱动脑筋,他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收集到如下表数
据: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0 25 10 6 1
由此你可以得到一个启示,若要提高大棚农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该小组的同学在利用丙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他们对装置进行了遮光处理,
其目的是避免植物的   对实验的干扰。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
墨水滴移动方向是   。(填“向左”或“向右”)
20.(2017 衡阳31)(8分)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a.按如图连接好实验装置,关闭阀门①和②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的阳光下照射数小时。
c.打开阀门①,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试管,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
火星的木条检测。
d.打开阀门②,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
e.取下叶片A、B,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1)上述A、B叶片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套住是为了设置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
   。
(2)若步骤是c中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   ,它来自于A叶片的   
作用。绿色植物通过该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
(3)预测步骤d的结果:乙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将   。
(4)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   作用散失的水分凝
聚而成的。
(5)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您为衡阳的绿水青山建设献计献
策,写出两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  。
21.(2017 潜江16)(5分)为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生进行了如下实验:
(1)剪取天竺葵带有5-7片叶的枝条数枝,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放在暗处一昼夜,目
的是为了消耗叶片中   等有机物,将处理过的天竺葵枝条分别放入
如图所示A、B和C三个实验装置中。
(2)将所有实验装置移到光下照射数小时后:
①用挤压的方式将A、B和C装置中的气体通过排水法分别收集到三个试管中,将燃
烧的细木条分别插入三个试管,能让细木条继续燃烧的是来自   装置
中的气体。
②通过挤压的方式将A装置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验证了   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③从B和C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清水漂洗后,分别滴加碘液,可见从C
装置取出的叶片变蓝,验证了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上述几个实验中的气体主要由叶产生,叶属于   器官。
22.(2017 南充17)(4分)如图是一盆栽藤本绿色植物局部与相关设施的连接示意图,其中A、B为该植物体上生长状态良好的两片绿色叶片,A位于普通空气之中,B位于双向通气的无色透明玻璃盒内,F1、F2为通气阀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请根据下列题设要求,分析回答:
(1)将该装置置于黑喑中,打开阀门F1与F2,开启吸气泵置换掉玻璃盒内原有气体后,同
时关闭F1、F2和吸气泵,10小时后,再次同时打开F1、F2和吸气泵,观察瓶中澄清石
灰水发生的变化是:   ,此变化说明:绿色植物
体通过   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
(2)若先将该盆植物体置于黑暗中一昼夜,再按图示设置,先开启F1、F2和吸气泵,待玻
璃盒内原有气体置换后,将该装置置于阳光下照射3﹣4小时(F1、F2和吸气泵始终保
持开启状态),然后取叶片A、B分別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冲洗后观察叶片颜色
变化,其中呈现蓝色的叶片是   ,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对比A、B
两叶片颜色的不同,可以得出该对照实验的结论是:   。
23.(2017 随州8)(6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某些生理活动,选取了某生长旺盛的植株,该植株上有白斑叶片(1片叶上有部分是白色的,有部分是绿色的,白色部分没有叶绿体),现将该植株进行如下处理: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的带白斑的叶片,如图A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的,B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主叶脉的C点处用小刀切断,再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阳光下,该植株可同时进行   等生理活动。
(至少填两种)
(2)将该叶片取下,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是   。(填字母)
(3)D区和E区形成对照的变量是   。
(4)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   区进行对照(填字母)。
(5)若设置A区和D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   。
(6)由B区的情况联想到,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任答一点)
24.(2017 怀化32)(9分)把两盆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放在暗处24小时后,分别移入密闭的透明玻璃容器中,用黑色袋子将A装置罩住,再将A、B两装置移入太阳光下照射3-4小时(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盆植物放在暗处24小时的目的是   。
(2)照射3-4小时后观察,A、B两密闭玻璃壁上都有水珠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取A、B两装置中的盆栽植物叶片各一片,用酒精隔水加热,清洗后,滴加几滴碘液观
察,发现B装置中取出的叶片显现蓝色,而A装置叶片颜色无变化,由此可见B装置
的叶片形成了   ,同时也验证了植物光合作用只有在   下才能完成。
(4)设置A、B两装置的目的是   。
(5)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变量是   ,而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是为了保证
   。
(6)在这一实验过程中,B装置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来源于   ,
B装置为A、B两装置内的植物呼吸作用提供   。
25.(2017 龙东50)(5分)某实验小组做了“唾液对馒头碎屑是否有消化作用”的探究实验,该小组实验情况如表,请你依据下表分析实验:
加入的物质 处理方法 检验方法
1号试管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后放入37℃的水中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号试管 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 充分搅拌后放入37℃的水中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1)本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唾液对馒头碎屑有消化作用吗?
(2)作出的假设:   。
(3)1号试管与2号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童是   。
(4)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出现的现象是   ,2号试管出现的现象是   。
(5)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6.(2017 营口16)(5分)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1)第②支试管处理中存在一处错误,请将错误之处进行改正   。
(2)为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的作用,选用   两支试管进
行对照。
(3)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入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
摇匀,发现   号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   。
如果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写出一种即可)
27.(2017 衡阳32)(6分)衡阳的鱼粉可谓闻名遐迩。该鱼粉软滑爽口,鱼肉鲜美细腻,是备受人们青睐的早点之一。吃下一碗鱼粉,其中的主要成分会在你的体内经过下图所示的神奇旅程,最后被消化为可吸收的物质。
Ⅰ.图中的曲线甲、乙、丙表示食物中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
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请据图回答:
(1)鱼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能代表淀粉消化过程的是曲线   。
(2)鱼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的初步消化在图中所示的   (填字母)段完成。
(3)小华同学长期偏食、挑食、爱吃鱼肉,不吃蔬菜水果,导致他牙龈出血,可能是
他缺乏   。
Ⅱ.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鱼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按照如表所示的方案进行了实验,
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米粉碎屑或粉条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10分钟
2滴
(4)为探究“唾液对鱼粉的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做对照实验,在A
处应加入   。
(5)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   。
(6)如选用134号试管进行试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对淀粉的消化是否
有影响?
28.(2017 遵义34)(7分)酸雨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分结合而形成的pH小于5.6的降水。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所以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某学生想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A组为清水培育小麦种子萌发,B组为模拟酸雨培育小麦种子萌发。根据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
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该实验中实验组是   (填A或B)
(3)该实验的变量是   。
(4)A、B两组实验均用了等量多粒小麦种子来进行实验,目的是   。
(5)B组小麦种子发芽率低可能是受   的影响。
(6)为进一步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该同学重复了多次实验。
得出结论:   。
29.(2017 益阳29)(5分)请回答人体营养中有关实验与探究活动的问题。
(1)探究花生仁和核桃仁哪个所含的能量多,改进的实验装置(易拉罐罩着锥形瓶)
如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与教材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
(2)等质量的花生仁和核桃仁燃烧后,A、B两瓶中水温升高几乎相同,请说出实验误差的
可能原因   (准确说出1点即可)。
(2)某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
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号 1 2 3
馒头形态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清水或唾液 2毫升唾液 2毫升清水 2毫升唾液
在37℃水浴中保温10分钟,再加碘液2滴
结果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3)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号试管,该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
(4)解释3号试管出现的实验现象,其原因相当于口腔实际消化中失去了   
的功能。
30.(2017 齐齐哈尔30)(4分)如图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每个罐头瓶中均放有相同的干燥种子10粒,并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探究“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应选择[ ]号[ ]号瓶形成对照实验。
(2)[2]号[3]号瓶形成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1]号[4]号瓶能否形成对照实验   (填“能”或“不能”)。
31.(2017 怀化35)(6分)如表是某班学生对影响种子萌发外部因素的探究方案,将40粒子种子分成A、B、C、D四组,每组10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外界条件组别 空气 水分 温度
A组种子 充足 潮湿 适宜
B组种子 充足 潮湿 放在冰箱
C组种子 水淹 潮湿 适宜
D组种子 充足 干燥 适宜
(1)如表设计有   组对照实验,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有适宜
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   。其中A、B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
(2)如果A组只有7粒种子萌发,造成3粒种子不萌发的原因可能是   。
(3)如果每组的种子数量改成一粒,行不行?   ,为什么? 。
32.(2017 郴州59)(5分)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分和光照”实验。
张明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请你完善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分、需要光照。
实验方案:
实验器材:培养皿、纱布、绿豆种子等若干。
实验步骤:
①取四个培养皿并分别编号为1、2、3、4号,在每个培养皿里都放入相同的四层纱布。
②在纱布上面各放大小、籽粒饱满程度相似的绿豆种子20粒。
③在不同的环境下培养,经过几天后记录种子发芽的情况: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组号 1号 2号 3号 4号
温度 24℃ 24℃ 24℃ 24℃
光照与否 光照下 光照下 黑暗中 黑暗中
纱布干湿状况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种子萌发粒数 18 0 19 0
讨论与结论:
①根据实验结果表明,绿豆种子萌发需要   。
②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该选择   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分析实验结
果,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③实验中各组为何均要放置20粒而不是1粒绿豆种子?   。
33.(2017 岳阳30)(5分)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设计了如图装置,图中是萌发的黄豆种子,将装置放在适宜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用烧杯通过漏斗往瓶中注水,并打开阀门,观察并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兴趣小组设计该实验来探究的问题是:   
(2)观察发现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黄豆种子的呼吸作用能产生   。
(3)有同学指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缺少   ,老师赞许该同学的观点,若完成
整个实验设计,则应该控制的变量是   。
(4)贮藏水稻种子,需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可采取的措施有   
(请写出2点)。
34.(2017 乐山16)(5分)鼠妇俗称潮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当你翻动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头时常常会看到它们.拟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假设:湿度是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作出此假设的依据是
   。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如何保证鼠妇的分布只是由实验探究的变量引起的?
   。
(3)实验开始后,每隔1分钟观察、记录一次鼠妇分布的情况,预计实验结果是
   。
(4)某班共有学生50人,每人都只用1只鼠妇进行实验,将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汇总,以
此为依据得出的结论是否客观、正确?   。
35.(2017 上海30)(7分)为了探究水质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鱼缸 A缸 B缸 C缸 D缸
实验步骤 ① 加入污染的河水 加入未污染的河水 加入污染的河水 加入未污染的河水
② 不放金鱼藻 放入同样数量的金鱼藻
③ 分别放入10条品种、大小相同的小鱼,喂养等量相同的饲料
④ 用透明玻璃盖密封鱼缸,置于光照下
实验结果 小鱼平均存活时间:D缸>B缸>C缸>A缸
(1)步骤③中放入10条小鱼而不是1条,目的是   。
每个鱼缸加入大小相同、活力相近的同种小鱼是为了   。
(2)要探究水质对小鱼生活的影响,应选用C缸和   缸作为对照。
(3)该实验中影响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水质,还有   。
(4)D缸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5)若将B缸和D缸都置于黑暗环境中,D缸的小鱼先死亡,请说明理由:
   。
36.(2017 黄冈14)(4分)在探究食品腐败原因的实验中,陈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肉汤,高温煮沸后按如表进行处理:
甲瓶 乙瓶 丙瓶
瓶口 敞开 敞开 用消毒牙签塞住
温度 25℃ 5℃ 25℃
3天后观察 变质 不变质 不变质
(1)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肉汤高温煮沸,目的是   。
(2)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肉汤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
B.肉汤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C.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4)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常常对人类有害,如造成食品腐败、引起疾病等,但也有很多细菌
和真菌对人类有益,请列举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一个实例:   。
37.(2017 武汉23)(4分)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①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②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③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④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⑤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产生   气体,鉴定这种气
体的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   。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   的作用。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哪两支试管为一组?   。
38.(2017 襄阳10)(6分)科研人员利用农场里不同性状的小麦进行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属于禾本科植物,在生物分类中,比“科”小一级的分类单位是   。
(2)小麦的生殖方式为   ,这种方式繁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3)小麦有多种性状,生物体的性状是基因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4)科研人员利用纯种抗锈病小麦和纯种感锈病小麦进行杂交,子一代全为抗锈病小麦,
子一代之间相互交配,子二代既有抗锈病的,又有感锈病的。已知该相对性状由一对
基因控制,理论上子二代抗锈病小麦中有   (用分数表示)含有感锈病基因。
(5)某同学想确认抗锈病小麦对小麦锈菌的抗病能力比普通小麦强,方案为:选择多株抗
锈病小麦,接种小麦锈菌并观察感染情况,该方案存在明显不足是   。
(6)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病基因转入普通小麦中,获得抗病毒的小麦新品种,这
种变异属于   (填“可遗传的变异”或“不遗传的变异”)。
39.(2017 娄底37)(5分)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直到19世纪中叶,当时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认为肉汤里会自然形成细菌,使肉汤变质。但是,法国科学家“微生物之父”巴斯德通过设计巧妙的实验,推翻了这一观点,证明肉汤的腐败是由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实验如图:
(1)使肉汤腐败的细菌与酵母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2)使肉汤腐败的细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
(3)根据巴斯德的实验,你推测家里吃剩的鸡汤变馊的原因是   。
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让鸡汤保鲜时间更长的办法是   。
(4)从巴斯德的研究历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