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目标】
1.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2.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秘密和原理,认识杠杆的三种类型。
3. 通过实物、图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教学重点】
利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
会寻找支点、距离,分析杠杆的类型和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木棒、砖头
学生材料:平衡尺、钩码、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力量比赛,导入课题
1谈话:你们班谁的力量比较大?来一次力量比赛好不好?
2活动:角力比赛(一根铁棒,架在一根砖头上,一边长,一边短,2名学生演示,力气大的同学按短的一边。结果:力气小的同学获胜)
3提问:他力气小,怎么会赢呢?(发现两边的距离不一样)
4谈话:力小的同学轻松胜了力大的同学,说明利用这个装置有什么好处?假如面对你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有没有办法将其移开。板书课题:怎样移动重物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刺激学生的研究兴趣,初步认识到这种简单机械好处,意识到与距离优密切的关系。]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特点
1谈话:你打算怎样移动这块大石头,除了这根棒还需要什么?(支点)怎样撬?(说一说移动石头的方法)
2结合PPT,说明支点、杠杆概念、结构、用力点、阻力点
3过渡:用这个方法是否能将石头移开呢?我们通过平衡杆来研究杠杆中的秘密。
三、平衡尺实验,探究杠杆的秘密
1、出示平衡杆,问:是杠杆吗?支点在哪?介绍挂钩处,说一说离支点几格(描述距离)。
2、阅读试验要求(PPT)
具体要求:在平衡尺的左边离支点2格处(10号位)挂两个钩码,(注意左边的钩量的数量和位置不能再改变)试着在平衡尺右边挂钩码。目标是:“使平衡尺保持平衡”,并把每一种方法及时记录在记录单上(讲解记录单),完成后思考从中你能发现杠杆的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在寻找使杠杆平衡方法中,我要求学生把钩码挂在同一位置。目的是减少难度,使学生在分析中减少干扰。]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从你的实验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具体分析过程中,着重抓住关键之处设问。如在杠杆左边2格处挂了2个钩码,右边挂了4个,为什么杠杆还能保持平衡?从而引发学生对距离的思考和认识。进而分析三析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杠杆。)
5、讲述:杠杆有三种类型,分别为省力杠杆、平衡杠杆、费力杠杆。那它们分别要满足什么条件?(学生叙述)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为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学生能操作,但也需要积极思维的一系列活动,如找方法挂、动手记录、分析现象等。并着重用好实验记录单上的图进行相关的分析。]
四、认识并分析杠杆在生活中运用
1PPT;给撬动石块的杠杆增加支点。使其分别成为省力杠杆、平衡杠杆、费力杠杆。
2找一找镊子、秤上的支点。
3直接出示实物:老虎钳、火钳,判断杠杆的类型(省力、平衡、费力)
4PPT:找钓鱼竿的支点,判断杠杆的类型
[设计意图:由于杠杆内容的特殊性,所以要使学生比较好地理解它,必须多分析生活中杠杆工具。为此,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杠杆的认识。但由于课堂的40分钟有限,很难在课堂在全部解决这张“量大”的练习题,所以在课后,乃至下一课时,我们要做好收尾工作。]
五、课后延伸
阿基米德定律(把教参P17的参考资料复印给学生)
[设计意图:把思考留给学生,让他们运用课堂所学,自己去判断吧!]
【板书设计】
2.怎样移动重物
杠杆 省力
费力
支点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课件10张PPT。怎样移动重物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怎样移动重物用力点阻力点活动要求:
(1)在杠杆尺的一边离支点2格处挂上2个钩码,如图
(2)另一边在合适的位置挂钩码让其平衡
(钩码需串起来挂)
(3)尝试用多种办法,并记录
根据钩码的数量和位置
你有什么发现? 在下图的杠杆上添加支点,使其分别成为省力杠杆、平衡杠杆、费力杠杆。在下图(秤)中找出杠杆的支点 找出支点,判断杠杆是否省力 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你觉得有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