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 陶世龙
腐蚀( shí ) 浑浊 (hún )
山麓( lù ) 粗糙 (cāo )
龟裂( jūn ) 海枯石烂(k ū )
沙砾( l ì ) 沟壑 (h è )
楔形( xiē ) 钟鼎文( dǐng )读准下列加横线字的音。全文划分为三部分:一、由生活时间到地质时间,引出话题: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重要的一种记时方式。(1—4自然段)二、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
(5—30自然段)1、岩石的破坏和生成。(5—21自然段)2、岩石上保存着历史痕迹。(22—30自然段)三、读懂大自然记录,造福人类。
(31自然段)逻辑 顺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第一部分中举例了哪两种事物可以记录时间?
岩石 铜壶滴漏(水滴)细读课文, 探究问题
阅读 思考下列问题:1 岩石有烂掉的时候,岩石是怎样烂掉的呢?
2 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 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 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4 了解岩石的秘密有什么意义? 岩石是坚固不变的吗?
为什么?(举例说明)
不是,无时无刻经受着各方面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岩石生成的规律是什么?
岩石→小石子 →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重新生成岩石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
时间的踪迹 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 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①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
②岩石记录了气候的变化(插入说明方法:举例子)
③岩石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
④岩石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⑤岩石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2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
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美读课文,品析语言1“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作业布置:1.找出本文的过渡段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2.根据你对岩石的了解,以“海枯石烂”为题写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