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郑和故里的三宝亭
(位于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郑和墓
(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牛首山南麓 )导入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小名三保,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本姓马,原在燕王朱棣府当差,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赐郑姓,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郑和: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
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1405年明成祖朱棣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郑和(1371—1435)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西洋,地理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含义有所不同。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文
莱以西的东
南亚和印度
洋一带海域
及沿岸地区
称为“西洋”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西洋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时间:明成祖
主要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一、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提高我朝威望,也别忘了找惠帝!遵命! 材料阅读: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反映出当时统治者目的是什么?答:目的:找惠帝,更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声望,换取海外的奇珍。明惠帝
朱元璋之孙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1405-1433年七下西洋规模大,货物多 装载物品: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物品用途: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郑和宝船哥伦布旗舰明代罗盘郑和船队编形图 大号宝船:长151.8米
宽61.6米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明代罗盘造船技术发达指南针的应用3.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时间:1405-1433年。次数:7次3.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空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 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财物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
工匠等。郑和的船队采用
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
洋航行技术,能够准确地
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
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
行航行。相关史事明《武备志》载郑和航海图局部 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猜猜郑和的船队可能到过哪些国家和地区? 郑和到达占城(越南) 郑和到达阿拉伯 郑和到达非洲刘家港刘家港占
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南亚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今印度科泽科德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今江苏太仓天方刘家港刘家港红
海占城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阿拉伯地区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红
海双方互动
郑和的船队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明梁庄王墓出土
外国宝石所做饰品4.读材料和教材,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郑和远航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一次海上强国的辉煌!通过对比发现了什么?规模大 时间长 次数多 时间早 航程远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1405~1433年先后7次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每次出海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下西洋概 况(1)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4、郑和下西洋历史意义(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3)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4)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议一议明政府的支持
造船技术的发达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
勇于探索的精神
和平外交政策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造船技术的发达;
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客观主观是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原 因二、戚继光抗倭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1.背景(什么是倭寇?)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未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二、戚继光抗倭1.背景(倭患)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患形成原因)。
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倭患”是戚继光
抗倭的原因。 日本武士是大封建主的侍卫。当时有很多失去军职的武士成为强盗。 明朝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品贸易兴盛,在地理上又靠近日本,因此成为倭寇侵扰的对象。当时明朝的不少官僚、富豪也下海经商,其中一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寇相勾结,为虎作伥,趁火打劫,使倭寇更为嚣张。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相关史事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童谣?2.抗倭经过(戚家军)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二、戚继光抗倭戚家军
目的: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
措施: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和矿工10 000多人,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
结果: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zxxk戚继光抗倭形势图浙江台州九捷揭
秘福建广东抗倭形势图台州九捷3.平定倭寇过程及结果3.平定倭寇过程及结果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取得胜利。过程: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读了戚继光的诗句,你有何感想?“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这句话体现了戚继光的什么高尚品德?1、表达了戚继光抗倭的决心,拯救百姓于水火,并不是追求个人功名;
2、他志向远大,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4.意义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小提示: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戚继光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动脑筋: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
1、抗倭的正义性。
2、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3、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4、戚继光杰出的指挥才能。(1)倭寇的含义:日本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集团(2)戚继光抗倭原因:倭寇走私、抢劫,损害百姓生命财产 概况:戚家军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过程:台州九战九捷,消灭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倭寇结果:平息了倭患,抗倭斗争取得胜利意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概况:郑和七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明朝的对外关系倭寇:日本的武士和奸商戚继光抗倭:平息了倭患目的:宣扬国威,换取奇珍异宝历史意义:增进了...开创了...戚继光抗倭交往国力强盛冲突(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国力日渐衰落封建制度走向衰败课堂小结基础巩固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
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CBAC5.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
6.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 ( )
A.山东 B.浙江 C.福建 D.广东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的联系 C.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戚继光抗倭在台州取得九战九捷的业绩
8.“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BACA9.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 ( )
A.1402年 B.1405年 C.1417年 D.1421年BC10、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 11、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 ( )
A.山东 B.浙江 C.福建 D.广东 1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的联系
C.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戚继光抗倭在台州取得九战九捷的业绩BA13、结合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材料三 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日见丰富等。材料四 郑和,回族,出身于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材料二 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15.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1)他进行的抗倭斗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
(2)他带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3)与其他爱国军民团结合作;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14.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 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寇猖獗。戚家军抗击倭寇,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中华民族的正义利益。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