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八年下级科学预习提纲
第1章 声与听觉
1 对声音的认识
一、学习目标:
1.利用耳仔细辨别各种声音,学习如何记录声现象。
2.比较耳对声音感觉的准确度,了解双耳效应判断声音是从什么方位传来的。
3.知道耳能听见声音是因为声音能使鼓膜振动。
4.了解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阅读内容:P2~5
三、带着问题上课堂
1.在我们学校这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估计这些声音的大小,如何按顺序排列 这些声音哪些听起来比较舒服,哪些听起来比较刺耳
2.用录音机记录一段你和同学朗诵的课文,从录音机里发出的声音与你平时听见自己讲话的声音一样吗 那么你同学的声音和她平时的声音一样吗
3.人耳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是什么
四、预习练习:
1.在人体中具有听觉的器官是 ( )
A.耳 B.口 C.鼻 D.大脑
2.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引起振动的是 (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3.听觉细胞分布在耳结构中的 ( )
A.耳廓 B.外耳道 C.鼓膜 D.耳蜗
4.患中耳炎很可能会导致耳聋,其原因是 ( )
A.听神经受伤 B.鼓膜和听小骨受伤
C.听觉感受器受损 D.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损伤
5.听觉神经接受的神经冲动来自 ( )
A.大脑 B.鼓室 C.耳蜗 D.半规管和前庭
6.兔的耳朵长长的还会转动,说说这有什么优势
7.把下列有关的结构与其功能用线连起来。
耳 廓 分布听觉细胞
听神经 把电信号传送到大脑
外耳道 接受外界的声音
鼓 膜 声音进入耳朵的通道
听小骨 接受声音后引起振动
耳 蜗 把振动信号传给听觉细胞
八年下级科学预习提纲
第1章 声与听觉
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学习目标: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介质是传播声音的媒介物质的简称)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光波、无线电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如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传声,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彼此离得很近也要用无线电话交谈。
(2)声音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匀速传播,但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①20℃空气中声速为340m/s;②空气中声速与空气的温度、湿度有关;③不同介质中声速一般不同,特例:铜与大理石、铁与钢中的声速不同,
④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速度快.声音在金属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快。但固体中声速不一定比液体中声速大,如软木中声速小于水中声速。
(3)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了声音。
3.声音的反射和回声
(1)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而产生的。对着远处的高墙、山崖呼喊,能够听到回声。
(2)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若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即在空气中,讲话人与反射物间距离必须在17m以上。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则声音从发出到障碍物时间t0=,查出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障碍物距离s=vt0=v。
二、阅读内容:P6~10
三、带着问题上课堂:
1.当你说话时触摸自己的喉部,你可以发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声音能够引起鼓膜的振动呢
2.声音能够通过液体和固体传播吗
3.如果要在月球上举行一场音乐会,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存在,人们能够听见美妙的歌声和乐曲声吗
四、预习练习:
1.在下列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 )
A.水 B.真空 C.铁 D.空气
2.将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放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罩内,这时几乎听不到音乐声,这主要是因为 ( )
A.收音机的喇叭不振动了 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C.声音被玻璃隔绝了 D.固体不能传播声音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而产生的
B.在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应该从听到枪声开始计时
C.海上测量船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海的深度
D.夏天打雷时,经常听到雷声轰鸣不绝,是由于雷声经过多次反射造成的
4.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声音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
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C.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底的深度和离冰山的距离
D.声音在月球表面传播速度最大
5.某学校操场外一幢高楼离跑道起点170米。同学们在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米/秒,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为 ( )
A.0.5秒 B.1秒 C.0.5分 D.1分
6.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7.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8.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 )
八年下级科学预习提纲
第1章 声与听觉
3 声信息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体验用示波器可以观察声音的波形,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波形。
2.了解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含义。
(1)音调: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听到的声音就越小。
(3)音色:音色又叫音品,是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特色。
形成这一特色的原因很复杂,人们可以根据音色的不同,来区分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
3.初步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波长:相邻波峰(波谷)之间的距离,用λ表示。
(2)频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用f表示。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用v表示,它与波长、频率之间的关系为:v=λf。
4.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以及它们的一些应用。每秒钟声源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大、音调高。人耳能感觉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20000赫兹之间。频率在20000赫兹以上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在20赫兹以下的声波叫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不能直接被人耳听到。
二、阅读内容:P11~15
三、带着问题上课堂:
1.比较小提琴发声和人说话的波形,它们有什么不同
2.当声音的大小和粗细相同时,还可以用什么区分声音
3.超声波技术有什么用途 次声波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四、预习练习:
1.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是 ( )
A.传声的物质 B.振动频率的大小
C.振幅的大小 D.离声源的距离
2.声音从声源发出,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中(设空气是均匀的) ( )
A.声波波速不断减小
B.声波频率不断减小
C.声波振幅不断减小
D.声波的波速、频率、振幅均保持不变
3.下列关于声音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B.耳朵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激起人体的神经振动
C.声音在水中传播最快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大于或小于340米/秒
4.用一块软橡胶以不同的力轻敲一个音叉,所产生的声音将有不同的 ( )
A.频率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说话时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
B.水中的游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C.固体传声比气体慢
D.要想能区分自己讲话的回声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4m
6.下面关于音调和响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音调高就是响度大
B.音调低就是响度小
C.“引吭高歌”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
D.“低声细语”中的“低”实际是指音调低
7.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在__________到__________之间。蝴蝶从身旁飞过,我们凭听觉不能发现蝴蝶的飞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闻其声而知其人”这种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
9.入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__________。它跟声源的__________有关,还跟离声源的__________有关。
10.往开水瓶里灌开水时,随着水位的上升,声音越来越“尖”,这是什么原因
11.当一个人向30米深的枯井里喊话时,他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区别自己的喊话声和井底反射的回声。
12.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听到回声(声速为340米/秒)。问:
(1)若汽艇静泊水面,他离高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大喊时离高崖多远
八年下级科学预习提纲
第1章 声与听觉
4 噪声的污染及其防治
一、学习目标:
1.能够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了解噪声的含义。
在物理学中,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在环境学中,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了解噪声对人会引起各种疾病,尤其会引起听力损伤。声音强弱的等级用分贝来划分。噪声超过50dB会影响人们的睡眠和休息;噪声超过70dB就会干扰谈话、妨碍工作;噪声超过90dB就会有损听力,有害健康。
3.减小噪声的三个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二、阅读内容:P16~19
三、带着问题上课堂:
1.用一台录音机播放一段音乐,仔细倾听,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用几台录音机同时播放不同的音乐,仔细倾听,你又有什么感受
2.给人们带来危害的噪声应该如何控制呢
四、预习练习:
1.下列声音中不属噪声的是 ( )
A.教室里老师讲课的声音 B.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
C.汽车喇叭声 D.睡觉时听到的蚊虫的嗡嗡声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源一定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D.噪声使人感到愉快
3.减弱噪声的办法是 ( )
A.只能在声源处减弱 B.只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只能在入耳处减弱 D.上述三种措施都可以
4.对因衣物没有放平引起的洗衣机机身振动产生的噪声,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
A.在声源处减弱:放平衣物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上门窗
C.在入耳处减弱:塞上耳塞 D.在洗衣机内加更多的水
5.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 )
A.小明床头闹钟“的”、“答”的走时声
B.运动会上啦啦队震天的“加油”声
C.晚自习时,隔壁班传来嘹亮的歌曲声
D.深夜,马路上响起消防车的警报声
6.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旁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
A.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7.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并有害于人们的健康。为了减弱汽车通过高架桥时对周围居民的噪声污染,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A.减小过往车辆的行驶速度 B.拓宽桥面,避免交通拥挤
C.居民耳朵中塞上棉花团 D.在高架桥与住宅间设立声音屏障
8.1964年,美国空军F—104喷气式飞机在做超音速飞行实验时,一个农场的10000只鸡中有6000只在飞机的轰鸣声中突然死亡,造成这个危害的原因可能是 ( )
A.飞机发出的超声波
B.飞机发出的次声波
C.飞机发出的强烈的噪声
D.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废气
9.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弱噪声污染 ( )
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 B.科学家研制氟利昂的代用品
C.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口安装高音喇叭
10.__________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是当代世界的四大污染。
11.凡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对听觉和身心有害的声音都称为__________。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其周围的声响大致不超过__________dB。
12.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睡,丙同学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是__________减弱,乙是__________减弱,丙是__________减弱。
13.如图所示,一辆车以30米/秒的速度匀速运动,汽车运动的正前方有一高大障碍物,为测定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汽车发出声波,经过4秒听到回声,则听到回声时,汽车离障碍物的距离为__________米。(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学生姓名:
学生姓名:
家长签名:
家长签名:
学生姓名:
家长签名:
学生姓名:
家长签名: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