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下级科学预习提纲 (第三章)(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下级科学预习提纲 (第三章)(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9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8-03-28 14: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PAGE
八年下级科学预习提纲
第三章 电
1 自然界的电现象
一、学习目标:
1.基本概念
(1)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丁电荷。
(2)摩擦起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
(5)电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的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电中和。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用摩擦使不同的物体带电的方法,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子的得失,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带异种电荷,而且是等量的。
(2)接触带电;让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带电体,不带电的物体就会带上与带电体相同的电荷,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子的转移。
3.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于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了多余电子而带负电。由此,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只是电荷发生了转移。并且同种物质相互摩擦是不能带电的。不同物质的两个物体,如果它们各自的原子核束缚电于的本领相当,即使相互摩擦也很难带电。
4.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5,关于验电器
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它的作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物体带电,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别金属箔片张开一定的角度。张开的角度越大,表示带电体带的电越多。
6.“中性”和“中和”的区别
“中性”是指物体对外不显电性,这里应更加注意的是:物体呈现“中性”并不等于物体没有电荷,只是物体里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的数量相等;“中和”是指两个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物体接触时,发生电荷转移,最后两个物体都呈中性的现象。由此可见,“中性”是用来描述物体对外不显电性的一种状态,而“中和”则用来描述物体从带电到不带电的一种过程。
1.什么是电 电在哪里
二、阅读内容:P48~54
三、带着问题上课堂:
2.为什么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会使它们带电呢
四、预习练习:
1.分别将毛皮和琥珀摩擦、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发现,毛皮吸引丝绸,琥珀吸引通草球,玻璃棒也吸引通草球,则 ( )
A.毛皮带正电,通草球带负电 B.毛皮带负电,琥珀带正电
C.毛皮带正电,通草球不带电 D.毛皮不带电,玻璃棒不带电
2.带电的物体具有下列能力,其中有一句话说错了的是 ( )
A.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B.能够吸引小磁针,具有磁性
C.能够使验电器的箔片张开 D.能够在物体的尖端产生放电现象
3.下列各种现象中跟摩擦起电现象无关的是 ( )
A.穿着化纤服装容易蒙上一层灰尘
B.太阳能计算器在光线照射下能够工作
C.运油料的油罐车后有一条拖地的铁链
D.冬天,脱内衣时常可以看到电火花
4.手拿一根金属棒,用毛皮或丝绸摩擦,金属棒事实上 ( )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5.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时都互相吸引,则它们的带电情况是 ( )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异种电荷,一个不带电
C.一个带电,两个不带电
D.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6.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摩擦带电现象的是 ( )
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脏物
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引铁屑
7.将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吊在细线上的通草球,通草球会被吸引(没有相互接触),如果换用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这个通草球,则通草球 ( )
A.一定被吸引
B.一定被排斥
C.可能被吸引,也可能被排斥
D.可能被吸引,也可能静止不动
8.两个带电轻小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则两个轻小物体 ( )
A.都带正电荷 B.都带负电荷
C.带异种电荷 D.都不带正电荷
9.有A、B、C、D四个绝缘带电小球,如果A与B相排斥,C和D相吸引,A与D相吸引。问B与C将发生什么作用
10.某同学穿了一条新尼龙裤子,不到一天就粘了不少尘土。回家后妈妈批评她不注意清洁,她很不服气地说:“是尘土往裤子上跑,躲都没法躲。”妈妈听了很生气,认为她在说谎。你能帮助这位同学解释一下原因吗
八年下级科学预习提纲
第三章 电
2 常用电器
一、学习目标: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源: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
3.电流的方向:在电源的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流的正极流向负极。
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6.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存在着大量的能自由移动的电子,导体能导电就是靠这些能自由移动的电子,且电流的方向与这些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而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靠的是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7.电路:就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8.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9.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10.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的两极上,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这种情况叫短路。
11.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关系的图叫电路图。
12.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依次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
13.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电路。
二、阅读内容:P55~60
三、带着问题上课堂:
1.家庭电路常用的护套线是怎样设计的 里面导线的芯线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芯线外面的包层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2.开关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串联、并联的特点是什么
四、预习练习:
1.有关导体与绝缘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导体既能够导电,又能够带电
B.绝缘体不能够导电,又不能够带电
C.导体带电后,电荷迅速分布到表面各处
D.绝缘体与带电体接触后,电荷停留在接触过的地方
2.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家中的电灯、插座、电视机、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之间的连接方法是 ( )
A.串联的 B.并联的
C.可以串联,可以并联 D.电灯与插座应串联,电视机与冰箱应并联
3.电流的方向规定为 ( )
A.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B.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C.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D.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4.有三只相同的灯泡组成的电路,三灯都正常发光,如果其中一只灯泡突然熄灭,另外两只灯泡仍然正常发光,那么这个电路 ( )
A.一定是串联电路 B.一定是并联电路
C.可能是并联和串联都有的电路 D.三种电路都可能
5.下图电路中,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A和B是__________联;要灯泡发光应闭合电键__________;要使A工作应闭合电键__________:要使B工作应闭合电键__________。
6.在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或物体中,不容易导电的是 ( )
A.塑料 B.金属 C.大地 D.食盐水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导线把开关、电灯等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B.电源是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装置
C.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电动机都是电源
D.手电筒照明时,电流方向是由电池负极经灯泡到正极的
8.关于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B.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C.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同
D.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9.以下各组材料中,全都是导体的一组是 ( )
A.铅笔芯、玻璃、陶瓷 B.人体、金属、食盐水
C.空气、塑料棒、潮湿的木棒 D.硫酸、橡胶、干燥的纸张
10.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灯和一个电铃同时工作,这三个用电器在电路中 ( )
A.一定要串联 B.一定要并联
C.可以并联也可以串联 D.不是并联就是串联
11.电线芯用金属做成,是因为金属是___________,外面包上一层橡皮或塑料,是因为这些材料是___________,能够防止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2.最初的电池叫做___________电池,是把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浸在___________溶液里制成的,聚集正电荷的___________叫正极,聚集负电荷的___________叫负极。把小灯泡接在两极上时,电流从电池的___________极流出,经小灯泡后流回电池的___________极。
13.右图是某同学连接的电路。闭合电键后,他发现有一盏灯不亮。请你分析电路中不亮的那盏灯是__________,并帮他按不同要求修改电路。
(1)如果要使L1和L2成为串联电路,应该__________;
(2)如果要使L1和L2成为并联电路,应该__________。
14.在不移动元件位置和连线不交叉的情况下,将下图中的电铃和电灯连成串联电路。
八年下级科学预习提纲
第三章 电
3 电流、电压
一、学习目标:
1.电流:电流等于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公式I=Q/t,单位I—A Q—C;t—s。
物理意义:如果在1s内通过导体某横截面的电荷量为1C,导体中的电流就是1A。
2.(1)电流表:测量电流的专用仪表。表盘符号为“A”,电路符号为“○”。
(2)电流表的使用:电流表的内部结构比较精密,使用不当不但会测量不准确,还有可能烧坏电流表。因此要会正确地使用电流表,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正负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保证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电流表的负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选择电流表的量程时,应先估计被测电流的大小情况。如果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流的大小,可用试触的方法帮助选择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电路中的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流表。
3.(1)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专用仪器,表盘符号“V”,电路符号为“○”。
(2)正确地使用电压表要做到正确地使用电压表,必须遵守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如果将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但由于电压表内阻极大,造成电路中几乎没有电流。
②电压表的“+”、“-”接线柱接法要正确。必须让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琉流出。否则电压表的指针就会反转,甚至打弯指针。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否则,不但不能测出电压值,还会把指针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所以在不能预先估计电压的情况下,可用试触的方法来选择电压表的量程。
4.关于电源、电压和电流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电路一旦与电源相连接,电压就加在电路的两端,电路中的导体在电压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因此,电源的作用是使导体两端产生电压,电压的作用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它们的依承关系是,先有电源再有电压最后才有电流(但电流必须是通路)。
5.对于电路中既有电压表,又有电流表的串、并联的识别因为电压表的内阻很大,使用时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而流过表内的电流很小,对电路的影响很小,一般不考虑。所以,在实际中可以把电压表视为断路,然后再看除电压表之外的其他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如何。而电流表的内阻极小,几乎对电流没有阻碍作用,所以在判断电路的特性时,可把电流表视作一根导线。
二、阅读内容:P61~68
三、带着问题上课堂:
1.用一节干电池和用两节干电池点亮小灯泡时,小灯泡亮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怎样知道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呢
3.根据什么可以判断小灯泡的发光是否正常
四、预习练习:
1.落在高压线上的鸟儿不会触电死亡,这是因为 ( )
A.鸟爪上的角质层是绝缘的 B.鸟儿对电流的承受能力比较强
C.鸟儿双脚在同一条导线上,没有电流流过鸟的身体 D.高压线有橡胶外皮
2.5分钟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是60库,则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强度是 ( )
A.12安 B.1/12安 C.300毫安 D.200毫安
3.某同学用电压表测量电路的电压时,用了如右图所示的两个接线柱,则下列叙述正确的( )
A.电压表的量程为3V~15V
B.电压表的量程为0~3V
C.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
D.不能用来测量电压,谈不上量程
4.下面是关于电流强度大小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导体的横截面越大,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也越大
B.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越多,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越大
C.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越大,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越多
D.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导体的电荷越多,导体中的电流越大
5.将一根电阻线接在一节干电池两端,通过的电流为I1,,再将电阻线拉制成横截面积是原来一半的细导线,再接在干电池的两端,这时通过电阻线的电流为I2,则I1与I2的大小关系为 ( )
A.I1>I2 B.I1=I2 C.I16.用电压表测量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下图中接法正确的电路是 ( )
7.实验室使用的电流表用“-”与“0.6”两接线柱接入电路,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1,则该表的示数应为 ( )
A.1.70安 B.0.34安 C.0.27安 D.0.37安
8.实验室中使用的电压表用“-”与“15”接在某电路两端,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2,则该表的示数应为 ( )
A.1.3伏 B.5.3伏 C.6.5伏 D.8.0伏
八年下级科学预习提纲
第三章 电
4 电 阻
一、学习目标:
1.(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电阻单位是欧姆(Ω),即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伏,流过导体的电流走1安,则这个导体的电阻就是1欧。比欧姆大的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其换算关系是:
1MΩ=103kΩ 1kΩ=103Ω
在电路中,电阻的符号是“R”,电路表示元件符号是“ ”。
(2)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导体的材料,导体的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积以及导体所处的环境温度。
(3)理解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电压、电流无关。 因为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都是导体的自身情况决定的,所以说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4)在比较电阻的大小时,必须加一定的限制,即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在材料和长度卜定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在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不同材料的电阻也不相同。
2.关于滑动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这种合金线又叫电阻线.把这种表面涂着绝缘漆的电阻线绕在瓷筒上,即制成变阻器。
(2)变阻器在使用时,是靠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导体电阻的大小的。
(3)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控制电路中电阻的大小。这样可以在电路中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目的。
(4)滑动变阻器在使用时.必须正确地接入电路中,才能达到改变导体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因此,必须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5)滑动变阻器在使用时不能使通过的电流超过最大值,否则会烧坏变阻器,所以,通常在使用滑动变阻器时,要将电阻调到最大。滑动变阻器在使用时,在滑片移动的过程中,只能使电阻从最大值到0的变化,但不能标出电阻值的大小。
(6)电阻箱是一个能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它调节四个旋盘就能得到0~9999欧之间的任意整数阻值。
二、阅读内容:P69~74
三、带着问题上课堂:
1.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滑动变阻器有哪些用途
四、预习练习:
1.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导体的电阻跟导体横截面积有关的是 ( )
A.长度相同的铜丝,细的比粗的电阻大
B.横截面积相同的铜丝,长的比短的电阻大
C.横截面积相同的铁丝和铜丝,铁丝可能比铜丝的电阻大
D.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铁丝和铜丝,铁丝比铜线的电阻大
2.用A、B、C、D四根导线,其中A、B、C三根是铜导线,D是镍铬合金线。A、B两导线粗细相同,A比B短,B、C两导线长短一样,B比C粗,C、D长短粗细都相同,则四根导线按其电阻大小的排列是 ( )
A.RA>RB>RC>RD B.RD>RC>RB>RA C.RD>RA>RB>RC D.RC>RB>RA>RD
3.如图所示,在两个铁夹A、B之间接入玻璃棒,当电路中的开关闭合后,下列措施可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
A.给玻璃棒加热至炽热状态
B.给玻璃棒降温
C.用酒精不断擦洗玻璃棒
D.减小玻璃棒的长度
4.一只20欧姆的电阻与一个标有“60欧,1安”的滑动变阻器并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电路的总电阻会发生变化,则总电阻的变化范围是( )
A.20~60欧姆 B.15~20欧姆 C.0~15欧姆 D.0~20欧姆
5.一段铜线的电阻为R,两端电压为U,通过电流强度为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R由铜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与U与I无关
B.R的大小由U决定
C.R的大小由I决定
D.R的大小由U与I共同决定
6.如右图所示,将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AB和BC连接在一起并接入闭合电路中,则 ( )
A.导体BC两端的电压比AB两端的电压大
B.通过导体AB的电流比通过BC的电流大
C.导体AB两端的电压比导体BC两端的电压大
D.相同时间内,通过导体BC的电量比通过AB的电量多
7.下表中甲、乙、丙三根导体是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根据表中的数据,它们的电阻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做“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为了便于研究,而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即每次须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的电阻,然后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数据见右上表格)
(1)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导线C和__________;(填写代号即可,下同)
(2)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__________两根导线进行比较,
(3)如选用了A和D两根导线进行测试,则是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__________的关系。
八年下级科学预习提纲
第三章 电
5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一、学习目标:
1.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应该注意:
①这里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不能说一个导体中的电流和另一导体上的电压成正比。
②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这里存在一个逻辑关系的问题,电流、电压都是物理量,有各自的物理意义,物理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这里的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是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导体中通了电流才加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对这一关系的理解要注意:
①电流和电阻是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不能说一个导体的电流与另一个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②不能反过来说,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我们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即使导体中不通电流,它的电阻也不会改变,更不会因为导体中电流的增大或减小而使它的电阻发生改变。
2.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
对欧姆定律的理解时应注意:
①定律中有两处强调了“这段导体”,它表明定律涉及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都是对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
②定律中提到的“成正比”和“成反比”的两个关系分别有不同的前提条件,甲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③欧姆定律公式I=可以变形为U=IR,但不能认为导体两端电压跟导体中的电流、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公式还可以变形为R=,但不能认为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跟所加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只是为我们提供一种测量、计算导体电阻的方法而已。
3.伏安法
(1)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这种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和导线。
(3)实验电路图;如下图所示,接线时,开关要断开。开始时,滑动变阻器应接最大值。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及保护电路。
4.电阻的串联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R串=R1+R2+…
(2)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R串联后总电阻为R串=nR。
(3)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大。
5.电阻的并联
(1)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
(2)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R并联后总电阻为R并=
(3)几个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要小。
二、阅读内容:P75~82
三、带着问题上课堂: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四、预习练习:
1.对于欧姆定律有如下几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
A.对某一导体,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在相同的电压下,不同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对应的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对不同的导体,导体两端的电阻跟导体的电压无比例关系
D.对一定的导体,比值U/R是恒量
2.由欧姆定律公式可以推导出R=U/I,正确的说法是 ( )
A.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导体的电阻为0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导体中通过的电量越多,电流强度越大
B.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与电流强度成正比
C.因为R=U/I,所以电阻与电流强度成反比
D.R1和R2并联后总电阻为R1·R2/(R1+R2)
4.如右图所示,电源两极间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端移动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大 B.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小
C.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D.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5.有两个电阻器分别在各自的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1:2,通过它们的电流强度之比I1:I2=1:4,则两电阻值之比R1:R2为 ( )
A.2:1 B.1:2 C.8:1 D.1:8
6.现有两灯泡L1和L2,它们的电阻分别为R1和R2,且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和U2,通过的电流强度分别为I1和I2,则下列关系不可能成立的是 ( )
A.I1=I2,U1U2 D.I1>I2,U1>U2
7.白炽灯泡的灯丝断开后,可把断头搭接起来继续使用,这时灯丝的 ( )
A.电阻变大,电流强度减小 B.电阻变小,电流强度增大
C.电阻和电流强度都增大 D.电阻和电流强度都减小
8.将阻值分别为10欧和100欧的两个电阻并联后,其总电阻 ( )
A.等于10欧 B.大于10欧小于100欧 C.大于100欧 D.小于10欧
9.如下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U不变,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压表,闭合开关S,测得U甲:U乙=1:3,断开开关S,拆去电压表并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流表,此时I甲:I乙是 ( )
A.3:1 B.1:1 C.1:3 D.4:3
10.有两个导体,电阻值均为5欧,将它们串联或并联起来使用,总电阻分别是 ( )
A.10欧,2.5欧 B.10欧,1.25欧 C.2.5欧,10欧 D.1.25欧,10欧
11.有两个定值电阻R1和R2,且R1>R2,它们串联后的总电阻为串,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并,比较R1、R2、R串、R并的大小,其中错误的是 ( )
A.R串>R并 B.R串>R1 C.R并R串
12.如右图所示,电源电压是6V,开关闭合后电压表示数为3.8V,则 ( )
A.L1两端电压为2.8V B.L2两端电压为3.8V
C.电源、L1的电压之和为3.8V D.L2两端电压为2.2V
13.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时,接通开关后电压表指针不动,电流表有读数,则原因可能是 ( )
A.小灯泡的灯丝断了 B.小灯泡两端接线松脱
C.电流表接线柱松脱 D.电压表接线柱接触不良
14.有4个阻值都为只的电阻,每两个串联后再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是 ( )
A.2R B.4R C. D.R
15.R1=6欧,R2=4欧,若将R1、R2串联起来接到某电源上,则通过R1和R2的电流之比是__________,加在R1和R2两端的电压之比是__________。若将R1、R2并联起来接到同一电源上,那么通过R1和R2的电流之比是__________,R1、R2两端电压之比是__________。串联时R1两端的电压与并联时R1两端电压之比是__________,串联时流过R1的电流与并联时流过R1的电流之比是__________。
16.给你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根均匀的镍铬合金线,一个电源(电压已知,且保持不变),一个电流表,导线若干,需要研究的课题有:
①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
②串联电路的总电阻,跟各串联导体的电阻的关系;
③并联电路的总电流跟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根据上述实验器材,能够完成的研究课题 ( )
A.只有① B.只有③ C.只有①和③ D.①、②和③
16.如图为“欧姆定律”一节中“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电路图。
(1)为了达到研究的目的,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__;
(2)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的读数是2伏,电流表的读数是0.4安。现在将阻值为4欧姆的电阻接入电路来进行研究。则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有两个电阻,R1=4欧,R2=8欧,串联后接在2.4伏电压上,R1中通过的电流是__________安,R2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__伏。若把它们并联后接在2.4伏电压上,则R1中电流是__________安,R2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__伏。
18.有两个电阻,R1=4R2,将它们串联后接在电压为15伏的电源上,此时R1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_伏,若把它们并联在同一电源上,电路中的总电流为1安,则此时通过R1的电流为__________安。
19.下面表格是“研究电流跟电压关系”的实验记录。从表中数据分析可得结论__________一定时,__________
20.某同学在做“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时,得到表1、表2数据。
(1)从表1数据中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2数据中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
家长签名:
家长签名:
学生姓名:
学生姓名:
家长签名:
学生姓名:
家长签名:
学生姓名:
家长签名: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