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分析:
? 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1 燕子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按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法学法:阅读为主,以读带记,读背结合。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重、难点:
明确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小燕子》,说一说听后的感受。
2.师: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为春光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燕子》。板书课题:燕子。“燕”字比较难写。老师帮助你记住它的写法:“廿”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书写一下。
3.齐读课题——燕子。
4.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4.师小结:我们读课文,可以从题目想开去,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有些问题不用老师讲,你自己就能读懂。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轻读课文,划出含有生字的词语。读准生字字音,记住字形,初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3.识字
(1)出示生字课件
俊俏 聚拢 掠过 偶尔 沾了 荡漾
演奏 赞歌 音符 吹拂 凑成 五线谱
(2)多种形式认读。强调易读错的字音。
(3)出生字书写课件,指导学生书写。
聚 稻
范写
学生描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燕子的?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师:这自然段是一个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
具体指导长句子的朗读与理解(先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再了解附加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然后用缩句的方法理解。)。
3.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4.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突出了燕子的什么特点?(活泼机灵)
5.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6.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五、探疑解谜,深入体会
1.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课文描写的燕子向大家介绍一下?
2.另外,大家注意没有,作者为什么没有写眼睛和嘴呢,是疏忽了吗?
3.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4.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外形”一节朗读第一自然段,试着让学生都能成诵。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文中生字新词。
3.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总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中优美句子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欣赏春光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能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景色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让我们进一步感受燕子的可爱,感受出春天的美丽。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2.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3.齐读前三句,感受春天的美丽。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机”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节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结合插图理解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
5.这一节还有一个字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6.指导感情朗读。
五、总结
作者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向我们展示了燕子的外形,飞行时的美姿,停歇时的音乐之美,也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了春天的美好。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3.预习第2课。
板书设计
1.燕 子
外形 飞行
美
春光 停歇
课后反思:
2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 诵读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咏柳》,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采取不同方式理解古诗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入: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都用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学生个别背诵)
2.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板书诗题) 二、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 (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3)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 (1)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作业
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碧玉——一树高
咏柳 万条——绿丝绦
细叶——谁裁出
春风——似剪刀
第二课时
(总第4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春日》这首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2.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重难点:品读古诗,体会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解题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读,初通诗意 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3.交流: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形容时间很短。 新:新鲜、奇丽。 4.由词意思考: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 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 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 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在诗歌中的哲理。 四、再读,感悟诗境。 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拓展
课下阅读关于春天的词句、古诗、积累语言。
板书设计:
无边光景------新
春日 赞美春天
万紫千红------春
课后反思:
3 荷花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难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教学准备:
1.有关荷花的图画、图片等。
2.与课文插图配套的课件。
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2.想象法,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展开想象,病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学习六个生字“挨、莲、蓬、裂、姿、势”,理解“挨挨挤挤、花骨朵、饱胀、破裂、姿势”等词;? 3.学习第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 4.初步学会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概括段意。教学重难点:目标2、3、4?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夏日炎炎,荷花盛开,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
2.全班交流。
3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的《荷花》。
4简介叶圣陶。? 二、通读全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 老师给你三分钟时间,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反馈?
(1)请生识字,认读生字。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来读。? (3)按课文一段一段读,如喜欢读第一段的请站起来读。? 三、学习第2、3段? 1.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反复地读第2段。? 2.请你读读最喜欢的一句话。? ? 一个学生读后,再问,有没有读得更好的,最后全班齐读。? ? 读后说说这一句子好在哪里?? ? 这一句写出了荷花的什么?(板书)? 说后再有感情地读这一句。(自由读,想象读,品读)? 3.各句教学时的要点? 第一句:?说明荷花多? 第二句:?荷叶多、美? 抓“挨挨挤挤”和比喻句? 第三句:?从读中抓住“冒”? 给“冒”换一词? 你认为怎样的“钻”、怎么样的“长”才是“冒”?? 将你刚才说的词加进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先指名读)? 练习: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 第四~六句:? 学生在读句子时,教师指导“莲蓬”的形。? 看图,教师指图中的部分荷花,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来说,注意要有感情。随机理解“花骨朵”、“饱胀”、“破裂”等词。? 你觉得荷花怎么样?(美)什么美?(姿态美、颜色美)如果只有一种姿态,美不美?用一个词来概括种种姿态。(千姿百态,姿态万千等)? 品读4-6句,体会荷花的姿态美。(一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图欣赏;教师读,学生闭眼想象;学生自由读。)? 4.齐读第2段? ? 如果我们来到公园,来到荷花池边,面对这么多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 ? 教师小结:是啊。(下面用抒情的语调,朗诵第3段。朗诵时适当延长、停顿,让学生接下一句,以引起共鸣。)? ? 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第3段。(读中悟美)? 四、说段意练习? 1.教给说段意的方法,作“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 2.学生自读第2段,说说段意。? 3.讨论。? 五、课堂作业? 作业本1 .2.4(1)?
教学板书:? 荷花? 有的……? 冒 有的…… 千姿百态? (多、美) 有的……?
第二课时?
(总第6课时)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2、3、4、5自然段;? 3.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图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和? 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是这种清香吸引他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于是,一幅优美、雅致的荷花图便映入眼帘,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欣赏一下吧。? 二、读读、贴贴,学习第二段? 1.自由轻声朗读2、3自然段? 2.谁来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3.讲读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文字)? A.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什么?? B.指名读写荷叶的句子? a.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 b.“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密)? c.老师这儿就有几片绿色的大圆盘,谁来把它们挨挨挤挤地贴到黑板上?? d.集体朗读这句话。? e.小结: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 C.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a.作者写出了荷花的什么?(三种不同的姿态)? b.?你怎么知道是三种呢?(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c.?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结合图片观察)? D.作者用比喻句写出了荷叶绿、大、密,用三个“有的“写出了荷花姿态美。那么,他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呢??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冒)? 为什么?你用别的字代进去读读看。? 白荷花是怎样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呢?(学生演示)? 边演示边说:一朵(?)的白荷花在(?)的荷叶间(?)。? 齐读这句话。? 4.A.过渡:一池的白荷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你怎么知道?? ?B.比较: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看看这一多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怒放的荷花和欲放的荷花,它们的美是不一样的,怒放的荷花美在开得大,颜色鲜,欲放的荷花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我们无法说出谁更美一些,所以作者要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5.指导朗读? 三、读读、想想,学习第三段? 1.过渡: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跟着老师飞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2.(配乐)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她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出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第四自然段)? 你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 齐读第四自然段? 3.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欣赏那一池美丽的荷花,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优美的语言。
五、作业设置
1.背诵2、3自然段。
2.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3.搜集和荷花有关的古诗。
板书设计:
闻 清香
荷花 看 叶:挨挨挤挤 碧绿
花:冒 展开
想 自己是荷花
4 珍珠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抓住特点描述景物的方法。教学准备:??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 ?? 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珍珠泉”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通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感受珍珠泉的美。教学课时:1课时(总第7)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见过泉水吗?
2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欣赏一眼泉水,它叫珍珠泉。(板书:珍珠泉)
3生齐写课题。
二、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 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出示句子:①“开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闪亮……珍珠啊!”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师: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文章先介绍了珍珠泉在,接着重点揣述了珍泉周围的,以及潭底冒出的水泡。
五、布置作业 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忧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按一定顺序写下来,并把自己的心情融于美景之中。
教学设计:
4 珍珠泉
绿、深、清
叙 位置 美丽
述 特点 水泡色彩斑斓
顺 喜爱 有趣 冒水泡
序 之情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点、难点: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8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课时
(总第9课时)
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
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写法指导
1.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说写景物的文章应注意什么?
(2)师补充归纳
A.能写出景物的物点。
B.按一定顺序写清楚。
C.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感情。
D.有丰富的想象。
2.写作方法指导:以《珍珠泉》为例
A.写出了珍珠泉的特点
B.条理清楚:先写位置;再写周围景色,泉水特点;接着写水泡似珍珠;最后表达了自己对珍珠泉的喜爱和赞美。
C.文章感情真挚。
D.有丰富的想象。如泉周围开着花,像编的花环……
三、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四、作业:课下继续完成习作
第三课时
(总第10课时)
讲评、修改习作
教学目标:
学会自己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自己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作业
抄写修改后的习作。
第四课时
(总第11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 多少 东西 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三、宽带网
1.自读宽带网中的导语。
2.读读自己搜集到的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文章,勾画出精彩句段。
3.把精彩句、段抄下来。
四、作业
1.抄写读读背背2遍,并练习背诵。
2.积累精彩片段。
3.复习第一单元,准备考试。
4.预习第5课。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检测(两课时)
总第(12、1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