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及点评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及点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28 16:4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
公开课教案及点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品读课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并学习科学家严谨务实的精神。
点评:这节课教学设计的主要人物也是从语言的角度入手的,抓住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而且侧重于“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21教育网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突破方法:反复品读。
难点: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突破方法:点拨法、引导法。
点评:教学重难点恰当,突破方法合理。语言的品析,是需要反复品读,细心体味的。说明方法的学习突破,需要靠老师的点拨与引导。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品味法、拓展延伸法。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
点评:教法可以多种多样,合适,就是有效的。这里出现两种方法,都是适合于本文的。学法,倡导合作讨论,是符合新改革精神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情况,搜集整理农谚,了解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学生准备:初步感知语言的特点;搜集整理农谚,了解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点评:师生准备恰当。教师的两点,一是为了前后关联,二是为了补充拓展。学生的两点,一是为了落实教学重点,评析语言,一是为了搜集整理了解相关知识。这些都是有可操作性的。21cnjy.com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老师想让同学们结合白居易的诗,说说这首诗中描绘的物候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教师明确:是高下的差异。)21·cn·jy·com
点评:由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结合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
二、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多媒体显示改后段: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www.21-cn-jy.com
教师小结: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点评: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引导到本课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上去,简单明了。
2.赏读句子,体会文章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动性与准确性两方面来说。)【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如有必要,教师可示范一下。
在学生发言之后,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www-2-1-cnjy-com
点评:这个环节是让学生读句子,发表见解,围绕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来进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
3.教师提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教师明确:失去了说明的生动性。“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评:这是与本文最初发表时候的题目与课文题目进行比较,还是从“生动性”的角度来设计的,值得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三、学习本文说明方法
1.文中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等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谈谈它们的作用。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
点评:这个环节是落实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也是采取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认真钻研课文的积极性。
2.举例的多少应按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学生讨论,发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师明确:举例的多少,要看需要,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几个。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了两个例子,这是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一个例子,读者还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读者就确信无疑了。2·1·c·n·j·y
点评:这个提问,有必要,增强学生对科普说明文写作用意独居匠心的体会,明确“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等等,详略安排、主次安排等等,都是有讲究的。21·世纪*教育网
四、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
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的。2-1-c-n-j-y
点评:这个环节,有效地落实了物候知识的应用和积累。启发学生多搜集、多积累、多分析。
■板书展示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说明语言???生动优美、准确严谨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
点评:这个板书,抓住了本节课的两个要点,同时有适当展示,起到了印证作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学习说明方法与品味说明语言上。在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不断提出新问题,使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认识更加深刻。此外,教师让学生课外搜集农谚,课内分析其中的物候现象,把语文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乐趣。21*cnjy*com
点评:这个反思积极认真,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说出来了,同时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对生活中物候现象的农谚搜集展示与谈论,说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但没有总结值得改进或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地方。【来源:21cnj*y.co*m】
总评:这个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安排得当,重难点突出,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起到了主导作用,注意引导学生朝着教学目标进行,而不是任由学生乱说一气。尤其是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题目与原文题目进行比较,提醒学生举例子的多少有什么原则的问题,为强调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必要性,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出处:21教育名师】
值得改进的地方:一是教学过程的四个标题,字数或多或少,最好是统一字数,整洁醒目,不需要过多的字数。二是教学反思,既要总结有点,也要反思不足之处。尤其是对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反思得越多,就越能促进教学相长。【版权所有:21教育】
整体感觉,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很不错的。主要体现在教师宏观调控课堂的能力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