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转(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球的自转(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8-04-04 16: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 地球的自转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2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3 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熟悉的车、船与窗外风景相对运动的现象联想地球的运动
2 学生可以在有关事实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地球自转以及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探索事物的规律必须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2. 教学难点、重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难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的推断以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解释
2.教学重点:昼夜交替现象和地球自转之间的联系
3.解决办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推断地球自转的情况;
通过动画和实例演示来阐述昼夜交替现象
3. 教学内容安排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的周期:24小时,即一天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4. 教学器材
转椅、小红旗、小绿旗、地球仪
5. 教学方法
提问法、启示法、演示法
6. 教学过程
【章节导入】
旧的一天落下去了,新的一天又升起来了。太阳飞到了半空中。现在的时间是……
①2003年十月的中国人民对天空有了更多的自豪,有了更多的期待。10月16日凌晨,承载着中国人希望与梦想的“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遨游21个小时后安全返回地球。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梦终于变成了现实!神州五号飞船是在我国酒泉发射的。那么你们知道我们人类发射卫星一般是在地球的什么位置吗?答案是----在赤道。为什么不是在南、北极呢?南、北极发射不是更好吗?《发射图片》
②北极熊和南极企鹅,憨态可掬,十分可爱。可是为什么它们只呆在南北极呢?是因为我们海南岛不够美丽吗?(学生回答:是因为不够冷)那么为什么海南岛就不可能再冷一点呢,不肯给我们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呢?《北极熊、企鹅图片并配有声音》
③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为什么有阴晴圆缺呢?
④在大家的思想中,太阳往往就是白天的代表,而月亮就成了黑夜的代表。但是喜欢天空和星星的同学可能也发现了,有时候在太阳光不太强烈的天空中会发现一轮弯月。难道太阳和月亮可以共处一天吗?《月亮的图片配音乐》
……
以上种种有趣的现象,其实都跟我们地球的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板书】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过渡】
欲知上述谜底如何,且听此章节分解。当然大家一定要积极思考才行。比如说下面这个问题
【课时导入】
在海南经常下雨。下完雨后,雨水沿着水泥地面汇聚到下水道口,并争先恐后地涌进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雨水在流入下水道的时候是径直流进去的吗?(对学生进行提问,得出逆时针流入的结论,并用幻灯展示)为什么会这样呢?(举例带水的伞,学生领悟是因为地球的自转)
【板书】 “第一课时 地球的自转”
【提问】 大家还可以举出能够推测出地球自转的其他证据吗?
【学生举例】略
【讲述】 说到地球的自转,我就特别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假设现在大家从座位上跳起来然后自然地落回原地,你认为自己是真的落回原地了吗?认为落回原地的同学请举手。
【提问没有举手的同学】 略
【学生回答】 略
【解释】 我们都坐过车吧?假设你在车经过一棵白杨树的时候起跳,然后自然落回原地,当你落下时,想想白杨树还在吗?不在了!这说明我们相对于白杨树来说,并没有落回原地。有些同学可能还发现,我们在车上的位置并没有变。这说明,在我们跳起的时候,仍然是跟车具有相同的速度的。汽车走了有多远,我们也就跟着走了多远。《动画演示》
回到刚才的问题,我们在地球上跳起来并落下去时,并没有落回原地。因为我们
地球是自转的。而且我们在跳起的瞬间仍然具有与地球相同的速度。地球走了多远,我们跟着也走了多远。
【过渡】 毛泽东有一句诗,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乘坐着地球这班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公车进行太空旅游。在我们一小跳的瞬间不知道要跨越多少的星辰呢。
【讲述】 跳远是体育课的一项。你以为我们简单的一跳,仅仅是1.7或者2米的距离吗?想知道我们到底跨越了多长的路程吗?我们来算一下。为了简单起见,假设我们是从赤道自西向东跳远,从起跳到落地需经3秒的时间,而且我们本身也跳了2米的距离。
【在幻灯片中演示】
4万千米 40000000米
×3秒 = ×3秒
24小时 24×60×60秒
40000000米
= ×3秒
86400秒
= 1388.89米
1388.89米+2米 = 1390.89米 ,
【过渡】 跳得真远!只可惜这么优秀的成绩是踩在地球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得到的。
【提问】 我想请一个同学帮我们解释一下。
【学生回答】 略
【解释并演示】 赤道处的速度等于赤道上某一点运动的距离除以运动所经过的时间。赤道上某一点运动一周的距离为赤道长,运动一周的时间也就是地球运动一周的时间,即24小时。在3秒内所运行的距离,所以要乘以3。1988.89米就是地球带我们走过的距离。
【板书】 1.周期:24小时
【解释】 如果我们只是原地跳动,那么地球走过的距离也就是我们走过的距离了,但我们同时也跳了。而且跳得方向跟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板书】 2.方向:自西向东
【过渡】 我们是通过书本了解到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的。但人类是怎样推测出来的呢?道理很简单。我们来一起推测。
【放映】 ① 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是静止的,这说明什么?
② 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向前移动,这说明什么?
③ 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快速地向后移动,这说明什么?
当我们看到地球以外的太阳、月亮、星星都在自东向西运动。这说明什么?
当从我们看到太阳升起到再次看到太阳升起,相隔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时,这说明什么?
【实物演示】 下面我们请一个同学上来给我们完整地演示地球的自转
【进行纠正】 地球是歪着转的
【讲述】 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地球为什么是歪着转呢?为什么非得自西向东转呢?为什么周期恰好是24小时呢?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讲述】 我们刚才只经过了很段的一段时间就推测除了地球的自转运动以及它的周期和方向。但是人类在探求究竟是天转还是地转方面经过了漫长的时期。代表人物是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他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在面对坚信天转观点的统治者时,他放弃了名誉、物质和安全,坚定不移地维护着真理。一大批科学家,前赴后继,勇敢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这种勇敢求知的精神和科学态度,是值得我们永远敬仰的。好,带着这种精神,我们来继续研究一下,地球自转所带来的地理现象。
【板书】 地理意义:
【课堂活动】 现在我们做一个实验,看看地球自转究竟会产生什么现象呢。我想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地球。好了,下面我宣布,下面的所有的同学都是太阳,你们的眼光就是灿烂的太阳光。红旗代表我们中国,绿旗代表美国。好,太阳光开始射过来。由于我们的地球是不透明的,所以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一半是白昼,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半是黑夜。我们的地球开始旋转。我们中国迎来了她的黎明,好了,继续自转,中午到了。接下来是美丽的夕阳斜照,晚上接踵而来。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诞生了。又是白天,又是黑夜…….
【讨论】我们中国不断重复地经历着白天和黑夜,也就是说昼和夜在不停地交替。所以说地球自转给我们带来的地理现象就是——昼夜交替。
【板书】 昼夜交替
【启发】细心的同学可能还发现,当红旗处于白天的时候,绿旗刚好处于黑夜。也就是说东边的地方总是比西边的地方先经历昼夜交替。
【提问】
【演示】让我们来看看真正的地球自转。
【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冬天的太阳比夏天的太阳大,但是夏天的太阳比冬天的太阳暖和。那么到底是冬天的太阳离我们近呢,还是夏天的太阳离我们近呢。答案就在下节课。好了,下课。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