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社会气象》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3课 盛唐社会气象
学校 学科 初中历史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设计理念
历史课堂应该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强调人文素养,重视文化积淀。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历史,了解历史。
教材分析
本课基本线索是盛唐社会气象在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上的体现。
第一目从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呈现唐前期的盛世景象。第二目从社会风气的开放和中外经济文化自由交往的角度呈现盛唐气象。第三目,文学艺术,包括唐诗、书法、回话、音乐、歌舞等。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从文化层面进一步体现出盛唐气象,以最具代表性的唐诗成就凸显唐文化的繁荣昌盛。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理性分析能力欠佳,针对这一特点,本课主要以情境教学法为主,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历史,了解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唐玄宗、开元盛世,了解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高度发展、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
通过探讨 “盛唐气象有那些表现?,提高学生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反映唐前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材料(文物图片和唐诗等),来感受盛唐繁荣富庶的局面和开放包容的社会气象,使学生初步学会研读史料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唐玄宗时期的出现开元盛世,表现出博大自信、繁荣富庶、兼容并蓄与气象万千的一面。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唐朝的强盛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学习本课,树立学生借鉴历史经验的意识和振兴中华的信心。
通过对丝织品、瓷器的欣赏,使学生意识到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美感和历史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经济繁荣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教学难点】
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等多角度综合认识唐朝的盛世气象。
教学方法
运用图示法,增强感性认知
史料教学法,联系教材佐证历史结论
自主探究法
情境教学法
板书设计
第三课 盛唐社会气象
经济的繁荣
社会风气的开放
多彩的文学艺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韦尔斯在《世界史纲》中的一段话:“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成为鲜明的对照。”提问:为什么韦尔斯对初唐会有如此高的评价?“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是怎样形成的? 导入: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处于鼎盛时期唐朝。 阅读资料 复习旧知,承上启下,使学生进入课堂角色。
第一目 隋唐时期的盛世局面的形成其实是一步步推进的过程,它大体经历了三步:富莫如隋→贞观治世→开元盛世。提问:盛世局面的出现有三方面的表现?总结:唐前期的全盛(唐玄宗统治前期),是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全盛。从“盛世大唐”展览馆开始我们的探索发现之旅。 总结归纳:1.政局的稳定2.经济的繁荣3.文化异彩纷呈。 归纳总结,整体把握
经济的繁荣 农业馆:材料:“全国劳动模范”江南农民谷满仓的个人事迹谷满仓辛勤劳动,为农业生产做出巨大贡献,是全国农民学习的榜样。他说,首先感谢国家,国家给我们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使我们不必再看老天爷的脸色,随时能灌溉,季季都丰收。其次是我采用了农耕新技术:水稻的育秧栽培技术,使水稻长的快、产量高。第三是我率先使用了改进后的犁──曲辕犁,比传统直犁结构更合理、更轻便,一头牛就拉得动,回头转弯也方便多了,效率提高了五六倍。第四,我还购买了最新发明的灌溉工具──筒车,靠水力转动就可以把河里的水汲取到高处灌溉田地,不用费丝毫人力,每昼夜就能灌溉一百亩地。第五就是姚丞相破除封建迷信,领导我们积极抗旱、治理蝗灾,使我们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了。所以我才能多种地多打粮食啊!不仅给国家交的税多了,而且自家的粮仓也是满满的,父亲给我取的名字没白取,他的愿望实现了! 不仅如此,我还种植了许多从西域传入的蔬菜新品种,那可是如今市场上的抢手货。我还在山上种植了许多茶树,不仅自己有茶喝,还可以拿到国内、国际市场上去卖,不少赚元宝,还能赚外汇。我现在是大米吃着,蔬菜就着,完了还喝喝茶,元宝和外汇花着,小日子甭提多美了! 从故事中提炼农业发展的原因。回答:重视农业生产,生产技术的改进等。曲辕犁、筒车水利工程水稻种植人口增长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营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手工业馆提问:如果你是一位来自吐蕃的使者,去大唐西市游玩,想要购买哪些东西作为纪念品呢 丝织品、陶瓷(唐三彩) 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商业馆:盛世长安出示唐朝长安城示意图材料:1.北宋初作的《长安志》记载,东市经营的商品门类有220行,“四方珍奇,皆所积集”。2唐武宗时,一天东市失火,烧毁曹门以西12行4000多家。由此推算,一行有300多家,东市的220行,店铺总数估计应超万家,可想当时东市的繁荣景象。提问:唐长安城的城市规划是什么样的? 阅读课本15页文字材料,回答:坊:市民居住区市:商业区,坊市分开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第二目 社会风气的开放 社会风气的开放,以妇女地位的提高为代表出示材料:“在中国古代女性中,生活在唐朝的女性是比较幸运的一群。在他们之中,有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有影响唐前期政治的宫廷女性群体,有飒爽英姿、露髻驰骋的潇洒仕女,有踏青揽胜的长安丽人。唐人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来的这一缤纷画卷,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中华文明史》图片:《唐人宫乐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弈棋仕女图》唐朝是宫廷妇女参政活动相对频繁活跃的时期。提问: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还表现在那些方面? 有何特点? 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1妇女地位2长安城3音乐舞蹈特点:开放、充满活力,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刚健豪迈。中西交融,胡汉贯通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处理史料信息的能力
第三目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代的诗坛,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著名诗人,创作了流传千古的诗篇。完成表格诗人生活时代称誉诗歌特色代表作李白盛唐诗仙杜甫白居易读《读一读》唐诗,加深对著名诗人及其诗歌特点的理解与掌握。PPT欣赏唐朝的书法艺术、回话、音乐、歌舞、石窟、雕刻 归纳总结完成表格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我国诗歌文化的丰富与灿烂。通过对丝织品、瓷器的欣赏,培养他们美感和历史情趣。
总结归纳 出示材料:“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唐朝诗人刘禹锡《百花行》,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总结: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1.统一。没有国家的统一就没有社会的繁荣, 2.创新。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曲辕犁、筒车等经济创新3.民本。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是唐朝前期延续较好的治国策略。在相对宽松的社会氛围中,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得以发挥,创造了历史的奇迹。 小组合作探究思考回答 理解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练一练 出示课堂练习题 思考回答 巩固练习
思维激荡 布置一道发散思维题阅读于赓哲《唐人张九奴的一天》一文,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做背景,仿写一篇小短文《唐人某某某的一天》 以小组为单位设想出唐人一天的生活情况,例如,早上起来应朋友之约去茶楼喝茶、吟诗。出发之前,打扮一番(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吃点胡饼后,骑马去茶楼。女同学还可想象自己作为唐朝妇女的生活情况,以此了解唐人时尚的衣食住行。 运用编写历史小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热情,开阔历史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