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01 10:2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二单元
第5课 三大改造
预习检测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 ),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一家一户( )影响( )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 )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 )的要求。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 ),主要是把分散的( )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走( )和( )的社会主义道路。
土地
分散经营
农业生产
国家工业化
互助合作
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农民
农业生产合作社
集体化
共同富裕
2.农业合作化的( ),促使农民踊跃参加( )。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 )的原则,通过( )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农业( )、( )农业生产合作社到( )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优越性
合作社
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
互助组
初级
高级
1955
1956
3.( )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年,90%以上的( )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
1956
个体手工业者
二、公私合营
1.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 ( )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 )工商业,帮助( )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但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
( )而不顾( )和( )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 )手段,严重扰乱
( )。随着( )的恢复和( )力量的增强,( )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民众
社会经济
调整
私营工商企业
牟取暴利
国家
不法
经济秩序
国民经济
国营经济
公私合营
2.为使( )经济过渡到( )经济,从( )年起,国家对( )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居于领导地位。在( )高潮的影响下,(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
)的高潮。
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1954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公方代表
农村合作化
1956
全行业公私
合营
3.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 )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政策,即按全行业( )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 )。这种( )政策,实现了( ),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 )。
资本家
赎买
公私合营
定息
赎买
和平过渡
创举
4.到(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 )、( )和( )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 )向( )的转变。社会主义( )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 )。我国从此进入( )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 )、工作( )、改变( )等缺点。
基本制度
1956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初级
过急
过粗
过快
设问导读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形式、目的、原则、方法、阶段、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原因:(1)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2)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3)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原则:自愿互利。
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三个阶段: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实质分别是什么?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意义、缺点分别是什么?
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基本完成时间:1956年底。
二、公私合营
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 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合作探究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有哪些?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2)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当时贫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3)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二、公私合营
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时,资本家为何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因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时实行了赎买的政策。赎买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在工商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资本家的利益。采取了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为什么说三大改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
(1)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农民和手工业者已由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的历史已基本结束。
(2)通过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
自我检测
1.“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了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
A.土地革命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新中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 )
A.互助组
B.供销合作社
C.生产合作社
D.公私合营
4.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西藏的和平解放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
A. 实现赎买政策
B. 成立生产合作社
C. 建立人民公社
D. 实行“一国两制”
5.我国实行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 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 个体手工业相互合作
C.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改革
D. 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过去几个月来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意料。过去有些人怕社会主义这一关难过,现在看来,这一关也还是容易过的。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
解放生产力》(1956年)
拓展提升
(1)材料中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哪一年 它的实质是什么
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
(2)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分别对哪几个行业进行了改造 其方式分别是什么?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和手工业采取合作化方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
(3)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有何意义?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哪些缺点
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小结
国家针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作业设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反映的是1953--1956年我国农业经济状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农业发展状况如何?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当时中国农业总产值逐年提高,发展速度快。原因:国家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2)图二中北京崇文区手工业者在踊跃递交什么登记申请表?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图三中这张公私合营企业私股领息凭证反映了国家对哪一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这个凭证中可以看出当时国家在对这一行业进行改造过程中实行了怎样的政策?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赎买政策。
(4)上述三幅图片反映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何时基本完成的?它的完成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是在1956年底基本完成的。
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