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 第三单元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奋斗预习检测 1.( )年11月,(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 )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民族振兴、(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 )、弘扬( )、凝聚(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 )的梦,必须紧紧依靠( )来实现,必须不断为( )造福。 一、中国梦宏伟蓝图2012习近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中国梦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人民人民人民 2. 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 )”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 )和( )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
(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 )、( )、文明、( )的社会主义( )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小康社会富强民主和谐现代化 2.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和发展( )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并对( )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和( )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以( )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 )社会、全面深化( )、全面( )治国、全面( )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小康改革依法从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党的建设 3.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
)法治体系,建设( )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法治 4.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 )是全党的共同任务,( )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 )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 )指导和( )指南。治国理政理论行动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 )持续高速增长,( )、棉花、肉类和( )、钢、( )等200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我国( )水平大幅提高,( )不断跃上新台阶。 2.近年来,我国( )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 )变化、( )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我国创新( )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 )结构,积极推进( )创新,保障了国家( )的持续稳定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粮食原煤水泥人民生活综合国力经济速度结构宏观调控产业科技经济 3.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 )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 )”建设,筹建和成立( ),加快( )试验区建设,推进( )国际化进程,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 )世界的美好愿景。 4.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中国在实现(
)、主办国际盛会、应付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 )和( ) 。开放型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自由贸易人民币和谐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物质基础精神力量 1.(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 ),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 )的中国梦不懈奋斗。2017不忘初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3.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 )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中国梦宏伟蓝图 1.说出中国梦的提出时间、提出者。 提出时间:2012年11月;
提出者:习近平。 2.习近平强调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国梦?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设问导读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什么?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全面深化改革的依据是什么?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依据: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总目标: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1.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有哪些?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粮食、棉花、肉类和原煤、钢、水泥等200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2.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原因有哪些?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我国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保障了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四、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除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外,还有什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合作探究 分析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主要原因。一、中国梦宏伟蓝图 从现实看,这是与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的。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是说,中国梦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形象的表达,这一概念通俗易懂、感染力强,更有利于我们鼓舞、团结和带领人民为之奋斗。从历史看,中国梦的提出是与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和奋斗史紧密联系的。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百年夙愿。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能够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共识。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梦是与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相通的。这一概念的提出,展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顺应时代潮流、把握世界大势,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战略视野和政治胸怀,也更便于我们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沟通与交流。 总之,中国梦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是当代中国凝聚党心民心、激励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和高昂旋律。中国梦的提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反映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二、“四个全面”战略的布局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什么?四、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自我检测 1.中国梦就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实现共产主义CA.全面深化改革B.全面依法治国C.全面从严治党D.全面建成市场经济体制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不包括的是( ) D 3.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B.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C.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D.祖国统一、科技发达、社会和谐A4.下列不属于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的是( )A.粮食、棉花、肉类和原煤、钢、水泥等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B.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C.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D.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A拓展提升 从秋到冬,在2012年岁末的中国上空,飘荡着一个温暖的词汇“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再一次使人们的目光聚焦在“中国梦”。某中学八年级(1)班同学看过报道后深受鼓舞,准备举行一次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主题班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提供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动力,梦想提供了信念的支撑,有梦就有未来。【中国梦】 (1)请你说说中国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 (2)什么是中国道路?为什么中国道路来之不易?【走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言之有理即可)【弘扬中国精神】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一直在寻梦、追梦、圆梦。从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梦”到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梦”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梦都未能实现。直到20世纪中叶,我们才圆了民族独立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人民不断改革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这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精神。 (3)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结合材料,指出它包括哪两部分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4)为什么说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集体无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起来,才能给每个人以鼓舞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形成强大的合力。这种力量不是简单的个人力量相加,而是一种聚变与升华。所以才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从而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5)我们国家怎样才能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面对中华民族的未圆之梦,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我们中学生要志存高远,牢记历史使命、爱我中华、勇担责任、努力学习、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言之有理即可)小结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写照。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的实现,关键是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中国社会发展确立了科学的指南和正确的价值引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中国人对“中国梦”的艰苦求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乘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大步迈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让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越来越清晰,更带领中华儿女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看似寻常最崎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尽管中国梦的曙光就在眼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追寻中国梦的道路是曲折的、艰辛的,追梦之路上还面临很多问题,我们距离美丽的中国梦还有一定的距离。【长风破浪会有时】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1)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是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是什么?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什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应做好哪些准备? 勇担历史使命,努力学习,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领;培养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