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01 11:2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 第五单元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预习检测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 )外交政策。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 )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 )、互利及互相尊重( )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2.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 )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 )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
)态度,实行外交( )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 )和禁运。 独立自主的和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平等领土主权苏联经济敌视孤立封锁 3. ( )年底,( )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 )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 ),平等( ),和平共处。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 )、缅甸总理( )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 )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 )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 ),成为处理( )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3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主权和领土内政互利尼赫鲁吴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接受国与国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 )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年,( )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 )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 )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 ),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 )”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 )提出“(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 ),与很多国家的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亚非各国的( )与( )。友好1955周恩来万隆殖民主义共产主义颠覆周恩来求同存异交往团结合作设问导读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同我国建交的国家有几个?第一个和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是哪个国家? 十几个。苏联。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何人于何时首次提出的?是如何正式确立的? 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正式确立: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工作有哪些成就? (1)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在新中国成立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3)1953年底,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4)1954年周恩来代表中国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出席了日内瓦会议,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提高了国际地位。
(5)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祖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合作探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有人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过时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原因:(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在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后经发展,由中、印、缅三国共同提出。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当今社会,新的政治秩序还没有完成,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威胁着世界的安全,因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然可以作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指导原则。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倡的“求同存异”方针为何会得到与会国家的赞同?美国记者为什么说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既照顾到了与会各国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的共同要求,也充分考虑到了各国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它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殖民主义的正义态度,是一个能够充分兼顾各方要求和利益的充满智慧的方针,因此获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同。 (2) ①在万隆会议上,由于美国的挑拨,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污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②这些发言使会议气氛紧张,在紧急关头,周恩来在发言中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周恩来在会议内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③他的行为推动了整个会议的发展,使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因此说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自我检测 1.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倡导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和平统一八项主张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D.“求同存异”方针A 2.2015年4月24日,在印度尼西亚参加亚非领导人会议的各国领导人来到万隆,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出席纪念活动。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求同存异”方针 C.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 “一国两制”构想B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以崭新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奉行独立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果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合法席位③万隆会议④日内瓦会议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C 4.“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C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它的内容有(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⑤⑥ D. ②③④⑤⑥A⑥ “求同存异”拓展提升结合下面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万隆会议(或亚非国际会议)。“求同存异”。 (2)周恩来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1)上面图片反映了周恩来参加哪次国际会议?他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为缅怀周恩来,请你确定一个活动主题。 周恩来的外交生涯等。小结 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和尊重,开创了外交新局面。作业设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1)材料一中的“两国总理”分别指的是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中国:周恩来;印度:尼赫鲁。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材料二中的“重大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会议的航向?这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万隆会议。他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还在哪次会议中展示了他外交家的风范?此次会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日内瓦会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感想。 外交政策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外交政策的制定、变化必须符合国情;周恩来总理高超的外交技巧令人折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