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01 11:4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 第六单元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预习检测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 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新中国成立后,人民( ),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 )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 )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 )。当家做主生活水平改善 2.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 ),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人们买衣服要凭( ),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 )。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 ),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住房比较( ),室内设施也很简单。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 )、展示个性的方式。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 )、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低布票单调单一拥挤风度均衡人均住房 3.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 ),消费总量不断( ),消费结构也不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 )、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增长增加优化休闲娱乐旅游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 )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截至( )年底,中国的( )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 )。( )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 )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 )大桥,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 )。我国(
)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 ),并与巨额资金2010铁路效率公路公路公路汽车高速航线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 ),中国已成为世界( )大国。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 )交通,改善城市( )状况。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 )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航线民航轨道交通轨道 2.随着交通设施的( )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 )、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 ),( )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 )等多种交通工具。改善提高公交车地铁私家汽车轮船 3.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 )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改革开放后,( )产业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 ),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 )。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已经进入千家万户,( )的使用十分普遍。电信电信第一前列移动电话 4.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 )。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通信( )的发展和通信( )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 ),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 )和生活( )。迅速事业方式简便观念方式设问导读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的衣着有什么特点?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特点: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原因: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严重匮乏。 2.改革开放后,在服饰领域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原因:改革开放后,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 3.改革开放前后,“吃”的变化有哪些? 改革开放前,人们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4.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住房条件有何变化? 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改革开放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 5.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总量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1.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原因: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2.改革开放后,电信和互联网事业有何发展?其发展有何意义?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意义: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合作探究日常生活的变化 1.收集过去的布票、粮票或其他购物票证并思考,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才能买东西? 当时使用票证主要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资供应紧张。 2.过去人们吃的是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大多数情况下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问题,没有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等。 3.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的条件都有了明显改善。思想观念解放,物资丰富,城乡居民收入比过去大大增加等。自我检测 1.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主要原因是 ( )A.计划经济B.改革开放C.人民建设热情高D.平均主义B 2. 妈妈要小红去商店买布,小红不小心把布票弄丢了,这下布买不成了,小红的新衣服也穿不上了,小红急得直哭。你认为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 ( )A.20世纪初期B.20世纪六七十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B 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B. 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C. 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D. 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D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粮票出现了。这一时期,除了购粮需要粮票外,其他生活必需品,如油、布、糕点等同样需要凭票证购买。甚至在重大节日还出现了节日补助票…… 材料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柳村人只有少数的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压缩到最低限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新房;村民娶媳妇用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旧四大件”,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新四大件”。拓展提升 (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现象:凭票证定量购买生活用品。

原因:物资短缺;生产力水平不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大柳村人生活发生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变化:从贫穷到富裕。

原因: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而这些巨大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实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拼搏,是老一代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伟大梦想的实现,也是我们继续阔步前进征程的起点和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梦是文化强国梦,经济富民梦,也是民族复兴梦,中国梦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精神追求!作业设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20世纪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1982年全国通用粮票长城信用卡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质丰富、鼓励消费;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