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 八 年级 班 语文 教案
课 题
25、有的人
课 型
新授课
节数
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日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训练朗读,培养对诗歌的爱好。
2、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3、展开想象,训练形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走进课文及作者.
2、在引导及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深入诗歌,领会哲理。
情感态度
通过两种人的对比,使学生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和高尚的价值观。
教材
分析
重点
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诗歌,领会哲理。
教学
模式
三疑三探
课时
共_1___课时
学法
自学 合作 探究
主 案
副案(修改栏)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作不妥协的斗争。而他是怎样对待人民的呢?他对人民可谓鞠躬尽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臧克家的《有的人》,来更深刻地了解这位伟人。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预设:
文章写了哪几种人?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对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分钟)自探提示:
1、文中写了几种人?是哪几种人?为什么要写这几种人?
诗歌第一节中的两个“死”字和两个“活”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3、请找出每节诗中的对比。
二、解疑合探( 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题
1
2
3
展示
评价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
明确:
1、文中写了两种人,其实是两种对立的阶级,写另种人是为了反衬鲁迅的伟大。
2、 第一个“活”字,是指肉体活着,第一个“死”字,是指“精 神腐朽了”;第二个“死”字,是指“肉体死了”,第二个“活” 字,是指“精神永存”。
3、活着----死了
死了----活着”
骑在人民头上--俯身做牛马
刻名字想不朽--情愿做野火,等火烧
别人不能活--为多数人更好的活
摔垮--记住
名字烂的更早--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下场可以看到--抬举的很高很高
三、质疑再探:( 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四、运用拓展( 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地出示下面的习题共学生练习。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
学过了本诗,你心中一定会涌起许多的感受吧,对自己的,对人生的,对社会的,那么,就拿起笔来吧,把你的感受写一写,副标题嘛,就叫做“读《有的人》有感”,主标题就要自己拟了。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板书设计
有的人
虽生犹死
对比
虽死犹生
??????????
作业布置
背诵全诗。
教 学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