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2张PPT。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强自己对全国的统治?清朝的统治:清朝顺治帝率清军进人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清军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为加强统治,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上推崇儒家。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1.统一 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清世祖福临顺治帝—
皇太极第九子 1644年,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因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所虏,开关迎接清军。清军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农民军,进占北京。顺治帝迁都北京,开始统治全国。1644年清军攻入山海关,进占北京
顺治帝迁都北京天下第一关——山海关2、措施:(1)、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上的大一统(2)、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传统文化荷兰侵占台湾:1624年,荷兰侵占我国台湾,修筑台湾城和赤嵌楼两个要塞。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背景2、概况(1661—1662)荷兰殖民者的投降书郑成功受降像(台湾赤嵌楼前) 1662年2月,郑成功指挥军队从海陆两方面向荷兰侵略者发动了猛烈攻击。面对中国军队的强大攻势,荷军统帅揆一终于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被荷兰侵略者非法占据38年之久的台湾回归祖国。1662年2月郑成功接受荷军投降图 1662年2月,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此图描绘了全副武装的荷兰侵略者,举着旗帜,列队撤出热兰遮城堡。 郑成功(1624—1662年)
福建南安人,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庙(台湾高雄屏东麟洛乡)延平王祠(台湾花莲)郑成功图书馆(台湾)郑成功纪念馆(台中) 台湾人民欢庆胜利喜迎国姓爷(郑成功)(国画)复台 (郑成功)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打击西方侵略势力,
维护了祖国统一 进一步开发台湾,
促进民族融合 民族英雄开辟荆榛逐荷夷——郑成功《复台》开发台湾的先驱3.影响zhēn4、管辖台湾(1) 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2)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3)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明朝后期(1662年)(1684年) 台湾回归,祖国统一
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台湾自古是我国的领土清朝设置台湾府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
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用所学的史实,证明郑成功的话
——“台湾一向属于中国”三国夷洲隋流求元琉球清台湾三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隋朝: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明台湾明朝:郑和下西洋,来回经过台湾。清朝:设立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今日台湾 1949年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分离… 台湾问题是中国最大的国殇,浅浅的海峡是中国人民最深的乡愁!
——温家宝钓鱼岛——清朝时归属台湾管辖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位于台湾岛的东北部,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
中国人最早发现钓鱼岛并予以命名。目前所见最早记载钓鱼岛、赤尾屿等地名的史籍,是成书于1403年(明永乐元年)的《顺风相送》。
明初,明太祖遣使前往琉球,琉球国王向明朝朝贡。至1866年(清同治五年)近500年间,明清两代朝廷先后24次派遣使臣前往琉球王国册封。
清朝不仅沿袭了明朝的做法,继续将钓鱼岛等岛屿列入中国海防范围内,明确将其置于台湾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P93“相关史事” 西藏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宣政院)唐朝: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清朝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的呢?顺治帝:赐予“达赖喇嘛”称号
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1727年(雍正帝):始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政务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并正式赐予“达赖喇嘛 ”的封号,还拨专款重修布达拉宫。
(2) 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册封首领“达赖”与“班禅”的含义 达赖、班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两大活佛系统。西藏佛教界认为,达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班禅是无量佛的化身。达赖与班禅的转世系统虽然不同,但达赖和班禅的宗教政治地位是平等的。 达赖是蒙古语“海”的意思,喇嘛是藏语“上人”的意思。顺治十年(1653),顺治帝正式册封达赖五世罗桑嘉措为“达赖喇嘛”,承认达赖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地位。
班禅是梵文“班智达”(意为博学)和藏文“禅波”(意为大)的简称。康熙52年(1713年),康熙帝正式册封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班禅额尔德尼”。 五世达赖觐[jìn]见顺治帝五世达赖喇嘛画像1)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五世达赖觐见顺治帝 1644年,清朝派遣官员入藏迎请五世达赖喇嘛来内地。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在清朝官员陪同下,率随从3000人,从拉萨起程前往内地。1653年年底抵京,顺治皇帝在南苑会见五世达赖,并册封他为“达赖喇嘛”。本图是西藏拉萨市布达拉宫的一幅壁画。西黄寺塔 位于北京西黄寺,是五世达赖觐见顺治帝时的居所。 顺治帝给达赖五世的敕谕 颁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现藏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清朝顺治帝赐给五世达赖的金印清朝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的金印(现藏西藏扎什伦布寺)这是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的金印;
金印文字内容:敕封班禅额尔德尼之印。 2)清朝康熙皇帝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2.设置驻藏大臣3.颁布法律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规定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与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朝廷批准。驻藏大臣衙门驻藏大臣令牌 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会同达赖监理西藏地方事务,诸如高级僧俗官员任免,财政收支稽核,地方军队指挥,涉外事务处理,司法、户口、差役等各项政务督察等。此外,并专司监督有关达赖喇嘛、班禅及其他大呼图克图(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拈(niān)定灵童、主持坐床典礼等事宜。 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享有行政、军事、财政、外交和督办达赖班禅继承人事务。进一步加强清廷对西藏的管理,
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又称《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和《新订西藏章程二十九条》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金奔巴瓶1 乾隆五十七年(1792)特颁发两个金甁(藏语音译为“金奔巴”),分别供奉在北京雍和宫和拉萨大昭寺,内装象牙签数支,为达赖、班禅“转世灵童”抽签选定使用。金奔巴瓶2 金瓶掣签制度金瓶掣签
用金瓶掣签的方式来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式设立的制度。金瓶又称为“金奔巴”或“金本巴”。金瓶掣签制度特别设立了两个金瓶,一个放在北京雍和宫,专供蒙古地区大活佛转世灵童掣签用。另一个置放在拉萨大昭寺,专门供西藏、青海等地掣签确定大活佛转世灵童。凡蒙藏大活佛如章嘉、哲布尊丹巴、达赖、班禅等转世时,均须经金瓶掣签认定。 1792年,乾隆颁赐。用以确认达赖、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灵童,从此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班禅六世到承德避暑山庄参加乾隆70岁庆典 乾隆帝70岁诞辰寿日,西藏首领班禅六世要来避暑山庄祝寿,对此乾隆极为重视,为了隆重接待班禅,在山庄的北面仿照班禅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兴修了这座庙宇。
“须弥”即须弥山,藏语名“扎什”,“福寿”藏语名“伦布”。“须弥福寿”的意思,是像吉祥的须弥山一样多福多寿。由于建庙是为了接待班禅,所似又俗称“班禅行宫”。 须弥福寿之庙承德避暑山庄——须弥福寿之庙 这座庙自山脚顺山势向上延伸,气势雄伟。主体为3层高的大红台,中央是一座重檐大殿,名妙高庄严殿,俗称金瓦殿,是庙中最大的殿···历代班禅的驻地——扎什伦布寺 “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是清朝乾隆帝称赞承德避暑山庄围墙外寺庙的诗句,它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 清朝统治者尊重各族宗教信仰,利用宗教缓和民族关系,有利于国家的安定。 承德避暑山庄的北面和东面,依次排列着十二座庙宇,拱卫着避暑山庄,这就是有名的“外八庙”。“外八庙”的修建,都是当时清朝帝王政治活动的产物。每一座庙宇,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记述着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些庙宇,都是喇嘛庙,主要是团结蒙、藏王公贵族的活动场所,收到了“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效果。这些庙宇,是清代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象征,也是抵御外辱、战胜民族分裂的历史见证。 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①唐朝时,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密切了汉藏关系;
②元朝时,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事务,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
③明朝时,设置乌思藏都指挥使司继续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④清朝时,册封达赖、班禅,并设置驻藏大臣共同管理西藏地区事务。 为什么说西藏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1、康熙时回部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下令调兵征伐,经两年平定了叛乱四、巩固西北边疆葛尔丹发动叛乱,康熙帝三证葛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2、乾隆时3、1762年(乾隆时)清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平定准噶尔叛乱噶尔丹 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四、巩固西北边疆1.平定噶尔丹叛乱 从1690年起,康熙帝三次出兵征讨噶尔丹,取得了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战役的胜利。戎装的康熙帝 清·《平定准噶尔图》卷(局部) 全卷纵41厘米、横808厘米。图卷描绘了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的战争场景;该局部所画为投降的准噶尔叛军。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57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叛乱。
1758年,乾隆帝派清军进入南疆平叛。起初,清军出师不利。但由于大小和卓残酷地压迫维吾尔族人民,兵饷、徭役繁兴,供给稍迟,家立破;及出亡(兵败逃亡),又尽其赀以行,民脂殆竭。”人民不堪其苦,纷纷逃亡,小和卓亲自屠杀逃亡的士卒,也不能禁。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终于粉碎了这次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 回部大小和卓之一的霍集占欲在南疆称汗。1759年,乾隆帝派军平叛。清军追击霍集占至帕米尔高原的伊西洱库尔淖尔,降服12000人。 伊犁将军为清朝新疆地区最高官职,统辖新疆南北两路,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清乾隆帝设置伊犁将军光绪九年(1883年),新疆建省。辛亥革命后,废除伊犁将军。伊犁将军府旧址 清朝在新疆设立的最高长官称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清政府平定叛乱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1、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动,违背民心,破坏统一。2、清政府采取正确的平叛政策,顺应民心。乾隆帝合作交流西汉时,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了西域都护,
总管西域事务;
东汉时,派班超经营西域;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
和北庭都护府,管理新疆事务;
清朝时,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事务。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南 海台湾岛葱岭西 伯 利 亚南海诸岛京师五、清朝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清
亚洲最大的国家【知识构建】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荷兰侵占台湾:明末顺治:赐予“达拉喇嘛”称号清朝对全国的统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政治制度: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清廷统一台湾1727年(雍正):始设驻藏大臣巩固西北边疆康熙:三征葛尔丹思想文化:推崇儒家学说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乾隆:平定大小和卓1762年(乾隆时):设伊犁将军清朝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至南海诸岛。随堂小测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的是( ????)。?
? A.荷兰殖民者???B.葡萄牙殖民者???
C.英国殖民者???D.日本殖民者AA2、1684年,清政府设置了台湾府,隶属于(??)。?
? A.福建省?B.广东省??C.浙江省??D.台湾省?3、关于驻藏大臣叙述错误的是(??)?
A、代表中央政府?
B、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C、顺治帝时设置?
D、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4、下列事件发生的顺序是 ( )
①册封五世班禅 ②册封五世达赖 ③设驻藏大臣 ④设伊犁将军
A.②①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CA5. 清朝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 ②设立驻藏大臣
③平定准噶尔部、回部贵族叛乱 ④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B6.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都城迁到( )
A.南京 B.西安 C.杭州 D.北京
7.17世纪中期,曾侵占我国的宝岛台湾的殖民者是( )
A.葡萄牙 B.荷兰 C.英国 D.俄国D B 8、有“红毛城”之称的赤嵌楼是台湾高雄市最著名的古迹之一,右图为赤嵌楼一侧表现当年郑成功接受荷兰人投降的雕塑。这一史实发生在( )
A.1624年 B.1652年 C.1661年 D.1662年
9、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 )
A.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B.在东南沿海进行了十几年的抗清斗争
C.屯田垦荒,开设学校
D.将大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高山族人民D A 10、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代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立了台湾府,你知道设立的时间是( )
A.1661年 B.1662年
C.1683年 D.1684年
11、清军进入台湾后,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当时台湾府是隶属于( )
A.浙江省 B.江苏省
C.福建省 D.广东省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