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 说和做 (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 说和做 (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01 15:5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一单元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 背景解读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的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闻一多便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云南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英勇地投身到爱国民主运动中。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他于1980年2月发表的这篇散文,虽只记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的些许片段,但我们仍可从中看到这位诗人、学者、战士的形象。
  2. 内容梳理
  文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的特点。基础训练
1. 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要给我们shuāi wēi(    )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杜甫晚年,shū lǎn(    )得“一月不梳头”。
(3)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yī fǎn jì wǎng(      )了。
(4)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kāng kǎi lín lí(      )。衰微疏懒慷慨淋漓一反既往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国家需要建立公正法治的良好秩序。
B. 作为民权运动的领袖,他发表了热情澎湃的演说。
C. 人民解放军来势汹汹,将日寇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
D. 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看到一些歌星崇洋媚外都会义愤填膺。C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唯有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B. 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时尚”,意在解决教育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C. 阅读不仅是夯实文化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人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
D. 不懂英文的张艺谋,用一部中美合拍、全英文对白的怪兽特效大片《长城》,证明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国际价值。A4. 仿照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手法,以“她”为开头补写两个句子。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
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伴着淅沥的小雨点把美丽的故事讲给鱼儿讲给青蛙跟着山间的小溪流把婉转的歌儿唱给青山唱给牧童课内精读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A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B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
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C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D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5. 选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的哪几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述了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典型事例。运用这些词语,准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执着追求的精神,使文章生动、富有感染力。7. 请从选文里四个画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句进行品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句:作者运用“钻探”这个词语,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学术钻研的务实精神。
B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述说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就是救国,突出其爱国精神。
C句:引用诗句,形象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
D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默默无闻,认真勤奋地研究学问的务实精神。8.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选文中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废寝忘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治学严谨,最终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快手刘(17分)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眼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到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是在外地上高中的,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不知围着什么,竟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棒糖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去。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哆哆嗦嗦,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有寥寥无几的孩子。
  ⑦“在他手心里!绝对没错!”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什么也没有……”可这些稚气的小孩儿偏偏不依不饶,非叫他张开不可!他哪能张开?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我真不愿意看见他这幅窘相,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手指着那木箱说:“球在这箱子上呢!”  ⑧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儿塞在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⑨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瞧,就在这儿哪!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有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只剩下我和快手刘呆立在那儿,他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
  ⑩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艺人的高超技艺,却没有人来传承,他晚年竟变得如此凄凉,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1. 阅读全文,用文中原词填写下表。(4分)无比神奇缓慢迟钝寥寥无几帮他解困2. 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品析下面的词语或句子。(4分)
(1)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请赏析“挤”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请赏析连用三个感叹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挤”字写出了观众之多,侧面烘托了快手刘的表演之精彩,引人入胜。加强肯定的语气,肯定孩子们判断的正确性,侧表现了快手刘表演的漏洞百出。3. 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结构上:承上启下(或:过渡作用);
(2)内容上:交代了“我”很久没看“快手刘”表演的原因,或对他过去表演的怀念,为下文写快手刘的苍老以及表演的失误作铺垫。(意近即可)4. 标题为“快手刘”,文章却用大量笔墨写他表演“不灵”,这样写有何目的?请结合文意分点简说。(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写“快手刘”表演不灵,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2)突出了“快手刘”晚年生活的悲凉;(3)表达了“我”对像“快手刘”一样的俗世奇人老无所依的深切同情;(4)流露出作者对民间文化技艺传承问题的一种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