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华师版科学七年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水是常用的溶剂 第2课时 章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和溶解过程进行科学探究。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的条件。4.了解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重点 溶解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难点 溶解度曲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蔗糖或食盐很容易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但是,它们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活动: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视频: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老师提供氯化钠固体物质的纸包,纸包中氯化钠质量为10克。2.打开纸包,把固体物质平均地分成十份。3.用量筒量取20 mL水,倒入烧杯中,然后,取一份第一种物质加入烧杯,不断搅拌,直到完全溶解。4.继续再取出另外一份加入上述烧杯,不断搅拌,如果完全溶解,则重复上述的操作,直到不再完全溶解为止,并记下加入的量。再加15mL水,搅拌,观察现象。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氯化钠全部溶解】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一定温度下,改变水的量,溶解NaCl的量也发生改变。】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一定温度下,可溶性物质在不同量的水中溶解能力不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视频: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1.老师提供硝酸钾固体物质的纸包,纸包中硝酸钾质量为10克。2.打开纸包,把固体物质平均地分成十份。3.用量筒量取20 mL水,倒入烧杯中,然后,取一份第一种物质加入烧杯,不断搅拌,直到完全溶解。4.继续再取出另外一份加入上述烧杯,不断搅拌,如果完全溶解,则重复上述的操作,直到不再完全溶解为止,并记下加入的量。我们记录以上两个实验的现象,并推测二者的溶解能力。溶质溶解的份数溶解能力氯化钠3.6强硝酸钾3.1弱可见: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也不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不能无限地溶解在溶剂里。】由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饱和溶液的定义: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这种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拓展学习: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应注意的问题1.应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因为改变温度或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能够相互转化。2.应明确“某一溶质”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如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以继续溶解蔗糖,是食盐的饱和溶液,是蔗糖的不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概念中的“不能”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已经达到最大限度。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饱和溶液是否就不能溶解任何溶质了?我们取刚才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我们会观察到什么现象?【高锰酸钾溶液,溶解变为紫色】所以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对某溶质是饱和的溶液,对另一种溶质可能是不饱和的。】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1.如果溶液中有少量未溶的溶质,则是饱和溶液;2.蒸发少量的水,如果溶质就会有析出,表明是饱和溶液;3.加少量的溶质,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4.温度改变时,如果就会有一些溶质析出,表明原溶液是饱和的。】我们能过以上的实验和学习可以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转化关系是:通常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①增加溶剂②减少溶质③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①减少溶剂②增加溶质③降低温度拓展:1.此转化条件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是适用的2.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若把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应升高温度。拓展学习:浓溶液与稀溶液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多少,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如:20 ℃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形成40 ℃ 的KNO3不饱和溶液时,前者为稀溶液,因所含溶质少,后者为浓溶液,因所含溶质多。等质量的Ca(OH)2 和KNO3放入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的水中,Ca(OH)2为饱和溶液,但溶质少,为稀溶液。KNO3形成不饱和溶液,但所含溶质多,为浓溶液。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我们看浓溶液和稀溶液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图示,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物质的溶解性主要是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以及溶剂的温度决定的。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不同的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活动:比较温度对不同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1. 在烧杯中放置20 mL70℃水,并保持温度不变。2. 重复运用第21页的实验方法,测定各物质在70℃时的溶解能力。3. 比较各种物质在70℃时和在室温时溶解能力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溶质70℃溶解份数溶解能力氯化钠3.6几乎不变硝酸钾7.5能力增强视频:硝酸钾溶解加热视频:硝酸钾溶解加水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一定的温度下温度20406080200g水中72.0 g73.2 g74.6 g76.8 g100g36.0g36.6g37.3 g38.4g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1.相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极限与溶剂的质量呈正比例关系2.相同质量的水中,氯化钠的溶解极限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上用溶解度表示这种溶解的限度。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这里我们要注意:(1)溶解度的单位:克/100克水(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3)饱和溶液的质量=溶剂质量(100g)+溶质质量(溶解度)(4)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溶剂和溶质的种类例: NaCl在50 ℃时的溶解度是37.0g,表示什么含义?【在20 ℃时,100 g水中溶解37.0gNaCl,溶液达到饱和。在2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37.0g NaCl。】硝酸钾在60 ℃时的溶解度是110.0g,表示什么含义?【在60 ℃时,100 g水中溶解110.0g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在6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110.0硝酸钾。】要想很好的掌握溶解度,要了解固体溶解度的四个要素。四个要素概括为:剂、质、温、饱。(可以谐音记为“记着温饱”)具体指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克溶剂(一般指水)溶液状态:饱和状态单位:质量(克)溶解度的相对大小:这里指20 ℃时,溶解性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溶解度/g(20 ℃)>10g>1g<1g<0.01g溶解是绝对的,不溶是相当的,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我们也可以用数轴的形示来表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利用表格中的数字,可以绘制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含义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点:曲线上的点均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交点: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曲线: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溶解度曲线应用1.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2.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3.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溶解度变化规律观察两组溶解度曲线图片,你能得到什么规律?【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动手实验分析实验动手实验分析了解拓展内容动手实验分析实验 指导实验并得出结论分析实验两个概念拓展理解强化理解拓展知识拓展定义指导实验理解定义强化理解拓展应用溶解度曲线由来介绍溶解度曲线的多方面内容
课堂练习 1.在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晶体(保持温度不变),则该氯化钠溶液的质量( B )A.增大 B.不变 C.减少 D.无法判断2.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 ( http: / / www.21cnjy.com )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的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水后一定不是饱和溶液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 a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甲>丙>乙__;② a2℃时,__甲__和__丙__的溶解度大小相等;③ 三种物质中,___甲__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__乙___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小,__丙___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某物质溶于水后,各阶段所得溶液如图,决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各是谁?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由c、b知,b中物质还在溶解,b为不饱和溶液;由d、c知,c中物质不再溶解,c、d为饱和溶液。】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
课堂小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 )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
板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水是常用的溶剂 第2课时》 习题
一、基础达标
1.某温度下,将5g氯化钠放入10g水中,得到13.6g氯化钠溶液,该溶液一定是(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稀溶液 D.无法判断
2.某温度下,将3gA物质放入7g水中,得到10g溶液,该溶液是(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浓溶液 D.无法确定
3.把室温下的不饱和食 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 )
A.蒸发水 B.加食盐
C.给溶液降温 D.给溶液升温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石灰水一定是浓溶液 B.无色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D.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5.下列几种物质 ①硝酸钾 ②熟石灰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是( )2·1·c·n·j·y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只有①
6.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7.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二、综合提升
8.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在_________下,有没有继续溶解的_________存在,如有,且_________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9.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加入足量该溶质,振荡后加入的溶质质量并不减少,则原溶液是_________溶液;再将该混合物加热,未溶的溶质全部溶解,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网
10.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温度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11. 图1是甲、乙、两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1、图2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50℃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2)图2中,试管里预先装有少量生石灰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往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烧杯中某饱和溶液析出固体(不考虑水分蒸发)。请判断:该饱和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填甲或乙或丙)。21·cn·jy·com
(3)从图1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任写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是常用的溶剂 第2课时》 习题答案
一、基础达标
1.【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在该温度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5g氯化钠只溶解了3.6g,不能再继续溶解,所以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溶液的浓稀是指含溶质的多少而言,并没有具体的界限.溶液的“浓”、“稀”是相对的,如35%的硫酸溶液被认为是稀硫酸,而35%的盐酸则被认为是浓盐酸本题中的氯化钠溶液如果从生活的角度看,已经是很咸的溶液,应属于浓溶液.故不选C.
2.【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某温度下,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3gA物质放入7g水中,得到10g溶液,说明3gA物质全部溶解,那么形成的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浓稀是指含溶质的多少而言,并没有具体的界限.溶液的“浓”、“稀”是相对的,如35%的硫酸溶液被认为是稀硫酸,而35%的盐酸则被认为是浓盐酸,所以该溶液无法确定.
3.【答案】B
【解析】:A、将食盐水蒸发水,可以使溶剂的质量变少,而可能使溶液达到饱和,但是得考虑到温度影响操作较麻烦,故A方法不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增加溶质食盐的量,可使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操作简单易行,故B方法好;
C、把食盐水的温度降低,由于食盐溶解受温度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响不大,因此,降温可能能使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但也有可能降温后仍无法达到饱和的情况,故C方法不好;
D、升高温度只能使溶液更不饱和,故D方法不对.
4.【答案】C
【解析】:A、熟石灰在室温时的溶解度很小,所以饱和石灰水不是浓溶液,故A错误;
B、无色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就不是溶液,故B错误;
C、由溶液的性质可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故C正确;
D、溶液不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例如酒精溶于水,酒精就是液体,故D错误.
5.【答案】D
【解析】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熟石灰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③氧气、④二氧化碳均为气体,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故只有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6.【答案】A
【解析】物质的溶解性是根据在20℃(室温)时的溶解度来划分的,由题意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溶解度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www.21-cn-jy.com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大于10g,则氯化钠属于易溶物质,故选项正确.
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大于10g,则氯化钠属于易溶物质,不属于可溶物质,故选项错误.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大于10g,则氯化钠属于易溶物质,不属于微溶物质,故选项错误.
D、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大于10g,则氯化钠属于易溶物质,不属于难溶物质,故选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由图像可知甲的溶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3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可以将低温度。
二、综合提升
8.【答案】一定温度;溶质;溶质.
【解析】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则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再将该混合物加热,未溶的溶质全部溶解,这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答案】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正好达到饱和状态.
【解析】溶解度表示在一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温度时,某固体物质在溶解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是指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正好达到饱和状态;21·世纪*教育网
11.【答案】(1)甲>乙>丙(或甲乙丙)(2)丙(3)4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解析】(2)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丙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固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1.3水是常用的溶剂(2)
科学新华师版 七年级下
导入新知
食盐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新知讲解
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
视频
新知讲解
活动: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氯化钠固体10克
分成十份
放入一份
搅拌
20mL水
新知讲解
有固体剩余
20 mL水
氯化钠全部溶解
再加水,剩余氯化钠是不是有能溶解?
结论:
一定温度下,可溶性物质在不同量的水中溶解能力不同
新知讲解
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
视频
新知讲解
硝酸钾固体10克
分成十份
放入一份
搅拌
20mL水
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新知讲解
溶质的名称 在室温时溶解于20 mL水的份数 溶解能力
氯化钠 3.6 强
硝酸钾 3.1 弱
…… ……
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不能无限地溶解在溶剂里。
新知讲解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这种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新知讲解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应注意
1.应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因为改变温度或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能够相互转化。
2.应明确“某一溶质”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如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以继续溶解蔗糖,是食盐的饱和溶液,是蔗糖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概念中的“不能”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已经达到最大限度。
新知讲解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饱和溶液是否就不能溶解任何溶质了?
硝酸钾饱和溶液
加入少量
高锰酸钾
结论:对某溶质是饱和的溶液,对另一种溶质可能是不饱和的。
溶解、溶液为紫色
新知讲解
3.加少量的溶质,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2.蒸发少量的水,如果溶质就会有析出,表明是饱和溶液;
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1.如果溶液中有少量未溶的溶质,则是饱和溶液;
4.温度改变时,如果就会有一些溶质析出,表明原溶液是饱和的。
新知讲解
转化
拓展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增加溶剂、
降低温度
升高温度
1.此转化条件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是适用的
2.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若把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应升高温度。
新知讲解
浓溶液与稀溶液
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多少,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升温
20 ℃的KNO3饱和溶液
40 ℃ 的KNO3 不饱和溶液
稀
浓
浓
稀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KNO3
Ca(OH)2
新知讲解
浓溶液与稀溶液
答: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浓溶液和稀溶液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新知讲解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
物质的溶解性主要是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以及溶剂的温度决定的。
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不同的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溶解性
新知讲解
比较温度对不同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
步骤:1.在烧杯中放置20 mL70℃水,并保持温度不变。
2.测定各物质在70℃时的溶解能力,如下。
溶质 70℃溶解份数 溶解能力
氯化钠 3.6 几乎不变
硝酸钾 7.5 能力增强
新知讲解
观察视频:硝酸钾溶解加热
视频
新知讲解
观察视频:硝酸钾溶解加水
视频
新知讲解
一定量的溶剂中,一定的温度下
1.相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极限与溶剂的质量呈正比例关系
2.相同质量的水中,氯化钠的溶解极限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20 40 60 80
200g水中 72.0g 73.2g 74.6g 76.8g
100g水中 36.0g 36.6g 37.3g 38.4g
新知讲解
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注意:
(1)溶解度的单位:克/100克水
(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3)饱和溶液的质量=溶剂质量(100g)+溶质质量(溶解度)
(4)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溶剂和溶质的种类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新知讲解
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
条件:
标准:
溶液状态:
单位:
一定温度
100克溶剂(一般指水)
饱和状态
质量(克)
概括为:
剂、质、温、饱、
(记 着 温 饱)
新知讲解
溶解性的划分
溶解性
溶解度/g (20 ℃)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10 g
>1 g
<1 g
<0.01 g
溶解是绝对的,不溶是相对的,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
.
0.01g
1g
10g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20℃的溶解度/g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新知讲解
溶解度曲线
温度℃ 0 20 40 60 70 80 90
溶解度 g/100 g水 13.3 31.6 63.9 110 138 169 202
新知讲解
溶解度曲线含义
点:曲线上的点均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交点: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曲线: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
新知讲解
溶解度曲线应用
1.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
2.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3.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新知讲解
溶解度变化规律
氢氧化钙
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巩固提升
B
A
1.在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晶体(保持温度不变),则该氯化钠溶液的质量( )
A.增大 B.不变 C.减少 D.无法判断
2.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的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巩固提升
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 a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② a2℃时,____和____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③ 三种物质中,_____的溶解
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_____的
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小,
_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溶解度/g
甲
丙
乙
温度/℃
a1 a2 a3
甲>丙>乙
甲 丙
甲
乙
丙
巩固提升
4.某物质溶于水后,各阶段所得溶液如图,决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各是谁?
由c、b知,b中物质还在溶解,b为不饱和溶液;
由d、c知,c中物质不再溶解,c、d为饱和溶液。
课堂小结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这种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
作业布置
1.利用生活中的物质,实验探究并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利用生活中的固体物质,探究比较温度对不同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
板书设计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或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
增加溶剂或改变温度
固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表示方法
溶解度曲线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