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单元一
一、选择题
1.关于地球自转,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东向西自转 B.绕太阳自转
C.绕地轴自转 D.自转方向要发生变化的
2.地球自转方向是 (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3.地球自转1周需要 ( )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36小时
4.关于地方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京、上海的地方时相同 B.南边的地方时比北边早
C.东边的地方时比西边迟 D.同一经度上的地方时相同
5.地球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是个发光体 D.太阳不运动
6.日常生活中的时间一般是指 ( )
A.时区 B.区时 C.地方时 D.无法辨别
7.关于“北京时间”与“乌鲁木齐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京时间比乌鲁木齐时间迟2个小时
B.时间相同
C.北京时间比乌鲁木齐时间早2个小时
D.二个时间都是地方时
8.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即( )
A.0°经线 B.赤道 C.180°经线 D.本初子午线
9.日界线经过(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非洲
10.关于东西十二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钟点不同。日期不同 B.钟点相同,日期相同
C.钟点相同,日期不同 D.钟点不同,日期相同
11.一天中的正午,杆影朝着什么方向时,杆影最短( )
A.东西 B.南北 C.东南 D.西北
12.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A.0° B.45° C. 90° D.180°
13.正午太阳高度会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太阳东升西落 D.人为因素
14.太阳直射点可能会在以下哪个带出现(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寒带
15.一年四季中,正午太阳高度(中纬度地区)最高是在( )
A.春分日 B.秋分日 C.冬至日 D.夏至日
16.关于“白昼长24小时,黑夜长0小时”的论述,以下正确的是( )
A.肯定在两极地区 B.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C.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D.北极为极夜、南极为极昼
17.北半球的夏半年是( )
A.春分日至秋分日 B.夏至日至冬至日
C.冬至日至春分日 D.秋分日至春分日
18.有阳光直射的带在(: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寒带
19.中国大部分处在(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寒带
20.6月21日或22日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二、填空题
21.太阳系中唯一发现有生命现象的行星是__________。
22.地球表面白昼与黑夜的分界线在__________,从黑夜转到白昼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从白昼转到黑夜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
23.同一瞬间,__________不同的地方时刻是不同的,这种因__________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__________。
24.全球共分成__________个时区,每个时区为__________度。地球自转1个时区需要__________小时,且转过__________度。
25.日界线的__________是地球上新一天的起点。为避免经过国家和地区,因此日界线是__________的。
26.杆影的长度与__________—有关。
27.地球公转1周所需时间约为__________天,公转方向是__________。
28.北纬30°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约为__________度,冬至日约为__________度。
29.当某地所在纬度的纬线处于昼半球的部分比处于夜半球的部分长时,该地就__________。 30.我国的日历中包含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
3 1.农历月的确定是以__________为依据的。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和劳动人民根据四季更替的周期创立了__________
32.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历法是__________
三、连线题
33.根据所述内容,正确连线。
A北京时间
B日界线
C地轴
D太阳直射赤道
E极昼极夜
F公历
四、综合分析题
34.每天太阳升起的时间是否一致 每天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否一致 请简要分析。
35.如何区分时区、区时、地方时。
第四章 单元一
1.C 2.A 3.C 4.D 5.B 6.B7.C 8.C 9.A 10.C 11.B 12
13.B 14.A 15.D 16.A 17.A18.A 19.B 20.B
21.地球 22.晨昏线,晨线,昏线 23.经度,经度,地方时 24.24个,15,1,15.25.西侧,曲折 26.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 27.365{天,自东向西 28.83.50,36.50 29.昼长于夜30.公历,农历3 1.月相周期变化,二十四节气 32.阳历 33.A—③⑦,B—④,C—⑤,D—⑥,E—②, F-①34.不一致35.略
第四章 单元二
一、选择题
1.“喜马拉雅山区”素有( )
A.“世界最高山峰”之称 B.“世界屋脊”之称
C.“西南第一山” D.“世界之峰”之称
2.喜马拉雅山区发现海洋古生物化石,这说明这里曾经是( )
A.陆地 B.平原 C.海洋 D.湖泊
3.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厚的一层是(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D.地心
4.关于以下地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地壳厚 B.陆地地壳薄
C.一样厚 D.陆地比海洋地壳厚
5.淹埋庞贝城的火山是( )
A.富士山火山 B.长白山火山
C.维苏威火山 D.乞力马扎罗山
6.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 )
A.氧气 B.水汽 C.氢气 D.二氧化碳
7.目前,被确认的各类火山有( )
A.150多座 B.1210座 C.2500多座 D.3500多座
8.著名的活火山富士山位于( )
A.中国 B.日本 C.朝鲜 D.新加坡
9.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 )
A.100万次 B.250 次 C.500万次 D.1000万次
10.受地震影响最大的地区( )
A.震源 B.震中 C.震边 D.震发
11.以下不是地震前兆现象的是( )
A.井水突然喷发 B.有地光出现
C.老鼠上街乱串 D.黎明公鸡鸣叫
1 2.以下不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洪水 B.泥石流 C.地震 D.火山
13.各种地质灾害中,影响最大,破坏力最厉害的是( )
A.洪水 B.泥石流 C.地震 D.火山
14.火山、地震多发生在(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盆地
15.由魏格纳创立的全球构造理论是( )
A.大陆漂移说 B.板块构造学说
C.海底扩张学说 D.上帝创造学说
16.全球板块共分成( )
A.4块 B.5块 C.6块 D.7块
17.中国处在何板块上( )
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美洲板块
18.世界的居民大多生活在( )
A.平原地区 B.高原地区 C.山地 D.丘陵地区
19.“东非大裂谷”形成的原因是( )
A.大陆漂移 B.板块张裂
C.外星人所为 D.陨星撞地形成
20.黄土高原形成原因是 ( )
①地壳的运动②板块构造③流水④冰川⑤风⑥纬度⑦气候等中的
( )
A.①③⑥ B.②④⑦ C.③⑤ D.④⑦
二、填空题
21.地球内部的结构与煮熟的__________很相似。
22.地壳的变动有的表现为地壳的__________,有的则表现为地壳的__________,我们统称为__________运动。
23.史前有喷发,但有史以来未活动的火山,称为__________;尚在活动,且有周期性不断喷发的火山,称为__________。
24.火山由火山锥、__________、__________等构成。
25.大地发生突然的震动称为__________ 。
26.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27.__________学说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全球构造理论。
三、综合分析题
28.举例说明地壳变动的信息。
29.简述地震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30.比较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异同点。并举例说明当地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
31.观察当地的地形,并说出当地有哪几种地形,形成原因有哪些
第四章 单元二
1.B 2.C 3.B 4.D 5.C 6.B7.C 8.B 9.C 10.B 11.D 12.A13.C 14.C 15.A 16.C 17.C 18.A 19.B 20.C21.鸡蛋22.上升,下降,升降 23.死火山,活火山 24.火山口,火山管25.地震 26.火山,地震 27.板块构造学说 28.略 29.略 30.略3 1.略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1
一、选择题(共45分,每题2.5分)
1.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 ).
A.白昼和黑夜 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 D.昼夜长短的变化
2.下列不属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特点的是( ).
A.地球公转轨道近似圆形 B.公转一周约需365天
C.公转过程中,地球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D.地球从东向西绕太阳公转
3.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最南处是在( ).
A.北纬23.5°线上 B.赤道上 C.南纬23.5°线上 D.南纬66.5°线上
4.下列有关地球五带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带北面是寒带,南面是热带 B.寒带有半年的极昼现象和半年的极夜现象
C.热带地区的赤道中一年中两次太阳直射,其他地区只有一次太阳直射
D.若赤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变小,则温带范围就扩大
5.以下有关日历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月相变的周期为依据的是阳历
B.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的是阳历
C.世纪年能被400除的是闰年
D.农历就是阳历
6.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许多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证明( ).
A.那里自古就是高山 B.那里曾经是海洋
C.那里曾经是平原 D.那里曾经是盆地
7.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 )。
A.地壳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带 B.地壳裂口处或地壳脆弱的地方
C.岩层受挤压或拉伸的地方 D.地壳较薄处或厚薄交接的地方
8.下列哪级以上的地震处于破坏性地震( ).
A.2级 B.3级 C.5级 D.7级
9.有关高原和盆地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高,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小
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不大,盆地外围与内部相对高度大
C.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低,盆地外围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大
D.高原和盆地外围的海拔很高,高原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外缘大
10.等高线在山顶分布的特点是( ).
A.等高线呈封闭式状态 B.海拔高度由内向外增高
C.等高线呈开放式状态 D.以上选项都不对
11.采自地壳外部的,能引起地貌改变的作用有( ).
A.流水、风、海浪和冰川 B.大陆漂移
C.火山和地震 D.板块构造运动
12.有关昼夜交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
B.温州市每天的昼夜更替周期都不相同
C.全球各地昼夜更替的周期都不同
D.在南半球,太阳的升起与落下方向以及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13.假如地转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大于66.5°小于90°时,那么( ).
A.地球上的五带与原来一样 B.热带范围将缩小
C.温带范围将缩小 D.热带范围将扩大
14.下列4幅北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夏至日情况的是( ).
15.以下不是地球上山脉和各地形形成的重要原因的是( ).
A.水平岩层发生弯曲 B.水平岩层引发断裂
C.水平岩层发生倾斜 D.地壳发生升降无能运动
16.下列有关火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喷出的物质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
B.我国目前发现的大部分火山有活动,少部分是死火山
C.火山喷发可引起地震,污染环境
D.火山活动也可给人类带来肥活的火山灰土及硫黄等有用矿物
17.下列引起地貌变化的原因中,不属于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
A.地壳运动 B.火山 C.风的侵蚀. D.地震
18.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
A.台湾海峡 B.舟山群岛
C.长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
二、填空题(共24分,每空1分)
1.我们每天早晨能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这是由于地球绕着__________自西向,东进行__________的缘故.
2.在1884年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把全球划为__________个时区,每个时区的区时均采用该时区__________地方时.
3.地球上的五带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4.每年的3月2 1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__附近;__________前后,是北京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时候.
5.地震的发源地叫__________,一般位于地表以下O~300千米处.
6.世界最高峰一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而泰山的海拔高度是1524米,那么珠穆朗玛峰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米.
7.对于同一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同__________度的各地昼夜长短总是相同的,同__________度的各地昼夜长短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8.阳历在每400年中设__________个366日的闰年,设__________个平年.
9.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主要的火山、地震带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地球表面经历“沧海桑田”的变化,是地球__________和__________长期作用的结果.
11.在南极上看地球是作__________方向的旋转,而在北极上看地球是作__________方向的旋转.
三、表格题(共10分,每空2分)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两岸和中纬度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降水分 布 南北回归线附近 中纬度(亚欧大陆、北美大陆)
大陆西岸 大陆东岸 大陆内部 大陆西部 大陆东岸
四、判断题(共5分,每题1分)
1.在北极上看地球旋转,地球是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2.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3.“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时间.
4.地球绕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5.福建省位于五带中的热带.
五、简答题(16分)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何特点 它们给地球带来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8分)
2.浙江省从温度带来说,属于什么带 有什么特征 请描述一下一年中我省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的规律,并分析一下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1
一、1.B 2.D 3.C 4.D 5.C 6.B 7.A 8.C 9.B 10.A 11.A 12.A 13.B 14.D 15.D 16.B 17.C 18.C
二、1.太阳 自转2.24 中央经线 3.热带 南温带 北温带 南寒带 北寒带4.赤道6月22日 5.震源 6.7324 7.纬 经 8.97 303 9.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10.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11.顺时针 逆时针
三、干燥少雨 冬季:少雨,夏季:多雨少雨 终年湿润冬季:少雨,夏季:多雨
四、× √ × √ ×
五、1.自转的特点: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 影响: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 公转的特点:自西向东绕太阳旋转、公转轨道近似圆形,公转过程中,地球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公转周期约365天. 影响: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的形成。 2.浙江省属北温带,特征是四季分明.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2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2.5分)
1.从东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时,时间变化是( ).
A.增加一天,钟点相差一小时 B.增加一天,钟点相同
C.减去一天,钟点相同 D.减去一天,钟点相差一小时
2.从12月22日至第二年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方向变化是( ).
A.向北移动 B.向西移动 C.先向南后向北移动 D.不变
3.下列不属于使地球上出现四季更替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地轴与公转轨道斜交成66.5°角
B.地球自西向东绕地球自转
C.地球的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D.地球斜着身子从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4.地球自转一周,世界上没有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地区可能出现的是( ).
A.南北寒带地区 B.南、北温带地区
C.赤道地区 D.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促使地貌变化的动力是( ).
A.地壳运动 B.海陆变迁 C.火山、地震 D.海浪和冰川的作用
6.地球上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方是( ).
A.南、北回归线与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
B.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7.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B.喜马拉雅山过去曾经是海洋
C.喜马拉雅山上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化石
D.喜马拉雅山是一座死火山
8.关于地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震是指地壳的突然震动 B.大部分地震我们都能感知
C.3级以上的地震有震感,5级以上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D.震级越高,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影响也越大.
9.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陆地表面由六大板块构成 B.地球上的陆地都在海洋上漂移
C.地球表面有近一半是陆地 D.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
10.有关下列等高线走向反映的地形特征正确的是( ).
A.等高线越密,坡度越缓
B.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区为山脊
C.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等高线上的数值向中间增加的地形是山顶
D.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区为山谷
11.外力对地形作用的表现在( ).
A.削低高山 B.填平深谷
C.使表面趋于平坦 D.以上选项都对
12.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 ).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日冕
13.下列图形中地球自转方向标得正确的一项是( ).
14.下列属于地球公转特点的是( ).
A.公转方向是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B.公转一圈的时间约24小时
C.公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
D.公转过程中,地球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15.从10月1日至第二年元旦,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方向变化是( ).
A.向南移 B.先向北后向南移
C.向北移 D.先向南后向北移
16.以下公元年不属于闰年的是( ).
A.2003年 B.2004年 C.2016年 D.2008年
17.青藏高原海陆变迁的证据是( ).
A.青藏高原目前正在不断抬升
B.古代书籍记载此处曾经是海洋
C.青藏高原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D.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山脉
18.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主要山系分布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完全复合、均位于海洋和陆地的交界处
B.大致重合,均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C.凡有火山,地震分布的地区肯定形成山系
D.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19.高原和平原的主要差别在于( ).
A.相对高度较小 B.相对高度较小
C.海拔高度不同. D.高低起伏不同
20.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与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脊,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顶
B.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地球公转时,地轴的一端总是指向__________附近,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斜交成__________度的夹角.
2.地球上获得太阳光最多的地区叫__________,位于__________;获得太阳光最少的地区叫__________,位于__________.
3.我国属于六大板块中的__________板块.
4.国际上规定从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__________天,反之则要__________一天.
5.闰年多出的一天是__________日,2003年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闰年.
6.火山的种类可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三类,像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座外形呈圆锥状的__________ ,
7.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引起的震动现象,它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
8.北京比伦敦__________(填“早”或“晚”)升起太阳,北京比东京__________(填“早”或“晚”)升起太阳.
9.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__________ ,它能测出非常微弱的地震.
10.浙江桐庐的瑶琳仙境是由__________形成的(填“外力作用”或“内力作用”).黑龙江的五大连池也是由__________形成的(填“外力作用”或“内力作用”).(注:五大连池是火山湖).
三、表格题(共16分,每空2分)
地球的运动 围绕什么转 运转方向 运转周期 地球现象
自转
公转
四、简答题(14分)
1.南极属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它之所以寒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国考察队什么时候去南极:是考察最佳时令 为什么 (7分)
2.我国的日历由哪几部分组成 其中哪部分又分平年和闰年 在每400年中设了几个平年
几个闰年 :(7分)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2
一、1.C 2.A 3.B 4.A 5.B 6.C 7.D 8.B 9.D 10.C 11.D 12.A 13.A 14.D 15.D 16.A 17.C 18.B 19.C 20.B
二、1.北极星 66.5 2.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寒带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地区3.亚欧4.加 减 5.2月29 日 不是 6.活火山 7.震源 震中 震中距 8.早晚9.地动仪 10.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三、略
四、1.属于南寒带,原因是一天中太阳光照射时间最短,去南极考察最佳时令是在冬至时,此时南极有极昼现象.
2.由阳历和阴历组成,其中阳历又分为平年和闰年,在每400年中有303个平年,97个闰年.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3
一、选择题(共54分,每题3分)
1.下面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把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除新疆外)统一使用的时间,这就是“北京时间”
B.“北京时间”就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即东纬105°纬度的地方时
C.当北京所在的东八区时为9时时,东八区的“北京时间”为10时正
D.当“北京时间”为12月21日2时时,伦敦(中时区)的区时为12月20日20时
2.引起太阳光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斜着身子不停地公转
C.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转 D.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
3.下列节日中,浙江省的白昼最短的是( ).
A.国际劳动节 B.国庆节
C.国际儿童节 D.教师节
4.南半球出现极昼时间最少的时间段是(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 前后
C.9月23 前后 D.12月22 前后
5.科学家提出板块构造说在20世纪的( ).
A.3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D.80年代
6.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13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者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
A.9148.13米 B.9003.13米 C.86-93.13米 D.8548.13米:
7.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个似皮球的圆球体 B.地球是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C.地球是个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地球是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8.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球体 B.地球上有五带的分布
C.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D.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9.太阳直射南纬23.5°的日期是( ).
A.每年6月21日或22日 B.每年12月22日或23日
C.每年3月20日或21日 D.每年9月22日或23日
10.地球上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范围是( ).
A.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B.南极圈以北和北极圈以南的地区
C.极圈到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D.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11.关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方向不同
B.公转和自转的周期是相同的
C.都是围绕太阳转
D.四季的形成是公转的结果,昼夜的交替是自转的结果
1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6月22日,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
B.6月22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时间最长
C.北半球一般把3、4、5月3个月划为春季
D.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1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不论何处的绝对高度永远大于相对高度
B.在地图上山地的标高均为相对高度
C.分层设色地形图,通常褐色比黄色代表的高度要高
D.注记就是在地图上的符号,可以表示山脉、河流、城市等
14.关于右面等高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山对乙山的相对高度是2470米
B.CD是山谷,EF是山脊
C.G是陡崖,A是鞍部
D.CD和EF都是山谷
15.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形,是( ).
A.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球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C.地球内部力量和地球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D.地球外部力量所引起的结果1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
C.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隆起而成的
D.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17.下列有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从低纬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
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北半球高低纬度气温差别小于南半球
D.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平原地区18.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是( ).
A.各月干燥,雨量很少 B.各月湿润,雨量很多
C.各月湿润,雨量适中 D.各月温暖,雨量较多
二、填空(共23分,每空1分)
1.一年中只有在__________日和__________日,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上.
2.北纬66.5°和南纬23.5°这两条纬线,分别叫做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太阳光与地面所成的夹角叫做__________.
4.当南温带处手夏季时,北温带正处于__________季.
5.全球由__________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__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6.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夏季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__________夜(填“长于”或“短于),并且纬度越高,__________越长,__________越短 。
8.我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全部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__省,省会是__________.
9.暑假刚开始时,一位学生乘火车沿京沪铁路线向北依次游览上海、南京、北京,并发现这三个城市的日出时间有所不同,那么这三地的日出按从早到晚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的日期是__________.
11.地球内部像煮熟的鸡蛋,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层,__________中含软流层.三、连线题(共8分)
1.①青藏高原的崛起
②黄土高原的沟谷 A.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
③长江三角洲
④岩层的褶皱、断裂 B.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
⑤火山的喷发和地震
2.把有关天气、气候的概念或现象的叙述,用直线同有关的“天气”、“气候”各词相连.(5分)
天气
气候
四、识图题(共15分,每空1分)
1.观察右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1)AB连线表示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_;
(2)北极与南极的连线表示__________,在地球公转时,箭头D始终指向__________ .
(3)C表示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的交角是66.5°
(4)当地球运行到__________处时(填字母),北半球昼长夜短;当地球运行到__________处时(填字母),全球昼夜长短相等.
2.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线.
(2)这天是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前后,节气为__________ .
(3)这天赤道上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___ .
(4)南极圈以南地区会出现__________现象.
(5)这段时期北半球是__________季,昼夜长短总体情况为__________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3
一、1.A 2.]3 3.B 4.D 5.C.6.B 7.D 8.D 9.B 10.A 11.D 12.C 13.C 14.C 15.C 16.B 17.A 18.C
二、1.春分秋分2.北极圈 南回归线3.太阳高度角 4.冬 5.六大软流层
6.内力作用外力作用7.长于 昼夜8.海南 海口 9.上海 南京 北京 10.2月4 日或5日 11.地壳 地幔地核地幔
三、略 四、1.(1)赤道0° (2)地轴 北极星附近 (3)公转轨道面 地轴 (4)C A、B 2.(1)北回归线 (2)6 22夏至 (3)昼夜平分 (4)极夜(5)夏昼最长夏最短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4
一、选择题
1.日月星辰东升西落说明了(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太阳绕地球旋转 D.太阳的自转
2.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观察地点在(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低纬度
3.下列现象跟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
A.昼夜变化 B.飞机东飞比西飞快
C.水槽泄水、水流呈逆时针方向D.珠峰的隆起
4.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在( )
A.晨线 B.昏线 C.晨昏线 D.晨明线
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会产生的现象是( )
A.二十四节气 B.五带的划分 C.昼夜之分 D.日界线
6.中纬度某地白天、黑夜更替一次,说明了( )
A.地球自转半周 B.时间约24小时
C.时间约12小时 D.半天
7.每天我们听到的广播报时的时间是( )
A.北京的时间 B.东经116°的地方时
C.东六区的区时 D.东八区的区时
8.当某地正好是正午12时,太阳位于此地的方向是( )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9.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地方时( )
A.一样 B.早 C.迟 D.无法判断
10.杭州的地方时和重庆的地方时不一样,原因是( )
A.纬度不同 B.地形不同 C.经度不同 D.气候不同
11.相邻时区,相差( )
A.15° B.30° C.45° D.60°
12.中国幅员辽阔,地跨( )
A.1个时区 B.3个时区 C.5个时区 D.7个时区
13.宾馆大堂里的钟表显示的是( )
A.时区 B.区时 C.地方时 D.当地的时刻
14.全球分成( )
A.12个时区 B.18个时区 C.24个时区 D.25个时区
15.钟点相同的时区是( )
A.零时区与东十二区 B.东三区与西三区
C.东八区与西七区 D.东西十二区
16.两地相差6个时区,区时就相差( )
A.3个小时 B.4个小时 C.5个小时 D.6个小时
17.如果我们向东做环球飞行,再回到原地,日期( )
A.增加一天 B.减少一天 C.不会变化 D.不知道
18.1800经线是( )
A.东西半球分界线 B.日界线
C.东经西经分界线 D.南北半球分界线
19.地球上日期的变化是从( )
A.0°经线开始的 B.赤道开始的
C.日界线开始的 D.本初子午线开始的
20.正午杆影朝南北方向时,杆影( )
A.最长 B.最短
C.不长不短 D.相当于杆子长度
21.北半球立地垂直的杆子的杆影不可能在杆子的( )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22.杆影长度为零时( )
A.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B.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上
C.正午太阳高度90° D.正午太阳高度0°
23.地轴的倾斜角度为( )
A.23.5° B.50° C.66.5° D.90°
24.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北纬30。)为( ) .
A.90° B.23.5° C.66.5° D.83.5°
25.夏天天亮时间比冬天天亮时间要( )
A.迟 B.早 C.相同 D.无法比较
26.黑夜的时间(北半球)( )
A.冬天比夏天长 B.冬天比夏天短
C.长短相同 D.纬度不同,长度一样
27.北回归线是( )
A.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 B.南北温带的分界线
C.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 D.南北寒带分界线
28.太阳辐射能量( )
A.低纬高 B.高纬高 C.南北极点高 D.赤道低
29.阳历在每400年中设立闰年( )
A.95个 B.96个 C.97个 D.100个
30.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处于( )
A.小寒与大寒之间 B.大寒与雨水之问
C.雨水与春分之间 D.立夏与立秋之间
31.夏季有节气(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32.处于地球内部结构中间层的是( )
A.地壳 B.地幔 C.内地核 D.外地核
33.与庞贝城的消失有关的地壳运动是( )
A.泥石流 B.地震 C.火山 D.台风
34.关于火山与地震的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火山分布多、地震分布少 B.火山分布少、地震分布多
C.火山与地震的分布不同 D.火山与地震的分布大致相同
35.海洋形成的原因是( )
A.板块的碰撞 B.板块的张裂
C.板块的挤压 D.板块高低运动
36.创立“大陆漂移说”的魏格纳是( )
A.美国人 B.英国人 C.德国人 D.中国人
37.按照“大陆漂移说”理论,全球陆地已分离( )
A.5000万年 B.1亿年 C.2亿年 D.3亿年
38.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 )
A.海洋与陆地交界处 B.陆地与陆地交界处
C.海洋与海洋交界处 D.板块交界处
39.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
A.地形的类型B.地形的分布 C.地形的起伏 D.地形的区别
40.在中国新疆北部随处可见的是( ).
A.沙丘 B.风蚀城堡 C.角峰 D.溶洞
二、填空题
41.地球和__________结伴绕着太阳遨游在太空。同时,它不停地绕地轴自转出现了日出日落、__________及__________变化。
42.地球是太阳系中发现的唯一有__________现象的行星。
43.东边时区的区时要比西边时区的区时__________ 。
44.地球自转方向是__________,地球公转方向是__________ 。
45.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__________ 。
46.地方时是指因__________不同的时刻,区时是指各时区以本区__________的地方时作为共同使用的时刻。
47.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__________。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__________而变化的。
48.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__________附近,地球公转一周需__________天。
49.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太阳直射__________,全球各地昼夜等长。__________上全年昼夜等长。
50.我国的日历中包含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确定的是__________月。
5 1.岩石圈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顶部共同组成。板块“漂浮”在__________上。
52.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__________,日本素有“圣山”之称的活火山是__________。
53.目前,全世界被确认的各类火山共有__________余座。
54.世界最大的峡谷是__________
三、填表题
55.根据表格所述内容,填出相应空格。
地形类型 特点
海拔低,稍有高低起伏
平原
海拔高、起伏大
地形部位 特点
等高线低处往高处凸出的地方
山顶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四、简述题
56.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天左旋,地右动”的记载,请简单分析。
57.二十四节气中,素有“二分二至”之称的节气是哪些。
五、综合分析题
58.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与昼夜交替有何关系
59.如何减少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4
1.B 2.A 3.D 4.C 5.C 6.B7.D 8.A 9.B 10.C 11.A 12.C13.B 14.C 15.D 16.D 17.A 18.C 19.C 20.B 21.B 22.C 23.C 24.D 25.B 26.A 27.C 28.A 29.C 30.B 3 1.C 32.B 33.C 34.D 35.B 36.C 37.C 38.D 39.C 40.B 41.八大行星,昼夜变化,四季更替42.生命43.早44.自西向东,自东向西45.减少一天46.经度,中央经线 47.太阳直射点,季节 48.北极星,365 天 49.春分日,秋分日,赤道,赤道50.公历,农历,农历5 1.地壳,地幔,软流层 52.喜马拉雅山,富士山 53.2500多座 54.雅鲁藏布江55.丘陵,海拔低,地势平坦,山地,山谷,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的曲线,峭壁 56.地球自转(自西向东)57.春分日,秋分日,冬至,夏至58.略 59.略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5
说明:本卷共四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陆地地形中,相对高度最大的是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平原
2.四周高,中间低,周围分布着山地和高原,内有平地或丘陵的地貌类型是 ( )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盆地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分为( )
(A)三大板块 (B)五大块板 (C)六大板块 (D)七大板块
4.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其证据是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的底部保留着( )
(A)古陆生动物的化石 (B)古裸子植物的化石
(C)古河道的遗迹 (D)房屋和街道的痕迹
5.下图中,正确示意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6.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 ( )
(A)一天(24小时) (B)一个月
(C)一个季节 (D)一年
7.下列城市冬至日黑夜时间最长的是 ( )
(A)海口 (B)北京 (C)哈尔滨 (D)杭州
8.地球上获得太阳热量最多的地方是 ( )
(A)南北两极 (B)南北回归线之间
(C)南温带和北温带 (D)南北极圈之间
9.不属于地球公转的特点的是 ( )
(A)从西向东绕着太阳转 (B)公转轨道近似圆形
(C)从西向东绕着地轴转 (D)公转一周的时间约365天
10.当纽约(西五区)是13 日16点正时,位于东二区的开罗应是 ( )
(A)13 日18点(B)13日23点 (C)14日14点 (D)14日16点
11.从现在往后推算,距离我们最近的闰年将是哪一年 ( )
(A)2006年 (B)2008年 (C)2010年 (D)2012年
12.我国的农历属于 ( )
(A)阳历 (B)阴历 (C)阴阳历 (D)都不是
13.有关世界火山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沿岸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B)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以及地中海—阿尔卑斯山一带
(C)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D)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以及地中海—阿尔卑斯山一带。
14.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确切地讲应是 ( )
(A)晨昏线 (B)0°经线 (C)180°经线 (D)日界线
15.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正午旗杆影子最短的一天是 ( )
(A)夏至日. (B)冬至臼 (C)春分日 (D)秋分日
16.下列现象:①当我国上海为白昼时,美国纽约则为黑夜;②北京一天内出现昼夜更
替现象;③所在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比冬季大;④我们观察到太阳从东边升起,
从西边落下。其中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一年中无论何日,同经度的各地 ( )
(A)地方时相同(B)区时不一定相同(C)昼长时间相同 (D)正午太阳等高
18.本学期自开学至期末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 )
(A)一直南移 (B)一直北移 (C)先北移后南移 (D)先南移后北移
19.等高线发生重叠的地方是 ( )
(A)山脊 (B)山谷 (C)山峰 (D)峭壁
20.下列哪一项属于破坏性地震的震级 ( )
(A)3级以上 (B)4级左右 (C)5级以下 (D)5级以上
二、填空题(共44分,每空1分,其中22、26、29题每空2分)
2 1.地球自转是围绕__________旋转,自转方向是__________。
22.正午太阳高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23.在同一幅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__________,等高线越稀疏则表示__________。
24.3月21日(或20日)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 日,这时太阳直射__________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是__________。
25.火山喷发时喷出的液态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 ,它来自__________ 层。
26.当伦敦时间为星期日2点时,下列各地的区时和星期为:
(1)北京:星期__________、__________时
(2)纽约:星期__________、__________时
(3)莫斯科:星期__________、__________时
(4)洛杉矶:星期__________、__________时
27.2004年2月29日出生的小王,根据公历,他下次的生日应该是__________ 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
28.日本位于__________ 板块和 __________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极不稳定,因此多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9.暑假刚开始时,一位学生乘火车沿京沪铁路线向北依次游览上海、南京、北京,并发现这三个城市的日出时间有所不同,若不考虑经度差异,那么,这三个城市中日出时间最早的应该是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 ,最晚的是__________ 。
30.浙江桐庐的瑶琳仙境是由__________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__________ 形成的,普陀岛上的百步沙海滩是由__________形成的,黑龙江的五大莲池(属于火山湖)是由__________形成的。(填“内力作用”或“外力作用”)
三、读图填空(共27分,每空1分,其中31题第(3)小题每空2分,第(4)小题3分)
(1)该图是以地球 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理由是__________
(2)A、B、C、D四地中,处在白昼的是__________,处在黑夜的是__________,处在晨线上的是__________,处在昏线上的是__________。
(3)D地是正午12点时,C地是__________点,A地是__________点,B地是__________点。(4)若不考虑日期问题,再过12小时,此图上的各地时间将发生什么变化
32.读右图回答:
(1)北极与南极的连线被称为__________,CD线被称为__________ ,纬度为__________ 。
(2)EF代表__________线,纬度为__________;
GH代表 __________线,纬度为__________ 。
(3)地球上接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是位于EF和GH之间的__________带。(4)图中,太阳光直射点恰好在__________ 上,此时浙江省处于__________ 季,节气是__________ ,这一天的昼夜长情况是__________。
四、简答题(共9分,其中第(4)小题3分,其余每小题2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日报》南极长城站1985年2月14日电:今晚二十二点,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设全部完成,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已经崛起在南极洲乔治王岛(西经60°)的土地上。
(1)材料所述时间是指地方时还是区时
(2)南极长城站位于哪个时区 其中央经线是哪条经线
(3)《人民日报》报道此消息时,北京时间应为何时
(4)为何我们建站时间选择在2月份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5
1.B 2.D 3.C 4.C 5.B 6.A 7.C 8.B 9.C 10.B 11.B 12.C 13.C 14.D 15.A 16.D17.A 18.C 19.D 20.D
21.地轴 自西向东22.地球倾斜着绕太阳公转 23.坡度越陡坡度越缓24.春分赤道昼夜等长25.高温岩浆 软流 26.(1)日 10 (2)六 21 (3)日 5(4)六 19 27.2008 2 29 28.太平洋亚欧 火山 地震 29.北京 南京 上海 30.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31.(1)北 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2)D B C A (3)6 18 0 (4)A与C相反 B与D相反 32.(1)地轴 赤道 0° (2)北回归 北纬23.5° 南回归 南纬23.5° (3)热 (4)GH(或南回归线) 冬 冬至 昼最短夜最长 33.(1)区时 (2)西四区 西经0 (3)2月15日10点 (4)2月份正值南半球夏季,南极洲此时处于极昼时期,并且气温最高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6
说明:本卷共五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1.当经线与晨昏线重合时,正确的日期是 ( )
(A)二分日 (B)冬至日 (C)夏至日 (D)清明日
2.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重合 (B)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
(C)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 (D)公转周期为一年,即366天
3.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当中能见到太阳直射头顶的景象次数是 (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一次也没有
4.下列等高线图中所反映地形为山谷的是(单位:米) ( )
5.下列各项地理景象,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
①地球上的白昼和黑夜 ②地球上的昼夜交替 ③太阳东升西落
④杭州冬季昼短夜长 ⑤树木春天发芽长叶,深秋季节枯枝落叶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①④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壳被划分为六大板块
(B)两大板块碰撞一定形成山脉
(C)地球上的火山、地震现象主要发生在各板块的内部
(D)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7.当“北京时间”是5月1日8点时,位于西五区的纽约区时是 ( )
(A)5月1日19点(B)5月1日2 1点(C)4月30日19点(D)4月30日2 1点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日界线与180~经线重合
(B)日界线东侧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C)从东十二区越过日界线到西十二区,日期加一天
(D)日界线两侧为东西十二时区,两侧的区时相同
9.某人于1994年12月30日22点从北京(东八区)出发,经过了72小时的旅行时间,
到达莫斯科(东三区),则当地区时应是 ( )
(A)1995年1月2日17点 (B)1995年1月1日10点
(C)1994年12月3 1日22点 (D)1995年1月1日 17点
10.下列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11.如图所示,地球自转时,在春分日,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2.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且是我国同类地形中面积最大的是 ( )
(A)黄土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北平原 (D)四川盆地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喜马拉雅山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最高峻的山脉
(B)喜马拉雅山原来曾经是海洋
(C)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有古河道遗迹可以作证
(D)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海岸曾多次升降
14.火山喷出的物质有 ( )
(A)气态和液态二种 (B)气态和固态二种,
(C)液态和固态二种 (D)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
15.下列节日中,浙江省的白昼最短的是 ( )
(A)国际劳动节 (B)国际儿童节 (C)教师节 (D)国庆节
16.我国城市住宅楼群的间距,如果为使底层住户能在全年的正午都见到阳光,则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该依据何时的楼影来计算 ( )
(A)冬至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春分日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830年是闰年 (B)所有能被4整除的年份都是闰年
(C)1900年不是闰年 (D)我国的春节属于公历节日
18.有关火山、地震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世界山脉和海洋分布一致
(B)火山、地震分布在海洋和陆地的交界线上
(C)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
(D)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都分布在板块边缘地带上
19.从10月1日至第二年元旦,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方向的变化是 ( )
(A)向北移 (B)向南移 (C)先向北,后向南移(D)先向南,后向北移
20.地球上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是 ( )
(A)南北回归线与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 (B)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C)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D)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二、填空题(共33分,每空1分,其中23、24、26每空2分)
2 1.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是__________ ,它存在于__________ 当中。
22.我国的日历中包含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世界上最通用的历法是__________。
23.喜马拉雅山是由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板块碰撞产生的,主要由海洋构成的板块是__________板块。
24.一天中,你所在学校操场旗杆的影子长短随着太阳__________ 的变化而变化,杆影最短的时间为__________ ,此时杆影朝向__________ 方向。
25.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__________时,我国东西跨经度为62°,则两地时间约相差__________。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因时区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__________,从理论上讲,这种时刻共有__________ 个。
26.从地球的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沿__________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在运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27.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两条分界线,一条叫__________ 线,一条叫__________线,这两条线组成__________ 圈。
28.农历月的确定是以__________变化周期为依据的,其中的纪日法属于阴历,但这不能正确反映一年四季的周期性变化,为了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和劳动人民将四季更替的周期分为__________节气,我们此刻正处于__________ 节气前后
三、读图填空(共2 1分,每空1分)
29.阅读右图,某半球日照图,回答:
(1)在图中用平行线匦出夜半球。(1分)
(2)弧线ABC表示__________线:其中弧线AB表示__________线,弧线BC表示__________ 线。
(3)A点的经度为__________ ,纬度为__________ ,B点的经度为__________ ,纬度为__________ 。
(4)这一天北半球为__________ 节气,北极圈内的地区会出现__________ 现象。30.读右图四幅地形图 (1)由①中的虚线表示__________地形,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2)图②中的虚线表示__________地形,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3)图③中的E处为__________ ,图④中的F处为__________地形。
3 1.阅读下图并回答
(1)__________作用,会形成A图的珠江三角洲
(2)在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作用会形成B图的景观。
(3)在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作用,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四、填表题( 2分,每空1分)
32.根据图中A、B两地的经纬度位置,认真分析,并填写下表:
分析内容 A地 B地
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在低纬、中纬还是高纬
在五带的哪一带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位于哪个时区
五、综合题(共14分,第(1)题每空1分,第(2)、(3)题每空2分,第(4)题3分)
33.20世纪最后一届体育盛会__________第2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0年9月15日至10月1日在澳大利亚悉尼(约15 1°E,34°S)举行,自北京至悉尼,飞行时间约需12小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按五带划分,悉尼位于__________带,此时正值它的__________末__________初季节。
(2)奥运会期间,悉尼的昼夜长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在北京的持有开幕式官方入场券的某外交官员,应于北京时间9月15日几点钟之前乘飞机才有可能赶上9月15日悉尼时间18时的开幕式
(4)为什么这届奥运会特别有利于中国电视观众及时收看现场竞技项目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6
1.A 2.C 3.B 4.B 5.B 6.D 7.B 8.D 9.A 10.A 11.B 12.C 13.A 14.D 15.D 16.A 17.C 18.C 19.D 20.B
21.化石 岩石层 22.阳历 农历 阳历 23.亚欧 印度洋太平洋24.高度 正午 正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学校为正北,其他地方视实际情况而定, 25.地方4时8分(答4小时也可) 区时24 26.逆指向 黄赤 27.晨 昏 晨昏 28.月相 24略(视实际日期而定) 29.(1)略 (2)晨昏 晨 昏 (3)东经90° 东西经0° 南纬66.5° (4)冬至 极夜30.(1)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2)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3)山峰 鞍部31.(1)流水堆积 (2)西北内陆风蚀 (3)高山 冰川侵蚀32.A地:北半球低纬热带有无东十二区B地:南半球高纬 寒带 无有 西一区 33.(1)南温 冬 春 (2)昼短夜长 昼夜等长昼长夜短(3)4:00之前(或凌晨4时之前) (4)时差少,又正值秋分前后,昼夜长短与昼夜状况与我国作息习惯基本一致,便于收看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7
说明:本卷共五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1.宇航员在南极上空的宇宙空间观测地球自转方向为 ( )
(A)左右摆动 (B)顺时针旋转
(C)逆时针旋转 (D)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
2.有关晨昏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晨昏圈与经线重合 (B)晨昏圈与纬线平行
(C)晨昏圈为白昼、黑夜的分界线 (D)晨线东面为黑夜,西面为白昼
3.当北京时间为12时,地处东经113.5°的澳门地方时为 ( )
(A)也是12时 (B)12时26分 (C)11时34分 (D)11时26分
4.下列年份为闰年的是 ( )
(A)1984年 (B)1990年 (C)2001年 (D)2002年
5.下列省区兼跨热带和温带的是 ( )
(A)海南省 (B)台湾省 (C)福建省 (D)湖南省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壳是由岩石圈和软流层组成的
(B)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于地核之中
(C)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的顶部组成的
(D)地球内部结构中,厚度最大的是地幔层
7.具有“相对高度较大,坡陡顶尖”的特征的地形是 ( )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的地形部位是 ( )
(A)鞍部 (B)峭壁 (C)洼地 (D)山顶
9.从我国“植树节”到“国际劳动节”,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10.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有 ( )
(A)风力 (B)地震 (C)板块碰撞 (D)板块的张裂
11.地球上一年四季昼夜等长的地方是 ( )
(A)南北回归线之间 (B)赤道上
(C)北回归线上 (D)南回归线上
12.下列日子我国各地昼夜长短差别最大的是 ( )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13.当地震发生时 ( )
(A)震中的人们先感到前后、左右摇晃(B)离震中越近,震级越大
(C)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 (D)烈度与离震中远近没有关系
14.位于西五区的华盛顿比位于东八区的北京 ( )
(1A)早3小时 (B)晚3小时 (C)早13小时 (D)晚13小时
15.下列地区多火山的是 ( )
(A)南极洲 (B)东非裂谷带 (C)北冰洋 (D)西伯利亚地区
16.下列板块中几乎全为海洋的是 ( )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
17.闰年多出的一天是 ( )
(A)2月29日 (B)3月31日 (C)9月31日 (D)11月30日
18.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较小,宽广平坦的地形称为 ( )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盆地
19.地球公转的示意图中,北半球为春季的位置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0.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角峰众多,主要是( ),
(A)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C)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D)风化作用形成的
二、填空题(共44分,每空1分,其中第2 1题(4)、(5)和第27、29题每空2分)
2 1.读下图,假如火柴代表观测者,那么
(1)当地球旋转到A位置时,观测者处于__________时间,太阳位于观测者__________面。
(2)当地球旋转到B位置时,观测者处于__________时间,太阳位于观测者__________ 面。
(3)当地球旋转到C位置时,观测者处于__________时间,太阳位于观测者__________面。
(4)地球由图中A位置旋转到图中C位置的时间间隔,示意观测者所在地的时间长短。(5)你认为观测者观测到一天中太阳方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22.火山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火山锥组成,其喷出物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喷发物。
23.1915年魏格纳依据__________两岸大陆轮廓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创立了全球构造理论__________ 。后来.人们在此基础上创建了新的全球构诰理论__________。
2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__________ ,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__________ ,等高线重叠处为__________ 。
25.我们把地球内部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圈层,而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像切熟鸡蛋那样可直接观察。你认为我们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__________ 的研究。
26.当伦敦是4月30日2 1时时,北京是__________ 月__________ 日__________ 时。
27.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__________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
28.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__________,北寒带和北温带的界线是__________ 。
29.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是__________度经线,是理论上的__________界线,东十二区在该线的__________侧,西十二区在该线的__________侧,按实际的国际日期变更线,在任何时刻全洲始终处于两个不同日期的洲是__________洲和__________洲,其余的洲,每天必有某个或长或短的时段,全洲处于同一日期。
三、读图填空(共15分,地形名称每格1分,判断理由每格2分)
30.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填写下表:
字母 地形名称 判断理由
A
B
C
D
E
四、连线题(共6分)
3 1.
A.秋分 ①5月5日或6日
B、清明 ②4月4日或5日
C、立夏 ③2月4日或5日
D、夏至 ④12月2 1日或22日
E、立春 ⑤9月23日或24日
F、冬至 ⑥6月2 1日或22日
五、简答题(共15分,每题5分)
32.当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行时,美国纽约市民要收看马拉松比赛的现场报道,需在半夜里起来看,这是为什么
33.阅读材料:居住在海滨某城市的几位中学生利用周末到附近的山上游玩,他们发现岩石中常常夹着一些奇怪的贝壳化石。甲同学认为:这些贝壳肯定是附近海里的贝类动物爬到山上后遗留下的。乙同学经过仔细观察,觉得这些贝壳和当地的贝壳不一样,他认为大概是远方的游客带来的。
假如你也参加了他们的讨论,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为什么
34.假若地震发生时,你正在教室上课,此时你应该采取怎样的自救措施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7
1.B 2.C 3.C 4.A 5.B 6.C 7.D 8.D 9.D 10.A 11.B 12.C 13.C 14.D 15.B 16.A 17.A 18.B 19.D 20.C
21.(1)日出 东 (2)正午 南 (3)日落 西 (4)白昼 (5)地球自西向东旋转22.火山管火山口 气态 固态 液态 23.大西洋 大陆漂移说 板块构造学说24.山谷 山脊 峭壁 25.地核地幔地壳地震波 26.5 1 5 27.流水28.南回归线北极圈 29.180 日 西 东 大洋 南极 30.A山顶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B鞍部位于两座山峰之间 C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D峭壁 等高线重叠 E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31.A-⑤B---② C一①D---⑥ E一③ F-④32.北京位于东八区而纽约位于西五区,两地相差13个小时,昼夜相背,当北京为白昼时,美国为黑夜,而马拉松比赛在白天进行,因此美国的市民需在半夜里起来收看现场报道 33.不同意,可能这座山所在的地区在远古时期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变动隆起而形成了山脉,原先生活在海底的贝壳类动物就变成化石留在了岩石层中34.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的地方(操场或马路等地),或躲到小开间的房间里和桌子底下等等。(注:简答题若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8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最适宜农业耕种生产的地貌类型是 ( )
A.平原 B.高原 C.丘陵 D.盆地
2.下列有关地球五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温带北面是寒带,南面是热带
B.寒带有半年的极昼现象和半年的极夜现象
C.热带地区的赤道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其他地区只有一次太阳直射
D.若赤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变小,则温带范围扩大
3.我国常用的日历是 ( )
A.阴历 B.农历 C.公历 D.闰年
4.地球上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方是 ( )
A.南、北回归线与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
B.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关于昼夜交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任何地方都是每日昼夜交替一次
B.全球都是同为白天,同为黑夜
C.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每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大部分地方就要昼夜交替一次
D.自转周期是2 4小时,昼12时,夜12时
6.与地震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 )
A.天昏地暗 B.地温明显增高,感觉天气异常闷热
C.雷雨交加 D.电闪雷鸣
7.当太阳光线直射在北回归线时,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 )
A.海 B.杭州 C.北京 D.哈尔滨
8.下列的4组纬线中,没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 )
9.下列有关“北京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
B.“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
C.“北京时间”采用东经120°的地区时
D.“北京时间”是全国除新疆外统一使用的时间
10.从东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时,时间变化是 ( )
A.增加一天,钟点相差一小时 B.增加一天,钟点相同
C.减去一天,钟点相同 D.减去一天,钟点相差一小时
11.有关下列等高线走向反映的地形特征正确的是 (. )
A.等高线越密,坡度越缓
B.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区为山脊
C.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等高线上的数值向中间增加的地形是山顶
D.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区为山谷
12.来自地壳外部的,能引起地貌改变的作用有 ( )
A.流水、风、海浪和冰川 B.大陆漂移
C.火山和地震 D.板块构造运动
13.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的地貌类型是 ( )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平原
14。下列哪级以上地震属于破坏性地震 ( )
A.2级 B.3级 C.5级 D.7级
15.我国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是 ( )
A.以月球绕地球旋转轨道划分的 B.属于阳历成分
C.没有固定的日期的. D.以地球绕日运行轨道划分的
16.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原因是 ( )
A.位于两大地震带上 B.地质条件复杂,多褶皱山地
C.火山活动频繁 D.我国北部、东部处于板块边界上
17.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 ( )
A.24小时 B.30天 C.12个月。 D.一年
18.地壳内部的灼热岩浆猛烈冲出地面时的现象叫 ( )
A.断层 B.褶皱 C.地震 D.火山爆发
19.我国全部位于热带的省是 ( )
A.台湾省 B.海南省 C.广东省 D.广西省
20.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 ( )
A.岩石圈 B.地核 C.软流层 D.火山口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 1分)
1.从大西洋两岸轮廊的互补上,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__________学说,后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__________学说。
2.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的日期是__________。
3.我们通常把经常喷发或周期性喷发的火山称为__________火山,把长期不喷发的火山称为__________火山。
4.国际上规定从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__________天,反之则要__________一天。
5.对于同一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同__________度的各地昼夜长短总是相同的,同__________度的各地昼夜长短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6.我国属于六大板块中的__________板块。
7.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而泰山的海拔高度是1524米,那么珠穆朗玛峰相对于泰山的高度是__________米
三、简答题(39分)
1.右图为南半球热量带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填出图中a、b两条线的地理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
(2)填出A、B、C三个热量带的名称:
A.__________, B.__________C.__________
(3)在 A_带太阳光线有__________现象,在C带则有__________现象
2.读下图所示的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甲图中A点的海拔为__________米,它与B点的相对高度__________米,此图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__________,这种地形是__________。(2)乙图中左右两边等高线密集的是__________边,坡度平缓的是__________边,此图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__________,这种地形是.__________。
3.读大陆漂移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1O分)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__________的假说。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__________块大陆,到6500万年前,原始大陆__________成几块大陆,缓慢地__________,逐渐形成了现在的__________太洲、__________大洋的分布状况。
(2)两亿年来,各大洲的位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南、北美洲向__________漂移,__________洲向北漂移,__________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__________漂移。
4.谁都知道我国南京雨花台出产漂亮的雨花石。这些有着美丽花纹的光滑的卵石一泡在水中,就会变得晶莹剔透,色彩斑斓。雨花石是人们喜爱的旅游纪念品和收藏品之一。
请问:一般来说,河床里才会有卵石,雨花台大量堆积着卵石,说明什么问题呢 (14分)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8
一、1.A 2.D 3.C 4.C 5.C 6.B q.D 8.D 9.A 10.C 11.C
12.A 13.B 14.C 15.D.16.A.17 A 18.D 19.B 20.C
二、1.大陆漂移 板块构造 2.2月4日或5 日 3.活 死 4.加 减 5.纬 经6.亚欧 7.7324 三、1.南回归线 南极圈 (2)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3)直射 极昼和极夜 2.(1)150 50 减小 山地(或丘陵) (2)左 右 增大 盆地 3.(1)大陆漂移 一 分裂 漂移分离 七 四 (2)西 非 大洋 南 4.说明这里过去曾经有过河流,后来地壳上升,河道废弃,才形成比长江水面高出很多的雨花台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9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现象中,能证明地球自转运动的是 ( )
A.长江自西向东流去 B.月有圆缺
C.刮风下雨 D.日升日落
2.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其中表面几乎全部被海水覆盖的板块是 ( )
A.印度洋板块 B.非洲板块
C.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3.我国的长江三峡形成的原因是 ( )
A.断层凹陷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褶皱弯曲
4.火山爆发对世界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
A.火山喷出的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层
B.火山所喷出的大量气体和水汽影响大气的水热平衡
C.大量热能进入大气层影响大气温度
D.火山喷出的熔岩、固体喷发物堆积地表,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
5.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流水侵蚀作用 B.雨水冲刷
C.溶蚀作用 D.风化和风蚀作用
6.下列属于地球公转特点的是 ( )
A.公转方向是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B.公转一周的时间约24小时
C.公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
D.公转过程中,地球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7.从1O月1日至第二年元旦,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方向变化是 ( )
A.向南移 B.先向北后向南移
C.向北移 D.先向南后向北移
8.地球自转一周,世界上没有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地区可能出现在 ( )
A.南、北寒带地区 B.南、北温带地区
C.赤道地区 D.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
9.有关昼夜交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B.温州市每天的昼夜更替周期都不相同
C.全球各地昼夜更替的周期都不同
D.在南半球,太阳的升起与落下方向以及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10.“秋暑露秋寒霜降”是二十四节气歌中的一句,其中第二个“秋”指的是 ( )
A.秋 B.秋分 C.秋露 D.秋种
11.大陆地壳遇到大洋地壳时 ( )
A.大陆地壳俯冲到大洋地壳底下,大陆地壳消失,海洋地壳便变成大陆地壳
B.大陆地壳便停滞不前,不再漂移
C.大陆地壳被迫抬升为高原和山脉,大洋地壳便俯冲插入大陆地壳底下,在近大陆的海底便形成深深的海沟和一系列岛屿
D.在近海洋的大陆上形成海沟和岛屿,在近大陆的海底上形成山脉和高原
12.板块学说认为 ( )
A.只有大洋板块在缓慢移动
B.地壳被分裂成六大板块
C.大陆和海底的板块都在软流圈上“漂移”
D.六大板块都在水面上“漂移”
13.下列4幅北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夏至日情况的是 ( )
A B C D
14.因为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由浩淼的湖泊变成大盆地的是 ( )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刚果盆地
15.下列节日中,浙江省的白昼最短的是 ( )
A.国际劳动节 B.国庆节 C.国际儿童节 D.教师节
16.南半球出现极昼区域最广的时间是 ( )
A.3月2 1日前后 B.6月2 2日前后
C.9月23 日前后 D.12月2 2日前后
17.在热带,一年当中能见到太阳直射头顶的次数是 (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一次也没有
18.昼夜相差最小的是 ( )
A.夏至 B.春分日 C.立春 D.立夏
19.人类活动对地表有益的影响有 ( )
①荷兰的围海造田;②亚马孙平原大量热带雨林被砍伐;③建三峡水库大坝;④撒哈拉的沙漠南部草原开垦成耕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科学家提出板块构造学说是在20世纪的 ( )
A.30年代 B.5 O年代 C.60年代 D.80年代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 1分)
1.根据板块理论的观点,全球的岩石圈大致可以分成__________大板块,其中__________板块完全位于海洋
2.火山的种类可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三类,像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座外形呈圆锥状的__________。
3.浙江桐庐的瑶琳仙境是由__________形成的(填外力作用”或“内力作用”)。黑龙江的
五大莲池是由__________形成的(填“外力作用”或“内力作用”)。(注:五大莲池是火山湖)
4.全球由__________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__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5.平分昼夜半球的大圆圈,叫做__________。 .
6.闰年多出的一天是__________日,2003年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闰年。
7.地球内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层。
三、简答题(3 9分)
1.填出下图地球公转示意图中A、B、C、D所代表的节气和时间。
(1)A点为__________节气,大约在__________前后。
(2)B点为__________节气,大约在__________前后。
(3)C点为__________节气,大约在__________前后。
(4)D点为__________节气,大约在__________前后。
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3分)
(1)北极与南极的连线称为__________;CD线称为__________,纬度为__________。
(2)EF代表__________线,纬度为__________;GH代表__________线,纬度为__________
(3)地球上接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是位于EF和GH之间的__________带。
(4)图中,太阳光直射点恰好在__________上,此时浙江省处于__________季,节气是__________,白昼__________,夜晚__________。
3.读等高线地形图,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4分)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4.(1)根据图上的数码代号,写出六大板块的名称:(8分)
①__________板块⑦__________板块③__________板块④__________板块⑤__________板块⑥__________板块(2)海岭、断层属于__________边界,海沟、造山带属于__________边界。
5.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19 7 6年7月28日在唐山发生了7.8级地震,它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地震。人们往往会谈震色变,其实,地震是可以被人早知并进行防范的。请谈一谈地震要发生时有什么“暗示”7(6分)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9
一、1.D 2.D 3.B 4.A 5.D 6.D 7.D 8.A 9.A 10.B 11.C
12.C 13.D 14.C 15.B 16.D 17.B 18.B 19.D 20.C
二、1.六 太平洋 2.活火山 3.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4.六大 软流层 5.晨昏线 6.2月29 日 不是 7.地壳 地幔 地核 三、1.(1)冬至 12月22日 (2)春分 3月21H(3)夏至 6月22日 (4)秋分 9月22日 2.(1)地轴 赤道 0° (2)北回归 北纬23.5° 南回归 南纬23.5° (3)热 (4)南回归线 冬 冬至 短 长 3.A山顶 B鞍部 C峭壁 D山谷 4.(1)太平洋 美洲 非洲 南极洲 亚欧 印度洋 (2)生长 消亡 5.可记歌谣:震前动物有预兆,仔细观察很重要;牛马差别骡不进厩,猪不进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树上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衔着小猫跑;兔子竖耳蹦又跳,鱼跃水面惶惶逃,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还有井水异常:井水的水位突然下降,并出现翻花、冒泡、旋转、变味、变色、变浑等现象。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1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地理现象与成因的连线,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南极洲的巨大煤层__________海底扩张
B.非洲和印度甚至靠近赤道的古冰川__________大陆漂移:
C.巴西东南部与非洲西南部地质历史非常相似__________板块断裂
D.南亚次大陆形成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__________地形抬升
2.广西境内的漓江两岸,峰林奇异,江水青碧,构成著名的“桂林山水”风景区,是因为该地区广泛分布着 ( )
A.沙漠 B.戈壁 C.珊瑚岛 .D.石灰岩
3.下列图形中地球自转方向标得正确的一项是 ( )
4.假如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大于66.5°小于90°时,那么 ( )
A.地球上的五带与原来一样 B.热带范围将缩小小
C.温带范围将缩小 D.热带范围将扩大
5.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春分日的升旗时刻为 ( )
A.北京时间6时 B.北京时间:5时44分
C.北京时间6时4分 D.北京时间6时16分
6.下列人类改造地表形态中,不尽合理的是 ( )
A.填海造陆 B.围湖造田 C.开挖河道 D.兴修水库
7.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与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 )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顶
B.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8.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发现了古森林的遗迹,这说明 ( )
A.过去这里是陆地 B.这里一直是海洋
C.古代海底也有森林分布 D.过去全球海水水位没有现在高
9.地球公转时,绕转中心是 ( )
A.太阳 B.北极星 C.银河系中心 D.地轴
10.有关长江三峡的形成原因,最为准确的说法是 ( )
A.流水作用的结果 B.外力作用的结果
C.内力作用的结果 D.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11。地震发生时,正确做法有 ( )
A.在街道上不要离开楼房太远
B.在学校里切莫慌乱应立即躲避在课桌椅或结实物体底下
C.尽可能呆在家中
D.应该逃到陡坡、河谷地带12.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绕地球的地轴转动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转动方向自东向西 D.“日”与公转有关
13.当杭州为3月5 H 20时时,英国伦敦的区时为 ( )
A.3月5日10时 B.3月6日12时
C.3月5 H 12时 D.3月6日4时
14.以下不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重要原因的是 ( )
A.水平岩层发生弯曲 B.水平岩层引发断裂:
C.水平岩层发生倾斜 D.地壳发生升降运动
15.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主要山系分布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完全重合,均位于海洋和陆地的交界处
B.大致重合,均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C.凡有火山、地震分布的地区肯定形成山系.”
D.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16.下列4幅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鞍部的是 ( )
17.等高线在山顶分布的特点是 ( )
A.等高线呈封闭式状态 B.海拔高度由内向外增高.
C.等高线呈开放式状态 D.以上选项都不对
18.下列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①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②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③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④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有关地质灾害的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③目前,人类可以通过监测准确预报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震强度;④目前,人类对地质灾害的防御对策可使人类避免地质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不是位于板块交界线附近的山脉有 ( )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 1分)
1.在南极上看地球是作__________方向旋转,而在北极上看地球是作__________方向的旋转。
2.阳历在每400年中设__________个3 6 6日的闰年,设__________个平年。
3.人们划分地球上温带的依据是:既没有太阳__________现象,也没有__________现象。
4.暑假刚开始时,一位学生乘火车沿京沪铁路线向北依次游览上海、南京、北京,并发现这三个城市的日出时间有所不同,那么这三地的日出按从早到晚的顺序排列应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球表面经历“沧海桑田”的变化:是地球__________和__________长期作用的结果。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峰等高线的分布呈__________状;由内向外__________变小。
7.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__________,它能测出非常微弱的地震。
三、简答题(3 9分)
1.(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__________度,B.__________星。
(2)在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之间往返移动,使地球上产生了__________的更替。
(3)如果A角度为60°,则回归线为__________度。
(4)在图中方框内填上地球自转方向。(6分)
2.(1)用斜线画出热带,直线画出温带范围。
(2)若此图为昼半球,则B点的时刻是__________,A点时刻为__________,C点时刻为__________。此时的日期可能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3)图中地方时相同的两点是__________。(7分)
A.冈底斯山、兴都库什山 B.阿特拉斯山、喜马拉雅山
C.落基山、阿巴拉契亚山 D.安第斯山、内华达山
3.(1)如图所表示的是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地区的__________地形.
(2)在图上标出该地盛符风向和种植草、树的位置。
(3)这种特殊地形、地貌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4分)
4.有可能在同一年里过两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吗 如果能,怎样过 如果不能,为什么 (4分)
5.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在图中填注各大板块的名称(2)板块学说认为,地壳并不是整体一块,大致由__________大板块组成,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__________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__,板块与板块的.
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__ 。(3)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__________
(4)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的分布有何关系
6.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为研究地球开辟了新的前景。宇航员第一次从太空中看到自己的“家”,真是兴奋极了。在宇航员眼里,地球是一个非南美丽的星球,上面有蓝色的海洋、黄色的陆地和白色的云层,色彩斑斓,绚丽多姿,但是宇航员却说:“我们的星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水球,而不是地球。
(1)宇航员为什么说地球起错了名字 (2)当初人们为什么给地球起名叫“地球”呢 (6分)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10
一、1.B 2.D 3.A 4.B 5.A 6.B 7.B 8,A 9..A 10.A 11.B
12.B 13.C 14.D 15.B 16.B 17.A 18.A 19. A 20.C 二、1.顺时针 逆时针 2.97 30§ 3.直射 极昼极夜 4.上海:南京.:北京 5.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6.封闭 数字值 7.地动仪 三、1.(1)66.5 北极.(2)南北回妇线 季节 (3)30。 (4)自西向东 2.(1)略(2)12点 6点 18点 3月21日 9月23日 (3)A和D 3.(1)西北内陆 沙丘 (2)风向:自右向左 植树、种草位置:沙丘的右翻 (3)沙会淹没牧场、农田和村舍 4.能 东十二区“六一”节时向东进入西十二区 5.(1)略 (2)六 运动 稳定 活跃 (3)太平洋板块 (4)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都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赴,6.(1)因为他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着,只有少部分是陆地 (2)受当时生产力所限,古代人们活动范围仅限于陆地,不知道陆地之外还有海洋,更不知道海洋面积大大超过陆地的面积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11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一些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变化现象
(C)昼夜现象 (D)昼夜交替现象
2.宇航员在南极上空观察到地球的自转方向为( )
(A)顺时针旋转 (B)逆时针旋转
(C)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D)左右摇摆
3.北京与东京区时比较,东京(东九区)比北京( )
(A)时间相同 (B)迟一小时 (C)相差半小时 (D)早一小时
4.以下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与公转轨道面重合
(B)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
(C)公转周期为一年,即365天
(D)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
5.下列节日中,当地昼夜长短悬殊最大的是( )
(A)三月八日妇女节 (B)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
(C)七月一日党的生日 (D)九月十日教师节
6.我们这里一年中自昼最短的一天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7.下列关于地球上五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是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只有寒带地区才有极昼、极夜现象
③只有热带地区才有太阳直射现象.
④气温变化最大的温度带是热带与寒带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一年中大月有(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9.南半球温带地区的正午杆影处于一年中最长时,我们这里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读某地地形图,据图判断: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 )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11.德国著名的科学家魏格纳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形成提出的学说是( ]
(A)升降学说 (B)板块构造学说
(C)大陆漂移学说 (D)海底扩张学说
12.下列现象主要由流水作用而形成的是( )
(A)地震后马路开裂 (B)火山喷发
(C)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D)长江三角洲
13.火山和地震最集中的地带是( )
(A)板块内部地区 (B)高山地带
(C)-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 (D)平原地带
14.“高峻挺拔”和“一望无际”分别形容的地形是( )
①山地②平原③丘陵④盆地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5.上海崇明岛不断“长大”的原因是( )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 (C)冰川作用 (D)河流沉积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6.如图A、B、C、D四地中,处在晨昏圈的晨线上的是__________,处在深夜的是__________。
17.日界线是一条国际上规定的人为时间界线,表现在东十二区永远比西十二区 __________(早、晚)24小时,一条轮船在5月10日从东向西穿过日界线,日期要__________(加、减)一天。
18.地球的运动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它们转动的方向均是__________。
19.一年分为__________四季,有__________个月或__________个节气。
20.在杭州的某一天,正午时学校操场上的旗杆影子最__________,杆影朝着__________方向,此时太阳位于杭州的一__________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__________。
21.在地球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引起地壳的运动和地形
22.__________和__________现象是在地球内部力量作用下,引起的地形剧变。
23.板块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裂成__________大板块,__________圈的物质运动使板块移动。
三、简答题(共20分)
24.平常一年有几天 一闰年有几天 闰年的哪一个月比平常年份多一天 每隔几年有一次闰年,原因是什么 (4分)
25.儿子骄傲地对他父亲说,他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他父亲说,这不稀奇,我已经绕太阳转60圈了,我还准备转几十圈呢!请回答:(3分)
(1)儿子的职业是什么
(2)父亲的话是真的吗 为什么
26.读图,回答问题:(6分)
(1)此图是以地球__________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2)A、B、C、D四地中,处于中午的是__________,处于午夜的是__________,处于早晨的是__________,处于傍晚的是__________。
27.你能用“海枯石烂”这个成语来解释地表的变化吗 看看能归纳出几点 (4分)
28.读图分析:(3分)
(1)仅从地形方面考虑,从王村到赵庄的四条路线中,最容易到达的是(填数 码)__________。(2)赵庄在王村的__________方向。(3)如果图的比例尺为1:50 000,赵庄和王村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__________千米。
四、技能与探究(共30分)
29.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