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中的最后一课,其目的是经历探究包装物上的信息这一过程,学会收集相关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本课是学生在探究储存食物的方法中延伸出来的一个观察活动。在此课之前是关于食物的营养和变质以及储存食物的方法的探究,这节课研究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也是对食物单元前面6课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教材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触到食品包装,但色彩亮丽、美观精致的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却经常被学生所忽视。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对食物包装的观察研究,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食物,主动获取食品信息,学会辨别食品优劣,延伸拓展探讨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更要掌握有关信息。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有效抵制伪劣食品,并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有益于身体健康。www.21-cn-jy.com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各种美食很感兴趣,但是对于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学生们往往不会去刻意关注,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被忽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种类的食品出现在学生面前,食品包装是学生了解食品的主要途径,通过对食物包装袋的研究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对自己吃的食物有感性的认识,并能有意识地关注周围的世界,学会在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能想办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学会挑选安全食品。2·1·c·n·j·y
针对这样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情,本着“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原则,我对教学活动作了如下的设计和处理: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观察食品的包装,可以获取这种食品的有关信息,便于我们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配料、保存方法等。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并在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能在实际生活中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加强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研究影响保质期的因素。
2、教学难点:从食物包装上的诸多信息中判断哪些是主要信息,影响保质期长短的因素,食物配料中的成分。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按照小组,在家长的帮助下,在课前准备常见食品的包装:塑料袋装牛奶、罐装旺仔牛奶、饼干、面包、瓜子等食品包装袋。
2.老师准备:同一品牌,不同包装和类别的牛奶包装、记录卡片。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好,很高兴能与大家相聚在科学课堂上。上课前,老师想请你们帮帮忙,我的邻居王爷爷是位糖尿病患者,他想吃八宝粥,要到超市去选购,你们愿意陪他去吗?(愿意){课件出示},超市里有这几种不同的八宝粥,你们认为王爷爷喝哪种合适呢?{抽生答,你来}{教学预设:生:我为王爷爷选择无糖八宝粥}为什么呢?(生:因为王爷爷是个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含糖的食物)www-2-1-cnjy-com
师:真是个有心人,说明你认真观察了食物的包装,了解到了“无糖”这个信息,帮助王爷爷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谢谢你。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尽情享受各种美食的时候,也看到了五彩缤纷的包装,你留意过上面的信息吗?(比较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板书课题}
观察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一)、观察,记录
师:食物包装上都有哪些信息呢?请你和同桌一起仔细观察收集到的包装,把观察到的信息用关键字记录在这张表上。{边说边出示课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记录表
仔细观察食物包装,把观察到的信息用关键字记录下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生与同桌观察记录,师巡视)
(二)、汇报
师:同学们观察得十分细致,相信有不少收获。谁愿意第一个来谈谈你们的发现。(抽生)
{师:收获不少,其他同学有要补充的吗?你来……}
师: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包装上的信息多达十几种,在购买时,我们是否要一个一个地去看清楚呢?{不需要},从健康的角度考虑,你在购买食品时最关心其中的什么信息?{预设: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配料 }21教育网
)}
分小组重点研究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
(一)、分小组观察,记录。
师:那下面,我们就像科学家一样,来重点研究研究这几种信息。老师为每个组都准备了食品作为研究对象。我们的研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每个同学都要积极参与,认真观察、仔细比较,组长负责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这张表上{课件出示表二},相信你们会有发现的。开始吧21·cn·jy·com
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比研究记录表
四年级( )班 第( )小组 记录员( )
食品名称
伊利奶片
伊利纯牛奶
(盒装)
伊利纯牛奶
(袋装)
伊利酸牛奶
(袋装)
生产日期
保质期
保存条件
{生分小组观察,记录}
(二)、观察汇报,比较分析,提出质疑。
师:所有小组都已经完成了观察,哪一组愿意上台来展示你们小组的研究成果,好,请你来。(把学生请到台上,将记录表放在展示台上),给大家说说。(生说,师订正)
师:通过观察,比较一下几种食品的信息,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它们的保质期一样吗? 保存条件一样吗?){生:保质期不一样,伊利奶片的保质期最长,袋装酸奶的保质期最短。}很好,其他同学有其他发现吗?{生说……}21·世纪*教育网
师:你有疑问吗?{生:同样是牛奶,为什么保质期相差这么多呢?}
师:那你觉得食物的保质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结合我们刚才的观察,和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生讨论,师巡视)2-1-c-n-j-y
(三)、小组交流。
师:食物的保质期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抽生}(生:可能与食品的包装材料有关,同样是纯牛奶,盒装的比袋装的保存时间要长)(生:可能与食物是不是有水分有关,奶片是干的,牛奶有很多水,所以,奶片的保质期比牛奶长很多)(生:可能与保存条件有关,同样是袋装酸奶,在避光条件下,比常温下保存时间长)21*cnjy*com
(四)、运用,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不仅观察得细致,分析起问题来,思维也是很缜密的。从各个小组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保质期长短的因素很多,有……【来源:21cnj*y.co*m】
那,我们在选择食物时,是应该选保质期长的呢?还是保质期短的呢?东东这几天就为这事发愁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出处:21教育名师】
冬冬发现奶奶胃口不好,每顿饭都吃得很少,奶奶喜欢吃蛋糕,他想给奶奶买一盒蛋糕,让他饿的时候能吃上一个,他来到超市,发现当天售出的蛋糕中,有两种奶奶喜欢的:☆ 早餐蛋糕(15个装) 保质期:常温下3天【版权所有:21教育】
☆ 果酱蛋糕(15个装) 保质期:常温下15天
你认为他选择哪种面包更好呢?(选择第二种)为什么?(因为奶奶胃口不好,15个蛋糕奶奶三天可能吃不完,保质期3天的会变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师:那是不是保质期越长的食品越好呢?(生:不一定)为什么?因为保质期长的不太新鲜,可能加了很多防腐剂。
师:那添加剂对我们身体有害处吗?(有)让我们来看看资料库{课件出示有关食品添加剂的知识}
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探究活动,让我们对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你在今后在选择食品时,你会怎样选择呢?(选择正规厂家的、不吃三无食品、选择不含防腐剂的、注意观察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老师希望大家能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来指导我们健康的生活,以后,大家购买食物时可别忘了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教学反思:
???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是食物单元的最后一课,引导学生在学会观察信息、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对掌握的相关食物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这节课我主要从三个层面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
一、收集信息、筛选信息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有很多,但是你知道多少呢?本课一开始通过帮老爷爷选择八宝粥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展现学生的前概念。通过比赛,激发学生想要观察的兴趣,这个时候再让学生观察带来的食物包装,他们的观察热情就会更高,收集到的信息也就更多,更完整。21*cnjy*com
但是对于这么多的信息我们需要一一研究吗?那么你觉得哪些信息比较重要呢?说说理由。通过启发性地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其实在很多情况下,筛选信息这一环节都是老师在做,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只会收集信息,但是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欠缺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研究有价值的信息
食物的保质期和配料是学生最关心的信息,于是课上我们确定研究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考虑到时间关系,我引导学生同时开展这两项研究,研究结束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其他小组分享,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也使探究的内容变得更丰富。同时由于记录单的提示,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活动能够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效率。21cnjy.com
三、信息的整合运用
本课最后,我设计了帮忙选食物的环节,旨在考察学生对研究得到的信息的运用情况。主要涉及到了两个知识点(保质期、配料信息的运用)这个活动能够强化学生的意识,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更科学地选择食物。【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不足之处:
1.探究不够深入。本课的重点是研究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得出科学的结论,但是由于教学进度的问题,前面几课的内容还没有上,因此学生的结论仅仅是从课堂的观察中得到,少了内在知识的积淀,效果不是太好。同时我也因为考虑到了学生的现有水平,将探究的深度作了一些调整,使得这样的探究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学生在汇报交流时,可直接请他们谈谈需要他们小组思考的问题,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我在教学中将汇报和问题的讨论分割开来,使得这两个环节有点脱离,效果不太好。
3.在分组合作中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小组分工合作 ,应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分工应更具体,这需要平时的训练指导。
4.教学语言可再简练有力。课堂教学中应体现语言的科学性,发出的指令简单明了,不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