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特征与农业》
本节教材主要学习了区域的划分方法,相当于是区域地理的入门。重点强调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要求学生在本学期开始掌握四大区域的总体特征。本节之所以放在本学期的第一课,实际上是提醒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地形图,找出北方与南方、青藏、西北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景观等自然特征;
3.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于和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的农作物;
4. 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
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
【教学难点】
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
2.北方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学生活动、探究。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阿宝的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讲授新课】
提问:请问民歌中提到的应属于四大区域中哪一个?
学生回答。
老师:请同学们读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面积、人口
学生:范围上位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和青藏高原以东;面积:占全国的20%,经纬度位置:34°N~53°N,100°E~135°E;人口:占全国的40%。
老师图片展示北方地区的范围。
课件展示三大地形区、主要河流和几条等降水量线。
老师小结:
学生活动:通过课本P10活动小组探究并展示。
各小组展示探究结果,老师评价并总结。
过渡:既然同学们对北方地区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再从日常生活中出发,来更深层次的了解北方地区。
思考题:请大家思考农业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呢?
老师提示:同学们再思考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实际,生活中某一种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东西呢?
学生:跟据自己的认知提出可能有肥料,水,土壤等。
老师总结:农业的发展条件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土壤、水源、地形和气候。
图片展示,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强调季节变化、旱即为少水。
学生:讨论并作答。
评价并总结:
春季降水少;温度回升快,蒸发旺盛;春季冬小麦返青,需水量大。
探究活动: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水源不足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应对?
学生讨论并作答:
【课堂小结】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1、位置和范围 2、地形 3、气候 4、水文
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农业发展条件 2.华北春旱 3.缺水成因对比
略。
课件15张PPT。课堂导入
请欣赏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西 北 地 区 北 方 地 区 南 方 地 区 青 藏 地 区 内容回顾请问民歌中提到的应属于四大区域中的哪一个?学习新知北方地区一、范围、面积、人口1、范围: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和青藏高原以东。2、面积:占全国的20%.
经纬度位置: 34°N~ 53°N ,100°E~ 135°E
3、人口:占全国的40%内 蒙 古 高 原青 藏 高 原大兴安岭秦岭—淮河线范 围三大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主要河流海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旱地为主)完成P10活动1.根据图6.5,概括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2. 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结合图6.3 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
原因。
3. 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结合图6.3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重要的旱作农业区请大家思考农业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呢?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课堂小结
华北春旱的原因:
春季降水少
春季温度回升快,蒸发旺盛
农作物春季需水量大
探究活动: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水源不足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应对?
分小组讨论。课堂总结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