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藤野先生
鲁迅[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学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2、语言的感彩和副词的准确运用。鲁迅生平
〔1881·9·25—1936·10·19〕,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试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2、阅读课文提示及
注释,了解文章写作
年代及时代背景。课文写于1926年,回
忆了1902—1906年留
学日本的片段。鲁迅
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
民,但后来却弃医从
文了,我们在本课的
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
思想变化的原因。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
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
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
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驿站(yì):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
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2)瞥见(piē):很快地看一下。
3)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4)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5)诘责(jié):反问并责备
6)匿名(nì):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7)杳无消息(yǎo):从此再没有消息。杳,远
得不见踪影。掌握字词绯红(fēi):鲜红。
宛如:好像。
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
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朝代的人
c 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决意:拿定主意。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二、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第二部分: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第三部分:对藤野的怀念。第一部分:见藤野前,在东京。 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理清文章思路文章是按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或爱国情感)为暗线。 变换了三个地点:a“我”在东京
b“我”在仙台
c“我”离开仙台后三、刻画藤野先生,突出他的品质。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目睹印象——耳闻亲见——治学严谨生活俭朴学者形象藤野严九郎外貌——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
缓慢而有顿挫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
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求实精神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
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课外知识:所谓的三寸金莲是什么样子的?四、语文活动:猜猜他是谁学习本文“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出藤野先生
外貌的白描手法,写出他人的外貌或典型性格特征。
收齐后打乱,再分发给同学们,大家根据所写的特征推断这是哪位同学。请几位同学交流,然后研究为什么猜(不)中
的原因,明确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写人必须抓住特征。
[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对表现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的
片断、内容加以分析理解。2、体会本文语言具有感彩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第二教时二、在 东 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修辞:比喻、反语所 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爱 国去 仙 台去仙台日暮里:水户:触发忧国之情反清志士客死之地爱国学生复述: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弃医从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个人与
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看电影事件——思想受
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
受到严重挫伤爱国离开仙台,怀念先生直抒怀念之情——热情赞颂高度评价怀念付诸行动——藏讲义挂照片写文章怀念之情化为斗
争的勇气和力量爱国 思考
关于课文主题有几种不同的理解,你赞成哪种,请你说明理由。A B C*第一,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鲜明和最精练的概括。这篇散文叙述的焦点应该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题,自然应该是和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的,不应是以描写藤野先生为主,表现的却是“我”的某种思想,文章在结尾处点明主题,“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第二,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虽说也贯穿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与藤野先生有关,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匿名信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是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后面几段,则是写和藤野先生的分别及分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因此,“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应是这篇回忆散文的主旨和本意。*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第一,全文按作者行踪的变化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讽刺的笔调,刻画了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丑态,表现了青年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了自己在仙台医专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着重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充分展示了青年鲁迅热爱祖国、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心路历程。第三部分,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主要写藤野先生给鲁迅影响,使他“良心发现”,“增加勇气”,继续战斗。第二,《藤野先生》写于1926年10月12日,地点在厦门大学。鲁迅原来准备在厦门工作两年,结果只住了半年。他一方面坚持斗争,一方面写了《藤野先生》这样的回忆散文,清理自己从1904年到1926年二十多年来思想感情变化的轨迹,回顾了自己爱国思想的发展,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所以,在文章的结尾处写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后,又写道:“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最后一句所表达的仍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感情。*编者的观点倾向于第1种。除上述理由外,补充如下:第一,从作品的实际效果看,这篇作品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第二,鲁迅一直怀念藤野先生。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写信给鲁迅,征求选文意见,鲁迅回信说:“请您全权处理好了。在我看来,非放进不可的东西是没有了。不过《藤野先生》一篇请您译出加入。”1936年增田涉来到上海,鲁迅又向他打听藤野的近况,当增田涉说没有下落时(此时藤野先生还健在),鲁迅慨叹说:“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可见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第三,本文确实饱含着爱国主义感情,正是这种感情使作品更有深度,使藤野先生的形象也更为感人,可以说,爱国主义感情是这篇文章的“底色”和背景。说“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是不错的,但它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把聚焦对准在藤野先生身上,所以说,歌颂藤野先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主题思想以上几个问题都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
义思想,这与课文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是统一的整体。课文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其他事件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在仙台受职员优待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产生厌恶之情,促使其离开,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用部分日本青年的狭隘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和心胸广阔。
——为后文写藤野先生更加感人的教诲与关怀作正面陪衬。——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途经日暮里和水户——表现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小结本文看似散乱,但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歌颂与怀念藤野先生这一中心来选择和组织材料。
形散神聚三、本文的语言耐人咀嚼,很富有感
彩,试举例说明。“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
学、血管学、神经学。”——对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精神表示钦佩。“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
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
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
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深切地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文中还有一种情况,借助于副词,增
强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试举例。“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
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与失望。“只不过”的意思“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与“罢”合用,以诙谐的口气猜测受“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国民的辛酸,反映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似有此事,
但不完全肯定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与“不”连用,以反
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的表达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从以上例子能看出,调动一些语
言因素,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是大有益处的。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表明这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强烈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文段阅读练习
阅读课文11-19段,回答:
1、选段写了哪两件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性格?
2、指出选段中的过渡句。
3、指出表现“我”拿回讲义后感受的句子。
4、选段中哪两个四字短语能表现藤野先生为“我”修改讲义又全面、又认真?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从头到末、一一订正四结合课文及下图,试谈谈你对鲁迅
弃医从文、爱国主义思想的认识。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冷对千夫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