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02 21:4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洛阳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恣脽/关雎 阴晦/诲人不倦 舐犊情深/恃才放旷
B.勾当/勾勒 数落/数见不鲜 吹毛求疵/龇牙咧嘴
C.鸿鹄/诰命 谪守/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风流倜傥
D.内疚/灵柩 逊色/徇私枉法 妄自菲薄/成绩斐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亵读 伦理学 断章取意 心无旁骛
B.狡黠 捋胡须 恪尽职守 恼羞成怒
C.殒落 福音书 世态炎凉 味同嚼腊
D.襁褓 侯车室 一代天骄 红装素裹
3.古诗文默写。(8分)
(1)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
(2) ,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3)《出师表》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古人常用典故来寄托情感。范仲淹“ , ” (《渔家傲·秋思》)用“勒石燕然”的典故传达出将士思归故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心情; 苏轼的“ , ” (《江城子·密州出猎 》)借“冯唐持节”的典故诉说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声。
4.名著阅读。(4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文学作品中塑造的许多人物正因为不完美才更显其生动丰满。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这个人物的优缺点。
(1)唐僧(《西游记》) (2)宋江(《水浒传》)
5.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2分)
中央电视台文化类节目《朗读者》一经播出就得到了极高的关注度和良好的口碑。《朗读者》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 。这些故事,并非只是所邀请嘉宾的简单过往经历,而且还都有着深刻的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
6.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亚马逊中国首次联合新华网、全民阅读官网12月15日在京发布“2017十大文化阅读热点事件”,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突破3亿、《朗读者》等文化综艺节目获公众点赞、新华书店成立80周年和实体书店回暖等入选。多项措施出台,促使全民阅读迈出坚实步伐;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和《人民的名义》《白鹿原》等电视剧火遍电视屏幕和社交网络,同名图书持续畅销,凸显当下社会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同时,数字阅读行业快速增长,内容付费成文化消费新增长点,政策利好及改革创新令实体书店迎来新生机。
材料二 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和阅读地点调查
书店
图书馆
家里
单位
其他
42.5%
39.3%
10.3%
4.2%
3.7%

材料三 近年来,实体书店数量不降反增,在各大城市不断进驻黄金地段,像诚品、言几又、方所、西西弗这些品位高尚的书店也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书店的老印象。洛阳新兴的独立书店如世佰、兔子共和国、阅开心,让阅读和选购变得更加轻松、时尚和舒适。在书店里静静看书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在电子时代长大的一代,他们对阅读竟然有着天然的好感。这不能说是非常不令人欣慰的。
(1)请给材料一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2)从材料三中找出一个病句并修改。(2分)
(3)有人说实体书店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消亡,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材料二、三的内容,以总分的结构形式进行阐释。(4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秋日的追忆
①秋雨绵绵,许久不见阳光。十年前,也是这样的秋日,也是这样的一个午后,就在那个即使是朝南也有些阴冷的房间,外婆永远离我而去了,留下的,是这十年来我对外婆无尽的思念。
②因为爷爷奶奶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深蒂固,我的出生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丝毫喜悦,我似乎是多余的,只有外婆疼我。索性,我就住在外婆家。我,是在外婆无微不至的呵护下长大的。
③这样的秋日,这样的细雨,外婆凝视的面容再次出现在眼前,有些模糊,却又如昨日般清晰。
④在童年记忆里,外婆一定是每一个画面的主角,占据了我记忆的每个角落。最清晰的记忆是和外公外婆一起吃饭。那时候我们还挤在三户人家合住的院子,属于我们的空间并不大,外公用一块石板和捡来的残砖垒了一个简易饭桌,外婆做的无数的美味佳肴便在这石板桌上被我一一吃掉。饭菜多是最普通的萝卜白菜、小米红薯、咸菜糖蒜、玉米黄面;还有鸡蛋,那是外婆从小院的鸡窝里捧回来的;偶尔会有菜花和蒜苔,菜花是外公赶集买来的,蒜苔是外婆从菜地里拔回来的——这些,都是我眼中的美味——到现在,依然是。看着我吃饭香香,外婆总是乐呵呵地说:“我家小雪爱吃蒜苔呀……嗯,多吃点……啊……”外婆总是用升调来说这个“啊”字,那声音,满是喜悦,是看着外孙女能健康成长的喜悦;那眼神,满是慈爱,是惋惜外孙女没能得到更多呵护而倾其所有的慈爱。
⑤静静的时光里流淌着岁月静好。我总会忆起的另一个画面就是外婆帮我吃甘蔗了。应该是在我四五岁的时候,总是在秋日里那些温暖的午后,阳光柔柔地倾泻,我乖乖地坐在小凳子上,双手放在膝盖,坐在外婆对面,看着外婆手中拿着洗过的带皮的甘蔗,她先用自己的牙齿把紫色的外皮一条一条去掉,很快,就露出了一截甘蔗肉,如白玉般的颜色,如蜜糖般的汁液,和着秋日暖暖的阳光,相映生辉,最是诱人!以至于多年以后每当忆起这一幕,便总会有一种暖意在心中蔓延,蔓延……外婆用自己的牙齿把玉白色的甘蔗咬开,一块一块,码放在被擦洗得干干净净的石板桌面上,每块形状大小不一,但摆放出来却整整齐齐,像高矮胖瘦不一但很认真站立的士兵,在等着我来检阅。外婆总是笑吟吟地:“我家小雪多吃点啊……清热去火……嗯,甜不甜呀?啊……”嚼甘蔗的甜蜜啊,是我整个童年最幸福的回忆。
⑥外婆没有自己的孩子,妈妈和两个姨妈都是外公外婆抱养的。外婆不识字,却把她的三个女儿都培养成了老师,优秀的老师。二十年前,如外婆所愿我也走上讲台。那时外公刚刚去世,外婆的身体还算硬朗,我便成了外婆全部的寄托。可是自己忙于工作,忙于结婚生子,在各种各样的忙碌中却忽略了外婆的孤独。忆起结婚那天,外婆因之前摔伤导致的严重骨折而只能卧床,不能陪我到婚礼现场。她平躺在床上不能动弹,本就瘦小的身形愈显单薄。外婆不住流泪,湿了眼角的条条皱纹,湿了稀疏的苍白鬓发,湿了枕巾,更湿了我的心。我看到外婆艰难地看着我,什么也不说,只是不停地流泪……那一瞬间,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在场的亲友都暗自垂泪,为我的幸福,为外婆这么多年的不易。
⑦当我有了孩子以后,外婆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她总想好好地抱抱她的重外孙,可病床上的她连说话都困难,只能用力伸出手,摸摸宝贝的小手,又放下。她的手指关节粗大,粗糙得像失去了水分的树皮,但动作却异常轻柔,生怕弄疼宝贝似的。她也只能看着宝贝,那份慈爱,那份幸福,一如当年无数个秋日暖阳下看我的眼神,温馨,美好。
⑧可暖阳已不在,连日阴雨,有一阵莫名的寒意袭来。我看到窗外枯黄的落叶,湿湿的,因为有风,像累极了的蝴蝶,少气无力地打着旋,终于,跌落在地。终于,外婆也在对我们无尽的不舍中悄然而去。
⑨十年生死两茫茫,我再也触摸不到外婆的温度。不思量,自难忘,我再也不能肆意享受外婆给我的疼爱。只遗憾那时太年轻,没好好珍惜外婆对我的好,没有在可以尽孝的时候回报外婆,只空留下这十年间,尤其是在这样的秋日,对外婆的无尽的追忆。
7.本文回忆了关于外婆的几个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8.如何理解第③段中加点的“模糊”和“清晰”?(4分)
9.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饭菜多是最普通的萝卜白菜、小米红薯、咸菜糖蒜、玉米黄面;还有鸡蛋,那是外婆从小院的鸡窝里捧回来的;偶尔会有菜花和蒜苔,菜花是外公赶集买来的,蒜苔是外婆从菜地里拔回来的——这些,都是我眼中的美味——到现在,依然是。
(2)她的手指关节粗大,粗糙得像失去了水分的树皮,但动作却异常轻柔,生怕弄疼宝贝似的。
10.从本文的语言表达中,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2分)
“丢脸”与“洗脸”
①什么叫“丢脸”?有人把丢脸也说成?“丢人”、“丢面子”。所谓?“丢脸”,就是因为说错话或做错事丢掉了体面,在大庭广众面前丢了丑。一般情况下,人们是不肯在人前重提这种丢“份”的事儿。 ?? ? ②?经济学家兼哲学家于光远先生著术甚丰,可他很少讲那些被广大读者喜爱的“露脸”之作,倒是时常告诉别人他写过“丢脸”的文字。?1958年,他曾写过鼓吹小麦放卫星的浮夸文章。他多次直言不讳地说:“这些丢脸的事我记了一辈子,时常讲起,讲给别人听,更是讲给自己听,时常警示自己。发生这件事情后,使我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那就是我们不仅要重视发展科学事业,而且要重视捍卫科学精神。我认为,把丢脸的事讲出来就如同洗脸。讲一次就洗一次,越洗越干净。?” ???? ③一个人一辈子,说过错话,做过错事,写过有错误的文章,这几乎是圣人也难完全避免的事情。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十有八九都在人生历程中留下过错误脚印,那些过错往往成为伴他一生的老师。有句俗话说:“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错一遍。?”错误就如同肉体上留下的伤痕,给人留下的记忆与印象最深刻。 ???? ④当然这要在当事人承认错误的前提下才可能使错误成为前车之鉴。于光远先生不仅坦诚地承认自己写过丢脸的文章,而且还时常讲给别人听。他以坦荡的胸怀表示自己深刻的自我批评,不但是对错误怀着长久的“耻感”,而且成了自己的一面终身镜子。于是,他得到了大家的谅解,甚至赢得了人们更真诚的敬重。正如古希腊人德莫克利特在《著作残篇》中说的:“对可耻的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 ??? ⑤生活中也有另一种人,他们往往津津乐道于那些“过五关斩六将”的光荣历史,却羞于甚至有意隐瞒“走麦城”的不光彩一页。这种人不是不知道自己曾经“丢过脸”,而是不愿意丑事重提,自己不提,也不允许别人提。每个人的历史,统统是每个人自己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一笔一笔写下的。人生留下的“脚印”抹不掉亦擦不掉。?“走麦城”是客观存在,不以谁的主观意识为转移。如果你不能正确地直视?“走麦城”,你就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认识你为什么走了麦城,亦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麦城。 ??? ⑥还有另一种人,他们死活不承认自己曾经“丢过脸”,经常拿不是当理说,他们有时为“丢脸”辩护时,比捍卫真理还用力气;否认别人批评时,脸皮比长城上的砖还厚。莎士比亚曾借用他戏剧中的角色说过:“为一件过失辩解,往往使这过失显得格外重大,正像用布块缝补一个小小的窟窿眼儿,反而欲盖弥彰一样。?”否认一次“丢脸”等于又一次“丢脸”。 ?? ⑦?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各级领导干部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脸,治治病”。我以为“洗洗脸”应当也包括于光远先生说的“把丢脸的事讲出来就如同洗脸。讲一次就洗一次,越洗越干净。这唯一有效的方法,切不可轻易放弃。
1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13.下面的名言可以放在哪一段作为论据?请简述理由。(4分)
“不知其非,安能去非?不知其过,安能改过??”(宋·陆九渊《与罗章夫》)
四、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2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选自《出师表》   【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朜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朜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朜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朜(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光先帝遗德 光:__________________ (3)陟罚臧否 臧否:__________________
(4)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刑: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16.甲文中诸葛亮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了哪两条建议?(2分)
17.乙文故事所讲的道理和甲文有相同之处,请用甲文中的原句来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8—19题。(共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8.请简要分析“可怜”一词的妙处。(2分)
20.请从修辞和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3分)
五、作文(50分)
21.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 很温暖。
要求: 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花园里的小橡树心情不好,它看到花朵芬芳,硕果累累,于是下决心也要开花结果,但无论怎样努力,它仍然是原来的样子。于是它静心思考:我是一棵橡树啊,我的使命应该是努力向上生长,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阴啊。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为一棵大橡树。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洛阳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D(2分) 2.B(2分)
3.(1)足蒸暑土气 (2)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4)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
4.示例:(1)唐僧有着执着的信念,诚心向佛,为了取经,不顾路途艰难险阻,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真经;但他有时又过于迂腐,好坏不辨,比如白骨精三次变化来欺骗唐僧,被孙悟空一一识破,而唐僧认为是悟空打死了三个无辜的人而把悟空赶走。(或:善良虔诚、不辞劳苦但固执己见、是非不分等)
(2)宋江为人仗义,从他对待梁山弟兄的态度可以看出来;但有时为达目的却不择手段,阴险毒辣,比如为了骗取秦明入伙,先是把秦明灌醉,然后半夜冒充秦明杀到青州城,导致官府杀了秦明一家。(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温和敦厚但谨小慎微、善弄权术、一心招安、愚忠等)
(能结合具体内容答出人物性格的不同方面即可。共4分)
5.示例:还在于每位嘉宾在朗读前分享的精彩故事(2分)
6.(1)2017中国十大文化阅读热点事件公布。(2分)
(2)将“非常不令人欣慰”中的“不”删去。(2分)
(3)示例: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实体书店不会消亡(1分)。
原因有三点:①大学生群体更倾向于捧一本纸质图书在书店里阅读(或:纸质阅读仍是主流阅读形式,书店是人们最理想的阅读场所。);(1分) ②书店数量增加,品位提升,让阅读和选购变得更加轻松、时尚和舒适;(1分) ③年轻人对阅读有着天然的好感。(1分) (共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共16分)
7.①外婆和“我”、外公一起吃饭。 ②外婆帮 “我”吃甘蔗。
③外婆在 “我”结婚当天流眼泪。 ④外婆用手抚摸重外孙。
(必须从“外婆”的角度来概括,其他角度不给分。比如第一个场景写成“和外公外婆一起吃饭”,不得分。每点1分,共4分)
8.“模糊”是因为时间久远,记得不真切,写出了外婆离开“我”已经很多年;“清晰”是指外婆给“我”留下了太多的记忆,对“我”的爱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不能忘怀。(每个词的分析2分,共4分)
9.(1)①紧承上文,是对“美味佳肴”的详细解说,写出了外婆能把最普通的饭菜做成“美味”; ②连用两个破折号,起强调作用,点明外婆做的饭菜让“我”至今难以忘却,从而突出了外婆对我无尽的疼爱;③从饭菜的种类和“捧”字可见当时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外公外婆却想尽办法为“我”的生活注入了无限的温馨和幸福,写出了“我”对在外婆呵护下生活的无限眷念。(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外婆的手比作失去了水分的树皮,非常粗糙,写出了外婆勤劳、艰苦的一生,“动作却异常轻柔”则写出了外婆对晚辈的绵绵柔情。(2分)
10.示例:①懂事、听话 ②对外婆有着深厚的感情、思念外婆 ③孝顺老人、懂得感恩、重视亲情 ④善于自省、反思 ⑤不幸却幸运 ⑥有着细腻的文笔,等。 (举例略。答出任意两点,结合原文,言之有理即可。共4分)
(二)(共11分)
11.在生活中不要怕“丢脸”,要经常“洗脸”。(或:把丢脸的事讲出来就如同洗脸。讲一次就洗一次,越洗越干净。)(3分)
12.首先,解释本文所讲的“丢脸”的意思,并借用于光远先生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把丢脸的事讲出来就如同洗脸。讲一次就洗一次,越洗越干净”;其次,(③④两段)从正面论述了“洗脸”的好处;接着,(⑤⑥两段)从反面论述不肯面对“丢脸”甚至不承认“丢过脸”的弊端与不良后果;最后,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指出“洗脸”的重要性,再次强调中心论点。(4分)
13.可以放在第⑤段末尾作为道理论据。因为第⑤段所讲的是有些人不是不知道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而是不愿意承认且有意隐瞒自己“走麦城”的不光彩一页;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不知道有什么错误和过失,怎么能纠正错误和过失?” 指出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前提。两者论述的内容是一致的,所以应放在第⑤段。(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7分)
14. (1)秋:时 (2)光:发扬光大 (3)臧否:善恶 (4)刑:罚
(每个1分,共4分)
15.(1)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人们)忠诚进谏的言路。
(2)禁止杀人伤人,是天下的大义。(每小题2分,共4分)
16.广开言路、严明赏罚(2分)
17.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有错别字、漏字不给分,共2分)
18.示例:“可怜”在这里理解为“可惜”,一方面写出了前文所写已成追忆,另一方面写出了词人两鬓染霜,理想仍未实现的无奈。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或:“可怜”有“可惜”之意,表转折,画龙点睛,是梦境到现实的转折,词风由雄壮到悲壮,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抑郁和愤慨。)(意思对即可,共2分)
1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出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每点1分,共3分)
四、作文(50分)
按常规批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