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课件】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课件】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3-03 09:37:52

文档简介


《平行线的判定》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
线”等课时之后进一步学习的课程,希望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之后能学会平行线判定的方法。平行线的判定为之后几何题目的学习树立了典范,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进一步巩固平行线概念及判定方法。
(2)能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平行线的认识,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践、讨论、体会平行线判定定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主动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
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应用。?

梳理旧知,引出新课
通过复习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如何判定两直线平行。
根据定义
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
引发学生思考除应用以上两种方法以外,是否还有其它方法呢?从而引出本课的内容,平行线的判定。
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演示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过程,
通过平行线画法的复习,引发学生思考画平行线过程中,哪个角没变?
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没有变。

∠1与∠2是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移动前后的位置,显然∠1与∠2是同位角并且它们相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 ∵∠1=∠2
∴AB∥CD.
如图(课本14面5.2-7),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这种叫做角尺的工具画平行线的道理吗?
用角尺画平行线,实际上是画出了两个直角,根据“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可知这样画出的就是平行线。
如图,(1)如果∠2=∠3,能得出a∥b吗?(2)如果∠2+∠4=1800,能得出a∥b吗?

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2=∠3
∴a∥b.
(2)∵ ∠4+∠2=180°,∠4+∠1=180° (已知)
∴∠2=∠1 (同角的补角相等)
∴a∥b. (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 ∵∠4+∠2=180°
∴ a∥b.
从而得出平行线的三个判定定理(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巩固新知,深化理解
1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的角尺画平行线的道理吗?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如图, BE是AB的延长线.
由∠CBE=∠A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
由∠CBE=∠C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
由∠D+∠A= 180°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
课堂练习
填空 1如图所示:
(1)如果已知∠1=∠3,则可判定AB∥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已知∠4+∠5=180°,则可判定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已知∠1+∠2=180°,则可判定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已知∠5+∠2=180°那么根据对顶角相等有∠2=__,
因此可知∠4+∠5= ____,所以可确定 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已知∠1=∠6,则可判定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如果∠1=________,那么DE∥ AC;
(2) 如果∠1=________,那么EF∥ BC;
(3)如果∠FED+ ∠________=180°,那么AC∥ED;
(4) 如果∠2+ ∠________=180°,那么AB∥DF.
归纳小结
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根据学生反映可以从下面三维目标上小结:我们主要学了哪些知识?我们体会到了哪些思维方法?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课件24张PPT。(1) 根据定义. (2) 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1.梳理旧知,引出新课 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两种: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除应用以上两种方法以外,是否还有其它方法呢?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2、平行线的画法:2. 动手操作,归纳方法 你还记得如何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吗?2、平行线的画法:·ABCD2.动手操作,归纳方法 你还记得如何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吗?在画图过程中,三角板起到什么作用?
2、平行线的画法:2.动手操作,归纳方法 你还记得如何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吗?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已知)∴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几何语言书写:两直线平行的判定(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时得到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由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那么,能否利用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来判定两直线平行呢?思考:下图中,如果∠1=∠2,能得出AB∥ CD吗?写出你的推理过程∵∠1=∠2
∠1=∠3
∴ ∠2=∠3∴ AB∥ CDB1ACDF32E
(已知) (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简单推理,得出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的判定(2):几何语言书写: ∵ ∠1=∠2(已知)∴ 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下图中,如果∠2+∠4=180°,能否得出AB∥CD?∵ ∠2+∠4=180 °(已知)
∠3+∠4=180°(邻补角的定义)
∴ ∠2=∠3(同角的补角相等)∴ AB∥CD(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2+∠4=180 °(已知)
∠1+∠4=180°(邻补角的定义)∴ ∠2=∠1(同角的补角相等)∴ AB∥ CD(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方法二:3.简单推理,得出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的判定(3): ∵ ∠1+∠2=180°(已知)∴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几何语言书写: 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1 如图,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的角尺画平行线的道理吗?巩固新知(1)由∠CBE=∠A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根据是什么?例2 如图, BE 是AB的延长线.解:(1) AD∥BC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E∥CD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E∥CD .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巩固新知(2)由∠CBE=∠C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根据是什么?(3)由∠D+∠A= 180°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 行?根据是什么?① ∵ ∠2 = ∠ 6(已知)
∴ _____∥_____( )② ∵ ∠3 = ∠5(已知)
∴ _____∥_____( )③∵ ∠4 +_____=180o(已知)
∴ _____∥_____( )ABCDABCD∠5ABCDAC14235867B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FE巩固新知例3 填空① ∵ ∠1 =_____(已知)
∴ AB∥CE ( )② ∵ ∠1 +_____=180o(已知)
∴ CD∥BF ( )③ ∵ ∠1 +∠5 =180o(已知)
∴ _____∥_____( )ABCE∠2④ ∵ ∠4 +_____=180o(已知)
∴ CE∥AB ( )∠3∠313542CFEAD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巩固新知练习1:
(1)从∠1=∠2,可以推出 ∥ ,
理由是 。
(2)从∠2=∠ ,可以推出c∥d ,
理由是 。
(3)如果∠1=75°,∠4=105°,
可以推出 ∥ 。
理由是 。b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42cd31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右图巩固新知(3)从∠ABC +∠ =180,可以推出AB∥CD ,
理由是 。(1)从∠1=∠4,可以推出  ∥ ,
理由是 。(2)从∠2=∠ ,可以推出AD∥BC,
理由是 。ABCD12345(4)从∠5=∠ ,可以推出AB∥CD,
理由是 。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D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巩固新知(1)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归纳小结(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得到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过程吗?(3)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是通过简单推理得到的,在推理论证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科书 习题5.2 第1、4、7题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