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 测试题
浙江 曹坚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A卷
一、我会选(每小题2分,共18分)
1.最早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这一结论的科学家是( )
A.瑞典化学家舍勒 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C.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 D.瑞典化学家诺贝尔
2.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
A.宇航中作高能燃料 B.供重危病人呼吸
C.炼钢 D.登山潜水时携带供氧设备
3.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药品可选用( )
a.高锰酸钾 b.过氧化氢 c.空气 d.二氧化锰
A.a或d B.a或c C.b或d D.a或b或b、d的混合物
#4.下列氧气的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B.蜡烛能在氧气中燃烧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氧气在一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5.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2006年无锡)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石油油井着火,用大量水浇灭
#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用高梁酿酒 B.过氧化氢制氧气 C.酒精挥发 D.酒精燃烧
#7.钢铁在生锈的过程中一定不会发生 ( )
A.物理变化 B.缓慢氧化 C.自燃 D.化学变化
8.氧气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这是因为氧气( )
A.易溶于水、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B.不易溶于水、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C.易溶于水、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D.不易溶于水、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9.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2006年重庆)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二、我会简答题(每空2分,共20分)
10.实验室常用①药匙②量筒③胶头滴管④镊子等用具取用药品。取用少量的液体药品用_______;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_______;取用块状固体药品用_______;取用固体粉末用___________。(填序号)
11.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证集气瓶里是否充满氧气,常用带有____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_______,证明集气瓶里充满氧气。
12. 下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的铁丝应用 进行处理。
(2)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②铁丝前端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
③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三、我会实验探究(8+4分)
13.下列表示物质的性质中,a颜色、b气味、c可燃性、d沸点、e氧化f、腐蚀性、g熔点、h分 解、i硬度j、化合、k密度、l挥发性等。(1)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2)工业上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_______不同,采用_______的方法制取氧气。此为_______变化。
14.许多鱼塘都安装有增氧机,即一种装有叶片的滚盘。滚盘的一半浸在水中,启动后不断旋
转,将水不断抛出水面,然后再落到池塘里。试说明为什么要用增氧机?增氧原理是什么?
B卷
一、我会选(每小题2分,共18分)
*1.下列对氧气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急救病人常常不需要供给氧气
B.液态氧不可用作宇宙火箭的高能燃料
C.制液氧炸药这是不可能的
D.在钢铁冶炼中用添加了氧气的空气进行鼓风,不可以提高炉温
2.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2006年苏州)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3.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 (2006年无锡)
A.注射器内有液体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4.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燃烧的旺,其原因是 ( )(2006年山东)
A.火柴梗着火点低 B.空气中氧气不足
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 D.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5.有道是:水火无情。一旦你被困在火灾区时,要冷静地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求生措施,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2006年苏州)
A.拨打火警电活并到窗口呼救 B.用湿毛巾或口罩等捂住口鼻
C.直立身子朝有火光的方向逃生 D.蹲下或匍匐前行逃生
*6.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煤的形成 B.硫磺在氧气中燃烧 C.尸体腐烂 D.钢铁生锈
*7.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煤气爆炸 酸雨形成 B.用干冰人工降雨 灯泡发光
C.酒精挥发 冰雪融化 D.植物的光合作用 矿石粉碎
#8.下列物质的排放,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树木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 B.焚烧垃圾排放的废气
C.火电厂烟囱上冒的白烟 D.结婚时大量燃放焰火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
B.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其目的是使酒精隔绝空气而灭火
D.要达到灭火的目的,一定要在隔绝空气的同时,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二、我会简答题(5+10+4.5+4.5,共24分)
10.要检查配有烧瓶的实验装置是否漏气,首先应将装置连接好,把导气管口的一端浸入_ __里,用__ _____紧贴烧瓶外壁,发现导管口有_ ____冒出;把_ ____移开,一会儿,导管里形成一段__ _____,则可判断该装置不漏气。
11.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四射,生成物 叫 。选用的细铁丝应先用砂纸擦拭干净,这个变化是 变化。铁丝前端要系一根火柴的原因
是 ,铁丝要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 ,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前在盛氧气的集气瓶里装上 或 ,目的是 。反应式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 的反应。
12.为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1)
(2)
(3)
#13.我们灭火是根据燃烧的条件。请你举出三个应用不同原理进行灭火的实例。
,
,
。
三、我会实验探究(8分)
14.某研究小组对用H2O2分解生成H2O和O2的实验条件进行探究。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 往盛有5 mL 5 % H2O2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② 往盛有5 mL w % 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a g MnO2,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③ 往盛有5 mL w % 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a g Fe2O3,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④ 经检验,②、③ 中反应后试管中仍分别含有a g MnO2和a g Fe2O3。
研究小组还对溶液浓度、催化剂的种类等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下表选取了部分实验数据:
用足量等体积H2O2溶液制取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浓度 时间(min)条件 30% H2O2 15% H2O2 5% H2O2
加入a g MnO2 0.2 0.8 2.0
加入a g Fe2O3 7.0 9.0 16.0
参考答案
A卷
一、我会选
1.B 2.A 提示:氧气是助燃剂 3.D 4.B 提示:燃烧一般都是化学变化
5.D 提示:油井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会漂浮在水面,我们可以采用隔绝空气的方法,达到灭火的目的。
6.C 提示:酒精挥发,酒精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7.C 提示: 钢铁生锈的过程是缓慢氧化的过程,不可能自燃。
8.D 9.D 提示: 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温度和空气。
二、我会简答
10. ③ ② ④ ①
11. 火星 复燃
12. (1)砂纸; (2) ①增加反应物的表面积
②使温度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③防止熔化物溅落使瓶底破裂
三、我会实验探究
13.(1)c、e、f、h、j。(2)d、膜分离、物理。
14.(1)为了提高水中氧气浓度,帮助鱼类生存
(2)增氧机启动时,滚盘不断旋转,将水抛出水面,增大了氧气与水的接触面,
加快了氧气的溶解速度,达到增氧目的。
B卷
一、我会选
1.B 提示:制液氧炸药时,氧作为一种反应物 2.C 提示: 氧气不溶于水
3.C 提示: 缓慢推动活塞,瓶内压强增大,导致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4.D
5.C 提示:匍伏着身子朝没有火光的地方逃生 6.B 7.D 提示:酸雨形成是化学变化
8.A 9.D 提示:要达到灭火的目的,满足隔绝空气和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的其中的一个条件即可
二、我会简答
10. 水 手掌 气泡 手 水柱
11.火星、四氧化三铁、物理变化、引燃铁丝、使铁丝受热面积增大;水、铺沙、防止生成
点燃
的熔化物炸裂瓶底、3Fe + 2O2 Fe3O4 氧。
12.(1)增加绿化地带。(2)减少汽车废气的排放(3)减少烧煤
13. (1)符合隔绝空气灭火原理的实例,如: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2)符合降低温度灭火原理的实例,如: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3)符合移走可燃物灭火原理的实例,如: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打隔离带。其它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三、我会实验探究
14.(1)催化作用(2分) (2)5 % (2分)
(3)相同条件下,MnO2的催化效果比Fe2O3好(2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H2O2浓度越大,产生氧气的速度越快。(2分)(本格共4分)
问题:(3)从上表中能得出哪些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1)MnO2、Fe2O3在上述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 ②、③ 中H2O2的浓度(w %)以___________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