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课题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知道鉴真东渡的具体史实及其影响。知道玄奘西行的时间和贡献,唐朝时中外文化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2.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西游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3、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重点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难点 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由《白龙马》的歌曲导入 听歌曲,唐朝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
讲授新课 遣唐使 出示日本唐人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会有唐人街,唐朝与日本的交流情况是怎样的出示图片介绍遣唐使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出示遣唐使的重要人物“阿倍仲麻吕”的图片学生总结归纳遣唐使的特点规模大(2)次数多(3)素质高出示材料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学生思考: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来唐朝,有何意义原因:日本认为唐朝是一个制度完备的国家,应该经常去学习。意义: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出示图片展示中日在服饰、文字、节日、建筑、货币等方面的相似之处。鉴真东渡播放鉴真东渡的视频,了解基本史实。根据课本具体了解鉴真东渡的史实6次东渡,前5次都没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754年,抵达日本影响: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医药 文学 书法 建筑 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出示鉴真在日本的图像,与唐招提寺。出示关于鉴真的诗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盲目航东海”指什么?表现了鉴真怎样的精神?“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他都传了哪些道艺?“盲目航东海”指鉴真东渡日本。表现了鉴真矢志不渝,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的精神。“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鉴真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传的道艺: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玄奘西行播放《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由歌曲引出唐朝除了与日本交流频繁,还与哪个国家有频繁的交流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在玄奘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天竺是唐朝时的称呼,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经典电视剧《西游记》中的故事取材于我国历史上哪个故事呢,唐僧是哪个人物的故事形象呢取材于”玄奘西行” ,唐僧便是玄奘了解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西行的时间:贞观年间西行起止地点:起:长安止:天竺(今天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历时:四年经历: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贡献:10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 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著作:玄奘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的作用:记载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学生在书上找到并勾画:遣唐使的相关内容 学生结合课本讨论总结遣唐使的特点学生根据材料讨论总结日本派遣唐使的原因与意义。学生观看视频学生在课本上勾画鉴真东渡的相关内容 小组讨论总结听歌曲学生读课本了解相关史实并在课本上勾画相关内容 利用图片,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论从史出,根据材料便于学生理解出示图片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视频生动形象,便于学生掌握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课堂小结 小结:学生明白了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很多启迪。第一,我们必须具备安定团结的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同时,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济文化水平,这样才有条件投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其次,我们必须学习唐朝有着广博的胸怀,传播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善于吸收他国之长,为己所用,有容人之度量。 通过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育学生刻苦勤奋,坚持国家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板书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日本 天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课题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下册
学习
目标
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知道鉴真东渡的具体史实及其影响。知道玄奘西行的时间和贡献,唐朝时中外文化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
2.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西游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3、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重点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难点
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由《白龙马》的歌曲导入
听歌曲,唐朝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
讲授新课
遣唐使
出示日本唐人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日本会有唐人街,唐朝与日本的交流情况是怎样的
出示图片介绍遣唐使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
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出示遣唐使的重要人物“阿倍仲麻吕”的图片
学生总结归纳遣唐使的特点
规模大(2)次数多(3)素质高
出示材料
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学生思考: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来唐朝,有何意义
原因:日本认为唐朝是一个制度完备的国家,应该经常去学习。
意义: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示图片展示中日在服饰、文字、节日、建筑、货币等方面的相似之处。
鉴真东渡
播放鉴真东渡的视频,了解基本史实。
根据课本具体了解鉴真东渡的史实
6次东渡,前5次都没成功
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
754年,抵达日本
影响: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医药 文学 书法 建筑 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出示鉴真在日本的图像,与唐招提寺。
出示关于鉴真的诗歌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盲目航东海”指什么?表现了鉴真怎样的精神?“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他都传了哪些道艺?
“盲目航东海”指鉴真东渡日本。
表现了鉴真矢志不渝,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的精神。
“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鉴真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传的道艺: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玄奘西行
播放《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
由歌曲引出唐朝除了与日本交流频繁,还与哪个国家有频繁的交流
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在玄奘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天竺是唐朝时的称呼,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
经典电视剧《西游记》中的故事取材于我国历史上哪个故事呢,唐僧是哪个人物的故事形象呢
取材于”玄奘西行” ,唐僧便是玄奘
了解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
西行的时间:贞观年间
西行起止地点:
起:长安
止:天竺(今天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历时:四年
经历: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贡献:10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 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著作:玄奘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的作用:
记载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学生在书上找到并勾画:遣唐使的相关内容?
学生结合课本讨论总结遣唐使的特点
学生根据材料讨论总结日本派遣唐使的原因与意义。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在课本上勾画鉴真东渡的相关内容
小组讨论总结
听歌曲
学生读课本了解相关史实
并在课本上勾画相关内容
利用图片,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论从史出,根据材料便于学生理解
出示图片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视频生动形象,便于学生掌握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课堂小结
小结:学生明白了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很多启迪。第一,我们必须具备安定团结的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同时,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济文化水平,这样才有条件投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其次,我们必须学习唐朝有着广博的胸怀,传播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善于吸收他国之长,为己所用,有容人之度量。
通过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育学生刻苦勤奋,坚持国家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板书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日本 天竺
(共32张PPT)
历史人教版 七年级下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四课:唐朝中外文化交流
导入新知
歌词中唐三藏生活在哪个朝代,西行到达的是哪里,除了唐三藏以外还有何人也到达过其他国家,我们将通过这节课解决这些疑问
请同学们思考: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新知讲解
一、遣唐使
日本唐人街
思考
日本为什么会有唐人街,唐朝与日本的交流情况是怎样的
遣唐使船
遣唐使
何为遣唐使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交流非常频繁,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
阿倍仲麻吕
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讨论:由此可以看出遣唐使具有怎样的特点
次数多—
十几次
规模大—
最多的一次达到五百人
素质高—都是精挑细选的高素质人才
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 《日本书纪》
读材料思考
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来唐朝,有何意义
原因:日本认为唐朝是一个制度完备的国家,应该经常去学习。
意义: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装
和服
服饰
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
日本的端午节
文字
床前明月光
疑われる上で霜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
しています
建筑
长安城
平城京
货币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日本的和同开珎
(始铸于708年)
二、鉴真东渡
鉴真和尚(688~763):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是最有影响的人物。
出生扬州,少有大志,出家学佛,成为当时著名的律宗大师。
鉴真东渡的基本史实
6次东渡,前5次都没成功
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
754年,抵达日本
在日本传授佛经,
传播中国医药 文学 书法 建筑 绘画等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鉴真坐像被日本定为国宝
唐招提寺
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盲目航东海”指什么?表现了鉴真怎样的精神?“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他都传了哪些道艺?
“盲目航东海”指鉴真东渡日本。
表现了鉴真矢志不渝,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的精神。
“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鉴真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传的道艺: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三、玄奘西行
思考:
唐朝除了与日本交流频繁,还与哪个国家有频繁的交流?
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在玄奘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天竺是唐朝时的称呼,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
经典电视剧《西游记》中的故事取材于我国历史上哪个故事呢,唐僧是哪个人物的故事形象呢
取材于”玄奘西行” ,唐僧便是玄奘
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
西行的时间:
贞观年间
西行起止地点:
止:天竺(今天印度、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
历 时:
四年
经 历:
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起: 长安
贡 献:
10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 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著 作:
玄奘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的作用:
记载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巩固提升
1.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 交流频繁。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 )
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去天竺求取佛经
D.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A
2、《西游记》中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广泛流传,它取材于唐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的史实。当时的天竺包括今天的( )
A.日本 B.印度一带
C.伊朗 D.阿拉伯地区[来源
B
3、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交流频繁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学习了唐朝先进的制度等
A
4、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 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
A.《大唐西域记》 B.《史记》
C.《贞观政要》 D.《齐民要术
A
5、1998年,唐招提寺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右图是唐招提寺门前的立石。唐招提寺是哪两个国家友好交往的见证( )
A.唐朝与阿拉伯 B.唐朝与日本
C.唐朝与新罗 D.唐朝与天竺
B
6、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根据材料思考: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广泛和活跃呢?
1、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3、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课堂小结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日本
天竺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天竺
《大唐西域记》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A .玄奘B .鉴真C .忽必烈D .郑和
2、如果开展一次以“古代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交流”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下列可纳入的重要史实有()
①马可 波罗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游 ④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3、如果你想研究唐朝时印度和西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
A .《史记》B .《资治通鉴》C .《西游记》D .《大唐西域记》
4、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是()
A .玄奘西行B .鉴真东渡C .遣唐使来华D .文成公主入藏
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6、“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着求真的精神。鉴真的目的地“东瀛”是()
A .日本B .朝鲜C .印度D .越南
7、 玄奘12岁出家,遍读佛典,其西行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灌而成的求知之路。历史上,他曾()
A .西游天竺B .东渡日本C .出使西域D .七下西洋
8、 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为这组图片拟定了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A .祖国统一B .中外交往C .民族团结 D .抵抗侵略
9、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他们取回的“经”最有可能是()
A .《圣经》B .《古兰经》C .佛教经典D .《道德经》
10、某班准备通过课本剧形式来体现唐朝的对外交往活动,下列不应该出现在此剧中的一幕是()
A .日本遣唐使觐见皇帝B .鉴真在唐昭提寺讲经C .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D .玄奘回国后和皇帝讲述路上的见闻
11、2014年9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发表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重要演讲,他说“中印两国人民交往史上浓墨重彩的是佛教交流”。回顾历史,唐朝曾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 出重大的贡献的是()
A .玄奘B .郑和C .鉴真D .遣唐使
12、日本官方曾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是()
A .建立外交关系B .援助中国C .征服中国D .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13、材料分析题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开放到封闭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绵延数千里的漫长古道——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中外交往的见证。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
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
材料概述了哪些朝代对外交往的情况?这些朝代的对外交往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用史实说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两项)
材料二中所说人物是指谁?他有何贡献?
1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十分频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唐朝时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叫什么?他们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谁?
(3)唐朝时游学天竺的高僧是谁?
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对今天有何借鉴?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A D D A A A B C C A D
材料分析题
13、(1)汉朝、唐朝
共同作用: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2)史实说明:玄奘西行印度、鉴真东渡日本、日本的遣唐使
(3)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4、(1)遣唐使;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 鉴真
(3) 玄奘
(4)一个国家在发展中应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多与别国沟通交流,多学习吸收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