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三下
2 古诗两首
《咏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诗中的5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素材】
1.柳树的图片
2.诗人贺知章的资料
3.春天景物的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咏柳)(课件出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出示贺知章的资料。(课件出示)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标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课件出示)www.21-cn-jy.com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重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课件出示)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课件出示)
(l)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2)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课件出示该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会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练习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识记字型,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多次书写,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六、总结全诗,布置作业
1.学了这首诗,你有何感受?
(柳树就是春天的使者。)
(春天真美啊!)
2.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3.背熟古诗。
附: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学反思】
《春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诗中的2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素材】
1.春天的图片
2.诗人朱熹的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了解作者朱熹的情况。(课件出示)
二、根据提示,自学古诗。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课件出示)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课件出示)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四、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课件出示)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课件出示)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课件出示)21教育网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课件出示)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21·cn·jy·com
生: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2·1·c·n·j·y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五、识记字型,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两个字“滨”和“紫”。(课件出示)
2.老师指导。
“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撇折。
“紫”字下面是“糸”,不要丢掉一点,也不要多一撇。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六、总结全诗,布置作业
1.学了这首诗,你有何感受?
(春天万紫千红真美啊!)
(我们要在这大好春光里,好好学习。)
2.背熟古诗。
附:板书设计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教学反思】
古诗作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作品,是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有许多描写色彩的诗句。教学时抓住富有色彩的词语,对于正确理解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感情,有很大帮助。所以在古诗教学时采用了抓诗眼,释词,顺句,连篇的教法。《咏柳》和《春日》两首诗学生非常熟悉,早已倒背如流,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每个环节都非常顺利,但是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时就卡住了。孩子们有的拿出词语手册来解释某些词的意思,大多数能运用书上的注释解释。当汇报时他们充其量只能把几个知道的意思,生硬地串联起来,整句诗的理解听上去非常别扭。于是我进行意境的转化教学,一节课下来,自认为学生应该了解了古诗的意境,掌握了古诗的大概意思。谁知转过天来让学生释义时,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讲述。原诗早已背诵的滚瓜烂熟 ,对其意境竟然朦朦胧胧。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刚开学的不适应吗?想想也许有其中原因的一点原因,但是最终可能还是在于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上的差距,创造的教学情境不够深入。每一首古诗,从意象到意境,都具有主观情意与客观事物整合生成的艺术境界,即情与景的相合相容。在古诗教学中,意象的解读是基础,只有入境才能入情,才能品味,才能催生精神感知。因而,古诗教学中,意境的感悟是实现情感体验、情感获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步骤。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