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教案
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
【学习目标】
1、积累基础知识,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3、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4、以屏为媒介,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00),别名梓室,中国闻名的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家、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杭州人。早年学习文史;后专门从事古建筑、园林艺术的教学和研究,成绩卓著;对国画和诗文亦有研究。其对造园具独到见解,他认为:“造园有法而无式,变化万千,新意层出,园因景胜,景因园异”。主要著述有《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园林谈丛》、《说园》等,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力之大,其远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陈从周先生还是一位知名的散文作家和画家,是张大千先生的入室弟子。1948年,他30时,在上海开办个人画展,以“一丝柳,一寸柔情”,蜚声海上画坛。随后出版《陈从周画集》。作为散文作家,出版过《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集》,以及40余万字的《梓室余墨》等散文作品。
陈从周先生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却给后人留下很多宝贵的东西。在这些遗著的每一页里都浸透了他的心血,浸透了他对我们华夏民族文明的热爱和真切的感情。潜心地细细阅读这些遗著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渐渐地沉醉到那些字里行间中去,尽情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浓郁与香淳,充分地领略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的景境之神韵。正叶圣陶先生在关于《说园》的一封书信中曾说:“从周兄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
【基础字音】
2.字音
纳凉(nà) 帷幕(wéi) 伧俗(cāng) 闺中(guī) 韶光(sháo) 休憩(qì) 倚靠(yǐ)
3、多音字
┍píng屏幕 ┍bēi背负 ┍gòu勾当
屏┥ 背┥ 勾┥
┕bǐng屏息 ┕bèi背诵 ┕gōu勾结
4、形似字
┏徒:徒劳 ┏闺:闺女 ┏帷:帷幄
┗徙:迁徙 ┗闰:闰月 ┗惟:惟独
5、解词
【伧俗】粗俗鄙陋
【得体】恰当,恰如其分
【微妙】深奥玄妙,难以捉摸
【内容详解】
整体感知
1、课文说明中心
屏风的使用功能与艺术功能
2、理解主旨
这篇文章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与艺术装饰功能,作者的着眼点在于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
3、理清结构
本文可分成三部分:
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段,引出说明对象,点出屏风的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第二部分为第2段到第4段,分别介绍屏风的作用、屏风的种类以及屏风在建筑美学上应起的作用。第三部分为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点明写作意图。
4、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引用
5、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具体分析
1、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作者介绍了屏风的这些知识:在室外和室内安置屏风的作用,其中有实用性的,也有艺术性的;从建筑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角度划分出的屏风种类;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1)按其所在的空间分,有室内屏、室外屏,作者介绍了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的作用:①避免从门外直接望到厅室;②屏风上有书有画,起分隔作用,是一种艺术点缀;③可以挡风;④空间仍然是流通的的。室内屏起着与帷幕相同的作用,“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2)按照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3)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 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简而言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2、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找出具体句子。
“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把“屏”看作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表露了作者对屏风的情有独钟;受古诗词和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作者对屏风的感情逐步加深。此外,还有不少地方也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3、结合课文引用的古诗文。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是一个失意宫女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在用夏日用的小凉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 “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3)“抱膝看屏山”
“抱膝看屏山”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这些古诗词句,使全文具有了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而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4、作为科学小品文,本文语言有何特点,结合语句分析。
本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科学,富有文学色彩。
“……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
[活动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找出来与其它同学交流。
例:南朝 《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宋代词人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 《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曲》“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2、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有些东西已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不过,它们都曾在历史中留下剪影,请选择一两件东西,写一篇文章,介绍它们的特征及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