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期中测试(没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期中测试(没有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8-05-09 23: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满分100分50分钟完成)
亲爱的同学们,半学期过去了,你一定有很多收获,让我们一起走进下面的检测题,评判一下吧!
书写分(5分)
“字如其人”你一定能写一手干净、规范的字,试试吧!
Ⅰ、基础知识
一、填空(21分)
1. 生物体是由(     )组成的。(     )物理学家(    )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2.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通过透镜看到的(    )越大,(    )越小。
3. 生物体的细微结构必须制作成(     )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4.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 ),整个世界都是由( )构成的。
5.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是( ),化学变化的特点是( )
6、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 )、( )和( )等。
7、放大镜也叫(   )。放大镜是中间(  )边缘(  )的透明镜。
8、放大镜能把物体的(   )放大。
9、列文虎克制作出来当时最精良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  )倍,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倍。
10、生命体都是由(  )组成的,(   )的建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二、判断。(24分)
1.能将物体放大的镜片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 )
2.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但都会变化…………………………( )
3.用蜡烛加热白糖时既发生物理变化,也发生化学变化………( )
4.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
5.馒头、面包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因为它们都含有淀粉……( )
6.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
7.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会变浅…………( )
8.火药是古代的炼丹道士发明的……………………( )
9.微生物不是生物,不具有其他生物的特征。(  )
10.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  )
11.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  )
12.只要把物体放在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 (  )
三、选择题(20分)
1、馒头和面包松软可口,是因为………(       )
A 制造面包和馒头的面粉疏松B、生面团中揉入了酵母,排出了二氧化碳。
2、 放大倍数大的放大镜,其视野………(       )
A 大B、小C、一样
3 我们利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
A 放大了的正像B、放大了的倒像C、缩小了的倒像D、缩小了的正像
4、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米饭含有………( )
A、糖 B、淀粉 C、甜蜜素
5、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  )制成的,可以放大近300倍。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罗伯特.胡克
6、蝇眼是(  )。
A单眼   B复眼
7、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 )
A、是马铃薯 B、是碘酒 C、既不是马铃薯,又不是碘酒
8、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9、影响铁生锈的原因………( )
A、只是空气B、只是水分 C、是空气和水分的共同作用
10、昆虫头上(  )的就是它的鼻子
A、触角 B、复眼 C、鼻子
Ⅱ、科学探究
能力题(20分)
1、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你一定学会了制作玻片标本。请你把制作方法写在下面。
2显微镜为什么能明显提高放大能力?
3、请写出生活中人们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4、用流程图表示观察工具放大镜 显微镜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

(   )→(   ) →(   )
↓ ↓ ↓
(   ) (   ) (   )
5、分类
水 玻璃 白糖 木头 食盐 砖头 碱面 水晶 味精
晶体:
非晶体:
Ⅲ、情感交流 (10分)
如: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知道了:我身边有个微小世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微小世界,因此,我们要更好的认识微小世界。
你还知道了什么?请写一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