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6课 琵琶行 并序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悯然(mīn) 憔悴(qiáo cuì) 商贾云集(ɡǔ)
B.转徙(xǐ) 迁谪(zhé) 东船西舫(fānɡ)
C.幽咽(yè) 浔阳(xún) 钿头银篦(bì)
D.红绡(xiāo) 阑干(lán) 悄无声言(qiāo)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正确的一组是
A.枫叶狄花 添酒回灯 转轴拨弦 低眉信手
B.轻拢慢捻 间关莺语 凝决不通 银瓶乍破
C.整顿衣裳 秋月春风 暮去朝来 呕哑嘲哳
D.忧愁暗恨 年长色衰 飘沦憔悴 恬然自安
【答案】C
【解析】A项,狄—荻;B项,决—绝;D项,忧—幽,飘—漂。
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 快:畅快
B.歌以赠之 歌:作歌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走了以后 来:助词,无义
D.如闻仙乐耳暂明 暂:暂时。
【答案】D
【解析】“暂”,诗中应该解释为“忽然,一下子”。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老大嫁作商人妇
B.说尽心中无限事
C.铁骑突出刀枪鸣
D.暮去朝来颜色故
【答案】B
【解析】A项,“老大”,古义:年纪大了;今义:长子,长兄。C项,“突出”,古义:向外冲,出来(两个词);今义:超出一般,鼓出来(一个词)。D项,“颜色”,古义:容貌;今义:色彩。
5.与“春花秋月等闲度”中的“等闲”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不可等闲视之。
【答案】B
【解析】B项,与例句一样,都为“随随便便、轻易”,其它几项都都为“平常”。
6.“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答案】C
【解析】A项,“衬托……昂扬”说法不当。B项,“反衬……成功”说法不当。D项,“衬托……凄凉”说法不当。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语言通俗明白,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B.唐有乐府诗,是按照汉乐府的旧题来写新事的;又有新乐府诗,是不合乐的,是叙事诗,按照所叙事件来定题目,不是仅有乐府的旧题。
C.《琵琶行》有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两条结构线索,暗线是琵琶女的演奏和自诉身世,明线是诗人的感受,两条线索的交汇,是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同感情体验。
D.《琵琶行》用反衬手法来表现琵琶女的“凄凉”,用昔日的年轻貌美衬托现在的年长色衰,用昔日的门庭若市衬托现在的独守空船,用昔日的“欢笑”衬托如今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托孤寂伤感的情怀。
【答案】C
【解析】明暗线索表述错误。
8.下列各句中,引用诗句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拆迁政策,村民依然很不满意,看来,政策的制订还是没有站在村民的角度来全面考虑。
B.处在“阿拉伯之春”漩涡中的叙利亚和利比亚,可说“同是天涯沦落人”,而不同的是,利比亚的卡扎菲已被西方武力支持的反对派打死,叙利亚的巴沙尔还在苦苦地挣扎中。
C.官场混迹十多年,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用尽了积蓄,到如今,依然是司马青衫,连个七品芝麻官都没有混上,真叫人不得不说一句当今大学生的口头禅“好郁闷”啊。
D.面对仇敌,打不能打,杀不能杀,他牙关紧咬,两眼喷火,却一言未发,只把扣住扳机的手指松开按上,按上松开。《顺溜》一剧中,对于这场戏的处理可说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完全靠演员的表情动作来突现人物内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C项,“司马青衫”常用来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9.下面是关于“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的材料。请根据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个字。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密切联系当时社会的“政”。
【答案】①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 ②而是缘起于社会生活中的“事”(意思对即可)
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0~12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0.对节选部分第一段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D.第五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悲惨的心情,第六句用月光进一步反衬诗人此时的心情。
【答案】D
【解析】“反衬”一词错误。此处将别时的悲惨凄凉的氛围,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人的心境更是凄凉愁苦。
1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两句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这两句在诗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紧承上文主客离别之事,又引出琵琶声,为下文展开对琵琶曲的描写过渡。
【解析】第一段写江上送客,第二段开头写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2.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答案】①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②巧用拟声词和叠音词,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
③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意思对即可)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
【答案】A
【解析】致仕:辞官归家。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D项,连词,跟、同。A项,代词,他/助词,无实义。B项,连词,于是∕副词,竟然。C项,介词,给/副词,被。
15.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览(其)诗卷
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答案】C
【解析】“老妪”应改为白居易。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答案】D
【解析】“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他“独善其身”,信奉佛教,是在他仕途失意之后。
17.(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②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答案】①(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许认可的诗文(或人)。
②(白居易)被重新任用之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政 姊 荣 闻 人 有 刺 杀 韩 相 者 贼 不 得 国 不 知 其 名 姓 暴 其 尸 而 县 之 千 金 乃 於 邑 曰 其 是 吾 弟 与 嗟 乎 严 仲 子 知 吾 弟 立 起 如 韩 之 市 而 死 者 果 政 也
《史记·刺客列传》
【答案】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白居易在二十岁名声未起的时候,到京城游玩,去拜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许认可的诗文(或人),于是就戏弄白居易说:“长安什么东西都贵,想‘居’是很不‘易’的。”等到顾况阅览白居易的诗卷,看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于是他感慨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我之前的话是跟你开玩笑的啊。”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选拔进士和人才,白居易都被选中,补任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和诗一百多篇,对时事进行规劝和批评,诗歌流传到宫中。皇上对这件事感到很高兴,于是召见他并授予他翰林学士的职位,后担任左拾遗。当时强盗杀了宰相,即使是京师也显出喧闹或纷乱的样子。白居易第一个上书,请求尽快捉拿盗贼。权贵中有人嫌他做事超出了他的职责范围,非常恼怒。不久就有人说:“白居易的母亲掉到井里死了,但他却写了《新井篇》,文章语言肤浅华丽,白居易品行恶劣不可重用。”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当初因为宰相武元衡被杀的事情而暴露自己不够适宜的行为,他的行为确实没有其他的想法,却使奸党恼怒,于是也使他仕途失意。但他也能顺应并适应自己的境况,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佛教生死的说法里而忘记自己形骸的劳顿。过了很久,又调任中书舍人,负责拟制诏书。黄河以北发生动乱的时候,朝廷出动军队平乱无功而返,他又谈论国事,皇上没有多听取他的意见,于是请求到京师之外任职,被任命做杭州刺史。文宗即位后,白居易被召回升迁做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官归家,后去世。
白居易连续多次因为忠诚耿直而遭遇摒弃,于是就将自己放纵在诗酒之中。被重新任用之后,遇上的又都是年幼的国君,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选择居住在履道里,跟香山的僧人如满等结集成立净社。疏浚淤塞的沼池,种植树木,建了石楼,开凿了八节滩,常去游赏玩乐,茶酒器具不离身边。曾经不戴帽子,裸露发髻,张着两腿坐着,谈论禅道,咏怀古迹,自在快乐。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写了自传。非常喜好佛事,也曾整月不食荤菜,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设宴集会,这些都是年岁已高并不做官的人,每天相互邀请,当时的人们很羡慕他们,为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公的诗以六言为主,不喜欢内容艰深。每次写好后,一定让自己家里的老婆婆读自己的诗句,询问得知她理解诗句了,才把诗句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诗就如同崤山以东的老年人从事农桑,字字都很实在。鸡林国的行者、商人把白居易的诗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价值百金,如果是伪造的诗句,他们就能辨别出来。白居易与元稹的关系非常好,写作风格也相同,天下人将他们合称为“元白”。元稹去世后,白居易与刘宾客齐名,人称“刘白”。白公喜好神仙之说,自制飞云履,焚香走路,像在烟雾里行进,四边冉冉地升起云雾。刚到九江的时候,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座草堂,来炼制仙丹。这些现在还存在。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8~19题。
题元十八①溪居
【唐】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8.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栅,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景象。景物描写的特点:①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③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
19.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
【答案】①“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令人叹为观止。②“影落”,写出处于这个淡雅绝俗的居室中,可以远眺山川景物,远处的五老峰影能倒映杯中,溪居的明净不可待言。③这也显示了溪居的主人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
【解析】本题借炼字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最后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