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第1章第三节耳和听觉(音调 音色 响度)(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年级下第1章第三节耳和听觉(音调 音色 响度)(第二课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8-05-10 19:50:00

文档简介

课件8张PPT。乐音的三个特性 ——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 ——是人们对声音质的感觉 ——感觉到的声音高低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这种声音叫做乐音。 将一把直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实验。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伸出的长度不同,尺发出的声音会不同?结论1: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实验拿一把塑料尺,让它从木梳的齿上的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你能判别出它们发出声音的差别吗? 实验实验表明: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一只蜜蜂从你耳边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赫 思考:次声:低于20赫的声音超声:高于20000赫的声音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赫的声波 蝙蝠捕食听音测试①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先轻轻地敲鼓。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
②然后用力敲鼓,再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
你能发现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吗?在离鼓较近处听鼓声与离鼓较远处听鼓声有什么区别?实验响度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实验表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
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分贝,符号为dB 计量声音大小的单位2、讨论: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噪声污染1、你知道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吗?①防止噪声产生②阻断它的传播③防止进入耳朵探索与思考: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研究下列物体的吸音性能:棉花、书本、木板、橡皮泥、金属板、海绵、泡沫塑料。我国古代在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