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文档属性

名称 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04 12:0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
内容
课题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时
总第 4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赵丽萍
审核人
李慧勇
学习
目标
1、掌握一五计划的内容及取得的成就,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2、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开始起步;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体现了人民的一直,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重难点
重点:一五计划,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难点:工业化的特点
乐探
(7分钟)
通读课文【共8分钟,精读“第一个五年计划”子目(5分钟)】
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
条件:新中国成立后,经过 年的经济恢复, 得到根本好转。
原因:我国工业水平很低, 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建设。
时间:从 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超额完成。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 和 初步基础
相应发展 、轻工业、农业、和 商业 。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成就:工业: 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 等建设投产。
交通运输业:新建 、 等铁路30余条; 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 桥
建成。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 的面貌,向 迈进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背景:随着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我国 建设也加紧进行
召开: 年9月在 召开;
内容:制定 , 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 的宪法。选举为 国家主席,决定为
国务院总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规定 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 制度.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 建设奠定了基础。
乐研(3分钟)
你怎么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
乐拨(3分钟)
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法律文献:
乐展(4分钟)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商业
2、为加强西藏同各地的交往联系,在一五计划期间修建的运输路线不包括( ) A 川藏公路 B 青藏公路 C 新藏公路 D 青藏铁路
3、以下经济建设成就中,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是( )
①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④石油全部自给 ⑤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是在( )
A 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以后 B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C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D 新中国成立以后
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
A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B 进行三大改造
C 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颁布第一部宪法 D 制定“共同纲领”
6、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主要的特点( )
A 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B 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 D 是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乐测(10分钟)
1、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其中他描写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伟大成就的是诗句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它( )
A.由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 B.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C.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架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
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决定中发展的重点是什么?这个决定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 观察课本20页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
(2)“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板书设计(7分钟)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工业化
政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性质
作业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