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 十三 舌战群儒EJ·八年级语文下册1.领会文中人物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其个性特点;了解《三国演义》。
2.分析各种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感情,感受古文化的魅力。说说你知道的三国故事空城计
草船借箭
三气周瑜
反间计
欲擒故纵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 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学生。【代表作】
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等,
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它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以及元代评话、杂剧等资料编写而成。 小说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复杂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成功地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典型形象,对智慧和勇武精神作了出色的描写,积累了古代政治、军事斗争的知识和经验,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本篇选自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这一回的内容,在《三国演义》中颇为特殊,即诸葛亮为联合孙权、共拒曹操,奉命出使东吴劝说孙权,与东吴的主降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刘备寄寓荆州,兵微将寡,虽赖诸葛亮用计取得一些胜利,却仍面临灭顶之灾。
孙权占据江东六郡,有一定的实力,但也难与曹操抗衡,是战是降,内部意见分歧。孙权本人则既不愿降曹,又恐曹军人多势众,难以抵敌,正在犹豫观望。 为抵御曹军,保全东吴,鲁肃向孙权提出联刘抗曹主张,孙权遂派他去刘备处探听情况。早在隆中即洞察天下形势,建议刘备“外结好孙权”的诸葛亮早就有联孙抗曹之意,所以与鲁肃不谋而合。在征得刘备同意后,随鲁肃到柴桑劝说孙权。佞言 猖獗 剿灭 寰宇
云翳 衽席 沉疴 尪羸
垓下 社稷 帝胄 莘nìngjiǎorèn zhòujìgāichāng juéhuányì kē wāng léi shēn【躬行】亲自实行。【猖獗】凶猛而放肆。【云翳】阴暗的云。【匡扶】匡正,扶持;辅佐。【稽考】查考。【帝胄】古代帝王的子孙。【强词夺理】没有理硬说成有理,强行狡辩。【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记一些漂亮词句,
不深入研究。【舞文弄墨】玩弄文字技巧。【皓首穷经】钻研经典一直到老。 阅读课文,通过下面的注解理解课文,分析结构与内容。 这篇课文记载的是诸葛亮为劝说孙权联合刘备抗曹而与江东主降派进行的一次论辩。 双方争论的中心问题是抗曹还是降曹。江东诸儒为了阻止诸葛亮劝说孙权,群起而攻之,试图在诸葛亮见到孙权之前先用车轮战术将其挑下马来。再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内容。第二部分:(8)通过对黄盖责备群儒以及与诸葛亮对话的描写,赞扬了诸葛亮的大智大勇,并交代了故事的结局。第一部分:(1—7)详细地描写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情形。诸葛亮分别与谁辩论?结果如何?诸葛亮舌战张昭
虞翻
步骘
薛综
陆绩
严畯
程德枢无一言回答
不能对
默然无语
不能对答
语塞
不能对
不能对 阅读课文第一段,说说在张昭的眼中和口中,孔明是怎样的一个人。眼中:丰神飘洒,器宇轩昂。口中:自比管乐,自不量力,
言行不一,无所作为。具体分析诸葛亮与张昭论辩的过程。第一回合:张昭:是否自比管乐?(引君入瓮)
诸葛亮:小可之比(大胆深入)第二回合:张昭:欲卷荆襄,却已属曹操,为何?诸葛亮:
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基业;刘琮暗自降操,我们不知情;屯兵良图,非等闲可知。(试探虚实,已露出牙齿)(耐心解释、软中带硬)第三回合:张昭:言行相违(大肆发难)。
诸葛亮:争锋相对,据理批驳。 孔明在反驳张昭时,为什么要先谈治病养身之道?为何要列举韩信? 比喻刘备根据实际所定的谋略,犹如治病养生;以韩信对社稷的作用驳张昭,暗含“我”的作用也不是你们所能估量之意。 孔明在答辩时为什么一再强调刘备的大仁大义? 用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观念强调刘备是仁义之君,虽然暂时遇到了困难,但一定可以战胜曹操这样的奸雄,这是说服孙权联合抗曹的有力证据。这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奠定了诸葛亮论辩胜利的基础分析诸葛亮是如何驳斥其他人的。诸葛亮与虞翻:虞翻:你们胆小言大
诸葛亮:你们兵精粮足不战而降才是胆小诸葛亮与步骘:步骘:苏秦张仪是无用的说客
诸葛亮:苏秦、张仪是豪杰诸葛亮与薛综:薛综:丛林论(弱肉强食,天经地义)
诸葛亮:忠孝乃立身之本诸葛亮与陆绩:陆绩:血统论
诸葛亮:刘备血统高贵皇上认证,刘邦起身亭长终有天下。诸葛亮与严畯:严畯:治国要靠经典
诸葛亮:弄墨腐儒不能兴邦诸葛亮与程德枢:程德枢:儒者方能治国
诸葛亮:忠君爱国方是大儒朗读第二部分,概括黄盖的话的含义。 ①孔明是当世奇才(言下之意,你们不自量力);②唇舌相难,实为不敬;③大兵临境,当思退敌之策,建议孔明直接去劝说孙权。分析孔明为什么能在论辩中取胜。雄才大略在胸:对当前严峻形势的清醒认识,对联吴抗曹可能性的正确判断,对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卓越远见;
对刘备的忠诚,激发了孤身救主的胆略;渊博的学识,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历史掌故烂熟于心,随手拈来;
纯熟的论辩技巧:攻、守干脆利落,针针见血,招招制敌;
坚守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避免与盟友决裂,但又敢于斗争,在斗争中寻找团结。1.人物语言,极富个性。 课文中对诸葛亮、张昭等人物的刻画,都是通过他们的对话来表现的,极其鲜明生动,且富有个性。
如张昭的话充分显示了他的自大、狂妄的性格;诸葛亮反驳,则刚柔并济,有理有节。2.借助神情、姿态,加强对话的表现力。 例如,写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孔明听罢,哑然而笑”“孔明厉声曰”“孔明笑曰”等神情、姿态自然流露,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感,且和人物对话的内容、说话时的心情相吻合。 课文记叙了诸葛亮舌战群儒并取得胜利的过程,表现出他对君主的忠诚,以及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的机智、应变、雄辩的才智。舌战群儒发展开端高潮鲁肃引孔明至幕下见文武之士诸葛亮舌战张昭诸葛亮舌战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德枢结局黄盖引诸葛亮见孙权深谋远虑忠贞勇敢1.学习了课文,同学们对论辩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愚公该不该移山》展开辩论。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