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理想》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理想》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7-31 15: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理想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哲理诗,也是一首赞美诗。诗人主要借助比喻手法,从不同角度赞美理想,用形象来概括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对于高度概括的理想,人生体验不同的人,感受、体验、理解是不同的。
学习目标:
1、 理解,积累“倔强、寂寥、诅咒、碌碌终生、可望不可即、绝处逢生”等词语。
2、 熟练朗读并背诵全诗,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炼、优美,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4、 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难点:朗读训练。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
学情分析:
本文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这类富有哲理性的文章,要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善于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材料。
教具准备: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理想,一个诱人的字眼。词典上说,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恰值花样年华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浆,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的《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疏解字词,熟悉诗歌内容和语言节奏。
投影显示:寂寥(liao):寂静:空旷 玷污(dian):弄脏,比喻辱没。
洗濯(zhao)洗 缀连(zhui) 蜕(tui) 可望而不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全班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有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学生大声朗读诗歌。
教师出示小黑板:
1、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2、 诗文的结构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指名学生个别朗读思考:
1、 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 第2节诗是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3、 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
4、 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
5、 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树立远大理想的意义是什么?
6、 第6节中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的含义?
7、 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逐节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五、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在前七节,你还有哪些有疑问的地方?请提交给大家,大家一块来讨论解决。
六、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花季少年对未来充满憧憬,多彩的理想画笔绘出恒美的人生蓝图,请同学们模仿诗作,用很美的话来概括、赞美理想。
教师示例:
理想是茫茫大海上灯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道口那路标醒目的手臂。
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火种熊熊的烈焰。
七、课堂总结
八、布置作业。1、抄写并识记字词。 2、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九、板书设计
理想
理想的历史意义(2、3节)
理想的意义理想的人格意义(4.5.6.7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12)
理想的人生意义(8.9.10.11节)
十、教后记
第2课时
一、 检查作业
请学生在班上交流搜集的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展示制作精美的卡片,引导学生养成摘录、积累的阅读习惯。
二、 研读赏析8~12节
1、 学生集体朗读全诗。
2、 批一名学生朗读8~12节的思考:
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化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① 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② 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③ 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④ 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小结:诗歌8.9.10、11节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三、 拓展延伸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依照例句,完成句子。
例(1):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完成:小康的年代里,理想是 。
和平的年代里,理想是 。
例(2):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双是一种牺牲。
完成:时间既是 ,时间又是 。
语言训练 (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荫。
四、 体验反思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的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人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六、 布置作业
(1) 完成“研讨与练习”(2)将“思想交流以”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七、 教后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