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短文两篇
课 题:行道树
教材分析:《行道树》中,借行道树的形象表达无私奉献的人生信念。文中有叙有议,要抓住议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积累“贪婪、堕落、冉冉、红灯酒绿、繁弦急管“等词语:体司文章的深刻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反复朗读,读中领悟文章中心,感知内容。培养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正确看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反复朗读,读中领悟文章中心,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文中的哲理句“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的理解。
学情分析:对于这篇小短文,学生整体感情没有难以理解的地方,对文章主旨把握很准。但对于个别字词、语句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如“堕落”、“深沉”等等。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引导他们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如运用对比手法。
课前准备:录音机 投影仪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采用对话形式,读读、讲讲、议议。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新课:
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中,植物往往是有生命的,有性格的,例如毛泽东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打出幻灯片1]同学们知道他写的是什么吗?(梅花)在这首词中是个佬形象?(默默无闻的报春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啊,诗歌有“诗眼”,文章有“文眼”,这是我们理解诗歌、文章的关键所在。[打出幻灯片2]那么有被称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的台湾作家张晓风的眼中,行道树具有怎样的性格呢?让我们走近张晓风地,去解读她的行道 树。
明确课题及简介作者。略
二、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 以读字词:读准加点字的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堕落、贪婪、冉冉、红灯酒棣、繁弦急管
2、 教师放录音,学生根据录音纠正读音。
三、 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根据录音的节奏,感情大朗读课文,把感情充分表露出来。
读完后,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可以从语言等各个方面来谈)。
教师出示小黑板:1、从全文来看你们觉得文中所写的行道树给你怎样的感觉?只用“两句话讲讲你的感觉,可以畅所欲言。
学生自读行道树,找出其中的哲理句,从三个方面把握课文内容。
抓住一个哲理性语句。
四、 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 师:同学们对文章已经有了整体的初步了解,接下来我们还要深入理解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具体探究,同学们以四人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2、 师出示小黑板上的问题:
作为行道树要有哪些条件?(或行道树身上体现了什么特点?)
师述要求:合作探究时要边讨论,边划边记。(可以热烈点)回答问题时话要讲完整,还要做到说话要有理有据。
3、 学生分小组学习,发言: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稍加评议。可引导学生朗读句子或段落,在这个过程中师注意学生读错的字词,应及时纠正。
-----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
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
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
-----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
-----文中用了哪两处对比,来突出行道树的精神?
文章行道树的形象是什么人的代表?文中还说明了什么社会问题?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说出你的理由。
4、 问题:
1、“堕落”一词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2、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末句说“我们是列忧愁而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忧愁什么?
4、学生畅谈。
五、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你还有哪些有疑问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以。
六.拓展延伸,以读带写。(任选其一即可)
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第一人称说说行道树是什么样的一棵树。(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说的多,角度不同。
2、诉说我们的心理话,反思我们的言行。
七、课堂总结
八、布置作业。
结合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写一篇读后随笔。
附板书
抖不完的烟尘 夜晚苦熬
象征奉献者 制造清新
献出绿荫 奉献精神
九、教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