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中考语文题型解读与技巧点拨 专题六 古诗词理解题 解题技巧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18】中考语文题型解读与技巧点拨 专题六 古诗词理解题 解题技巧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08 09:09:01

文档简介


专题六 古诗词理解题解题技巧
古诗词理解题是每年必考的题目,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呈现,分值为3-6分。除熟练背诵大纲规定的有关诗文外,还应理解记忆,了解题型,熟悉考查内容,掌握解题技巧。这样才能增强应试能力,提高应试水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方法一 直接法
用于直接考查诗词文学常识和诗词内容方面的题目。此类题目问题明确,只要平时注重积累,答题时借助记忆,结合内容加以辨析,就能迅速作答。21教育网
【例题展示】
例题1(2017·江西)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2题。
山??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释】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1.颔联描写了茅舍飘出的烘茶蒸茗的气味和隔着竹篱传来的缫丝声,并未直接描写烘茶的过程。2.C项诗人描写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选取了“山当日午”“草带泥痕”两种寻常事物,以及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与缫丝来开拓诗歌的 意境。因此,C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是不准确的。
【答案】1.D 2.C
【跟踪训练】
1.(2017·淄博)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这首词是词人中年所作,借初春花开之美景,反衬词人内心之苦闷和忧愁。
B.上阕中的“欲语泪先流”,一个“先”字,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愁绪一下子倾泻出来,动人心弦。
C.下阕中的“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语,将词人一瞬间的微妙心理变化表达得一波三折,淋漓尽致。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将“愁”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这一写法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2.(2017·莱芜)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九日同姜如农王西樵程穆倩诸君登慧光阁
清 宋琬
塞鸿犹未到芜城①,载酒登临雨乍晴。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上方钟磬疏林满,十里笙歌画舫明。
空负黄花羞短鬓,寒衣三浣客心惊。
注①:芜城,扬州的别称。
A.首联写塞外鸿雁尚未到扬州,天气乍雨初晴,作者与友人登高饮酒,共度重阳佳节。
B.“山色”一联对仗工整,既写出了山色的变化,又写出了时序的变迁。
C.颈联虚实结合,作者听着悠扬的钟声,忆起昔日扬州的繁华,如今繁华不再,让人伤怀。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象沉郁,写出了作者年华已逝、窘迫潦倒的生活状况,表达了悲凉愁苦的感情。
3.(2017·黔南)古诗赏析,完成1~3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 ;下阕重在 。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2017·济南)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入 直①
周必大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②坐赐茶。
归到玉堂③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
【注释】①入直:入宫值班。诗人时任右丞相。②敕使传宣:皇帝派使者传令,召诗人询问国事。③玉堂:指翰林院。21cnjy.com
本诗写得简约、真挚。“敕使传宣”“ ”“归到玉堂”是直叙其事,“ ”是点睛之笔,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 的心情。www.21-cn-jy.com
5.(2017·衡阳)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 的景象。
6.(2017·泰州)阅读文天祥的《泰州①》一诗,完成题目。
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
心在坤维②外,身游坎窞③中。
长淮④行不断,苦海望无穷。
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
注:①南宋末年,诗人为避元军追捕,行经泰州,藏身于船十余日,后向东由通州出海,南归,继续抗元。②坤维:指西南方,当时诗人家人和益王(后在后来在福州登位,即端宗)都在西南方。③坎窞(dàn):地底深穴。④长淮:辽阔的江淮大地。
(1)谈谈你对颔联中“心在坤维外”的理解。
(2)赏析尾联。
方法二 意象法
运用诗歌“诗言志”“诗言情” 的特点,通过分析诗歌意象解读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一种解题方法。常用于意象、情感赏析类题目。 21·cn·jy·com
【例题展示】
例题2(2017·河南) 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下列题目。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是一首抒怀诗,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这个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将士们的矛盾心理。
【答案】抒发了将士们戍边难归的无奈、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思念家乡亲人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跟踪训练】
1.(2017·眉山)课外古诗词赏析。
宴 词①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②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③,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宴词:宴会上所作。②畎(quǎn):田间小沟。③催去棹(hào):催促船儿离开。棹,长的船桨。
这是一首写“离愁”的送别诗,诗中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悠悠”一个词则暗示了诗人一片 的深情。
2.(2017·贺州)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景。
3.(2017·日照)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2017·桂林)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乌衣巷①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②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①乌衣巷:位于秦淮河畔,东晋时名门望族的聚居区。②王谢:指王导和谢安,二人均为东晋时的权贵。
有人评价杜诗“于寻常处见深刻”。你如何理解?请简述。
5.(2017·长沙)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折 杨 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
②西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方法三 背景法
结合作者创作诗歌时的时代背景、身心处境等,由内而外,去准确把握诗歌意象,理解诗人情感的一种解题方法。
【例题展示】
例题3(2017·苏州)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一剪梅???舟过吴江①?
蒋 捷
一片眷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②帘招,指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
2.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
【跟踪训练】
1.(2017·衢州)古诗阅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
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
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2017·兰州)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④更:经历。
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D.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
3.(2017·青岛) 下列各项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在《行路难》中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自己想要实现宏
大理想的信念和追求。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了诗人和朋友在重阳节一起欣赏菊花的情景,表达了
诗人对菊花的钟爱和留恋。
C.“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诗人用只和老翁告别的场景暗示老妇已经被捉走,表达
了对饱受战争苦难的百姓的深切同情。
D.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
想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4.(2017·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诗评,读《望岳》可见“杜子心胸气魄”。请你结合对《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解,解读杜甫的“心胸气魄”。
5.(2017·宿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睛①
杜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方法四 诗眼法
运用诗歌中精练传神、提纲挈领、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字、词、句来等“诗眼”来把握诗歌要义,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的一种解题方法。
【例题展示】
例题4(2017·衡阳)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
【跟踪训练】
1.(2017·德州)
(一)村行
王禹傅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抖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答:?????
2.(2017·盐城)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题。
送日本国僧敬龙①归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注释】①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②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③与师谁: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
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2017·舟山)古诗文阅读。
(一)送人之荆门
明·浦源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
(选自《明清诗赏析》)
【注释】①郢(yǐnɡ):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
②白雪:也称“阳春”“阳春?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
③赓(ɡēnɡ):继续。?
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2017·眉山)有关《天净沙·秋思》和《渔家傲·秋思》两首古诗,下列分析与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这两首古诗词题目都是“秋思”,写的季节都同为秋天,反映的主题都有“思乡”。
B.两首诗词写法上,均运用了典故,都写了“思乡之切”与“归家不得”的矛盾心理。
C.《天净沙·秋思》语言简约,风格悲凄;《渔家傲·秋思》语言凝练,风格更显悲壮。
D.“断肠人”道出游子的思乡之悲,“征夫泪”道出将士的思乡之愁。
5.(2017·孝感)古诗词赏析。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本诗表现了诗人的国家之痛和 的决心。

专题六 古诗词理解题解题技巧
古诗词理解题是每年必考的题目,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呈现,分值为3-6分。除熟练背诵大纲规定的有关诗文外,还应理解记忆,了解题型,熟悉考查内容,掌握解题技巧。这样才能增强应试能力,提高应试水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方法一 直接法
用于直接考查诗词文学常识和诗词内容方面的题目。此类题目问题明确,只要平时注重积累,答题时借助记忆,结合内容加以辨析,就能迅速作答。21教育网
【例题展示】
例题1(2017·江西)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2题。
山??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释】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1.颔联描写了茅舍飘出的烘茶蒸茗的气味和隔着竹篱传来的缫丝声,并未直接描写烘茶的过程。2.C项诗人描写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选取了“山当日午”“草带泥痕”两种寻常事物,以及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与缫丝来开拓诗歌的 意境。因此,C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是不准确的。
【答案】1.D 2.C
【跟踪训练】
1.(2017·淄博)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这首词是词人中年所作,借初春花开之美景,反衬词人内心之苦闷和忧愁。
B.上阕中的“欲语泪先流”,一个“先”字,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愁绪一下子倾泻出来,动人心弦。
C.下阕中的“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语,将词人一瞬间的微妙心理变化表达得一波三折,淋漓尽致。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将“愁”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这一写法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分析】本题考查宋词赏析。通过“花已尽”看出这首词写的是暮春之景,从“欲语泪先流”可以看出“一下子倾泻出来”表达也不妥。故A项不正确。21cnjy.com
【答案】A
2.(2017·莱芜)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九日同姜如农王西樵程穆倩诸君登慧光阁
清 宋琬
塞鸿犹未到芜城①,载酒登临雨乍晴。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上方钟磬疏林满,十里笙歌画舫明。
空负黄花羞短鬓,寒衣三浣客心惊。
注①:芜城,扬州的别称。
A.首联写塞外鸿雁尚未到扬州,天气乍雨初晴,作者与友人登高饮酒,共度重阳佳节。
B.“山色”一联对仗工整,既写出了山色的变化,又写出了时序的变迁。
C.颈联虚实结合,作者听着悠扬的钟声,忆起昔日扬州的繁华,如今繁华不再,让人伤怀。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象沉郁,写出了作者年华已逝、窘迫潦倒的生活状况,表达了悲凉愁苦的感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C.“颈联虚实结合”分析错误,“钟磬音”和“笙歌”都是诗人当时听到的,都是写实。A项对首联写景和叙事的分析是正确的,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饮酒的习俗;B项从修辞和景物特点两个角度对颌联的分析正确。“随”和“变”两动词的使用精妙,赋予山色和江流以灵性。D项对诗歌主旨的分析正确,“空负黄花羞短鬓”写出了作者年华已逝、窘迫潦倒的生活状况,一个“惊”字流露出悲凉愁之情。所以选C。
【答案】C
3.(2017·黔南)古诗赏析,完成1~3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 ;下阕重在 。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2017·济南)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入 直①
周必大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②坐赐茶。
归到玉堂③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
【注释】①入直:入宫值班。诗人时任右丞相。②敕使传宣:皇帝派使者传令,召诗人询问国事。③玉堂:指翰林院。www.21-cn-jy.com
本诗写得简约、真挚。“敕使传宣”“ ”“归到玉堂”是直叙其事,“ ”是点睛之笔,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 的心情。2·1·c·n·j·y
【分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本题,要从诗歌中所写的事物、景象或直抒胸臆的慨叹出发,通过分析事物、景象的特征,或找出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诗中第二、三句“敕使传宣”“坐赐茶”“归到玉堂”都是直叙其事,“清不寐”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在受到皇帝召见后心绪起伏,难以入眠的激动心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坐赐茶 清不寐 心绪起伏,难以入眠
5.(2017·衡阳)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 的景象。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的对诗歌感情的理解。结合“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分析即可了解诗的情感。故乡的水在送行,同时也写出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2)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关于修辞方法,显而易见是对偶。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诗人远行,从另一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2)对偶。气势磅礴。www-2-1-cnjy-com
6.(2017·泰州)阅读文天祥的《泰州①》一诗,完成题目。
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
心在坤维②外,身游坎窞③中。
长淮④行不断,苦海望无穷。
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
注:①南宋末年,诗人为避元军追捕,行经泰州,藏身于船十余日,后向东由通州出海,南归,继续抗元。②坤维:指西南方,当时诗人家人和益王(后在后来在福州登位,即端宗)都在西南方。③坎窞(dàn):地底深穴。④长淮:辽阔的江淮大地。
(1)谈谈你对颔联中“心在坤维外”的理解。
(2)赏析尾联。
【分析】2题属于“欣赏语言”题,也同样要从四方面去思考,一是“手法技巧二是“内容意境”,三是“思想感情”,四是“语言风格”(可省略),这样赏析才能算全面。
【答案】(1)这句诗用象征手法,“坤维”象征家人和国家。写出自己虽然被元军追捕,藏身于船,但自己未曾放弃对家人和朝廷的牵挂,“护国抗元”的决心没有改变。
(2)运用拟人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传佳讯”赋予晚鹊以人的情感和动作,诗人因能顺利由通州出海南归,借傍晚时喜鹊边飞边叫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自己的欣喜心情,表现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能南归抗元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21·cn·jy·com
方法二 意象法
运用诗歌“诗言志”“诗言情” 的特点,通过分析诗歌意象解读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一种解题方法。常用于意象、情感赏析类题目。 2-1-c-n-j-y
【例题展示】
例题2(2017·河南) 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下列题目。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跟踪训练】
1.(2017·眉山)课外古诗词赏析。
宴 词①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②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③,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宴词:宴会上所作。②畎(quǎn):田间小沟。③催去棹(hào):催促船儿离开。棹,长的船桨。
这是一首写“离愁”的送别诗,诗中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悠悠”一个词则暗示了诗人一片 的深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
【答案】惜别(依依不舍)
2.(2017·贺州)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景。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能力。杜甫继承了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答案】示例一: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示例二: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眼泪;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
3.(2017·日照)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2017·桂林)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乌衣巷①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②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①乌衣巷:位于秦淮河畔,东晋时名门望族的聚居区。②王谢:指王导和谢安,二人均为东晋时的权贵。
有人评价杜诗“于寻常处见深刻”。你如何理解?请简述。
【分析】杜诗即景感怀抒情,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第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抒怀:先由“近酒家”引出“商女”和“商女”之歌《后庭花》,再由《后庭花》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间接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不问国事的腐朽生活,含蓄深沉。
【答案】杜诗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议论抒情。所写景物烟、水、月、沙均是常见之物,笔墨淡雅,看似寻常,但其中蕴含的主题却值得玩味,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5.(2017·长沙)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折 杨 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
②西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分析】此题可借助“杨柳”“春风”的意象解析。诗人将送行的友人比作春风,将自己比作柳枝,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抒发了朋友间惺惺相惜、依依不舍之情。
【答案】写了杨柳、春风等意象。表达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意思相近便可。)
方法三 背景法
结合作者创作诗歌时的时代背景、身心处境等,由内而外,去准确把握诗歌意象,理解诗人情感的一种解题方法。
【例题展示】
例题3(2017·苏州)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一剪梅???舟过吴江①?
蒋 捷
一片眷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②帘招,指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
2.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
【解析】歌以咏志,言为心声。此题可结合注释①中作者身处的时代背景和经历遭遇来理解。“何日归家洗客袍” 表达了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
【答案】1.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
2.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
【跟踪训练】
1.(2017·衢州)古诗阅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
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
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分析】歌以咏志,言为心声。此题可借助注释①中作者身处的时代背景和经历遭遇来理解。同为“菊花”之意象,因作者身处的时代背景和经历追求不同而寄寓了不同的情感。
【答案】示例: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2017·兰州)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④更:经历。
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D.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
3.(2017·青岛) 下列各项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在《行路难》中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自己想要实现宏
大理想的信念和追求。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了诗人和朋友在重阳节一起欣赏菊花的情景,表达了
诗人对菊花的钟爱和留恋。
C.“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诗人用只和老翁告别的场景暗示老妇已经被捉走,表达
了对饱受战争苦难的百姓的深切同情。
D.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
想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B项《过故人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田园诗代表作。《过故人庄》就是他早年在鹿门山隐居的那段时期写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明诗人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急切地约定下次相聚之时,“写了诗人和朋友在重阳节一起欣赏菊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钟爱和留恋”表述不对。故选B。
【答案】B
4.(2017·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诗评,读《望岳》可见“杜子心胸气魄”。请你结合对《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解,解读杜甫的“心胸气魄”。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此题除结合诗歌内容外,还要结合杜甫的身世经历、胸怀抱负等背景知识来思考作答。
【答案】杜甫的“心胸气魄”在他青年时期是胸怀天下、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在他经历“安史之乱”后,则表现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两者一脉相通,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
5.(2017·宿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睛①
杜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的分析。解答时要联系全诗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注释里已表明“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据此可以判断出诗人的情感。
【答案】“急纷纷”写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郁)。
方法四 诗眼法
运用诗歌中精练传神、提纲挈领、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字、词、句来等“诗眼”来把握诗歌要义,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的一种解题方法。
【例题展示】
例题4(2017·衡阳)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
【跟踪训练】
1.(2017·德州)
(一)村行
王禹傅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抖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答:?????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结合诗眼“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分析即可了解诗的情感。
【答案】示例:兴长???惆怅????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触发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
2.(2017·盐城)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题。
送日本国僧敬龙①归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注释】①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②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③与师谁: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
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结合诗歌题目和“一船明月一帆风”分析即可了解诗的情感。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敬龙法师远归的不舍和留恋;对其归去一帆风顺的祝愿;对其清风明月般品质的赞美。
3.(2017·舟山)古诗文阅读。
(一)送人之荆门
明·浦源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
(选自《明清诗赏析》)
【注释】①郢(yǐnɡ):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
②白雪:也称“阳春”“阳春?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
③赓(ɡēnɡ):继续。?
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辨析。结合两首诗歌的诗眼句“此去郢中应有赋,千秋白雪待君赓”“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分析即可了解诗的不同情感。
【答案】示例:李诗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来表达惜别之情;此诗通过想象“客人”未来?生活,表达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
4.(2017·眉山)有关《天净沙·秋思》和《渔家傲·秋思》两首古诗,下列分析与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这两首古诗词题目都是“秋思”,写的季节都同为秋天,反映的主题都有“思乡”。
B.两首诗词写法上,均运用了典故,都写了“思乡之切”与“归家不得”的矛盾心理。
C.《天净沙·秋思》语言简约,风格悲凄;《渔家傲·秋思》语言凝练,风格更显悲壮。
D.“断肠人”道出游子的思乡之悲,“征夫泪”道出将士的思乡之愁。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天净沙·秋思》的诗眼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知作者并没有“归家不得”的矛盾心理。
【答案】B
5.(2017·孝感)古诗词赏析。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本诗表现了诗人的国家之痛和 的决心。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感情的理解。可结合诗眼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思考作答。
【答案】以死明志(舍生取义、以死报国、为国捐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