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中考语文题型解读与技巧点拨 专题七 文言词义解题技巧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18】中考语文题型解读与技巧点拨 专题七 文言词义解题技巧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08 09:17:11

文档简介


专题七 文言词义解题技巧
文言文词义考查是文言文阅读每年必考的题目,一般以解词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分值为2-4分。考查内容多为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文言虚词等。除熟练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积淀外,还应理解记忆,灵活辨析,掌握解题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方法一 代入法
用于题目已给出文言词语的意思,让学生选择正误的选择题。只要将给出的意思代入句中,即可判断其正误的一种解题方法。21cnjy.com
【例题展示】
例题1(2017·眉山)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隶(属于)耕 B.其文理(文章的道理)皆有可观者
C.日扳(同“攀”,引)仲永环谒于邑人 D.不能称(相当)前时之闻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重点实词的解释。B项“皆有”表明至少两者,而将B项的解释代
入文中,便知“文章的道理”只有一种,显然不通。“文理”的意思是“文采和道理”。要
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
【答案】B
【跟踪训练】
1.(2017·山西)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爱莲说》周敦颐)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击鼓。(《左传·曹刿论战》)
C.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杂说(四)》韩愈)
D.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闻,见闻,知识。(《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2017·黄冈)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 详:知道 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辈(同类)
C.人避之,莫敢诘 诘:质问(责问) D.先生文章名一时 名:名气
3.(2017·济南)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去国怀乡 去:到,往 B.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D.吾谁与归 归:归依
4.(2017·自贡)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杂然相许 许:赞同。 B.始一反焉 始:开始。
C.固不可彻 彻:通,贯通。D.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5.(2017·青岛)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抑亟以身蔽母 蔽:遮蔽,遮挡 B.不知所之 之:去、往
C.或语之曰 或:有人 D.汝慎无往就死也 就:完成
方法二 语境法
运用语境法来判断词语的具体意思,解决一词多义和文言虚词的辨析等题目的一种解题方法。
【例题展示】
例题2(2017·杭州)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自度无所得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B.即以母属两弟 神情与苏、黄不属
C.即具酒炙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生则毅然谢曰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跟踪训练】
1.(2017·乐山) 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
A.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D.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2.(2017·柳州) 下面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道不通,度已失期 先自度其足
B.上使外将兵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今或闻无罪 而或长烟一空
D.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2017·义乌) 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做注释。
(1)友人惭,下车引①之,元方入门儿不顾②。(《陈太丘与友期》)
(2)家贫,无从致③书以观,每假④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3)人恒过⑤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与虑而后作⑥,佂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引:   ②顾:   ③致:   ④假: ⑤过: ⑥作:
4.(2017·淄博)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觥筹交错/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B.鳞次栉比/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C.殚精竭虑/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捕蛇者说》)
D.顾盼生姿/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狼》)
5.(2017·济南)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渔人甚异之
B.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扶苏以数谏故
D.感极而悲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
方法三 推断法
结合汉字造字特点,根据文言词语的形旁、邻字、语法结构和现代汉语的意思推断其在句中具体含义的一种解题方法。21教育网
【例题展示】
例题3(2017·广东)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躬耕于南阳( ) ②夙夜忧叹( ) ③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
【跟踪训练】
1.(2017·衢州)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元方入门不顾 (2)两股战战 (3)后遂无问津者
(4)至若春和景明 (5)长跪而谢之 (6)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2.(2017·宜昌)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度(  ) 霁(  )
策(  ) 浴(  )
3.(2017·江西)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使吏抱成案读之( )
(2)恐敌之因粮于我也( )
(3)叩头谢罪( )
4.(2017·资阳)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又相天子 ( )
(2)守以畏者 ( )
(3)予意送汝归故里 ( )
(4)亦恶坐享 ( )
5.(2017·重庆)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何间焉  ( )  
(2)小惠未徧 ( )
(3)小大之狱  ( )  
(4)故克之  ( )  

专题七 文言词义解题技巧
文言文词义考查是文言文阅读每年必考的题目,一般以解词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分值为2-4分。考查内容多为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文言虚词等。除熟练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积淀外,还应理解记忆,灵活辨析,掌握解题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1教育网
方法一 代入法
用于题目已给出文言词语的意思,让学生选择正误的选择题。只要将给出的意思代入句中,即可判断其正误的一种解题方法。21cnjy.com
【例题展示】
例题1(2017·眉山)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隶(属于)耕 B.其文理(文章的道理)皆有可观者
C.日扳(同“攀”,引)仲永环谒于邑人 D.不能称(相当)前时之闻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重点实词的解释。B项“皆有”表明至少两者,而将B项的解释代
入文中,便知“文章的道理”只有一种,显然不通。“文理”的意思是“文采和道理”。要
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
【答案】B
【跟踪训练】
1.(2017·山西)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爱莲说》周敦颐)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击鼓。(《左传·曹刿论战》)
C.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杂说(四)》韩愈)
D.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闻,见闻,知识。(《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D项运用代入法是讲不通的,闻:使……听到。
【答案】D
2.(2017·黄冈)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 详:知道 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辈(同类)
C.人避之,莫敢诘 诘:质问(责问) D.先生文章名一时 名:名气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运用代入法可知,D项“名”是动词,闻名。
【答案】D
3.(2017·济南)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去国怀乡 去:到,往 B.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D.吾谁与归 归:归依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代入法可知A项不妥,到国都去就不怀乡了。 “去”
是“离开”的意思。
【答案】A
4.(2017·自贡)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杂然相许 许:赞同。 B.始一反焉 始:开始。
C.固不可彻 彻:通,贯通。D.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代入法可知B项不妥,始:才。句子翻译:
一年到头,才往返一次。
【答案】B
5.(2017·青岛)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抑亟以身蔽母 蔽:遮蔽,遮挡 B.不知所之 之:去、往
C.或语之曰 或:有人 D.汝慎无往就死也 就:完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运用代入法可知D项不通,句意:你小心不
要去送死了。就:靠近。
【答案】D
方法二 语境法
运用语境法来判断词语的具体意思,解决一词多义和文言虚词的辨析等题目的一种解题方法。
【例题展示】
例题2(2017·杭州)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自度无所得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B.即以母属两弟 神情与苏、黄不属
C.即具酒炙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生则毅然谢曰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跟踪训练】
1.(2017·乐山) 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
A.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D.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的积累和具体语境作答。B项与例句中“以”都是“用来”的意思。A项是“因为”的意思,C项是“用”的意思,D项是“认为”的意思。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B
2.(2017·柳州) 下面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道不通,度已失期 先自度其足
B.上使外将兵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今或闻无罪 而或长烟一空
D.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
眼“意义”和“用法”两点,还要结合平时的积累和具体语境作答。A.估计/量长短;B.统
领/将领;C.有人/有时;D灭亡;故选D。
【答案】D
3.(2017·义乌) 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做注释。
(1)友人惭,下车引①之,元方入门儿不顾②。(《陈太丘与友期》)
(2)家贫,无从致③书以观,每假④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3)人恒过⑤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与虑而后作⑥,佂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引:   ②顾:   ③致:   ④假: ⑤过: ⑥作: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的积累和具体语境作答。过:名词作动词,犯错误。21·cn·jy·com
【答案】①引:拉;②顾:回头看; ③致:得到;④假:借;⑤过:犯错误;⑥作: 奋起,指有所作为。
4.(2017·淄博)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觥筹交错/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B.鳞次栉比/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C.殚精竭虑/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捕蛇者说》)
D.顾盼生姿/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狼》)
【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意义。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的积累和具体语境作答。A.错杂,参差/通“措”,安放;B.靠近/靠近;C.竭尽/竭尽;D.回头看/回头看2·1·c·n·j·y
【答案】A
5.(2017·济南)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渔人甚异之
B.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扶苏以数谏故
D.感极而悲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的积累和具体语境作答。A.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代渔人见到的景象;B.连词,就连词如果;C.介词,因为/介词,因为;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www.21-cn-jy.com
【答案】C
方法三 推断法
结合汉字造字特点,根据文言词语的形旁、邻字、语法结构和现代汉语的意思推断其在句中具体含义的一种解题方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例题展示】
例题3(2017·广东)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躬耕于南阳( ) ②夙夜忧叹( ) ③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
【跟踪训练】
1.(2017·衢州)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元方入门不顾 (2)两股战战 (3)后遂无问津者
(4)至若春和景明 (5)长跪而谢之 (6)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
的特殊用法,能结合推断法来准确辨析即可。如“谢”可用临近字推断法,因前面有“跪”,
这里是“道歉”的意思;再如“股”“津”“景”都可用形旁推断法。
【答案】(1)回头看 (2)大腿 (3)渡口 (4)日光 (5)道歉 (6)背
2.(2017·宜昌)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度(  ) 霁(  ) 策(  ) 浴(  )
【分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①根据“度已失期”解释;②霁是一种天气现象;③“下马策杖而行”:“策杖”可以推断是拄杖;④“清浅可浴”意思是水很清浅,可以沐浴。
【答案】度(估计、揣测)霁(雨雪停,云雾散,天放晴)策(扶、拄)浴(沐浴,游泳,洗澡)
3.(2017·江西)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使吏抱成案读之( ) (2)恐敌之因粮于我也( ) (3)叩头谢罪( )
【分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字形推断法(利用汉字字形)汉字中的形声字占
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
字的意义。
【答案】(1)案卷(2)担忧、担心(3)道歉(古今异义字)
4.(2017·资阳)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又相天子 ( ) (2)守以畏者 ( )
(3)予意送汝归故里 ( ) (4)亦恶坐享 ( )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如“相”名称用作动词,辅佐。“意”意图(打算,想)。
【答案】(1)辅佐(2)威,威严 (3)意图(打算,想) (4)厌恶
5.(2017·重庆)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何间焉  ( )  (2)小惠未徧 ( )
(3)小大之狱  ( )   (4)故克之  ( )  
【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答案】(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3)案件 (4)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