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第一篇化学专题复习(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科学第一篇化学专题复习(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8-05-24 11:05:00

文档简介

课件54张PPT。中考复习实验专题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及常见气体制取药匙 石棉网蒸发皿坩埚钳锥形瓶长颈漏斗球形干燥管普通漏斗量筒烧杯 胶头滴管铁架台试管酒精灯水槽集气瓶一、 快来认一认说出名称910111213141516U形干燥管1721635784 (一)容器与反应器1、可直接加热2、垫石棉网加热 3、不能加热的(二)称量仪器(三)漏斗(四)夹持器(五)取用药品的仪器 (六)气体的净化装置 1、常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或给少量液体或固体加热的仪器是    。
2、搅拌、过滤、蘸取液体时常用    。
3、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    。
4、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
5、取粉末状药品   。
6、溶液蒸发、浓缩和结晶    。
7、量取8.0mL的盐酸     。选择合适的仪器填空: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集气瓶药匙或纸槽蒸发皿10mL量筒 8、将锌粒加入试管    。
9、称取18.0克NaCl固体    。
10、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
11、盛硫磺在集气瓶中燃烧    。
12、移动热的蒸发皿    。
13、使烧杯、烧瓶均匀受热    。
14、用于装配气体发生器,便于往装置中添加液体     。
15、给较大量加热,较大量物质反应容器,过滤中用于承接滤液 。镊子托盘天平漏斗燃烧匙坩埚钳石棉网长颈漏斗烧杯1、药品的存放 (1)固体—广口瓶;液体——细口瓶;气体—集气瓶(密度大于空气正放,密度小于空气倒放)
(2)遇光受热易分解的药品(如浓硝酸、硝酸银溶液)用棕色瓶盛放;盛碱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是用橡皮塞。
(3)白磷存放水中,钠存放于石蜡油或煤油中。
(4)浓硫酸、浓硝酸、浓盐酸、固体NaOH、Ca(OH)2以及结晶水合物需密封保存。
方法提要×2、药品的取用3、物质的加热 ×4、液体的过滤 5、蒸发 6、溶解 温度计×7、气密性检查8、pH试纸的使用 用pH试纸测定待测溶液的酸碱度时,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干燥的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用pH试纸检验气体时,一般先把试纸润湿,把试纸的一端贴在玻璃棒一端与气体接触。检验酸性气体还可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碱性气体用红色石蕊试纸。 9、粗盐提纯 (1)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蒸发皿、酒精灯
(2)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3)玻璃棒的作用:①溶解——加速粗盐的溶解;②过滤——引流;③蒸发——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④转移食盐固体。
10、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所用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
药匙、量筒。1)计算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的溶质的质量
(或体积)和水的质量2)称量(或量取)
固体----称量 托盘天平
液体----量取 量筒3)溶解
烧杯 玻璃棒(2)操作步骤××1)用量筒取液体试剂时,洗量筒的液体不能再倒入烧杯中2)在液面接近刻度线时,应改用胶头滴管3)读数时,视线应与溶液的凹液面恰好相平4)若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一定要注意将浓硫酸慢慢用玻璃棒引流到水中。切不可相反操作!××溶液的配制×二、快来找一找错在哪里?ABCEFGDHMY1.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中的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 )
A.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为使集气瓶集满气体,导气管应插到集气瓶的靠近底部
B. 皮肤沾上了浓硫酸,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C.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D.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
点击名题D2、用足量含杂质的食盐(杂质不溶于水)配制100g20%的NaCl溶液,实验操作有: ①称量,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计算, ⑤溶解,⑥洗涤干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 A、④⑤②③⑥①⑤    B、④⑤②③①⑥⑤  C、⑤②③⑥④①⑤    D、④①⑤③⑥①⑤ C3、为监测某厂污水中有毒金属离子的含量,需配制11%的氯化钠溶液100g。某同学接如图中的步骤操作,其所配制的氯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等于10% B、小于10% C、大于10% D、无法确定 分析:对于托盘天平物码反放时物质质量的计算
正确放:物质的质量=砝码+游码 错误放:物质的质量=砝码-游码 B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测量要求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25.2g氯化钠
B. 用10mL量筒量取7.50mL稀硫酸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4.2
A5.在进行沉淀反应的实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如果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常见气体的制取与净化 原理:选用的药品,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条件
装置:依据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
的发生装置
收集方法
验满方法
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操作注意事项气体的制备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来确定 发 生
装 置净 化
装 置收 集
装 置尾气吸收装置方法提要(一)发生装置 注意事项:
(1)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3)药品应平铺于试管底部
(4)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
(5)实验开始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6)加热时,先预热且应用外焰加热方法提要2、固体+液体(不加热)----H2、CO2、SO2、H2S、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氢气发生装置(可操控性)2、固体+液体(不加热)注意事项:
(1)启普发生器及简易装置只适用于块状固体与液
体在不加热条件下制取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气体
(如H2 、CO2、H2S、)
(2)操作时应注意:
A.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长颈漏斗插入液面以下
C.制H2S等有毒气体时应防止中毒和污染空气。指出图中存在的错误之处:(二)净化装置----X溶液吸收酸性气体,如:CO2、SO2、HCl等→→→→洗气瓶除O2,CO等除CO2:一般用浓NaOH溶液。
除HCl气体:可用NaOH溶液、水、AgNO3溶液除去CO2中含有HCl气体,则不能用以上的这些物质除去,须用饱和的NaHCO3除去,为什么?(三)干燥装置浓硫酸碱石灰(NaOH,CaO)NH3 NH3, HCl,H2S,SO2,CO2☆常见干燥剂及使用原则常用气体除杂装置: U型管干燥管硬质玻璃管 4、下列各项实验中,所用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D点击名题5、为了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的CO2和水蒸气,两位同学将混合气体分别通过下面两个装置,最后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N2         H2ON26、实验室用锌和盐酸反应来制取的氢气中常常混有少量的HCl气体和水蒸气,现用下面的装置除去HCl气体和水蒸气,装置如何连接?EF→DCEF→GHBA→DCBA→GH除去并验证除尽:BA → EF→ DC→GH三.收集装置难溶或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密度比空气小
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密度、溶解性特殊收集气体装置水或 稀硫酸 或汽油
等比空气的密度大且
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的气体比空气的密度小且
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的气体。难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现拟用大理石和盐酸及下列实验装置制取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气体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 。(2)要制取纯净而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则仪器连接顺序(填装置接口序号)为 。(3)D中装 _溶液时既可除去杂质又能证明杂质气体是HCl。AbaDCBfedc浓硫酸HCl. H2Oc—e—f—a—b—d NaHCO3(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    ,
气体应从 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含有CO2 ,
装置内应盛 ,
要除去CO2最好盛 。
(3)贮气:排空气法收集H2时,气体从 端通入;排水法收集O2 时,瓶内装满水后气体从____
端通入;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O2排出进行实验,水应从 端通入。
(4)量气:要测量气体体积,还需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测量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_ _端通入,该法适用于测量      气体的体积浓硫酸 a ba澄清石灰水浓氢氧化钠溶液bbab量筒难溶或不溶于水当收集的是有毒、易燃、易爆气体,需要考虑尾气的处理。尾气处理的方法:(四)尾气吸收装置防止液体倒吸发生装置7、在实验室制取CO2实验中,除去CO2混有的少量H2,除去的方法是( )
A.碱石灰
B.干燥的五氧化二磷
C.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D.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浓硫酸D点击名题8、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常用作氧化剂、消毒杀毒剂和漂白剂等。在较低温度和少量催化剂(如MnO2)条件下,它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1)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代替氯酸钾制取氧气,可采用实验室制取 气体的反应装置,主要理由是:_______ H2 或CO2反应物H2O2为液体,催化剂MnO2是固体,又不用加热,所以可选用实验室制H2或CO2的装置。9.已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在实验室中通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的发生装置可以和
的发生装置相同。 (2)氨气可以用 法收集,收集氨气的集气瓶必须十分干燥,这是因为 。 (3)现欲制取一瓶氨气,除已有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铁架台(附铁夹)外,要完成该实验,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 。 kMnO4制取氧气向下排空气氨气极易溶于水酒精灯10.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则制取硫化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①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
②若用C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进气口应为?????,原因是????,③为了验证硫化氢的水溶液呈酸性,可以将该气体通入装置D,D中所盛的试剂应该是???????,现象是???????? ④做上述实验时,为了防止多余的硫化氢逸出污染环境,可以将其通入装置E吸收,E中的试剂应该为????????? ???溶液BbH2S密度比空气大NaOHFeS+H2SO4 = H2S↑+FeSO4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1、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12、右图是实验室制备CO2的装置图。
该装置特点是:打开弹簧夹,大理石
和盐酸接触,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
后,盐酸被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压回
长颈漏斗,与大理石分离,停止反应。
用该装置制备CO2可起到节约药品和
取用方便的效果。下图装置中哪些可
以起到与右图装置相同的效果————— 请你找出错误
?×××13、14、已知如图所示,锥形瓶A中盛放的气体可能是CO2、CO、H2、O2中的一种;B管中的是螺旋状的红色光亮铜丝;漏斗C中盛放某种液体,在实验时,液体不够时可以得到补充。问:
(1)先加热B管一段时间,发现铜丝表面略变黑原因是: 。
(2)打开漏斗上的活塞,把其中的液体慢慢滴人A瓶,铜丝表面变得更黑,此时A中的气体和C中的液体组合可能为:
①A中: ,
C中: ;
②A中: ,
C中: ;

15、将a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C16、如下图所示,在一定的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该氧化物又可以经过此反应的逆反应,生成颗粒很细的铁粉b这种铁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在空气中撞击或受热时会燃烧,所以俗称“引火铁”。
(1)实验进行时试管A中应加入试剂是 ;烧瓶B的作用是 ;烧瓶C的作用是 ;在试管D中收集得到的是 。(2)在实验时,U型管G中应加的试剂是 ,长颈漏斗H中应加入 。(3)两套装置中,在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是 (填该仪器对应的字母)。(4)试验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为了安全,在E管中的反应发生前,在F出口处必须 ,E管中的反应开始后,在F出口处应 。
课件30张PPT。气体的验证、净化常见气体的检验常见气体的检验明确目的、选定试剂、熟悉相关现象
混合检验、考虑干扰、注意先后顺序1、 CO2存在对CO还原CuO生成的CO2检验的干扰
2、 H2O存在对H2还原CuO生成的H2O检验的干扰
3、 HCl存在对CO2检验的干扰
4、其它水溶液对水检验的干扰1、 检验时要首先检验H2O
2、 除杂时要最后除去H2O干扰问题水的问题气体的检验的解题思路常见气体的除去方法㈠ 混合气体进行除杂、干燥实验的相关问题:
①考虑干燥与除杂时:先除杂后干燥。
②接口连接:洗气装置应“长”进“短”出。
③尾气的处理,常采用吸收或点燃两种方法。 气体的净化的解题思路㈡ 除杂方法: ①加热法:除N2中的杂质O2,通过红热的铜网;
除CO2中CO,通过加热的CuO。②洗气法:应注意导管“长进短出”。除CO中的杂质CO2,除H2中的杂质HCl,均用NaOH溶液。除去酸性、中性气体中的水蒸气可用浓硫酸。 浓硫酸碱石灰NH3NH3HCl,H2S,SO2,CO2干燥气体的方法 如下图,该装置有洗气、检验及储气等多种用途。 (1)若用此装置来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时,在锥形瓶内应该盛放的试剂是?? ? ? 。 (2)若要验证氢气中是否混有氯化氢气体,锥形瓶内应该盛放的试剂是????? ? ?? ? 。 (3)若用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当气体从b端通入时,能收集到的气体可以是 。 (4)用排水法来收集气体,气体从 端通入。浓硫酸硝酸银溶液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例题一b 为了验证某混合气体由H2O、CO2和HCl三种气体组成,请从下图中选择适当的装置设计一实验(假设每步均完全反应):
①装置连接的顺序是 。
②你所选择的第二装置的作用 。
③最后一个装置中反应化学方程式
。例题二E C D 验证并除去HCl气体CO2+Ca(OH)2 = CaCO3↓+H2O 如何证明某气体中同时含有 H2O 和H2 ? (下列装置可重复使用)ABCD例题三 证明某气体中同时含有 H2和H2O, 小高和小王的方案如下,方案还存在问题: 检验H2O的存在除水检验H2的存在检验H2O是否除尽C将木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平铺在硬质试管底部,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用酒精灯加强热,同时用导管将生成的气体导出。硬质试管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导出的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验证:如何设计实验检验你所猜想的气体。例题四CO2的检验方法:CO的检验方法:尾气处理在刚才的实验中如何证明导出的气体中同时含有 CO和CO2?检验CO2的存在除去CO2检验是否又有CO2生成防止尾气污染空气检验CO2是否除尽 为弄清楚某废弃的防空洞内气体成分中是否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某实验小组分别用下列盛有药品的仪器检验防空洞内气体成分。⑴用上述仪器组装一套装置同时检验是否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按气体通过的先后顺序,连接的仪器依次是(填序号,仪器可以重复使用)
       ;
⑵ 若已验证防空洞内气体中不存在一氧化碳,则进防空洞前需要进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较高的实验,其方法是       。 B D C D A D E 做灯火实验 例题五请设计一套装置检验煤气中可能含有 的存在CO、CO2、H2、H2OADCFBEAD装置连接顺序DA检验原混合气体中的 H2O检验 H2O是否除尽检验 H2还原CuO生成的H2O检验原混合气体中的CO2检验CO2是否除尽检验CO还原CuO生成的CO2检验方法H2OCO2H2CO除去方法1324实验现象白色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变红白色粉末变蓝黑色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混浊设计思路考虑干扰排列顺序防止污染明确目的选择试剂注意现象总结:混合气体的检验反馈练习一将CO、CO2与H2O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下装置,请说出各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与作用。并根据混合气体成分判断该装置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请将其改正。石灰水变浑浊无明显现象黑色粉末变红白色粉末变蓝石灰水变浑浊蓝色火焰ABCDE1、化石燃料煤燃烧的气体产物主要有哪些?信息:
SO2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SO2能被高锰酸钾溶液吸收而除去
2、请用实验证明
的存在?H2O、CO2、SO2、CO反馈练习二ABCDEFGH仪器可重复使用ABDEGF仪器可重复使用EE1、用稀盐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时,常常混有氯化氢、水蒸气等杂质。设计实验证明并除去杂质,取得纯净干燥的氢气。1、要制备纯净干燥的氢气,各仪器的连接顺序是(按接口字母)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2、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 3、D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a→f →g →e →d →b →c →h产生白色沉淀检验并除去氯化氢气体白色固体变蓝色证明水蒸气的存在2、某小组拟用下列装置做炼铁原理的实验,并检测氧化铁矿的纯度(设矿石不含其他与CO反应的成分)。CO用乙二酸来制取。H2C2O4=====CO2↑+CO↑+H2O (1)下列仪器组装连接的顺序是 (2)装置乙的作用是 ;(3)实验结束后,先熄灭 处的酒精灯,再熄灭 处的酒精灯,其主要原因是—————— (4)该实验装置未考虑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是 ;(5)实验前铁矿粉末的质量为ag,实验后测得丙的质量增加了Bg,则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___
浓硫酸abcfghide(6)一一验证乙二酸分解的产物CO、CO2 、 H2O
各装置正确连接顺序是 NaOH溶液EDCDAD①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让混合气体通过甲、乙装置。甲中盛放的试剂为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乙装置所起的作用是____。②要分离出另一种气体,则丙中应盛装的试剂是____,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此时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③若要测定分离出来的CO气体的体积,请从上图A、B、C三个装置中选择一个合理的量气装置____。④该实验的主要问题是___(7)如果要对生成的CO和CO2进行全部分离并干燥。可供选用的试剂有稀硫酸、稀盐酸、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3、甲、乙两同学利用下面装置测定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回答问题:
①A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 。
②B装置作用 ;C装置作用 。
③D装置中铜和氧化铜总质量为10克,充分反应后,E装置的质量增加1.8克,则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④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如果没有F装置,会使实验结果 (偏大、偏小)。4、实验室制得的氢气中常含有水蒸气和少量酸雾,为了获得纯净的氢气可选用下图中的第________套装置来净化。其中左瓶中应盛________以除去________;右瓶中应盛________以除去________。5、小明、小朋和小芳三位同学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的气体也可以点燃。(1)【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2) 【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小朋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小芳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3) 【设计方案】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
(4) 【现象与结论】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如果小朋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 课件37张PPT。 1、利用图中气体发生
装置能够制备的常见气
体有 、—————
(至少填写2种)。其化
学方程式: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若制备所需气体前,经
检验得知该装置的气密
性良好。但加过固体,
盖上胶塞,滴下反应液后(如左图所示),试管内
却无气泡出现。在维持原装置和试剂都不变的基
础上, (填操作方法)才能使右侧导管口
出现气泡。旋紧胶塞或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2、实验室制得的氢气中常含有水蒸气和少量酸雾,为了获得纯净的氢气可选用下图中的______装置来净化。其中左瓶中应盛____________以除去______;右瓶中应盛___________以除去________。BDCACAgNO3溶液浓硫酸NaOH溶液3、(06吉林)小斌查找到资料:CO的特征反应是CO能使某种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液变蓝。
装置如图:①实验结束时,为防止铜被氧化,必须先停止加热,待铜冷却后再将试管口的胶塞取下,因此若没有B安全瓶,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②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滤该实验装置中的不完善之处: 。
③如果用右图装置代替左图中的A装置,这样既可以排尽试管中的空气,又能将反应的气体产物都“赶”出来,该气体是 。常见物质的 检验、鉴别与除杂一、 常见离子的检验与鉴别H+ :
Fe3+ :
Cu2+ :
NH4+:
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加锌粉(生成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加NaOH溶液(能生成红褐色沉淀)。加NaOH溶液(能生成蓝色沉淀);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与碱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使湿
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OH-:
Cl-:
CO32-:
SO42-:
区别Cl-和SO42-:
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用AgNO3溶液和稀HNO3用盐酸(或硫酸或硝酸)和澄清石灰水。用Ba(NO3 ) 2溶液和稀HNO3用Ba(NO3 ) 2溶液
不用AgNO3溶液或用盐酸和BaCl2溶液
H2SO4 (1) ;
(2) 。

(NH4)2 SO4 (1) ;
(2) 。 紫色石蕊试液Ba(NO3)2溶液和稀HNO3溶液Ba(NO3)2溶液和稀HNO3溶液NaOH溶液和红色石蕊试纸例1:选择适合的试剂鉴定药品:二、典型例题解析甲方案:溶液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乙方案:溶液   无沉淀 白色沉淀例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述两个实验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证溶液中有SO42- 。请你完善甲、乙两同学的方案。足量稀硝酸足量稀硝酸Ba(NO3)2溶液Ba(NO3)2溶液避免Ag+;CO32– ;CO32– 、OH– 等干扰;或BaCl2溶液
A.未知液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B.未知液 无现象 白色沉淀
C.未知液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D.未知液 无沉淀 沉淀不溶解BaCl2溶液HNO3溶液BaCl2溶液BaCl2溶液BaCl2溶液HNO3溶液盐酸盐酸 已知未知液中没有SO42–,未知液中含有的离子可能是:
A.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B. 无现象 白色沉淀
C.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D. 无沉淀 沉淀不溶解BaCl2溶液HNO3溶液BaCl2溶液BaCl2溶液BaCl2溶液HNO3溶液盐酸盐酸OH– CO32– 已知未知液中没有SO42–,未知液中含有的离子可能是:Ag+Ag+OH– CO32–CO32–OH– CO32–AgClBaCO3AgClAg+例3: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已经
部分变质,请设计实验,用三种不同物质类别的试剂证明.取样2ml于
试管中取样2ml于
试管中实验方案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步骤一取样2ml于
试管中 步骤二(选用试剂与相关方程式)稀硫酸或稀盐酸等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等NaOH ( Na2CO3 )CO2气体BaCO3、 CaCO3沉淀思考:能用酚酞来证明吗?①只允许用一种试剂的鉴别题
②任选试剂的鉴别题(可用多种试剂)
③不用任何其他试剂鉴别多种物质题
④未知物实验探究题型 三、鉴别常见类型 例1:只用一种试剂鉴别澄清石灰水、盐酸和蒸馏水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提供的试剂有:
①碳酸钠溶液,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无色酚酞试液,
可以将它们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或② D.①或②或③ D例2: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稀盐酸和氯化钠。所选试剂须属不同物质类别。锌取少量锌粒于试管中,加入2mL未知液,有气体产生的未知液是稀盐酸,无气体产生的是氯化钠溶液。氧化铜取少量CuO于2支试管中,加入2mL未知液,固体能溶解未知液是稀盐酸,
不能溶解的未知液是氯化钠溶液。碳酸钙取少量碳酸钙于试管中,加入2mL未知液,有气体产生的未知液是稀盐酸,无气体产生的是氯化钠溶液。例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
能将其一一区别出来的是( )
A .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氯化钠
B .氯化铁、氢氧化钠、硫酸、硝酸钡
C .盐酸、氯化钠、碳酸钠、无色酚酞
D .氯化钠、碳酸钠、硝酸钡、盐酸 ABCD氯化钠硝酸钡
碳酸钠盐 酸氯化钠硝酸钡
碳酸钠盐 酸碳酸钠硝酸钡
盐 酸氯化钠碳酸钠硝酸钡
盐 酸氯化钠改: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
能将其一一区别出来的是( )
A .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氯化钠
B .氯化铁、氢氧化钠、硫酸、硝酸钡
C .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无色酚酞
D .氯化钠、碳酸钠、硝酸钡、盐酸 ABCDP28[例4] 已知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全部转化成产品。工业上常用电解纯净的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得到烧碱溶液,再经过浓缩、蒸发等步骤制造固体烧碱。现要分析一种仓库里的固体烧碱样品。(1)该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的猜测。(3)你还有什么实验方案可以证实你的猜测。★方案1:取2mL样品于试管中,再滴入过量的稀HNO3溶液;如有气泡冒出,证明样品中有Na2CO3;继续向试管内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样品中有NaCl.. ★方案2:取2mL样品于试管中,再滴入过量的Ba(OH)2溶液或澄清石灰水;如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样品中有Na2CO3;静置,取上层清液,向试管内滴加AgNO3溶液和过量的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样品中有NaCl. ★方案3:取2mL样品于试管中,再滴入过量的Ba(NO3)2溶液或C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样品中有Na2CO3;静置,取上层清液,向试管内滴加AgNO3溶液和过量的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样品中有NaCl. 某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及少量的硫酸钠和氯化钠。某学生为了检验其成分,按照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请将所加试剂及有关结论写在相应的空格中。例5、某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及少量的硫酸钠和氯化钠。某学生为了检验其成分,按照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请将所加试剂及有关结论写在相应的空格中 过量硝酸Na2CO3过量Ba(NO3)2少量AgNO3NaClNa2SO43、不用试剂鉴别:
a、NaOH b、NaCl c、CuSO4   d、MgCl2
(2)a、HCl  b、NaCl c、Na2CO3 d、BaCl2 1、一种试剂鉴别
(1)HCl、H2SO4
(2)NaOH、Ca(OH)2
(3)Na2SO4、Na2CO32、一种试剂鉴别
(1) HCl、 Ca(OH)2 、NaCl
(2) NaOH、Na2CO3
(3) NaCl 、Ba (OH)2 、Na2CO3
(4) AgNO3 、NaCl、Na2CO3
(5) Na2SO4、(NH4)2SO4、NaCl、NH4Cl四、课堂巩固练习 进行物质的检验叙述时应:先取样,后操作;先现象,后结论。
操作步骤要素:仪器、试剂、用量、顺序。
不能向待测物质中直接加入试剂,而只应当取少量试样进行检验。如被检验物质是固态,而检验时又需要用溶液时,应先取少量试样用蒸馏水溶解配成溶液后,再进行检验。
对几种待测物质要进行并列实验时,每进行一次实验,都要另取新溶液,避免已加试剂的干扰。归纳小结 物理 方法转化法
沉淀法
吸收法…提纯方法五、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化学 方法过滤法:适用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固、液分离)或易溶和难溶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结晶法:适用于可溶性固体与溶剂的分离(包括蒸发溶剂法和冷却热饱和溶液法)H2SO4+BaCl2 =BaSO4 +2HCl
H2SO4+Ba(NO3)2=BaSO4 +2HNO3
HCl+AgNO3=AgCl +HNO3
1、选择恰当试剂除去下列溶液中括号内的杂质。(1)HCl(H2SO4)___________,
(2)HNO3(H2SO4) ,
(3) HNO3 (HCl) ,BaCl2 Ba(NO3)2AgNO3Na2CO3+H2SO4=Na2SO4+CO2↑ +H2ONa2SO4+BaCl2 =BaSO4↓+2NaCl
Na2SO4+Ba(NO3)2=BaSO4 ↓ +2NaNO3
NaCl+AgNO3=AgCl ↓ +NaNO3Na2CO3+2HCl=2NaCl+CO2 ↑ +H2ONa2CO3+2HNO3=2NaNO3+CO2 ↑ +H2O2、除去下列括号内的杂质?
(1)NaCl(Na2SO4) (2)NaNO3(Na2SO4)
(3) NaNO3 (NaCl) (4)Na2SO4(Na2CO3)
(5)NaCl(Na2CO3) (6) NaNO3 (Na2CO3)CaCO3==CaO+CO2 ↑Ca(OH)2+Na2CO3= CaCO3 ↓ +2NaOH高温 CaO+H2O==Ca(OH)23、请完成下列物质的转化,写出化学方程式: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烧碱碳酸钙①③④②①②③④Ca(OH)2+CO2= CaCO3 ↓ +H2O(1)选方法或试剂除去下列括号内的杂质?
CaO(CaCO3) NaOH(Ca(OH)2) ,Na2CO3高温(2)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生石灰中含有石灰石?(3)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石灰石中含有生石灰?例1: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为(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C通过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溶解、过滤、蒸发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加入适量的硝酸例2:除括号中的杂质所用试剂(1)NaOH溶液中混有Ba(OH)2
(2)Cu(NO3)2溶液中混有AgNO3
(3)CO2中混有CO
(4)N2中混有O 21、碳酸钠或硫酸钠;
2、铜或氯化铜;
3、红热氧化铜或红热氧化铁;
5、红热铜网;例3:除括号中的杂质所用试剂a. H2 (HCl)
b. CO (CO2)
c. FeCl2 (CuCl2 )
e. BaCl2 (HCl )
f. BaSO4 ( BaCO3 )a. (NaOH、、、)
b. (NaOH、、、)
c. Fe
e. BaCO3
f. HCl、、、除杂质时试剂选用的目标除固体杂质:先选溶液或气体,再选固体
除液体杂质:先选固体或气体,再选液体;
除气体杂质:先选液体或固体,再选气体;选用物质能除去杂质,
不减:不能除去本身需要的物质,
不增: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含过量的影响)
易分离:最好是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物质。除杂质时药品选用顺序1、某粗盐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aCl2、MgCl2、Na2SO4和泥沙,进行以下操作可将杂质除去,⑴过滤;⑵加适量盐酸;⑶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⑷加过量碳酸钠溶液;⑸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正确操作顺序是( ) 
A、⑸⑷⑶⑴⑵  B、⑴⑵⑶⑷⑸   
C、⑴⑸⑷⑵⑶ D、⑸⑷⑶⑵⑴2、现有一包NaCl固体其中混有少量硫酸钠和氯化镁,可通过以下实验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NaCl请将正确合理的操作顺序填入括号中。
( )在溶液里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然后过滤
( )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然后过滤。
( )将混有杂质的NaCl完全溶解于水。
( )在滤液中加入 稀盐酸至溶液的PH值等于7
( )蒸发结晶
( )在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然后过滤
⑴为什么要加入稍过量的Na2CO3
⑵为什么要加入稀盐酸至溶液的PH值等于7 。
⑶写出上述两步骤的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215644、(06滨州)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D3、 (06成都)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B检验中的常见叙述错误分析
例1、如何检验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钠三瓶无色溶液?
答:各取少量试样,分别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者为碳酸钠,在剩余的两瓶溶液中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者为氯化钠,余者为硝酸钠。
例2、如何检验O2 、H2 、CO 、CO2 四种气体?
答:有助燃性的氧气,有剧毒的是CO,有可燃性的是氢气,可灭火的是二氧化碳。
例3、如何鉴别氯化钠和硫酸钠两种无色晶体?
答:加入氯化钡,能产生白色沉淀者为硫酸钠,余者为氯化钠。例4、如何检验氯化钠、硝酸钠两种溶液?
答:加入硝酸银溶液,能发生反应的是氯化钠,不发生反应的为硝酸钠。
例5、如何检验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三瓶无色溶液?
答: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可产生白色沉淀,向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余者为硝酸铵。课件33张PPT。实验设计与探究 实验设计题l实验按目的可分为:
探索性实验——是对尚不了解的研究对象进行探索(如研究什么未知性质、未知规律……)。探索性实验的特点是“试”,所以也称为试验。
验证性实验——是对某些可能的结论或假说进行确定或否定。(如证明什么……) ?实验类型 l实验按研究的精确程度可分为:
定性实验——目的在于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如溶解性、酸碱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研究)
定量实验——目的在于求出某些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关系函数)或用数量关系来阐述某些规律;(如溶解度、酸碱度、中和滴定等)
方法提要实验设计题l?实验设计的原则及实验方案评价的要求:
原理正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药品经济、安全环保。l?实验设计步骤:明确实验目的——充分占有资料——设计合理方案 l科学实验的设计要做到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简化、纯化或强化研究条件,以方便得出结论。例1: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CuSO4溶液的蓝色主要是由Cu2+决定的,而不是SO42-。他设计的下列实验步骤中无意义的是( )
A、观察H2SO4、K2SO4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
SO42-无颜色。
B、将饱和CuSO4溶液降温,出现蓝色晶体。
C、在CuSO4溶液加入足量的锌粉振荡,静置后溶液
变为无色。
D、在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Ba(NO3)2溶液,出现
白色沉淀,而溶液颜色无变化(仍呈蓝色)B 例2:有甲、乙两位同学用相等质量的M克氯酸钾来制取氧气,甲在该药品中还放了N克的氧化铁,他们都用酒精灯加热到不再有气体放出,结果发现甲同学产生气体的速度比乙同学快。甲同学认为氧化铁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催化剂,乙同学不同意。那么对于这一问题,你有哪些假设?请你帮助他们,将你的假设以及验证假设的方案告之。参考答案 Fe2O3是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检验Fe2O3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变化 Fe2O3加热可能放出氧气单独加热Fe2O3看是否有氧气放出 例3: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好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三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① 你的预测______ _ ____ 因素② 你的预测_____________.因素③ 你的预测_____________.
(2)从你所列的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温度:温度升高,食盐溶解加快。 ②搅拌: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 ③颗粒的大小: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2)搅拌影响:在两个烧杯中各放入50ml相同温度的水,分别称取2g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同时放进烧杯中,其中一个烧杯中进行搅拌,一个不搅拌,观察并记入两个烧杯中的食盐溶解所需的时间。 [设计时注意]
①控制变量。该实验设计时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如搅拌)外,其余变量(如水的体积、食盐的质量、颗粒的大小、放入的时间、温度等)都应该始终保持相同。
②测量变量。实验设计要说清变量如何测量(通过观察食盐全部溶解所需时间,确定溶解快慢)。这里食盐用量要保证能最终完全溶解也是要注意的要素。 1、某小组要探究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反应,做了如下实验:将一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一段时间后铜片表面变黑。为此小组同学分别得出:
①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②铜在加热条件下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碳单质)。
(1)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一步实验操作验证上述各结论:

(3)为避免上述结论的不确定性,要验证在加热条件下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反应,应如何改进上述实验? 取少量黑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并加热,静置:
溶液全部溶解: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溶液全部没溶解:黑色物质是炭
溶液变蓝又有黑色不溶物:黑色物质是氧化铜和炭。将铜片放在试管中加热2、某同学收集了“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固体残渣(含铜和氧化铜),欲从中回收单质铜和制取硫酸铜溶液。他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请你回答:
(1)称量:称量收集到的固体残渣为20.0g。该操作需要的仪器的名称是 。
(2)溶解:将20.0g称量好的固体残渣放入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溶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反应完全。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
(3)过滤:该操作除滤纸外,还需要仪器: 。
(4)洗涤干燥:冼净滤纸上的固体,干燥后称量。 (5)收集滤液:滤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是 。
(6)分析:为了除去滤液中过量的硫酸,应往滤液中加入过量的下列( )固体粉末,过滤。
A、氧化铜 B、氢氧化钠 C、铁 D、硫酸铜
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固体粉末,原因是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是 。黑色粉末部分溶解托盘天平CuO+H2SO4==CuSO4+H2O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H2SO4、CuSO4A保证滤液中的硫酸完全反应 3、CuSO4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有同学猜想其它盐溶液也能在这个反应中起同样的作用,于是他们做了以下的探究。
(1)取5ml 5%的H2O2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FeCl3溶液,再 。现象: 。 结论:FeCl3溶液可以催化分解H2O2。
(2)已知FeCl3在水中可解离出Fe3+和Cl—,你对“真正起催化作用”的猜想是:
A:
B:
C:
(3)验证猜想方法分别是:带火星木条复燃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Fe3+
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Cl—
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Fe3+和Cl— 向盛有5ml 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HCl,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向盛有5ml 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Fe(NO3)3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向盛有5ml 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先加入少量的HCl,再加入Fe(NO3)3溶液。把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4、取一片洗净晾干的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不考虑其他杂质),放在酒精喷灯火焰上灼烧一段时间后,放置冷却。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灼烧后残留固体的组成:⑴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⑵另取少量残留固体于试管滴滴加适量盐酸。溶液不变红色 有氧化钙
CaO+H2O=Ca(OH) 2没有氧化钙溶液 变红色 没有气泡 产生没有碳酸钙有气泡产生有碳酸钙 CaCO3+2HCl=CaCl2+H2O+CO2↑ (1)归纳法:取HC1、H2SO4 、HNO3等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成红色。则可能是H+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排除法:即取不含H+的物质,如取NaCl、 KCl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结果试液不变红。另一支试管中加入水,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也不变红。则不可能是Cl—和H2O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可能是H+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5(’05甘肃)稀盐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我们已经知道,在稀盐酸中存在H2O分子、Cl—离子和H+离子。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研究下面的问题:可能是稀盐酸中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6 (’05甘肃)花匠用熟石灰来降低校园苗圃中的酸性,但效果不明显,化学老师发现原因是熟石灰已经部分变质,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际例子,就取用一包熟石灰的样品,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该样品确实部分变质,请填写有关实验仪器和药品,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证明熟石灰样品部分变质。
【实验仪器】玻璃棒、胶头滴管、 .
【实验药品】水、酚酞试液 、 . 7、已知明矾[KAl(SO4)2·12H2O]在水中可解离出K+、Al3+和SO42-。小萍同学为探究明矾中何种离子起净水作用,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她完成实验报告。
有同学认为以上方案中只是证明了:Al2(SO4)3可以净水,K+不能净水,不够完善。
请你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报告并将你完善实验所用的试剂及的目填入下表中: 8、皮蛋味美营养好。高飞同学购得一包标有如下说明的药剂:原料:碳酸钠、氧化钙、氯化钠
制法:将原料溶于冷开水,再将其涂在鲜鸡蛋外面.数天后制成皮蛋。
为研究皮蛋腌制机理,高飞同学认为首先要研究浸泡液成份。实验时,先取适量的上述药剂溶于足量的冷开水,过滤,取滤液。
(1)高飞同学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NaOH和NaCl。推断含有NaOH的理由是: ;
(2)滤液中除一定含有NaOH和NaCl外,还可能含有什么溶质?这是高飞同学将要进一步研究问题。若你是高飞,请你对该滤液中可能存在溶质作出一种猜想,并开展探究
①你的猜想:滤液中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②你的实验方案: ;
③你将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 9、炎热的夏季,你一定想喝一杯冰水解暑。某冷饮店出售一种特制的冰水,由服务员在水中加入一些雪状的物质,该物质一放入水中立即冒出大量气泡,很快就得到一杯清凉可口的冰水,饮用时有碳酸饮料的口感。
(1)请你判断雪状的物质是 ;
(2)请你设计两个实验分别验证这种物质的成分。10、新老教材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设计了不⑴比较合理的方案是 ,理由是 。⑵新教材为何用到石灰水?同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如下图所示: 11、(04南京)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然后封口。真空充气包装能使食品保持原有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
[提出问题]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是什么?[猜想与验证] 可能是N2。实验初步验证的方法及现象: 。 充入的气体还可能是:①       ;②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火焰熄灭;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不变混浊CO2N2和CO212、某Na2CO3样品中混有一些NaCl,请你测定其纯度:
(1)化学反应原理是 。
(2)装置(仪器)中盛放的试剂及作用是 。
(3)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
(4)需要测定的数据是 。
(5)操作步骤 。样品氢氧化钠①按图将仪器组装好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量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Ⅰ的质量(设为m1); 
③准确称量纯碱样品的质量(设为n)并放入广口瓶B内
④将B装置分别与试管A和C相连,打开弹簧夹缓缓鼓入空气几分钟后,关闭弹簧夹;再将干燥管与瓶C连接,然后将稀硫酸缓缓注入B瓶中,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再次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量干燥管Ⅰ的质量(设为m2)。
⑴ 实验操作鼓入空气要缓缓鼓地进行,其理由是____,如果这两步操作太快,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
⑵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装置A中的试剂X应选用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
⑶装置C的作用是_____;干燥管Ⅱ的作用是_____。
⑷装置A与B之间的弹簧夹在第___项操作前必须打开,在第_________项操作用其以前必须夹紧。
⑸根据此实验,写出计算纯碱样品纯度的公式:_____ 13、小明同学在学习酸的性质时,用大小、外形均相同的铝片分别和pH值相同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他意外地发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度。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反应现象的差异呢? (1)小明从微观角度分析得出:H+浓度相同的盐酸、硫酸中,只是所含 不同。 (2)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Cl- 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SO42- 对反应无影响; ②Cl-对反应无影响,SO42-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 ③Cl- 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SO42-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 (3)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酸根离子(1)请你将表格中的空格补充完整; (2)上述猜想 是成立的(填序号); (3)若将第2组实验中添加的试剂NaCl改为PH=6的盐酸 ,能否完成探究任务?请说明原因 。Na+ SO42-Cl-①不能。由于HCl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增加了溶液中H+浓度,实验条件发生了变化。 14、刘华从茶叶包装盒上看到:茶叶中含有C、H、O、N、P、Ca、Mg、Al、Fe等许多元素,她想确认茶叶中是否含有Ca、Mg、Al、Fe四种元素,于是她查阅了一些资料得到下列信息: 资料一:含这4种元素的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资料二:当pH大于9时,氢氧化铝又开始溶解。
资料三:用铂丝沾含钙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砖红色。刘华根据资料中所得信息进行了下列实验和推测: (1)将约500g的茶叶碾碎高温炭化后溶于盐酸,过滤,取滤液,浓缩后备用。 (2)取(1)所得液体,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的pH调为7,这时观察到的现象为 ,说明 。 (3)取(2)液体,继续向里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的pH调为9,则观察到的现象为 ,说明 。过滤得滤液A。 (4)向滤液A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的pH调为13,这时又产生白色沉淀。 (5)根据以上实验,刘华确认茶叶中含有Ca、Mg、Al、Fe四种元素。你认为她的看法是否正确? ,原因是 ,请提出你的建议: 。15.考古工作者从古墓中挖掘出土的古钱币及铜器上面均有绿色锈迹,经试验确定,铜锈的主要充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借鉴铁生锈探究的方法,探究铜生锈的原因。
(1)你认为哪些因素可能引起铜生锈?_________;
(2)小明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了下列试验方案。
?
?
A试验设计的目的是 ,
C试验设计的目的是 ,
D试验设计的目的是 。  (3)经过试验观察,他发现,B中铜丝生锈,且水面处铜丝生锈严重,而A,C,D,中铜丝无变化。你从试验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清你提出日常生活中防止铜制品生锈的两条措施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存在什么疑问(至少写出一点)___________。
16、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情景提供] :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产生疑问] :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查阅资料]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⑴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 ,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⑵金箔—作为把子, 厚度1um, 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⑶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⑷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 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实验表明]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 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 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卢瑟福的疑问及解释:根据汤姆生发现电子并对原子模型计算的结果,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问题与讨论] :⑴若质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极少数α粒
子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吗?____(填会或不会)。卢瑟福
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
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
⑵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
方向不变,说明( )
A .原子间隙很大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课件15张PPT。分类: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酸溶液与酸性溶液、碱溶液与碱性溶液;
有色溶液与无色溶液。
联想: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液体、固体、气体。
性质:均一、稳定
计算:同一溶液浓度相同(溶质与溶剂质
量比,溶质与溶液质量比相等)溶液问题1、酸、酸溶液与酸性溶液 2、溶解过程中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3、溶液中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注意------4、实验叙述中的试剂规范描述5、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6、溶解度与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碱、碱溶液与碱性溶液一、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比较 溶液的定义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 稳定的混合物。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理解溶液概念应注意的问题:(1)除水以外,汽油、酒精等也可做溶剂;
(2)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3)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水为溶剂时,不论多少,水均为溶剂;
(4)溶液并非无色,无色不是溶液的特征;
(5)如果在溶液中发生了反应,应辨别溶质是什么物质。二、固体的溶解度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一定温度100克溶剂(一般指水)饱和状态质量(克)固体的溶解度的四要素:例:蔗糖在20℃是的溶解度是203.9g。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203.9g蔗糖。在20℃时,100g水中溶解203.9g蔗糖,溶液达到饱和。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易溶 可溶 微溶 难(不)溶 练习: 1、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钙是___溶物质。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___溶物质难>10g>1g<1g<0.01g 易 50
10
20
30
40
0
60
70
808
90
100
50
10
20
30
40
80
60
70
8 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硝酸铵
硝酸钾
硝酸钠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硼酸
100硼酸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6070501020304080901001101801701601501401301201902005010203040090607080温度/℃1、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交点表示什么意义? 练习:2、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 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 7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____。46g44g60gA.认识溶解度曲线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钠、氯化铵等。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例如:食盐熟石灰
1. 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方法( )A. 升温增压; B. 升温减压;
C. 降温增压; D. 降温减压。C2.下列几种物质①硝酸钾②熟石灰③氧气④二氧化碳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D.只有①D想一想:溶解度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 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的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溶解性物质的溶解度易溶、可溶 、微溶 、难(不)溶 固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影响因素(温度、压强)表示方法表示方法①P点表示的意义是 ②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③t2℃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④要从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物质的晶体,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这是因为____。⑤将t2℃时的等质量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无溶质析出的是 。⑥当 A1、下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中含有少量B时为了得到纯净的A,可采用 的方法⑦若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0℃时,A的溶解度是 g。
(2)在 ℃时, 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把A、B、C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时,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
3、t℃时,分别向盛有10 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图1所示的现象。(1)t℃时, (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2)图2中可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 或 的方法。
Ab4:下列有关物质溶解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一般相同。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是相同的。
(C)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由溶质和溶剂性质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D)当温度变化时,物质在某种溶解里的溶解能力会有变化。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