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课件(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课件(2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05 12:3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话题探讨”栏目。问:短文阐释的宽容精神有哪些?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善意宽容是对人格的尊重。了解论据类型 快速自读尹荣方的《论度量》。
本文逐层阐述了度量大的好处;有德、有识者度量才大;不断修行、学习才能获得度量三个观点。这些观点是建立在论据的基础上的,看看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这些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哪些是事实论据?①引用史搢臣“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胸开豁,眉目清扬”的言论。
②列举宋朝韩琦宽容地对待范仲淹的拂袖而去,从而化解矛盾。
③列举彭思永应举时,宁可自己受损也不愿当众说出那个偷藏自己金钏的人的事例。
④引用程颐“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的言论。
⑤列举夏元吉幼年时面对别人的冒犯易发怒,而长大后忍耐克制、不与计较的事例。其中①④是道理论据;②③⑤是事实论据。对原文提出质疑:1.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科学数据。
2.道理论据,指的是用来作为论据理论,它们来源于实践,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包括名言警句、科学道理以及成语俗语。论据类型第一组:论述“勤能补拙”可以用如下哪些材料?为什么?
①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这种刻苦精神,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②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论据选择容易出现的第一个问题——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第二组:下面是同学们作文中使用的一些论据,你能看出有何不妥吗?
①李煜在唱:载不动,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②倘若不是蒙哥马利将军从失败中作出反省继续努力,又怎能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败拿破仑呢?
③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④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于乌江。论据选择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张冠李戴,失去真实性,论据不真实. 第三组:以“挫折铸造成功”为论点,下面的论据充分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三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第四组:下面是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两段论据,能吸引你吗?为什么?
满清末年,政府腐败,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如洪秀全领导农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政权,孙中山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都没有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斗争,在斗争中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终于取得了胜利。
中国女排在与世界强手——古巴队的决赛中获得胜利,取得了“三连冠”。这正是在反复较量中,不断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做到知己知彼,并毫不气馁地奋力拼搏的结果。……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淡泊名利的是居里夫人,助人为乐的是雷锋,不畏死亡的是刘胡兰,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这么几个死定的例子,光荣地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多考试和比赛里的作文高手。
——80后作家韩寒小说《三重门》论据选择容易出现的第四个问题——老生常谈,缺乏时代感,论据选择不新颖,陈旧。选择论据的要求: 1.论据能证明论点。
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这就对论据提出了最起码的要求,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必须与论点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必须能切实有效地支撑论点,能够充分证明论点。2.论据要真实。
如果所选论据不真实,不但不能使论点得到证明,反而会动摇论点。一般说来,道听途说的没有充分调查的事例、主观臆造的“想当然”的事例、由不合理推测得来的事例……都不能用作事实的论据。特别是涉及人名、国籍、年代、出处等等,都要力求准确,不能有硬伤。3.论据要典型。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到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避旧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那么会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有利于阐述道理,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等等。4.论据要新颖。
新颖的论据往往能吸引人。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句当作“万能胶”,而且多年不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也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新鲜的论据,让人味同嚼蜡。所以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能力提升:自由组合,讨论下列几组论据的使用的特点和优缺点。 第一组 证明“敢于向权势挑战”这个论点
1852年2月21日,俄国伟大的作家果戈理逝世了,他的挚友屠格涅夫,用沉重的笔和着自己的悲伤、泪水,赶写出一篇悼念果戈理的文章。但是,沙皇统治者害怕这个俄罗斯人民爱戴的名字出现在报刊上。他们禁止发表一切悼念和颂扬果戈理的文章。正直而勇敢的屠格涅夫不怕专制主义者的威胁,他机智地避开沙皇侦探的监视,离开圣彼得堡,把文章送到莫斯科,趁那里还没有接到禁令,把文章在《莫斯科新闻》上刊登了出来。沙皇的特务机关不久就见到了这篇文章,他们传讯了屠格涅夫。沙皇早就痛恨这个经常在《现代人》杂志上登载《猎人笔记》的作家。在把屠格涅夫监禁一个月后,沙皇亲自下令,把屠格涅夫流放到斯马达斯基去。为了果戈理,为了朋友而被流放的屠格涅夫,感到自豪和光荣。  明确:叙述面面俱到,不够精简。这个故事可证明这样几个论点:①友谊高于一切;②勇敢的人敢于战胜困难;③正义终将战胜邪恶;④敢于向权势挑战。如要证明“敢于向权势挑战”这个论点,则可作如下叙述:
1852年,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挚友果戈理逝世了,他为此赶写了一篇悼文。但是沙皇统治者禁止发表任何有关悼念果戈理的文章。正直而勇敢的屠格涅夫不怕专制主义者的威胁,他机智地避开沙皇侦探的监视,离开圣彼得堡,把文章送到莫斯科,趁那里还没有接到禁令,把文章在《莫斯科新闻》上刊登了出来。                                                  第二组 论证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拿破仑是个优秀的军事家,偏偏是个矮个子,不够威武,美中不足。罗斯福性格刚毅,在他的领导下,美国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但他却是个体弱多病接近死亡的人,真遗憾。喀麦隆足球队老将米拉,技术非常精熟,但是体力难支,常常下半场刚上场,就会被解说员抱怨说米拉跑得太慢了,又是个美中不足。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即使伟人也不是完美的,人们总是追求完美,可是又有谁是完美无缺的呢? 明确:先列举了拿破仑、罗斯福、米拉这三位名人有优点但也有缺点的事实,再分析议论即使伟人也不可能完美无缺的道理,摆事实与分析议论紧密结合。第三组 阅读下列两篇高考作文片段,看在表述上有何特色?你有什么感受?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湖南考生《谈意气 》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用箭射中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了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暗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相,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
——山东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明确:第一个片段引用诗句,并借助排比,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意气”的内涵;第二个重在通过分析事例来说明应包容重用有才之人。两个片段均用了排比的手法,给人以有文采,有气势,有说服力之感。五.规律总结
从上述几组材料中,你觉得使用论据有哪些常规?
明确:一、表达应力求概括,注意顺序。一般而言,议论文叙述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叙述材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对多列组合的论据,既要安排好它们的先后次序(或按照时间、空间顺序,或依照事理性质次序,或沿着说理的逻辑层次来组织),更要注意克服以叙代议的倾向:多个事实论据概述以后,必须回到“议”上来,概述事实是为议论服务的。二、要善于分析论据。用事例论证不是做数学的证明题,不能摆个事例就了事。围绕论点摆出论据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三、要运用一定的技巧。不少同学在叙例时千篇一律,陈词滥调,罗列材料,堆积词语,导致平淡寡趣、枯燥呆板。尽管所讲的道理千真万确,所用的语言却干瘪乏味。因此,在例子的表述上也应讲究技巧,常见的技巧有:
1.层层堆叠,铺陈有力。有意的铺陈与盲目的堆砌不同,它能够使语言构成一种铺排、酣畅的气势,有如滚滚长江,一泻千里;还可以充分、饱满地写足文意,让人不能不信服其论述的观点。我们在作文时,如果所举事例是众所周知的,铺展开来则难以给读者新意,这就不妨考虑用排比举例。
2.正反对照,加强力度。这是例证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举出彼此相反的两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一正一反,对比鲜明,从而增强论证的力度。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选择和使用论据的一些要求、方法,关键是同学们能付诸写作实践。真正要用好论据,需做到: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多积累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要勤思考
3.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行。” ——要勤练七、作业设置:
1、请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与“宽容”有关的素材。
2、以“宽容”或“包容”为写作的中心内容,提出新颖、有针对性且发人深省的论点,引用精到的事实论据,挖掘独特而严密的道理论据,采用丰富多样的论证方法,考究严紧的逻辑结构,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