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学会宽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梧桐中学陈书友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论据的概念及分类,掌握选择和使用论据的方法。
2、通过对典型论据进行揣摩分析,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围绕论点和论题,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论据。
2、难点:处理好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设计】
1、复习议论文的概念和文体特点。
2、阅读教材P76尹荣方的《论度量》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通过以往的学习及课后的作文写作,我想同学们对议论文并不陌生。那么,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的要素是什么?
明确: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如果说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那么论据就是支撑灵魂的躯体,由此可见论据的重要性。俗话说得好啊“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以理服人”,那么理从何而来呢?
这节课我们将对论据的选择和使用进行深入学习。二明确论据的概念及其分类 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
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
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
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
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
和理论论证两类。事实论据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
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
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
说服力的论据。。事实论据
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
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等。理论论据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
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
点。
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
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
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
的道理、成语俗语等。 快速浏览课本76~77页的尹方荣《论度
量》本文逐层阐述了哪几个观点?
这些观点是建立在论据的基础上的,看
看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这些论据哪些是道
理论据,哪些是事实论据?
1.引用史搢臣“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
过后觉得心胸开豁,眉目清扬”的言论。(道理论据)
2.列举宋朝韩琦宽容地对待范仲淹的拂袖而
去,从而化解矛盾。(事实论据)
3.列举彭思永应举时,宁可受损也不愿当众说
出那个偷藏自己金钏的人事例。(事实论据)
4.引用程颐“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的言论。
(道理论据)
5.列举夏元吉幼年时面对别人的冒犯易发怒,
而长大后忍耐克制、不与计较的事例。(事实论据)
如何选择论据1.论据的选择要紧扣论点
论据必须与论点统一,与论点有密切关系。运用论据过程中切忌出现与证明论点无关的内容。讨论:论述“勤能补拙”可以用如下哪则材料吗,为什么?
①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②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没法跟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论据②④合适,①③不合适。因为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比,是“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而梅兰芳小时候口吃,存在先天的缺陷,他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通过自己的勤加练习,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所以这也紧扣了论点。 1并不是表明韦钰是“拙”的;3中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不沾边。这是论据选择时要注意的第一个要求,论据一定要证明论点
2 .论据要真实
事实论据要确凿,也就是说用作论据的事实必
须是准确无误的,不能胡编乱造;如果是虚假的,
或个别事实不真实,都会导致论点经不住推敲的结
果。论据真实可靠,论点就令人信服;论据靠不
住,论点就成了空中楼阁,对此,我们丝毫马虎不
得。
看下列论据是否有说服力?
李煜在唱:载不动,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倘若不是蒙哥马利将军从失败中作出反省继续努力,又怎能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败拿破仑呢?
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战国时期的孟子,早在三千多年前就为我们阐述了怎样选择的关键。
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于乌江。
不具有说服力,张冠李戴,失去真实性总结:论据要真实凡涉及人名、国籍、年代、出处等等,都要力求准确、真实。
小结:如果所选论据不真实,不但不能使论点得到证明,反而会动摇论点。一般来说,道听途说的没有充分调查的事例、主观臆造的“想当然”的事例、由不合理推测得来的事例……都不能用作事实的论据。特别是涉及人格、国籍、年代、出处等等,都要力求准确,不能有硬伤。
3.论据要典型以“挫折铸造成功”为中心,选了下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明确:语段中所选事例无从考证,无典型性、代表性可言。纯属根据临时需要编造出来的,因此也就缺乏说服力。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三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
小结: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
结论:论据要典型常选用的角度有:
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
不同的性质(正面、反面)
不同的国别(中国、外国)
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4.论据要力求新颖
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淡泊名利的是居里夫人,助人为乐的是雷锋,不畏死亡的是刘胡兰,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这么几个死定的例子,光荣地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多考试和比赛里的作文高手。 -----韩寒的《三重门》
问题:老生常谈,缺乏时代感,论据陈旧
学生作文论据陈旧!这是论据选择容易出现的第三个问题,论据选择不新鲜 论据要力求新颖在议论文写作中,
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
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
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
在论据的运用中,我们要力求用的都是金子是银子,而不是石子。总结:论据基本的要求1紧扣论点
2真实
3典型
4新颖
四论据的使用有人说高考作文是“戴着镣铐的舞蹈”,虽然有一定的桎梏,但是仍要舞出我们自己的精彩。那翩跹的舞步,便是技巧。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一下论据使用中的技巧,让我们的文章在笔尖起舞。
1、论据的叙述技巧
论据在叙述时要力求简明扼要,这是由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及论据的任务决定的。我们应该明白,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它的任务是确立论点,而不在于向读者展示本身发生的过程,因此,陈说事实应该简明扼要,力避繁荣拖沓,以叙代议。所用事实若为人们所熟知,那只需“一言以蔽之”,使之能证明论点即可;所用事实若不为人所熟知,也同样要力求简要,做到要言不烦。如果我们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对材料进行取舍呢?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和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一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明确:这段材料比较长,照抄显然不行,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由这么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①、努力的经过②、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炸药的作用⑤,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它具有三个要素:①经历了失败,②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③最终取得了成功。材料与之相关的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⑤(最终发明了炸药)。那么①③④叙述时就可略去。
所以。我们不妨这样叙述: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2、材料的组合技巧? 不少同学在叙例时千篇一律,陈词滥调,罗列材料,堆积词语,导致平淡寡趣、枯燥呆板。尽管所讲的道理千真万确,所用的语言却干瘪乏味。因此,在例子的表述上也应讲究技巧,下面仍以高考优秀作文为例加以简析。
(1)欣赏高考满分作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片段,说一说这段文字在论据选取和组合上的特色。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牧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丁冬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不赂画师,终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 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选自高考满分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明确:技巧一,引用、举例相结合。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既讲究理论论据,又讲究事实论据,事实可以直观地再现情景,引用可以借名人之语增强议论的力度,二者的结合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2)如果对于同一论点,手头有两个以上的素材时该怎样用呢?请欣赏高考作文《谈意气》片段,说一说这段论述在论据的选取上有何特色,每则论据对论点的论证角度分别是什么?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志,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湖南考生《谈意气》
明确:技巧二,同类互补,深刻剖析。可以将几个论据用排比方式组合起来,相互补充,形成集团效应。但要注意决不能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积,要注意对材料的共同作用进行深刻剖析,将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起来。
(3)同样是论证同一论点,下面材料在素材的排列方式上与以上材料有何不同?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 (选自高考满分文《 轻松起跑》)明确:技巧三,正反对比,突出主题。面对同一个话题,总能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人物素材,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两种人物放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文章的写作中。如上面文章,将“贝多芬”“居里夫妇”“陶渊明”同“别里科夫”“葛朗台”进行对比,两类人物的精神高、劣显而易见,文章的主题也能得到鲜明地突出。
论据的常规要求使用1.表达要力求概括,为议论服务。
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2要善于分析论据。
3要运用一定的技巧
层层铺陈,堆叠有力。
正反对照,加强力度。真正要用好论据,要做到: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多积累。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要勤思考。
3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勤练习。作文训练:
以“宽容”为话题写1篇结构清楚,论据翔实、确切的议论文,不少于800
字。(时间60分钟)
谢 谢!习作指导:典型论点:
世界需要包容
包容是一种宽厚的爱心
包容别人就是包容自己
摒弃包容让人狭隘
包容不能以德抱怨
包容也需要原则
包容才能和谐论据举例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有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古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此诗可作佐证。不与人计较斤两得失,大度处之。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管鲍之交
管、鲍二人少小相识,后来合伙经商,管仲总是要从中多占一些便宜,鲍叔不以他为贪,知他是家贫的缘故。
此后,管仲出了不少馊主意,几乎使生意做不下去了,鲍叔也不认为他蠢,而认为是没有遇上好时机。
后来鲍、管二人分别投奔齐国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门下,小白胜而纠死。管仲跟着倒霉被囚。鲍叔不以胜者自旌,反而力荐管仲于齐桓公(小白),也不计较自己会处在管仲之下。桓公果然拜管仲为相,治理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主。
管仲后来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黎巴嫩)纪伯伦 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怒。” ——马克吐温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李斯)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莎士比亚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 ——欧文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雨果
生活过,而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但是谁能说是不需要宽容的呢?
——屠格涅夫
正义之神,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
——华兹华斯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决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
——斯特恩
例文解剖稳中求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会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做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