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食物中的营养 教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食物中的营养 教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3-05 15:3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 食 物 教育科学版 科学四年级 下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目标重难点板书设计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 知道食物为我们提供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以及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了解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通过收集、观看资料、交流等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

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其作用。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教学准备:学生:花生米、白纸;碘酒;淀粉;馒头;熟马铃薯;茄子;莴笋;卢柑。(分别装在八个小塑料杯中)“多幅食物图片”。教学过程:五 环 教 学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3分)::1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不同的食物?各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食物中的营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10分):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1)讲述: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下面我们分组探讨一下,每一小组选定一种来进行具体研究。
(2)分小组探讨交流(可根据生活经验知识谈谈,也可阅读课本介绍了解,还可通过查阅资料解释;交流时做好记录,选定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3)汇报交流
三、碰撞激发 小组合作(13分): 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
(1)引导:通过探讨交流我们已经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拿出我们上节课调查食物时填写的卡片,将每种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补充记录在卡片上(卡片的背面或者食物名称的旁边);然后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将食物再次分类,并作好记录。
(2)小组活动:先做补充记录,再重新分类并做好统计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 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 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 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含有丰富矿物质的食物
(3)展示交流(投影仪展示小组统计表)。
(4)小结:我们吃的食物中,有的一种食物可能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会具有所有的营养,因此我们应该均衡膳食。
四、交流内化,巩固知识 (12分)
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过渡: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亲自来找一找这些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那就更有趣了。教科书中设计了两个简单的实验,教我们检验脂肪和糖类;还告诉了我们寻找食物中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方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亲自动手做一做吧!
(2)分组活动 注意:检验糖类,滴碘酒时,要离开食物一段距离,然后滴一滴或几滴;检验脂肪实验时,不要弄在检验纸以外,以免污染衣服、书包、桌子等;看食物包装袋上的标签时,应仔细找找不同食物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
(3)汇报交流
五、拓展延伸 灵活运用:(2分)
1、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课外继续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制成一份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
板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
蛋白质
人体的主要成分 脂 肪
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 类 维生素
调节身体机能 矿物质
PPT模板下载:www.1ppt.com/moban/ 行业PPT模板:www.1ppt.com/hangye/
节日PPT模板:www.1ppt.com/jieri/ PPT素材下载:www.1ppt.com/sucai/
PPT背景图片:www.1ppt.com/beijing/ PPT图表下载:www.1ppt.com/tubiao/
优秀PPT下载:www.1ppt.com/xiazai/ PPT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Word教程: www.1ppt.com/word/ Excel教程:www.1ppt.com/excel/
资料下载:www.1ppt.com/ziliao/ PPT课件下载:www.1ppt.com/kejian/
范文下载:www.1ppt.com/fanwen/ 试卷下载: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www.1ppt.com/jiaoan/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准备对应的营养成分录像、图片或实际例子的方式,化抽象为具体,使“死”的知识活过来,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视觉之中。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阅读课本、收集资料、实验、交流等进行自主学习。辅以必要的讲解,从而完成本课的学习。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认真查阅11-18节,能按“五环”教学模式备课,能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教学重难点突出准确,教学环节层次清晰,有学法上的指导,个别课节的板书设计和教学后记需要再完善,继续加油哦!
检查人:高晓玲
2016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