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浮力 教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节浮力 教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3-05 13:5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教育科学版科学五年级下沉和浮 浮力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目标重难点板书设计1)经历实验探究,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认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2)练习使用探究实验常用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的精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大小的方法。  
(3)理解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识与技能 浮力的概念及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准备:烧杯、水、酒精、木块、正方休泡沫、小石块、细线、弹簧测力计、乒乓球、易拉罐、溢水杯、小桶、生鸡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3分)::展示几张与浮力有关的图片。  
提问:思考图片中蕴含着什么知识?你能列举生活中几个类似的现象吗?。  
看来浮力现象在生活中比较常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浮力板书:第五节 浮力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10分):演示:将一正方体泡沫用力压入水中,撤去外力后,泡沫从水里浮上来静止在水面;将一小木块放入水中,松手后木块也浮上来静止在水面。  
提问:从水里浮上来静止在水面的泡沫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进一步提问:那么放人水中下沉的石块是否也受浮力?你能用弹簧测力计来验证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吗?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动手尝试(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做实验好的学生典型。)邀请学生上讲台演示并解说,给学生点评鼓励。  
课件展示学生的操作图。  
全体学生完成下沉物块静止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学生代表上黑板画图)。引导学生用平衡力的知识计算浮力的大小,总结出一种利用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哪些物体受浮力?
三、碰撞激发 小组合作(13分):引导学生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板书学生的猜想,以方便后面的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体验压易拉罐实验做用橡皮泥造船实验,根据体验和观察到的现象继续猜想。引导学生向物体浸入液体体积方向靠拢。  
对大家大胆的猜想给予肯定。  
鼓励大家充当小科学家来科学探究。  
通过探究验证学生猜想:(依据课堂学生猜想情况适当删减)    
探究一: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教师演示。  
引导学生总结分析:浮力大小只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有关,这二者与哪个物理量更接近,找到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间的关系。  
探究二:学生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间的关系。介绍溢水杯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并据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投影表格内容)在实验内容达成共识后进行实验验证猜想。四、交流内化,巩固知识 (12分)
投影习题反馈:铁块、铅块各一个,都重7.02N,当它们浸没在水中时,各受到多大的浮力?(g取10N/kg)一名同学板演,教师最后讲评。
  
学生练习。
五、拓展延伸 灵活运用:(2分)
进一步提问:不断向水中加入食盐,轻轻搅拌,思考将出现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要求学生回家实验探究,并上交一份探究报告。  
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并进一步猜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PPT模板下载:www.1ppt.com/moban/ 行业PPT模板:www.1ppt.com/hangye/
节日PPT模板:www.1ppt.com/jieri/ PPT素材下载:www.1ppt.com/sucai/
PPT背景图片:www.1ppt.com/beijing/ PPT图表下载:www.1ppt.com/tubiao/
优秀PPT下载:www.1ppt.com/xiazai/ PPT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Word教程: www.1ppt.com/word/ Excel教程:www.1ppt.com/excel/
资料下载:www.1ppt.com/ziliao/ PPT课件下载:www.1ppt.com/kejian/
范文下载:www.1ppt.com/fanwen/ 试卷下载: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www.1ppt.com/jiaoan/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贯穿整节课,从而对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活动总结和教师的引导演示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定义、以及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在浮力的影响因素的猜想上有学生很多分歧,但采用合并归类的方法保证了大部分学生的猜想都有所体现,所以得意保证大部分同学都积极的参与进入。合作性的操作进行顺利得当,并且对数据能有效快速进行分析的论证,得出了浮力的两个影响因素,对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都有了亲身良好的体验,自我感觉是一堂较成功的新授课,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本节知识良好。
评语:认真查阅1-6节,能按“三、五”教学模式备课,教案中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齐全,能根据所讲授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知识能恰当进行拓展,注重了学法指导,希望教学过程再详细些,个别课节的板书再丰富些,请继续努力!
检查人:高晓玲
2016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