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一)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选择题
第五届长三角城市园林绿化技术与管理研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园林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车生泉围绕“全球低碳、城市低碳、生态建设”三方面做了题为《城镇绿地低碳规划与建设途径》的主题报告。据此回答1~2题。21cnjy.com
1.该主题报告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哪一种态度( )
A.依赖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善待自然
2.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报告的是( )
A.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B.围湖造田
C.陡坡开垦 D.挖掘“发菜”
解析:1.D 2.A 第1题,“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发展战略”体现了人们善待自然的态度。第2题,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下图为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主要指区位条件)。读图,回答3~4题。www.21-cn-jy.com
3.图中数字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智力资源 ②矿产资源
B.①空间资源 ③矿产资源
C.②空间资源 ③智力资源
D.②矿产资源 ③智力资源
4.工业文明阶段,曲线①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
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
C.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
D.劳动力数量增多,素质提高
解析:3.D 4.C 第3题,根据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方式判断,智力资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呈增加趋势;空间资源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较小,工业社会时期逐渐增大,后期经济发达阶段逐渐减弱;初期,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逐渐增大,但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替代资源的开发,影响程度逐渐减少;所以①为空间资源,②为矿产资源,③为智力资源。第4题,工业文明阶段,工业迅速发展,区位条件对工业的影响加大。21教育网
5.下列说法符合环境伦理观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
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解析:选A 环境伦理观既是人与人之间的规范和约束,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规范和约束。它要求人类在利用自然、开发自然时应注意保护自然,不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竭泽而渔,焚薮而田”是一种杀鸡取卵,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符合环境伦理观;“封山育林,永不采伐”要求人类只保护不利用,这样必然阻碍人类发展,而环境伦理观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它的目的是促进人类发展;“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的结果是人口急剧增长,造成对环境的掠夺性使用,不符合环境伦理观。21·cn·jy·com
下图是“PPE怪圈”,“PPE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a、b、c、d四点所代表人口增长状况最有可能产生“PPE怪圈”的是( )
A.a B.b
C.c D.d
7.下列国家中,目前基本不存在“PPE怪圈”的是( )
A.坦桑尼亚 B.肯尼亚
C.加拿大 D.阿富汗
解析:6.B 7.C 第6题,由图知贫困、人口增长和环境退化三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增长往往是贫困和环境退化的根源。图中显示b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可能由于人口高增长导致对生态压力过大现象,从而陷于题中所说的“PPE怪圈”之中。第7题,加拿大由于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目前不会出现“PPE怪圈”现象。
二、综合题
8.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曲线表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a—科技 B.b—土地
C.c—劳动力 D.d—资本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
(3)试分析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地关系。
解析:第(1)题,狩猎文明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是劳动力;农业文明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是土地;资本在工业文明阶段早期影响巨大;科技则是工业文明阶段后期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第(2)题,工业文明阶段早期,资本影响力最大,到工业文明阶段后期逐渐降低,土地、劳动力的影响在减弱,科技因素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第(3)题,人地关系思想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自然、适应自然、征服自然和谋求人地协调。不同阶段人地关系也不一样。2·1·c·n·j·y
答案:(1)D (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在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后期成为主导要素;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虽然在下降,但工业文明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依赖自然,崇拜自然(狩猎文明);利用自然,适应自然(农业文明);开发自然,征服自然(工业文明);守护自然,互利共生(环境文明)。21·世纪*教育网
9.读贫困山区恶性循环或良性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空白框中,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
B.发展生态农业
C.走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
D.人均收入减少
E.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F.环境退化
G.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
H.提高环境质量
(2)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的关键在于________。(填字母)
(3)传统伦理观忽视了森林的________价值,环境伦理观重视了土地资源使用的________。
(4)环境伦理观与下列哪种人地观相吻合( )
A.依赖自然而生存的观点
B.改造自然求发展的观点
C.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
D.人定胜天的观点
解析:第(1)题,左侧为恶性循环过程,右侧为良性转变过程,按照前后因果关系选择。第(2)题,庞大的人口压力是造成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摆脱恶性循环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3)题,传统伦理观往往忽视自然资源的环境价值。森林资源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将其开垦为耕地,会导致环境退化、贫困等恶性循环。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综合治理农林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4)题,环境伦理观认为,人类只有同自然界保持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1)左边上为D,下边自左向右为G、F、A,右边上为B,下边自左向右为H、E、C
(2)E
(3)环境 方式 (4)C
课时跟踪检测(七)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
一、选择题
读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图,完成1~3题。
1.图示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①华南 ②华东 ③华北 ④东北 ⑤西北
⑥西南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2.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
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
3.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地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解析:1.C 2.A 3.C 第1题,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受到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包括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陕西、山西、河北、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部分地区。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主要表现为沙丘入侵农田、草场;东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滥垦、滥伐森林;华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共同原因都是不合理利用土地,使植被受到破坏。第3题,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少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人为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示意图,完成4~5题。
4.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a地区沙尘暴的是( )
A.加强天气预报 B.改变农业生产结构
C.发展耐旱农作物 D.全面种草,发展畜牧业
5.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 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21·cn·jy·com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解析:4.B 5.D 第4题,改变农业生产结构能有效防治a地区的沙尘暴。第5题,毁林开荒、粗放耕作、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是b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人为原因。
读新疆地区图(a)和山麓冲积扇示意图(b),完成6~7题。
6.如果该处绿洲地区衰退,不可能的理由是( )
A.中上游绿洲超量用水
B.冲积扇上部过度开发地下水
C.退耕还林、还草
D.樵采破坏绿洲植被
7.目前,塔里木河流域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为了使生态环境得以恢复,正确的措施是( )
A.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B.合理调配水资源
C.扩大灌溉农业规模
D.在平原区大力兴修水库
解析:6.C 7.B 第6题,仔细分析,A、B、D三项都会使绿洲水资源减少,导致绿洲退化;退耕还林、还草,会使绿洲生态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第7题,恢复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正确的措施是合理调配水资源。www.21-cn-jy.com
二、综合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2·1·c·n·j·y
材料二 “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完成“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南方地区“红色沙漠”主要发生在________丘陵地区,它的形成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地区。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21·世纪*教育网
解析:第(1)题,根据图表内容,结合南方丘陵地区情况正确分析得出结论。第(2)题,从“红色荒漠”发生的机理,应该为江南丘陵,它的形成对生产和地理环境都有影响,主要是表层土壤流失,对地形的影响,使下游湖泊河道淤积,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第(3)题,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南北方形成原因不同,地理环境也有差异,荒漠化防治措施不同,结合课本知识正确作答。www-2-1-cnjy-com
答案:(1)A:人口增加 B:高温多雨 C:滥伐森林
D:水土流失
(2)江南 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
(3)干旱和半干旱
北方:植树造林,退耕还牧,防止过度放牧等;
南方:控制人口增长,积极开发新型能源,退耕还林等。
9.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湖区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年平均降水量为300~400 mm;蒸发量较大,全年蒸发量可达1 500 mm,风大且多。下表为近30年来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土地面积与程度变化(单位:km2),结合下表回答问题。21cnjy.com
年份
沙漠化程度
1976年
1987年
1995年
2006年
极重度沙漠化
249.48
249.48
246.10
246.57
重度沙漠化
184.07
191.77
205.22
202.31
中度沙漠化
210.86
221.44
237.37
316.10
轻度沙漠化
94.17
299.9
355.39
593.04
(1)在各类土地沙漠化类型中,扩展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环青海湖区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原因。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第(2)题,分析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应从自然因素(包括基础条件、物质条件、动力条件及气候变异等因素)和人为因素(包括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因素)两大方面分析。21教育网
答案:(1)轻度沙漠化
(2)年降水量少,蒸发量盛,水分收支不平衡;多大风天气;大面积开垦草原,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弃耕后地表裸露;过度放牧使得草场的产草量下降,牧草不足以覆盖沙质地表;砍伐林木和采集中草药导致植物破坏;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
课时跟踪检测(三)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择题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右图中黑块所在地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下图回答1~2题。www-2-1-cnjy-com
1.该资源的分布( )
①低纬度地区缺失 ②范围有季节变化 ③主要在高纬和高山地区 ④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这种资源( )
A.近年来数量逐渐减少
B.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
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大多数国家需要进口
解析:1.B 2.A 第1题,该资源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和世界主要高山地区,为冰川,其分布范围有季节变化。第2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部分冰川融化。
读我国可利用风能时数分布图,完成3~5题。
3.下列是我国风能资源开发重点地区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图中显示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及沿海地区
B.主要分布于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C.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高寒气候区
D.我国广大的内陆地区均是风能贫瘠地区
5.山东半岛是我国最早进行风电建设的地区,其发展风电最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A.临海,风能资源丰富
B.经济发展快,能源匮乏
C.经济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
D.人们的环保意识强
解析:3.C 4.A 5.C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地的可利用风能时数比较,只有丙地是大于6 000的,位于内蒙古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又靠近能源需求市场,应是重点建设的风电基地。第4题,图中看出我国的北方地区及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第5题,风电的开发需要较高的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山东半岛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科技发达,具备发展风电的条件。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回答6~7题。
6.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
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7.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解析:6.D 7.D 第6题,从水资源总量就可以推断出,甲代表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比北方大,南方地区降水量大,蒸发量也大;乙代表北方地区,人口总数比南方少,主要原因是南方经济发达;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耕地比重大。第7题,甲地区(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北方煤炭、油气资源比南方丰富;南方地区能源供应不足,需要从北方运进大量煤炭;南水北调是为了缓解北方水资源的紧张状况。21教育网
二、综合题
8.(全国卷Ⅰ)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土壤侵蚀量,降低土壤的肥力;二是使耕地起伏加大,不利于机械化耕作。防治措施可从调整耕作方式、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填埋等方面分析。21cnjy.com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21·cn·jy·com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www.21-cn-jy.com
9.在根据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主要国家能源生产与消费统计资料绘制的柱状图中(右图),纵坐标表示该国能源生产量减去能源消费量所得的差值相对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1·c·n·j·y
(1)世界能源的地区生产、消费极不均衡,从图中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能源生产、消费的差异主要表现。
(2)2014年2月4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在网站上发文称,2014年中国石油消费将达1 110万桶/天,石油净进口660万桶/天,而美国2014年原油进口将为550万桶/天,中国将在年均进口量上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能源安全已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必须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注意明确横坐标代表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的类型及纵坐标表示的含义;针对能源安全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应从开源、节流两大角度进行分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发达国家能源生产量小于消费量,发展中国家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2)①加强勘探,提高石油、天然气后备储量和生产量;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③加快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④积极开发水能和新能源,使能源生产和消费多元化;⑤加强国际合作,拓宽能源来源渠道;⑥加强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建设。
课时跟踪检测(九) 固体废弃物的治理
一、选择题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垃圾数量不断增多,其成分、品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极大地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增强了垃圾的危害性。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属于有机垃圾的有( )
A.食物残渣、菜皮、剩饭菜
B.废纸、废塑料、破衣服
C.碎砖、废木料、渣土
D.尘土、枯枝落叶、厨房垃圾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产品的推广而加入城市垃圾行列的是( )
A.废旧家具、包装材料、家用电器、废旧汽车、电脑
B.破旧皮革品、碎玻璃、废金属制品、废旧管道
C.化学危险品、放射性废弃物、树叶
D.易燃易爆品、废橡胶、废旧电池、建筑垃圾
3.降解速度最快、生命周期最短的城市垃圾是( )
A.食品垃圾 B.建筑垃圾
C.危险垃圾 D.清扫垃圾
解析:1.A 2.A 3.A 第1题,关键在于区别有机物与无机物,食物残渣、菜皮、剩饭菜、枯枝落叶、废木料等属于有机物。第2题,这里所说的城市垃圾的新成员是相对的,应该是现代高档消费产生的废旧物品。第3题,有机物易被降解,从而很快完成其生命周期。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提出,2015和2020年中国城市垃圾年产量将达1.79×108 t和2.1×108 t。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21教育网
4.造成我国城市垃圾不断迅速增长的原因包括( )
①新兴农业的快速发展 ②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 ③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 ④工业的快速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城市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是城市垃圾处理的趋势,城市垃圾可以用来( )
①发电 ②生产沼气 ③生产无机复合肥
④生产新型建筑材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4.D 5.B 第4题,城市垃圾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它的迅速增长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不良的消费习惯及城市工业的快速增长有关,与农业生产,特别是新兴农业的生产关系不大。第5题,城市垃圾是多种废弃物的混合物,其中的可燃物可用来燃烧发电;其中的有机垃圾、人畜粪便等可用来生产沼气和有机复合肥;其中的碎砖瓦、混凝土碎块等可用来生产新型建筑材料。21cnjy.com
读某年份世界部分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和垃圾处理示意图。回答6~7题。
某年份世界部分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
国家
填埋/%
堆肥/%
焚烧/%
回收/%
美国
63
8
10
19
德国
46
2
36
16
中国
70
20
5
5
6.下列关于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垃圾处理方式上的说法合理的是( )
①都以填埋为主 ②我国垃圾的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比重小 ③美国等发达国家垃圾的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较少 ④我国垃圾的堆肥较多www.21-cn-jy.com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垃圾处理示意图中反映的垃圾处理方式的优点有( )
A.方法简单,投资少
B.填埋场所需面积不大
C.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D.填埋场不用考虑安全问题
解析:6.A 7.A 第6题,根据表格中项目进行比较可得出答案。第7题,该垃圾处理方式为填埋法,其优点是垃圾填埋方法简单、节省投资;缺点是填埋场占地面积大;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垃圾发酵产生的甲烷气体是火灾及爆炸的隐患。21·cn·jy·com
二、综合题
8.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子废弃物的数量快速增长,正成为危险的污染源。读中国电子废弃物管理过程图。完成下列问题。2·1·c·n·j·y
(1)指出图中电子废弃物处置不当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2)结合图中信息,简述合理处置电子废弃物的措施。
解析:第(1)题,电子废弃物中的重金属和有毒溶液会污染水源、土壤、大气,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废旧电器重复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第(2)题,合理处理电子废弃物的措施包括分类收集,企业回收利用,资源化处理等。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废水、废渣中含有的重金属(如铅、汞、铬等)和有毒溶液等有害物质污染水源、土壤、大气,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电子废弃物占用土地;废旧电器重复使用,存在安全隐患。21·世纪*教育网
(2)加强对电子废弃物的监管;分类收集,企业回收利用,资源化处理;无害化处理。
9.下图是某垃圾焚烧厂工作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请根据该厂工作原理,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选项,写出其与图中①②③相对应位置的字母。
a.垃圾分类 B.废水 c.废热 d.堆肥利用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由于垃圾焚烧并不是一种最佳方法,该地准备对垃圾焚烧厂进行改造,请提出你的改造设计方案。
(3)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图示中垃圾的处理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主要取决于公众的参与程度,试说明其理由。
解析:第(1)题,来自居民区的垃圾在焚烧或者回收利用之前首先要进行分类才能处理,焚烧后产生废热、废气和废渣,废渣再进行堆肥或者填埋处理。第(2)题,该地垃圾焚烧释放的废热没有被利用,因此,最佳方法是建发电厂,用焚烧厂产生的热量来发电。第(3)题,图中公众参与的环节是垃圾分类,垃圾种类多样,在处理过程中必须进行分类,才能保证处理过程顺利进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1)①a ②c ③d
(2)建发电厂,用焚烧产生的热量来发电。
(3)①垃圾主要来源于居民日常生活;②垃圾种类多样,在处理过程中必须进行分类。
课时跟踪检测(二)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一、选择题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四个箭头反映人与环境的几个过程),回答1~2题。
1.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图中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2.近年来的夏秋季节在港澳水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赤潮”,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其根本原因属于上图中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 )21·cn·jy·com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C 2.D 第1题,图中箭头①表示人类对环境的作用,②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③表示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④则表示人类将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中。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是从环境获取物质、能量的一种过失行为。第2题,“赤潮”是由于工业生产及生活废水排放到封闭的水域引起的海水富营养化现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106 km2的水土流失面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丘陵山地等地有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据此回答3~4题。21教育网
3.下列关于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为次
B.人为因素为主,自然因素为次
C.气候、植被因素为主,地貌、土壤因素为次
D.地貌、土壤因素为主,气候、植被因素为次
4.下列关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叙述是( )
①生产能源短缺,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水土流失
②因气候多雨湿润,植被即使被破坏,恢复也容易
③生态环境被破坏后会危及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
④由于植被的破坏及水土流失,该地区的土壤变成了红壤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3.B 4.C 第3题,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以自然因素为主,人类社会出现以后以人为因素为主,自然因素为基础。第4题,南方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乱砍滥伐、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不但造成本地生态系统的破坏,而且还危及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www.21-cn-jy.com
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4 ℃~0.8 ℃,当今全球气候仍具有变暖的趋势。读图回答5~6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近百年的气温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B.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
C.近百年来的全球平均气温仍低于地质时期各阶段气温
D.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全球将继续变暖
6.全球气候变暖对工业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
①增加高纬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 ②明显增加低纬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③导致各地电力需求减少 ④节水节能技术将获得广阔市场21·世纪*教育网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解析:5.C 6.B 第5题,近百年来气温波动上升,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增加。地质时期有三次大冰期,因此近百年来的全球平均气温不一定低于地质时期各阶段气温。第6题,全球变暖导致空调等制冷设备的使用频率提高,电力需求增加。全球变暖可使那些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工业活动承受越来越多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而使节能等技术获得广阔的市场。2·1·c·n·j·y
7.环境问题的后果、环境问题和主要污染物的连线正确的是( )
A.南美南部动物视力障碍——臭氧空洞——氟氯烃
B.挪威沿海渔业减产——温室效应——二氧化硫
C.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酸雨——二氧化碳
D.旅行鸽灭绝——突发性污染事件——氯气泄漏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掌握,臭氧空洞使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强烈紫外线可灼伤动物眼睛直至失明,其主要污染物是氟氯烃。挪威渔业受酸雨影响而减产,其污染物以SO2和NO2为主。图瓦卢搬迁是因为温室效应。旅行鸽灭绝是人类大量捕杀造成的,不属于环境污染。www-2-1-cnjy-com
二、综合题
8.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形成①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
(2)说出②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
(3)③区域出现的具有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什么?
解析:结合经纬度信息正确判定题目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区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①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荒漠化问题严重,干旱的气候、多风的天气是该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②位于黄土高原,其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及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③是我国南方地区,酸雨问题严重。2-1-c-n-j-y
答案:(1)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2)水土流失。植被的破坏(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等。
(3)酸雨。
9.(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A处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问题。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解析:第(1)题,B城市附近有大面积耕地分布,农业生产活动中过度开垦会影响水质,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对水源产生污染。A湖区如果有渔业养殖,也会影响到下游B城市的水源。第(2)题,C处为山地,开辟采石场,首先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引起水土流失加剧。21cnjy.com
答案:(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21*cnjy*com
(2)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课时跟踪检测(五)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选择题
水是生命之源,人可三日无食,但不可一日无水。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所有的水体
B.深层地下水储量大,是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重点
C.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到水体总量的1%
D.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
2.下列叙述,符合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的是( )
A.夏秋多,北方多 B.冬春多,东部多
C.夏秋少,南部少 D.冬春少,西部少
解析:1.C 2.D 第1题,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人类较易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到水体总量的1%;水资源循环周期不一,不一定都能很快恢复。第2题,本题考查水资源时空分布方面的知识。我国水资源分布,从空间上看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从时间上看,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21·世纪*教育网
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3~5题。
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蒸发、降水、渗透、污水
B.渗透、降水、蒸发、污水
C.降水、蒸发、渗透、污水
D.降水、渗透、蒸发、污水
4.为了维持自然界水平衡,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
①加大人工降雨力度 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③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 ④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为了减小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
①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 ②提高河川径流对城市的供水量 ③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 ④加大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3.D 4.B 5.A 第3题,根据图示内容的因果联系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降水、渗透、蒸发、污水。第4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平衡的影响。“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和“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轻人类活动对水平衡的影响。第5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浅层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等问题;提高河川径流对城市的供水量会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小,减少河流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使河流的输沙能力和自净能力降低。www-2-1-cnjy-com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解决全球水危机需从人类自身找原因,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结合下表回答6~7题。2-1-c-n-j-y
世界部分城市用水价格表
城市
生活水价/元
城市
生活水价/元
北京
2
罗马
6.9
东京
22.8
巴黎
6
悉尼
9.3
伦敦
4.8
6.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实施阶梯水价方案,实施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节约用水 B.与国际水价接轨
C.增加国家税收 D.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7.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去采取措施。下列措施中,属于“节流”措施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海水淡化 B.跨流域调水
C.人工降雨 D.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解析:6.A 7.D 第6题,面对水资源日益紧张的现状,实施阶梯水价,用水量越大,水价越高,目的在于促使市民节约用水。第7题,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属于“开源”措施。21教育网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下图为2002~2007年世界农产品交易中地区间虚拟水资源的流动图(单位:×109 m3/a)。读图,回答8~9题。
8.虚拟水资源流动量最多的地区是( )
A.a B.b
C.c D.d
9.图中信息表明( )
A.d地区虚拟水资源进口多的原因是干旱缺水
B.c地区虚拟水资源进口多的原因是农产品总产量少
C.总体上说,通过国际间农产品的交易可以节省水资源
D.虚拟水资源都是从生产效率高的国家出口到生产效率低的国家
解析:8.D 9.C 第8题,从图中数据可知,d地区虚拟水流动量最多。第9题,d为欧洲西部,不存在干旱缺水的情况,c地区虚拟水进口多是由于人口多,农产品需求量大,从总体上说,通过国际间农产品交易可以节省水资源。21cnjy.com
10.水资源是否丰富的标志是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多少。下列城市中径流量比较稳定的是( )
A.伦敦 B.纽约
C.罗马 D.东京
解析:选A 在四个备选城市中,伦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各月降水均匀,河流径流量比较稳定。
二、综合题
11.(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用水量加大,同时工农业的发展使水污染加重,水质越来越差,水源地不得不往上游水质更好的地方迁移。第(2)题,保护水源地是保证水质的重要举措,必须从立法的角度加大保护力度,同时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监督,杜绝企业等生产活动随意排污行为,有效控制污染源。www.21-cn-jy.com
答案:(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12.利比亚是一个典型的沙漠国家,尽管拥有1 900多千米的海岸线,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全国550万人口绝大多数聚居在北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带。现在,沿海地区的地下水已经消耗殆尽,加之海水渗透,水质咸涩难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利比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分析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解析:利比亚位于北非,北临地中海,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水源严重不足。因此利比亚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土地盐碱化等。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带来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质恶化、土地盐碱化加重等。21·cn·jy·com
答案:(1)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土地盐碱化等。
(2)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质恶化、土地盐碱化加重等。
13.下图为2010年全国部分地区水资源人口超载状况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针对A地区水资源人口超载状况,指出该地应采取的措施。
(2)对比分析B、C两地区水资源人口超载状况的成因。
解析:第(1)题,该区域主要是淡水资源少,同时工农业需水量大,因而解决措施主要是从开源与节流角度考虑。第(2)题,C位于西北地区,虽然降水较少,但是经济欠发达,需求较少;B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资源丰富,经济相对于东部沿海欠发达,水资源需求量也较小。2·1·c·n·j·y
答案:(1)A地区属于极严重超载区。提高技术,节约用水;跨流域调水;控制人口增长。
(2)B地区降水多,水资源较充足;人口稠密,经济相对于长三角等地欠发达;C地区降水少,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课时跟踪检测(八) 环境污染问题
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交通工具产生的主要危害有( )
①光化学烟雾 ②噪声污染 ③水体污染
④粉尘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下列关于减轻图中危害的措施或意见,正确的是( )
①城区禁止鸣喇叭 ②实施减少汽车尾气的技术措施 ③合理规划城市 ④搞好城市绿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解析:1.A 2.D 第1题,汽车的危害在于排放尾气和汽车噪声。汽车排放的尾气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光化学烟雾。第2题,城区禁止鸣喇叭可以控制噪声污染;实施减少汽车尾气的技术措施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合理规划城市可以提高车速,减少堵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和噪声污染;搞好城市绿化,可以减轻汽车尾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因为绿化带有吸烟除尘、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等作用。21·cn·jy·com
读化肥的污染示意图,完成3~5题。
3.图中施肥者扬撒的是(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有机肥
4.如图所示施肥过程,可能造成的后果有( )
①水体富营养化 ②臭氧层破坏 ③全球气候变暖
④土壤板结 ⑤有毒有害物质在作物体内积累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
5.若水中鱼类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
A.硝酸盐中毒死亡 B.溶解氧缺乏窒息死亡
C.藻类缺乏,饥饿死亡 D.食道癌、胃癌发病死亡
解析:3.A 4.A 5.B 第3题,施肥者扬撒的化肥中含有NH,故应为氮肥。第4题,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人类排放CO2等气体引起的,它们与过量使用化肥无关。第5题,水体富营养化后导致藻类过度繁殖,水体缺氧,鱼类窒息死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某大城市每天排放污水5.1×106 t,其中约4.0×106 t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流经该市的河流中,造成河流终年黑臭。据此回答6~7题。21教育网
6.该市排入江河的污水来源是( )
A.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流
B.上游来水
C.海水倒灌
D.以上各项均是
7.该市的河水黑臭,不能为生产和生活所利用,你认为最迫切、最经济、最有效的近期解决办法是( )
A.大力抽取地下水
B.海水淡化
C.建立大型污水处理厂,关闭所有化工厂
D.将自来水厂的取水口移至城市河流上游未受污染河段
解析:6.A 7.D 第6题,大城市工业发达,人口稠密,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大。第7题,A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会造成新环境问题;B、C项不符合“最迫切、最经济”的条件,且关闭所有工厂不符合持续发展。www.21-cn-jy.com
二、综合题
8.(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右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21cnjy.com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解析:本题以太湖流域的六大名泉受污染为背景材料,考查水污染的危害、泉水污染治理困难的原因等。泉水受污染的危害主要从饮用水源和灌溉水源的角度来分析,饮用水污染主要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灌溉水污染主要通过土壤进入到人的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2·1·c·n·j·y
9.“污水指数”是水质评价的常用指标,“污水指数”越高,说明水污染越严重,水质越差。读图,回答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描述珠江口水域水污染时空分布规律,并从人类活动角度阐述提高珠江入海口水质的措施。
解析:分布规律先总后分来描述即可,注意要从时间(丰水期和枯水期)和空间(入海口的不同区域)两方面说明。措施主要从减少排放和加强治理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分布规律:污染程度自北向南呈递减趋势;且枯水期的递减幅度大于丰水期;在珠江入海口内侧,枯水期较丰水期水污染严重;在珠江入海口外侧,丰水期较枯水期水污染严重。21·世纪*教育网
措施:加强珠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减少珠江污染物;对珠江口沿岸地区的工业、生活、海水养殖所排放的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珠江流域的水库在枯水期放水增加径流量,稀释污染物;定期打捞珠江入海口的漂浮垃圾等。www-2-1-cnjy-com
课时跟踪检测(六)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选择题
读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提高生态质量 ③提高农民收入 ④调整农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D.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解析:1.D 2.C 第1题,退耕还林减少了耕地面积比例,增加了林地比例,既调整了农业结构,又提高了相应地区的生态质量。第2题,①为三北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②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为沿海防护林,有抵御海风、海浪和台风暴雨袭击的作用。21cnjy.com
读下图,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达30%左右
B.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哺乳动物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比重达20%左右
C.哺乳动物不会灭绝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栖息地的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三者比重达80%
B.北美候鸽的灭绝只是一种偶然现象
C.鸟类受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比重达60%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该图主要说明了( )
A.我们要保护生物资源,禁止捕猎野生动物
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C.外来物种入侵能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引入外来物种
D.以上说法都正确
解析:3.B 4.C 5.B 第3题,注意读图分析,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两大原因的比重超过60%,哺乳动物也会灭绝,因为任何物种的灭绝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第4题,鸟类受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其他都不是主要原因;北美候鸽的灭绝是人类活动加速了其灭绝进程,是一种必然现象。第5题,该图主要说明栖息地的丧失是鸟类和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注意保护生物生存环境。21教育网
(安徽高考)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读图完成6~7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6.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7.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解析:6.A 7.C 第6题,从图中可知该地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小导致水生生物物种减少,空气湿度减小,干旱、洪涝频率增大,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第7题,从材料中可知该地位于辽宁西北部地区,纬度较高,不利于种植水稻和甘蔗,所以该地不能推广蔗基鱼塘和水稻种植,该地有湖泊水灌溉,耕地较多,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应该发展节水灌溉农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综合题
8.读我国北方部分农牧过渡地带及其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区域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土地退化严重。简要说明土地退化对该地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危害。21·cn·jy·com
(2)提出防治该地区土地退化的建议。
解析:第(1)题,农牧过渡地带由于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草场质量降低,土地沙化严重,沙尘天气增多,生态环境恶化,人们生活困难,被迫迁移等问题。第(2)题,防治措施要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方面来分析。www.21-cn-jy.com
答案:(1)土壤肥力下降导致草场载畜量和农业产量下降;沙漠侵吞土地,导致生态移民;沙尘污染大气,导致沙尘暴天气。2·1·c·n·j·y
(2)营造防护林,阻挡风沙;草原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治鼠害,保护草原;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牧、还林;调整种植结构,培育耐旱作物品种,减少水资源消耗。
9.下图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
(2)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
解析:第(1)题,1980年以后,图中显示湿地面积的变化是80年代逐渐扩大、90年代逐渐减小。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降水量的变化,当然在分析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时还要考虑气温的升高,蒸发量的加剧。第(2)题,湿地面积减小,其生态功能减弱,主要表现为: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能力减弱,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旱涝灾害增多;净化水质能力减弱,水质下降。针对湿地萎缩问题:需要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湿地;生态退耕,恢复湿地;严禁围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20世纪80年代湿地面积逐渐扩大,90年代湿地面积逐渐缩小。
自然原因:80年代年降水量逐渐增多;90年代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强。
(2)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旱涝灾害增多;水质下降。
对策: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退耕;严禁围垦。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一、选择题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可以理解为: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然而根据中国低碳网调查显示,对“低碳”一无所知的占49%以上。据此回答1~3题。www.21-cn-jy.com
1.关于低碳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碳经济就是指要减少煤炭的燃烧
B.低碳经济就是指企业要降低能耗
C.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
D.低碳经济主要是约束企业行为,与消费者无关
2.低碳经济要求低碳生活,关于低碳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
B.低碳生活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
C.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中不要用煤取暖
D.低碳生活要求我们不做剧烈运动,减少二氧化碳的呼出量
3.中国低碳网调查结果告诉我们( )
A.环境保护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B.实现低碳生活需要行政干预
C.实现低碳经济只能依靠法律手段
D.需要加强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宣传
解析:1.C 2.B 3.D “低碳”是为了减少能耗,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经济要求经济活动全过程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生活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能量消耗;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人对“低碳”一无所知,因此需要加强宣传。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回答4~5题。2·1·c·n·j·y
4.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颜色的物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5.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病虫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4.A 5.B “绿色消费”是指人们消费完商品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会对环境造成伤害,绿色消费必须与“安全无公害”联系起来,而不是与绿颜色进行联系。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不是绿色消费。“绿色食品”应是低污染、低毒、可再生、可回收的产品。在生产绿色产品过程中,不应大量采用农药、化肥,不能在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6.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解析:选B 涉及“贺卡”“一次性木筷”,按常识应立即反应到是林木产品,由木制产品联想到节约木材、保护环境的出发点。21·世纪*教育网
7.环境保护要求每位中学生( )
①树立环境意识 ②讲究环境道德 ③捍卫自身的环境权益 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在环境保护中对个人责任的认识。加强个人环境道德修养,使个人认识到自身的行为方式对自然、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和后果,认识到个人对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崇高责任,并能自觉地调整个人行为,改变各种不道德行为,使之适应自然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www-2-1-cnjy-com
二、综合题
8.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对中国来说已经十分急迫。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全国七大水系符合三类以上水质标准的,不到40%;2/3的城市大气质量劣于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生态系统退化加剧,土壤侵蚀面积超过3.5×106 km2,且年递增10 000 km2。据中科院测算,环境污染使我国的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相当于GDP的15%。2-1-c-n-j-y
(1)材料中涉及的环境问题有哪几大类?
(2)生态文明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3)结合生活实例,试举几个生态文明的例子。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依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分类解答。第(2)题,生态文明的核心观点,就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从绿色生活方式方面作答。
答案:(1)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破坏包括生态退化、水土流失等两个大的方面。
(2)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3)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利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自然,万物共存等。21*cnjy*com
9.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口香糖的生产已有很长历史。咀嚼口香糖有很多益处,但其残留物也会带来污染。为了研究口香糖的粘附力与温度的关系,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除去糖分的口香糖与瓷砖地面的粘附力,得到了下表所示的一组数据。【来源:21cnj*y.co*m】
次序
温度/℃
粘附力/N
1
15
2.0
2
25
3.1
3
30
3.3
4
35
3.6
5
37
4.6
6
40
4.0
7
45
2.5
8
50
1.4
(1)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图中绘制出粘附力F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根据上述数据以及画出的曲线,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该同学准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口香糖的消费量和人们对其污染的认识,在确定调查对象时,他有两种选择:一是公众;二是销售口香糖的商店。请你在两者中选择一个,并说明理由。21cnjy.com
(3)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减少口香糖污染的建议或者措施。
解析:第(1)题,考查了图表转化和探究归纳能力,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折线或曲线图,然后归纳结论。第(2)题,考查了个人参与环保行动的实践能力,选择合
适的调查对象。第(3)题,考查了口香糖污染治理措施,从口香糖残留物的特性着手分析。
答案:(1)见下图。
结论:随着温度的升高,粘附力先增大后减小。
(2)选择公众。理由:便于客观了解公众对口香糖污染的认识。(或选择商店。理由:便于了解口香糖的消费量。)21·cn·jy·com
(3)①研制可吞食的口香糖;②改变口香糖成分,使其离开口后粘度迅速减小;③通过制定法规,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21教育网
课时跟踪检测(十) 环境管理及其实施
一、选择题
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教育手段等。据此回答1~3题。
1.20世纪80年代我国制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的三项环境保护政策。这属于环境管理手段中的( )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技术手段
2.我国早在197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就已规定:在中国,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以及公私财产等造成危害的均为公害。公害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罪过。这属于( )21cnjy.com
A.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B.运用法律武器,依法治理环境
C.运用税收、有偿付费等手段间接管理环境
D.环境技术管理
3.确定防治污染的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以及环境科学技术交流,并广泛应用于环境中。这些活动主要是运用________手段进行环境管理( )21·cn·jy·com
A.行政 B.法律
C.经济 D.技术
解析:1.A 2.B 3.D 第1题,“政策”是关键词,说明三大环境保护政策是“国家”制定并监督执行的,属于行政手段。第2题,“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其对公害界定属于法律范畴。第3题,“活动”的内容以“技术”为主体。www-2-1-cnjy-com
近日,搜房网携手全国104个地方城市分站,联合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中国房地产1018低碳公益基金筹委会、上海世博会零碳馆以及多家公益组织,面向全社会正式发出“中国房地产1018低碳行”大型公益活动倡议。该倡议旨在唤醒老百姓低碳意识,为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节能绿色环保做出贡献。据此回答4~5题。2-1-c-n-j-y
4.该公益活动的主题主要是针对________问题而设定的( )
A.土地荒漠化 B.酸雨面积扩大
C.全球气候变暖 D.臭氧层破坏
5.下列措施与该公益活动的主题相吻合的是( )
A.退耕还牧
B.洁净煤技术
C.推广水、电等绿色能源
D.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解析:4.C 5.C 第4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推行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第5题,水、电等绿色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21教育网
一份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八国集团中美国所做的工作最少。报告通过比较各国自1990年以来的排放趋势以及实施《京都议定书》目标的进展等9项量化指标,对八国进行了排名,同时也给各国在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和碳市场发展等三项具体政策方面的表现打了分。据此回答6~7题。www.21-cn-jy.com
6.《京都议定书》要解决的问题是( )
A.酸雨过多
B.氟氯烃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C.二氧化碳过量排放
D.臭氧层日益被破坏
7.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合作,《京都议定书》无法有效执行,这将会导致( )
A.大气中的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
B.两极地区的冰山大量融化
C.文物古迹被腐蚀破坏
D.高纬度地区气候更加寒冷
解析:6.C 7.B 第6题,《京都议定书》主要是解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第7题,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两极及大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危害。紫外线增多是人们排放的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造成的。2·1·c·n·j·y
二、综合题
8.厄瓜多尔法官曾就一起重大污染案作出裁决,美国石油巨头雪佛龙旗下公司在厄瓜多尔向废料坑和亚马孙河倾倒大量未经处理的有毒原料,后果严重。法官开出了95亿美元的环境污染案件中最贵罚单。请你从地理学角度为法官的主张提出支持性的说明。
解析:倾倒大量未经处理的有毒原料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问题,如污染水源、土壤,破坏植被造成生态破坏,最终危害人体健康。【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热带雨林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危害人体健康。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9月,“基础四国”第12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于巴西利亚召开,会议发表的联合声明重点强调,希望年底举行的卡塔尔多哈气候变化大会能就《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议题取得进展,并为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制定目标。
材料二 在中国天津,“里约+20”后的南南合作战略研讨会围绕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南南合作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提出应对气候变化新策略的同时就如何迎接南南合作的新挑战取得了更深默契。21·世纪*教育网
(1)请你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2)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有什么意义?
解析:第(1)题,作为个人可从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等角度分析,合理即可。第(2)题,国际合作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环保技术的转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1)节约用电;资源循环利用;适度消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等。
(2)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保技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课时跟踪检测(四)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选择题
在我国某一露天开采煤矿区,被开采煤矿附近的潭水变成含硫很重的“黄绿色”。一潭死水散发着浓重的臭味,一些以煤为燃料的化工厂在矿区周围广布,附近老百姓对化工厂的粉尘污染是苦不堪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www.21-cn-jy.com
1.关于材料中煤矿的露天开采说法错误的是( )
A.破坏地表植被及基层土壤
B.矿坑废水是造成附近水资源污染的污染源
C.与地下开采相比,对大气的粉尘污染轻
D.矿区回填,恢复地表生态的成本高、难度大
2.针对材料中化工厂造成的粉尘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优化当地用煤结构 ②禁止以煤作燃料 ③提高煤炭的利用率 ④将燃煤后的产物如粉煤灰等“变废为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1.C 2.B 第1题,露天开采煤矿与地下开采相比,极易产生粉尘污染。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类化工厂是以煤为燃料产生粉尘污染,因此可从源头入手,优化用煤结构和提高煤炭的利用率来减少粉尘的产生。对于燃烧后产生的废弃物粉煤灰可“变废为宝”生产建筑材料。2·1·c·n·j·y
3.能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中,下列主要利用中能减轻环境污染的是( )
①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 ②对开采能源破坏的地表由采矿者负责复垦,恢复到原状态 ③对矿物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 ④实行能源结构调整,在矿物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有关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理清这些措施的环境意义。①措施说的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损耗,②措施主要是保护耕地,防止生态破坏,所以都不能选;③④两措施则是为了减轻环境污染,故选B。21·世纪*教育网
据美国《地理》杂志报道,全世界每天消耗石油约8 000万桶(每7桶合一吨),目前一半左右的世界石油供应依赖于110多座大油田,而这些大油田均经历了五六十年的开采过程,基本走过了其“生命周期”的“壮年”阶段,步入了稳产和衰减阶段。据此完成4~5题。2-1-c-n-j-y
4.材料显示出产生石油危机的原因是( )
①世界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强 ②石油资源的储量消耗高 ③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 ④石油的供需严重失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为应对石油危机,我们应( )
①适度开发、均衡生产 ②推广节油新技术和新工艺
③寻找石油的替代品 ④禁止高耗能产业的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4.C 5.A 第4题,“全世界每天消耗石油约8 000万桶”说明世界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强;“一半左右的世界石油供应依赖于110多座大油田”说明石油的供需失衡;“步入了稳产和衰减阶段”说明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石油的储量消耗是指石油的已开采数量,材料中没有相关数据。第5题,在当前技术水平下,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禁止高耗能产业的生产是不现实的。21cnjy.com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据此回答6~7题。
6.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列工业部门中受益最大的可能是( )
A.汽车工业 B.电子工业
C.核电工业 D.服装工业
7.目前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
①产业转移 ②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 ③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 ④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业【来源:21cnj*y.co*m】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解析:6.C 7.A 本题组以低碳经济为切入点,考查低碳经济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低碳经济。第6题,汽车工业是消耗石油的工业,随着低碳经济的到来,会受到一定的冲击;电子工业和服装工业与能源消耗关系不大,因此影响不大;核电清洁、基本无污染,且能量密集,只要技术安全可靠,将会受益很大。第7题,“低碳经济”的思路是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不是产业转移和控制人口。【出处:21教育名师】
二、综合题
8.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你推测一下会有哪些变化。
(2)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输出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这样做有哪些好处?如果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是否合理?www-2-1-cnjy-com
(3)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调整产业结构。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21·cn·jy·com
解析:第(1)题,随着资源开发规模扩大,该区域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交通条件都将不断变化,并且随着资源开发可能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第(2)题,变输煤为输电既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减轻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①地靠近煤矿又位于盛行风的垂直郊外,可以建坑口电站。第(3)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从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入手。21*cnjy*com
答案:(1)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②经济结构会由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改善,内外联系更加方便;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有明显的下降等。【版权所有:21教育】
(2)①减轻交通运输压力;②减轻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合理。
(3)①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②发展新兴产业(或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 日本能源安全状况。
1973年
2000年
能源进口依赖率/%
89.4
81.0
石油消费比重/%
77.4
53.0
进口中东石油占进口石油比重/%
79
82
材料三 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和美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使得日本开始重视从其他地区进口石油。日本如果能够争到铺设通往俄罗斯的石油管道,那么俄罗斯每天向日本出口100万桶石油,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就可以降到65%。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从材料一可看出2030年后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将超过石油,其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是针对日本的什么能源安全问题而做出的努力?
(3)读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地理角度思考我国可以从日本能源安全状况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
解析:从材料一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以后,木材、煤炭、石油的消费比重下降,天然气、核能、太阳能的消费比重上升,并且大致在2000~2030年期间,石油的消费比重最高,2030年之后,天然气消费比重超过石油而居首位。其原因是天然气相比石油,对环境的污染较轻。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日本能源进口依赖率较高,石油消费比重2000年和1973年相比较比重下降;进口石油主要从中东地区进口,说明日本能源短缺,主要依赖进口,并且进口渠道单一。材料三说明了日本为拓宽进口渠道,争取铺设通往俄罗斯的石油管道,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我国石油进口依赖程度也不断升高,参照日本的经验,我国应该对外开拓石油进口渠道,使能源来源多元化,对内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21教育网
答案:(1)石油对环境污染较重,而天然气对环境污染较轻。
(2)石油进口渠道单一。
(3)能源来源多元化;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