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向社会主义过渡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向社会主义过渡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05 14:4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第3课 向社会主义过渡 1三大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23过渡时期总路线时间内容1953年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和任务(概括为“一化三改”)。
。 作为总路线主体的工业化,是从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开始的。内容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其他各项事业;③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一五”计划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一五”计划的背景:实现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必然要求,但中国原有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一五”计划期间,国家用于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66.4亿元,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58.2%用于工业,其中重工业88.8%。建设成就 ①到1957年底,各项主要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巨大成就。 ②钢铁、煤、电力、机器制造、交通运输以及水利建设等各方面捷报频传。“一五”计划 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兴建的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三大重点工程隆重举行开工生产典礼,被称为“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长春汽车制造厂人民欢庆“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 1956年7月,第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出厂,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1954年2月,东起青海西宁市、西至西藏拉萨市,全长1943千米的青藏公路建成通车,结来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到1957年底前,川藏、新藏公路也都先后改建或建成,全线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时的场景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意 义 不仅工业基础得到极大改善,也初步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步伐在扎扎实实地向前迈进。“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既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内容实质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变革,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的优势地位。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经济基础。 三


造农 业手 工 业资本主
义工
商 业合 作 社赎买、
全行业
公私合营社








立三大改造内容、形式、结果:农业的改造目的和形式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方针、原则和方法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自愿互助”,方法是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全国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改造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生产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等多种形式。1956年春,手工业改造达到高潮。到年底,全国组织起来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已有10多万个,社(组)员达509万人。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经历了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逐步向变过公私合营的过渡。 从1954年起,重点推行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公私合营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创造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赎买政策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为了更好地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国家政治建设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背景时间1954年9月。事件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场.毛泽东与周恩来共同起草和审议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会议内容 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代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共同纲领》,并选举和决定了国家领导工作人员。根据人民民主原则,宪法还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做出了明文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的作用 宪法的颁布实施,为全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明确的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有力地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这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一个良好开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它不仅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确定了一种新型政治组织形式和总的民主程序,更重要的是确立了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这一新型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时间1949年9月21——30日。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协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推动各项社会改革、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进新中国各项建设贡献了力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体会议时间1954年12月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言》作用和意义 明确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解决政协与人大、政府机关之间相互配合的关系问题,为在中国长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在人民政协发展史上,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有着特殊的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行,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在发展和实践中,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项长期而又十分重要的任务。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作用和意义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