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4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23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请你根据服饰判断以上图片分别是哪个民族?哈萨克族苗族少数民族分布图民族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民族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开辟了各民族平等相待、友好互助、共同发展的新时代。新中国的民族政策的民族关系列举你所熟知的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的活动、歌舞等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朝鲜族——道拉基白族——火把节 中国政府采取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致力于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既反对大民族主义,也反对狭隘民族主义,极大地维护和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良好民族关系具体表现旧西藏农奴的悲惨生活 一九五九年秋天,西藏实行民主改革,从前的农奴得以脱离农奴主,获得人身自由。图为西藏达孜县的农奴正在焚烧地契、债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依法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内容: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三个层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省级民族自治区设立情况新疆维吾尔族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行,对于保障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实现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得到了各族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解放前少数民族地区的状况:
1949年,少数民族地区平均粮食亩产量只有75千克,农业总产值仅31.2亿元,工业总产值仅有5.4亿元。运输主要靠兽驮人背,汽车和公路极少,不少地区一封信要走上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许多人没见过汽车和电话,西藏没有一公里公路。一些地区仍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部分地区铁制农具尚未得到使用。各民族共同繁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了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有计划地在中西部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多种产业,积极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措施②国家投人巨大的人力、物力,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
教育和卫生事业,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塔里木油田青铜峡水电站青 藏 公 路朝鲜族高山族苗族傣族维吾尔族满族 实践证明,中国实行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成功的,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正确道路。意 义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