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盐藏起来》课件+教案+习题3

文档属性

名称 《把盐藏起来》课件+教案+习题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3-05 18:42:30

文档简介

《把盐藏起来》习题
填空题:
1 大自然中的水有三种状态:( )( ) ( )。常见的固态水有冰、霜、雪等。
2 水的三种状态在特定的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这就是水的 ( )。
3 通常把水加热到( ),水就会急剧地变成( ),这时的温度叫做水的( )。
4 水的冰点是( ),通常水受冷温度降到( )时会开始结冰。冰受热温度升到( )时会开始变成水。
5 像木块那样,浸在水里的物体,会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 )。
单向选择题:
1 把同样多的盐水放在两个同样的蒸发皿中,哪种情况下盐水蒸发得快?( )
A.在太阳下晒 B.在酒精灯上烧 C.在风扇旁边吹
2 砂糖比研碎的冰糖溶解得( )。
A 快 B 慢 C 不能确定
简答题:
3. 我们怎样改变某个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答案
填空题:
1 液态 固态 气态
2 三态变化
3 100度 水蒸气 沸点
4 三个0度
5 浮力
单向选择题:
B
2 A
简答题:
体积不变、改变自身质量(吸水、放水)
质量不变改变体积
改变水的密度《把盐藏起来》教案
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于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把盐藏起来》。三年级下册科学的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而这个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的单元,这一节课又是这一单元的基础,它为以后学习《水落‘盐’出》和《沉与浮》等起到领航的作用。
本课的知识点是:
1、理解什么是溶解?
2、讨论并验证加快盐的溶解速度的条件;
3、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粗盐、冷水、热水、筷子、烧杯、研钵、实验记录单。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的影响下,学生对盐的溶解已有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关于盐的溶解的知识还不太系统、不太完善,存在很多的问题,本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再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与假设,感受猜想与假设的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猜想与假设,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知道加热、搅拌、研碎等方法可以使盐溶解得更快。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加快盐溶解的方法经历“问题——假设——实验——汇报”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敢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有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实验过程,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法学法:
科学课是以探究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设问探究法的教学方法;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方式则主要是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我设计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自选材料法的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的结合下,达到理解科学与探究科学内涵的目的。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闪闪红星——小红军带盐的故事”,通过智力猜猜猜,让学生开动脑筋猜猜看,小红军是怎样把盐运到山上的。用故事导入新课,通过故事的情节造成悬念,引起学生大胆的猜想,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时板书课题(板书课题)“把盐藏起来”
评析:教师生动的故事讲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故事情节造成的悬念,引起了学生大胆的猜想,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合作闯关
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把自主权还给学,让学生自主的交流方案,自主选择实验材料,使学生有一种我就是科学家的感觉,这样的科学活动才是愉悦的,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自主合作闯三关的教学方法。
第一关:探讨小红军是怎样藏盐的。
(1)让学生分组讨论小红军是怎样藏盐的?交流自己的猜想,选出最佳猜想并简单的说出理由……
(2)用实验验证猜想,让学生小组为单位到材料超市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实验材料。
(3)在实验揭秘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结果。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出“像盐这样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并板书溶解的概念:像盐这样的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板书)
自主交流选择最佳方案和实验材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教师是学生引导、合作的伙伴。教材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明线,将“溶解”这一基本的科学知识暗线隐藏其中,既增强了能力,又习得了知识,使培养目标清晰、明确、可行。
第二关:探究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
激励学生走进第二关:比比谁最快!探究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小红军很聪明,把盐溶解在水中,但当时处境一定非常危急,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怎样能帮小红军将盐尽快的溶解在水中?(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适时板书搅拌、加热、碾碎。
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并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怎样设计比较盐溶解的快慢的实验呢?我设计赛跑的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我们先来看一个赛跑比赛吧,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比赛,(1)挑选两位学生,同时出发,但终点不一样。这样比赛行吗? (2)再让两位学生一个先跑,一个后跑。跑的距离相等。这样行吗? 也就是说跑步比赛要求运动员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跑到同一终点,这样才能比较出谁跑得快。
那么比较各种情况下盐溶解的快慢,也需要一些相同条件,多媒体出示控制变量——对比实验过程中控制各种相同条件。现在请各小组选择自己猜想的方法及实验器材,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多媒体出示实验要求:(1)实验用品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2)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注意观察和倾听。(3)用简单的语言填写实验报告单。然后学生进行实验,然后根据各小组汇报的实验结果,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学生总结出加热、搅拌、碾碎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溶解。
探究加快盐溶解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实验中相同条件的控制又是这节课的难点,因为要进行单因素比较,则必须设法控制其他可能有影响的诸多因素,尽量使这些因素完全相同,这是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但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讲出这些因素,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使科学实验活动令学生望而却步,毫无兴趣可言。因此在这一环节我插入了一个赛跑比赛的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不但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降低了难度,小结出加快盐溶解快慢的实验的相同条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关:联系实际学科学,
引领学生闯进第三关,比一比看谁想得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畅想生活中的溶解和加快溶解的方法。
科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把科学与生活进行联系,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意识,而且也使溶解的知识更加实用为生活服务。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在畅想生活中的溶解之后,结尾时我用了这样的一段话:“我们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仅心细,而且聪明。故事中的小红军也很聪明,他把盐化成水藏在棉衣里带上山。那么,盐该怎样取出来呢?想知道吗?请大家课下先进行猜想,试着探究,并记录下来,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发现。”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探索精神能向更深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共9张PPT)
小红军是怎样把盐藏起来的呢?
像盐这样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叫 。
溶解
怎样将盐尽快的溶解在水中呢?
实验用品要轻拿轻放,
注意安全,分工合作,
用简单的语言填写实验报告单。
想一想: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怎样加快溶解?
谢谢同学们观看